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英语课堂,师生之间要么没有交流而成为教师的“满堂灌”或“一言堂”,要么师生之间的交流随意而毫无目的,达不到教学目的。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应追求有效性,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对话”,让学生在互动与“对话”中有效地学习。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有效地进行“师生对话”就变得十分重要。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从有课堂教学的那天起,就产生了。在教育多元化,教育观念日新月异、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教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而且也是最常用、最方便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那么,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又有哪些策略呢?
一、善于设疑,于无疑处生疑
提问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最频繁的教学技能之一,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被喻为“教学的生命”,所以善于设疑、善于在无疑处生疑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善于设疑指的是教师不能过早地告知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有意识地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能跳出那些权威答案的框架,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带领学生领略更美的风景。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善于设疑,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其发现知识与问题,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也从一定程度上落实了课堂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二、善于在关键处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对英语学科而言,所谓关键处,即指对英语学习、英语思维、英语运用十分关键的地方或问题,或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疑点、难点等。如果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能平中见奇、慧眼识珠,在关键处提问,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很好地帮助学生排除疑难。
以下是我在一堂英语单元复习课上的教学片断:
T:How can you translate the sentence“我不适应这里的天气”with the phrase “agree with”?
S1:I don’t agree with the climate here.
T: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In fact, sometimes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difference. As for this sentence, in Chinese, the subject is “我”,but in English, what is the real subject? Please think it over in English.
S2:The subject of this sentence should be “气候”.
T:Then, who can help us correct the sentence?
S3:The climate here doesn’t agree with me.
[评析]agree with解释为“适应”,这一用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难点,涉及中英文的差异,中文的逻辑是“人适应物”,而英语的逻辑却正好相反,“物适应人”,所以在这一关键处适当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What is the real subject?”这一问题恰到好处地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思维与运用上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这一提问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中英文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培养在英语学习上应具备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善于恰时追问,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
教师的课堂提问有时还可以是一连串的,这一连串的提问即可称做追问。追问是指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提供的答案虽然正确,但还不够深入,或者不够清晰,又或者不够规范,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从而使自己的回答更为深入、详细、规范的提问技术。追问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联系性的问题组成。追问可以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后隐含的知识点,不仅让学生知道了答案,更让他们理解了得出该答案的思维过程,告诉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四、善于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要把“一言堂”变为“师生对话”,除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外,更应善于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也是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大胆迎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善于设疑,善于在关键处提问,善意追问,还应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首先,教师应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使学生敢于提问。其次,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兴趣,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最后,教师应注重引导,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教材提出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发现问题,形成问题。长期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善思会问、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我现在的班级为例,现在的英语课上,他们能时常质疑一下,比如说,有些学生会对黑板上的英语单词质疑一下,“老师,责任心一词你拼错了吧”“老师,这句话中你用了look up in the dictionary,我可以用refer to the dictionary吗”。这一个个的问题,无疑表现出了学生们的质疑能力,也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为“师生对话”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五、结论
加里·D·鲍里奇认为,“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他把能否充分引起学生学习作为判断提问效果的关键标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把我们的课堂从传统的“一言堂”发展为“师生对话”的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里充分发挥主体性,在教师的提问中获得知识,在自己的提问中探索知识。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都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善于设疑,于无疑处生疑,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打开另一片天地;教师善于在关键处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让使学生在疑惑处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教师善于恰时追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心动行动,在学中疑、在疑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系)
一、善于设疑,于无疑处生疑
提问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最频繁的教学技能之一,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被喻为“教学的生命”,所以善于设疑、善于在无疑处生疑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善于设疑指的是教师不能过早地告知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有意识地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能跳出那些权威答案的框架,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带领学生领略更美的风景。教师如能在课堂上善于设疑,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其发现知识与问题,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也从一定程度上落实了课堂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二、善于在关键处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对英语学科而言,所谓关键处,即指对英语学习、英语思维、英语运用十分关键的地方或问题,或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疑点、难点等。如果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能平中见奇、慧眼识珠,在关键处提问,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很好地帮助学生排除疑难。
以下是我在一堂英语单元复习课上的教学片断:
T:How can you translate the sentence“我不适应这里的天气”with the phrase “agree with”?
S1:I don’t agree with the climate here.
T: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In fact, sometimes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we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difference. As for this sentence, in Chinese, the subject is “我”,but in English, what is the real subject? Please think it over in English.
S2:The subject of this sentence should be “气候”.
T:Then, who can help us correct the sentence?
S3:The climate here doesn’t agree with me.
[评析]agree with解释为“适应”,这一用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难点,涉及中英文的差异,中文的逻辑是“人适应物”,而英语的逻辑却正好相反,“物适应人”,所以在这一关键处适当地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What is the real subject?”这一问题恰到好处地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思维与运用上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这一提问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中英文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培养在英语学习上应具备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善于恰时追问,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
教师的课堂提问有时还可以是一连串的,这一连串的提问即可称做追问。追问是指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提供的答案虽然正确,但还不够深入,或者不够清晰,又或者不够规范,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从而使自己的回答更为深入、详细、规范的提问技术。追问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联系性的问题组成。追问可以鼓励学生挖掘问题背后隐含的知识点,不仅让学生知道了答案,更让他们理解了得出该答案的思维过程,告诉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四、善于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要把“一言堂”变为“师生对话”,除了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外,更应善于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疑问是思维的开端,也是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大胆迎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善于设疑,善于在关键处提问,善意追问,还应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首先,教师应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使学生敢于提问。其次,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兴趣,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最后,教师应注重引导,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教材提出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发现问题,形成问题。长期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善思会问、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我现在的班级为例,现在的英语课上,他们能时常质疑一下,比如说,有些学生会对黑板上的英语单词质疑一下,“老师,责任心一词你拼错了吧”“老师,这句话中你用了look up in the dictionary,我可以用refer to the dictionary吗”。这一个个的问题,无疑表现出了学生们的质疑能力,也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为“师生对话”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五、结论
加里·D·鲍里奇认为,“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他把能否充分引起学生学习作为判断提问效果的关键标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把我们的课堂从传统的“一言堂”发展为“师生对话”的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里充分发挥主体性,在教师的提问中获得知识,在自己的提问中探索知识。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都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善于设疑,于无疑处生疑,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打开另一片天地;教师善于在关键处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让使学生在疑惑处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教师善于恰时追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心动行动,在学中疑、在疑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