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生成”的课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和思维过程,及时地汲取学生传输的信息,迅速地“筛选、触发、拨动”,使信息转化为师生共同的营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新的生成,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以促进和谐的生成呢?
一、宽容的倾听者
课堂教学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或是因为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或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孩子的话语与思想,使课堂交流敷衍了事。这样的交流只有命令与服从,只有授予与接受,没有宽容,没有平等。有一首儿童创作的诗值得我们深思:“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课前的预设,给予我们一些毫无准备的意外。此时,教师应该学会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兴趣和思想,学会宽容地倾听,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拥抱一份份意外的惊喜。
二、真诚的赏识者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我们做宽容的倾听者,更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赏识学生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赏识者,充分相信学生,释放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进行更多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促进和谐的课堂生成。
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读懂了兄妹俩的对话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听到兄妹俩的这段对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这样说道:“这位姑娘眼睛瞎了而且家里这样贫穷,依然这么热爱音乐,我真忍不住想进去为她弹一曲。”这时候,我适时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位有爱心的‘贝多芬’!”……教师的赏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平等的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管理者,制订了许多条例,不准学生做这个,不让学生搞那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因此,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克服求同思维模式,培养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課堂中来,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四、个性的促进者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学中,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每一种现象都代表着不同学生的个性,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促使积极因素生成有利课堂教学的新资源,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基于学生没有形象感知课文这一原因,我精心预设了图文对照,以指导朗读感受黄山奇石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上课时,在让学生交流留下深刻印象的奇石时,我无意间发现有个学生在画奇石便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用画来表达他对奇石的喜爱之情这是多好的创意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了,我决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学习——两人一起画画,三人一块讨论,四人围坐讲故事……在学生个性创作的同时,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理解文本,超越文本。不仅使学生感受了黄山石的奇,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
又如学完《林海》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兴安岭的一些美丽的图片,并补充介绍大兴安岭的一些情况。然后趁机引导:欣赏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怎样留住这美丽的瞬间?我原本只是想让学生加深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没想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用一首诗来赞美它;用一幅画来留住它;当一回导游,带领伙伴游赏它……接着我便让他们自主实践,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写的写,画的画,各自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沉醉在美的境界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课堂教学必须突破“教案剧”的影响,走向“动态生成”的创造舞台,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充分表现进而达到极致。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转变角色,促进课堂的和谐生成,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和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和情趣,充满挑战和创新。
一、宽容的倾听者
课堂教学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或是因为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或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孩子的话语与思想,使课堂交流敷衍了事。这样的交流只有命令与服从,只有授予与接受,没有宽容,没有平等。有一首儿童创作的诗值得我们深思:“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教师课前的预设,给予我们一些毫无准备的意外。此时,教师应该学会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兴趣和思想,学会宽容地倾听,在亲和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拥抱一份份意外的惊喜。
二、真诚的赏识者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我们做宽容的倾听者,更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赏识学生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赏识者,充分相信学生,释放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进行更多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促进和谐的课堂生成。
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读懂了兄妹俩的对话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听到兄妹俩的这段对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这样说道:“这位姑娘眼睛瞎了而且家里这样贫穷,依然这么热爱音乐,我真忍不住想进去为她弹一曲。”这时候,我适时给予评价:“你真是一位有爱心的‘贝多芬’!”……教师的赏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平等的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管理者,制订了许多条例,不准学生做这个,不让学生搞那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因此,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克服求同思维模式,培养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民主对话,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課堂中来,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四、个性的促进者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学中,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每一种现象都代表着不同学生的个性,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促使积极因素生成有利课堂教学的新资源,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基于学生没有形象感知课文这一原因,我精心预设了图文对照,以指导朗读感受黄山奇石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上课时,在让学生交流留下深刻印象的奇石时,我无意间发现有个学生在画奇石便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用画来表达他对奇石的喜爱之情这是多好的创意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了,我决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学习——两人一起画画,三人一块讨论,四人围坐讲故事……在学生个性创作的同时,生成新的教学内容,理解文本,超越文本。不仅使学生感受了黄山石的奇,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
又如学完《林海》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兴安岭的一些美丽的图片,并补充介绍大兴安岭的一些情况。然后趁机引导:欣赏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怎样留住这美丽的瞬间?我原本只是想让学生加深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没想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用一首诗来赞美它;用一幅画来留住它;当一回导游,带领伙伴游赏它……接着我便让他们自主实践,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写的写,画的画,各自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沉醉在美的境界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课堂教学必须突破“教案剧”的影响,走向“动态生成”的创造舞台,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趋向充分表现进而达到极致。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转变角色,促进课堂的和谐生成,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和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和情趣,充满挑战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