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探索木头可塑性的区域,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体验传统手工勞作的乐趣,在快乐的游戏中发展小肌肉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我园在户外活动场建造了一个木工坊,以供幼儿进行创意木工活动。
木工坊刚创建的时候,只有两张桌子和一些陈旧的矮柜子,但工具还是相当齐全的,如直尺、三角尺、螺丝刀等等。看到这些工具我的内心满是疑问:孩子们会玩吗?他们会不会受伤?带着这些疑惑和忐忑,我和孩子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创意木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工具全部从墙上取了下来。他们摸摸这个、转转那个、拧拧这个、敲敲那个。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工具的名称吗?知道这些工具应该怎么使用吗?”部分孩子告诉我:“我认识锯子,是用来锯木头的。”“我认识榔头,可以把钉子敲进木头里。”“我认识三角尺,是用来测量木头长度的。”可是,当我继续观察孩子们活动的时候,问题便出现了。我发现孩子们在单纯地摆弄工具,便问他们:“大家怎么都在玩工具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因为没有钉子和螺丝钉呀。”我继续追问了孩子们几个关于工具和材料的问题,如你们还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孩子们说了好多,如防护手套、锯条、钉子等等。为了能一次性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我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了一张木工活动材料统计表。
再次进入木工坊,孩子们开始操作材料。我静静地看着他们,尽量不去干预他们,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漫无目的地将钉子往木板上钉。我开始反思:怎么提高幼儿对木工坊的兴趣?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以下两个阶段投放工具材料。
(一)第一阶段:初识工具,技能提升
在这个阶段,幼儿要从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开始,因此工具、材料的投放不宜种类过多。从安全角度及幼儿的接受程度考虑,我投放了锯子、锉子、木头锤子、螺丝刀四种工具,投放的材料有木条、钉子等。第一阶段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熟悉这些工具,并学会使用它们。
(二)第二阶段:材料互动,自主创作
这个阶段,我在幼儿实际操作基础上,有目的性地增加了小铁锤、塑料手柄铝头锤、螺丝刀、直尺、小木头夹子等工具,还有木板、长短螺丝钉、毛线、彩笔、颜料等材料。第二阶段的目的是满足幼儿基础操作的需求,增加木工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意性,增加辅助材料的投放,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经过一个阶段的简单练习,我发现大多数幼儿已经掌握并熟悉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工具与各种材料、配件产生有效互动。于是,随着幼儿观察力、控制力、精细动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开始思考:木工区是否可以延伸到木工屋以外的场地,通过扩大木工活动区域,提高幼儿参与木工创意活动的兴趣。
(一)木工坊区域的规划与分类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析了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让幼儿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提供的材料自主活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怎样合理地规划与分类木工坊的区域,怎样适时地调整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将木工坊细分成了以下六个子区域:设计部、工具区、木料区、操作区、涂色区、作品展示区。
(二)创意木工区域的发现与支持
1.设计部。起初,木工坊并没有设计部,幼儿都是通过口头表达制订计划。有一天,幼儿在做完计划后说:“老师,你帮我画下来吧,这样我就不会忘记了!”于是,我便根据幼儿的需求在木工坊增加了一个新的子区域——设计部。此后,幼儿在木工坊开始活动之前,都会在设计部先认真地勾画自己作品的简易图。木工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幼儿看着自己的设计图,认真地动手创造着自己的作品。
2.工具区。随着幼儿的操作需要,简单的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创作的需求。那么这些大量的、不同类别的木工工具应该如何摆放才能既安全又方便幼儿取用,还能便于幼儿整理归类呢?
我与孩子们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了以下方案:①每投放一种新的工具时,教师都要先介绍并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幼儿自主操作;②危险性较低的和常用的工具放在低处的柜子上,便于幼儿自主取放;③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协助才能使用的工具放在高处的柜子上。
3.木料区。木工坊主要的材料之一是木料。为了满足幼儿在木工坊的各种创作需要,教师应提供大量长短不一、形状不同、质地不同的木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木料:①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废弃木料的边角料;②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小区绿化修剪后的树枝、树干。
4.操作区。走进木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大的操作台。在这里,幼儿能拥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能进行测量、锯、锤、钉、钻、锉等操作。操作台的中间有一个小盒子,用于放置较小的零件、金属材料以及小工具等,方便幼儿取用。操作区还有一些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可以防割、防切的特殊手套。
5.涂色区。幼儿会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在旁边的成品区。有一天,一个幼儿说:“我想把它变成粉色的,我喜欢粉色。”我根据幼儿的这一需求增加了涂色区,提供颜料让幼儿自主装饰作品,让幼儿的作品能更加美观。
6.作品展示区。作品展示区的建立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或者家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机会,直观地展示出幼儿的作品有利于同伴之间经验的交流,这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作品展示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也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的有效途径。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作品展示区分为成品展示区和半成品区,以便幼儿呈现自己的作品。
经过两个月的活动,在木工坊中,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对木工材料工具的认知,自由选择材料,熟练操作工具。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在必要时协助幼儿解决问题。我们要不断挖掘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游戏,不断地调整木工坊的材料与工具,丰富创意木工坊活动的形式,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创意木工坊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心幼儿园)
一、初遇木工坊——问题多多的木工活动
木工坊刚创建的时候,只有两张桌子和一些陈旧的矮柜子,但工具还是相当齐全的,如直尺、三角尺、螺丝刀等等。看到这些工具我的内心满是疑问:孩子们会玩吗?他们会不会受伤?带着这些疑惑和忐忑,我和孩子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创意木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工具全部从墙上取了下来。他们摸摸这个、转转那个、拧拧这个、敲敲那个。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工具的名称吗?知道这些工具应该怎么使用吗?”部分孩子告诉我:“我认识锯子,是用来锯木头的。”“我认识榔头,可以把钉子敲进木头里。”“我认识三角尺,是用来测量木头长度的。”可是,当我继续观察孩子们活动的时候,问题便出现了。我发现孩子们在单纯地摆弄工具,便问他们:“大家怎么都在玩工具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因为没有钉子和螺丝钉呀。”我继续追问了孩子们几个关于工具和材料的问题,如你们还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孩子们说了好多,如防护手套、锯条、钉子等等。为了能一次性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我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了一张木工活动材料统计表。
二、再进木工坊——拓展工具材料的互动性活动
再次进入木工坊,孩子们开始操作材料。我静静地看着他们,尽量不去干预他们,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漫无目的地将钉子往木板上钉。我开始反思:怎么提高幼儿对木工坊的兴趣?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以下两个阶段投放工具材料。
(一)第一阶段:初识工具,技能提升
在这个阶段,幼儿要从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开始,因此工具、材料的投放不宜种类过多。从安全角度及幼儿的接受程度考虑,我投放了锯子、锉子、木头锤子、螺丝刀四种工具,投放的材料有木条、钉子等。第一阶段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熟悉这些工具,并学会使用它们。
(二)第二阶段:材料互动,自主创作
这个阶段,我在幼儿实际操作基础上,有目的性地增加了小铁锤、塑料手柄铝头锤、螺丝刀、直尺、小木头夹子等工具,还有木板、长短螺丝钉、毛线、彩笔、颜料等材料。第二阶段的目的是满足幼儿基础操作的需求,增加木工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意性,增加辅助材料的投放,给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玩转木工坊——拓展创新,区域活动精彩继续
经过一个阶段的简单练习,我发现大多数幼儿已经掌握并熟悉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工具与各种材料、配件产生有效互动。于是,随着幼儿观察力、控制力、精细动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开始思考:木工区是否可以延伸到木工屋以外的场地,通过扩大木工活动区域,提高幼儿参与木工创意活动的兴趣。
(一)木工坊区域的规划与分类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析了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能力,让幼儿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提供的材料自主活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怎样合理地规划与分类木工坊的区域,怎样适时地调整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将木工坊细分成了以下六个子区域:设计部、工具区、木料区、操作区、涂色区、作品展示区。
(二)创意木工区域的发现与支持
1.设计部。起初,木工坊并没有设计部,幼儿都是通过口头表达制订计划。有一天,幼儿在做完计划后说:“老师,你帮我画下来吧,这样我就不会忘记了!”于是,我便根据幼儿的需求在木工坊增加了一个新的子区域——设计部。此后,幼儿在木工坊开始活动之前,都会在设计部先认真地勾画自己作品的简易图。木工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幼儿看着自己的设计图,认真地动手创造着自己的作品。
2.工具区。随着幼儿的操作需要,简单的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创作的需求。那么这些大量的、不同类别的木工工具应该如何摆放才能既安全又方便幼儿取用,还能便于幼儿整理归类呢?
我与孩子们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了以下方案:①每投放一种新的工具时,教师都要先介绍并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幼儿自主操作;②危险性较低的和常用的工具放在低处的柜子上,便于幼儿自主取放;③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协助才能使用的工具放在高处的柜子上。
3.木料区。木工坊主要的材料之一是木料。为了满足幼儿在木工坊的各种创作需要,教师应提供大量长短不一、形状不同、质地不同的木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木料:①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废弃木料的边角料;②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小区绿化修剪后的树枝、树干。
4.操作区。走进木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大的操作台。在这里,幼儿能拥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能进行测量、锯、锤、钉、钻、锉等操作。操作台的中间有一个小盒子,用于放置较小的零件、金属材料以及小工具等,方便幼儿取用。操作区还有一些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可以防割、防切的特殊手套。
5.涂色区。幼儿会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在旁边的成品区。有一天,一个幼儿说:“我想把它变成粉色的,我喜欢粉色。”我根据幼儿的这一需求增加了涂色区,提供颜料让幼儿自主装饰作品,让幼儿的作品能更加美观。
6.作品展示区。作品展示区的建立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或者家人分享自己作品的机会,直观地展示出幼儿的作品有利于同伴之间经验的交流,这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作品展示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也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的有效途径。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作品展示区分为成品展示区和半成品区,以便幼儿呈现自己的作品。
经过两个月的活动,在木工坊中,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对木工材料工具的认知,自由选择材料,熟练操作工具。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在必要时协助幼儿解决问题。我们要不断挖掘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游戏,不断地调整木工坊的材料与工具,丰富创意木工坊活动的形式,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创意木工坊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