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辽宁省清原县高级中学大力实施以“激发积极内动力,促进持续发展力”为内涵的、富有创建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新型的育人机制,学校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内动力为重点,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保障,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宗旨,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讲练相结合,自主求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为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校让每个班前后座的四位同学自动生成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担任小组内某两至三门学科的科代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校对座位进行适当微调,逐步完善组间同质。科代表既是任课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小组的学科带头人,要负责组织、带动、督促、帮助小组成员对相应学科的学习,并将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组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每位任课教师负有对自己的科代表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工作培训、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的责任,使之能够胜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以这种新型的育人机制为基础,学校积极构建了“思—疑—释—练”课堂模式,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前,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做好预习;课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组内、组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加以解决,从而生成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科代表要负责好小组的学习活动,如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引领、带动组员积极交流、畅所欲言,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组员在全班回答问题、展示成果等。教师要做好整个班级的宏观调控,并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精讲,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二、“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科代表共同驾驭课堂”正是以关注每位学生、发展每位学生为出发点,科学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诱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兴趣和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
实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释放他们自我发展的潜力,拓展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
2.以学为主的原则
课前,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并参考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科代表引导组员讨论,并且由会的组员教不会的组员。对于小组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由科代表写在导学案上,再由教师进行汇总。教师课前了解了学情,课上组织全班讨论,最后师生互释,教师精评。
3.合作学习的原则
通过人人都当科代表的方法,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活了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了每个学生投身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发挥每位科代表的作用,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促使每个组员积极参与,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使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4.动静协调的原则
“静”即学生参照导学案,进行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主要在课前自习课上完成;“动”即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学、互练、互帮、互议、互查、互评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学校要求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尤其要注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并且必须保证自习课绝对的静。
5.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原则
教书和育人互为条件、互相转化——育人是教书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实现的同时,贯彻“先成人再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与基本策略
1.创新集体备课
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为此学校推行新型的集体备课模式,即将集体备课程序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学科组的分工,每周的主备教师在周一与组内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全校同学科定期进行交流),共同整合教材资源、研究教学方法,制订出学案;各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复备。第二步,教师与科代表集体备课。根据抽取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教师与科代表一起对学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2.创新课堂环节
学校将课堂改革目标定位于“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讲练相结合,自主求发展”,将课堂理念确定为“激发积极情感,促进主动发展”,将组织形式安排为教师与科代表共同推动课堂进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过程,将课堂环节设计为“学案导入引发思考、自主学习大胆质疑、激情互动魅力精释、当堂训练拓展创新”四个基本环节。
学案导入引发思考——导学案于课前发放,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课前要全查或抽查,以保证师生节奏合拍。课堂上,由学生根据知识要点对学案进行组内互查,以达到“先思后讲、先学后教”的目的。
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参考导学案要求,在组内、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自学的心得和疑惑,互相启发,共同促进,并将不能解决的疑问记录在导学案上,交由教师汇总。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再适时提出深层次的质疑,引起思考的延伸。
激情互动魅力精释——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引导学生互释,并作精要的评定、更正与补充;对于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精辟的阐释。
当堂训练拓展创新——在教师或科代表的组织下,对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并进行多角度的考察、练习和巩固,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教师要事先准备好适量的变型、变式题,并极力提倡原创性。
3.创新课外作业
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好课堂的“当堂训练拓展创新”环节当堂完成作业,这样既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也不影响学生的课间休息,又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规定,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各科的课外作业每科不超过20分钟,其他学科不能留课外作业;而且要求布置能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题,提倡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家庭作业。凡是留到课外的作业都要由集体备课确定内容,并由备课组长签字,以确保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合乎要求。
4.创新教学手段
目前,学校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此举是为适应学生快速而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便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形成了把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具的理念,避免了新的教学手段冲击教学内容的现象。
5.创新评价体系
“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因此,在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二是考查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时,给予形成性评价。三是根据每节课的“自检自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诊断性评价。四是根据模块测评,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式终结性评价。
另外,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有了很大突破: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二是学科组或年级组组内的激励性评价。三是校内名师及外来专家的诊断性评价。四是通过校内评优和业务水平测试,进行不同类别的形成性评价。
四、“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实行“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增强、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氛围的营造及整体面貌的改变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的教学效益与效率得到了提高
“思—疑—释—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学生更加自动、自主地学习,教师则在必要时给予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科代表的集体备课,以及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的课前预习,都为课堂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科代表组织、带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他们在创造性、主动性、责任感、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在品德情况、自信程度、动机水平及学习兴趣、态度、习惯、能力、成绩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对这一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大多数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辛苦型”教师向“学者型”“创造型”教师的改变,他们开始思考教育现象,从事教学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钻研教学方法,探究教学规律,挖掘学生潜力,并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从而使“思—疑—释—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4.学校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2009年10月23日,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全市二十五所高中的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及骨干教师来到清原,参加“走近清原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在会上将“走近清原高中”阐释为“缩小与清原高中在空间上的距离,零距离接触、感受和认识清原高中;缩小与清原高中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距离,学习清原高中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理念”。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金子般的回报。在2009年的高考中,学校捷报频传,本科上线人数815人,进线率为94.3%,抚顺市教育局向学校颁发了“高考突出贡献奖”。
回首过去,三十年风雨历程苦乐相伴,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清原高中全体师生戒骄戒躁、勇于创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高级中学 )
(责任编辑:王亦妮)
一、“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为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校让每个班前后座的四位同学自动生成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担任小组内某两至三门学科的科代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校对座位进行适当微调,逐步完善组间同质。科代表既是任课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小组的学科带头人,要负责组织、带动、督促、帮助小组成员对相应学科的学习,并将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组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每位任课教师负有对自己的科代表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工作培训、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的责任,使之能够胜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以这种新型的育人机制为基础,学校积极构建了“思—疑—释—练”课堂模式,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前,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做好预习;课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组内、组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加以解决,从而生成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科代表要负责好小组的学习活动,如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引领、带动组员积极交流、畅所欲言,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组员在全班回答问题、展示成果等。教师要做好整个班级的宏观调控,并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精讲,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二、“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科代表共同驾驭课堂”正是以关注每位学生、发展每位学生为出发点,科学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诱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兴趣和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
实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释放他们自我发展的潜力,拓展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
2.以学为主的原则
课前,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并参考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科代表引导组员讨论,并且由会的组员教不会的组员。对于小组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由科代表写在导学案上,再由教师进行汇总。教师课前了解了学情,课上组织全班讨论,最后师生互释,教师精评。
3.合作学习的原则
通过人人都当科代表的方法,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活了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了每个学生投身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发挥每位科代表的作用,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促使每个组员积极参与,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使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4.动静协调的原则
“静”即学生参照导学案,进行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主要在课前自习课上完成;“动”即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学、互练、互帮、互议、互查、互评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学校要求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尤其要注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并且必须保证自习课绝对的静。
5.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原则
教书和育人互为条件、互相转化——育人是教书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实现的同时,贯彻“先成人再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与基本策略
1.创新集体备课
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为此学校推行新型的集体备课模式,即将集体备课程序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学科组的分工,每周的主备教师在周一与组内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全校同学科定期进行交流),共同整合教材资源、研究教学方法,制订出学案;各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复备。第二步,教师与科代表集体备课。根据抽取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教师与科代表一起对学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2.创新课堂环节
学校将课堂改革目标定位于“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讲练相结合,自主求发展”,将课堂理念确定为“激发积极情感,促进主动发展”,将组织形式安排为教师与科代表共同推动课堂进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过程,将课堂环节设计为“学案导入引发思考、自主学习大胆质疑、激情互动魅力精释、当堂训练拓展创新”四个基本环节。
学案导入引发思考——导学案于课前发放,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课前要全查或抽查,以保证师生节奏合拍。课堂上,由学生根据知识要点对学案进行组内互查,以达到“先思后讲、先学后教”的目的。
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参考导学案要求,在组内、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自学的心得和疑惑,互相启发,共同促进,并将不能解决的疑问记录在导学案上,交由教师汇总。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再适时提出深层次的质疑,引起思考的延伸。
激情互动魅力精释——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引导学生互释,并作精要的评定、更正与补充;对于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精辟的阐释。
当堂训练拓展创新——在教师或科代表的组织下,对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并进行多角度的考察、练习和巩固,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教师要事先准备好适量的变型、变式题,并极力提倡原创性。
3.创新课外作业
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好课堂的“当堂训练拓展创新”环节当堂完成作业,这样既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也不影响学生的课间休息,又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规定,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各科的课外作业每科不超过20分钟,其他学科不能留课外作业;而且要求布置能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题,提倡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家庭作业。凡是留到课外的作业都要由集体备课确定内容,并由备课组长签字,以确保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合乎要求。
4.创新教学手段
目前,学校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此举是为适应学生快速而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便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形成了把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具的理念,避免了新的教学手段冲击教学内容的现象。
5.创新评价体系
“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因此,在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二是考查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时,给予形成性评价。三是根据每节课的“自检自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诊断性评价。四是根据模块测评,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式终结性评价。
另外,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有了很大突破: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二是学科组或年级组组内的激励性评价。三是校内名师及外来专家的诊断性评价。四是通过校内评优和业务水平测试,进行不同类别的形成性评价。
四、“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实行“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增强、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氛围的营造及整体面貌的改变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的教学效益与效率得到了提高
“思—疑—释—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学生更加自动、自主地学习,教师则在必要时给予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科代表的集体备课,以及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的课前预习,都为课堂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科代表组织、带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他们在创造性、主动性、责任感、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在品德情况、自信程度、动机水平及学习兴趣、态度、习惯、能力、成绩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对这一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大多数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辛苦型”教师向“学者型”“创造型”教师的改变,他们开始思考教育现象,从事教学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钻研教学方法,探究教学规律,挖掘学生潜力,并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从而使“思—疑—释—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4.学校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2009年10月23日,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全市二十五所高中的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及骨干教师来到清原,参加“走近清原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在会上将“走近清原高中”阐释为“缩小与清原高中在空间上的距离,零距离接触、感受和认识清原高中;缩小与清原高中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距离,学习清原高中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理念”。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金子般的回报。在2009年的高考中,学校捷报频传,本科上线人数815人,进线率为94.3%,抚顺市教育局向学校颁发了“高考突出贡献奖”。
回首过去,三十年风雨历程苦乐相伴,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清原高中全体师生戒骄戒躁、勇于创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高级中学 )
(责任编辑:王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