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挺立斩碧浪 迎风傲雨竞风流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辽宁省清原县高级中学大力实施以“激发积极内动力,促进持续发展力”为内涵的、富有创建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新型的育人机制,学校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内动力为重点,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保障,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宗旨,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讲练相结合,自主求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为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校让每个班前后座的四位同学自动生成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担任小组内某两至三门学科的科代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校对座位进行适当微调,逐步完善组间同质。科代表既是任课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小组的学科带头人,要负责组织、带动、督促、帮助小组成员对相应学科的学习,并将小组的学习情况以及组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每位任课教师负有对自己的科代表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工作培训、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的责任,使之能够胜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以这种新型的育人机制为基础,学校积极构建了“思—疑—释—练”课堂模式,通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前,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做好预习;课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组内、组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加以解决,从而生成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科代表要负责好小组的学习活动,如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引领、带动组员积极交流、畅所欲言,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组员在全班回答问题、展示成果等。教师要做好整个班级的宏观调控,并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精讲,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二、“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科代表共同驾驭课堂”正是以关注每位学生、发展每位学生为出发点,科学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诱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兴趣和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
  实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释放他们自我发展的潜力,拓展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
  2.以学为主的原则
  课前,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并参考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科代表引导组员讨论,并且由会的组员教不会的组员。对于小组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由科代表写在导学案上,再由教师进行汇总。教师课前了解了学情,课上组织全班讨论,最后师生互释,教师精评。
  3.合作学习的原则
  通过人人都当科代表的方法,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活了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了每个学生投身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发挥每位科代表的作用,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促使每个组员积极参与,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使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4.动静协调的原则
  “静”即学生参照导学案,进行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主要在课前自习课上完成;“动”即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学、互练、互帮、互议、互查、互评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学校要求让学生“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尤其要注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单纯地为了“动”而“动”,并且必须保证自习课绝对的静。
  5.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原则
  教书和育人互为条件、互相转化——育人是教书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实现的同时,贯彻“先成人再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与基本策略
  1.创新集体备课
  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为此学校推行新型的集体备课模式,即将集体备课程序分为两步:第一步,根据学科组的分工,每周的主备教师在周一与组内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全校同学科定期进行交流),共同整合教材资源、研究教学方法,制订出学案;各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复备。第二步,教师与科代表集体备课。根据抽取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教师与科代表一起对学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2.创新课堂环节
  学校将课堂改革目标定位于“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讲练相结合,自主求发展”,将课堂理念确定为“激发积极情感,促进主动发展”,将组织形式安排为教师与科代表共同推动课堂进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课堂过程,将课堂环节设计为“学案导入引发思考、自主学习大胆质疑、激情互动魅力精释、当堂训练拓展创新”四个基本环节。
  学案导入引发思考——导学案于课前发放,并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教师课前要全查或抽查,以保证师生节奏合拍。课堂上,由学生根据知识要点对学案进行组内互查,以达到“先思后讲、先学后教”的目的。
  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参考导学案要求,在组内、师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自学的心得和疑惑,互相启发,共同促进,并将不能解决的疑问记录在导学案上,交由教师汇总。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再适时提出深层次的质疑,引起思考的延伸。
  激情互动魅力精释——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引导学生互释,并作精要的评定、更正与补充;对于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作精辟的阐释。
  当堂训练拓展创新——在教师或科代表的组织下,对知识加以拓展和延伸,并进行多角度的考察、练习和巩固,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教师要事先准备好适量的变型、变式题,并极力提倡原创性。
  3.创新课外作业
  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好课堂的“当堂训练拓展创新”环节当堂完成作业,这样既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也不影响学生的课间休息,又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规定,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各科的课外作业每科不超过20分钟,其他学科不能留课外作业;而且要求布置能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题,提倡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家庭作业。凡是留到课外的作业都要由集体备课确定内容,并由备课组长签字,以确保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合乎要求。
  4.创新教学手段
  目前,学校给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此举是为适应学生快速而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便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形成了把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具的理念,避免了新的教学手段冲击教学内容的现象。
  5.创新评价体系
  “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过程,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使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因此,在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二是考查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时,给予形成性评价。三是根据每节课的“自检自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诊断性评价。四是根据模块测评,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式终结性评价。
  另外,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有了很大突破: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二是学科组或年级组组内的激励性评价。三是校内名师及外来专家的诊断性评价。四是通过校内评优和业务水平测试,进行不同类别的形成性评价。
  四、“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实行“思—疑—释—练” 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增强、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氛围的营造及整体面貌的改变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堂的教学效益与效率得到了提高
  “思—疑—释—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学生更加自动、自主地学习,教师则在必要时给予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科代表的集体备课,以及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的课前预习,都为课堂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科代表组织、带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他们在创造性、主动性、责任感、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在品德情况、自信程度、动机水平及学习兴趣、态度、习惯、能力、成绩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3.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
  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对这一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大多数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辛苦型”教师向“学者型”“创造型”教师的改变,他们开始思考教育现象,从事教学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钻研教学方法,探究教学规律,挖掘学生潜力,并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从而使“思—疑—释—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4.学校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2009年10月23日,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全市二十五所高中的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及骨干教师来到清原,参加“走近清原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活动。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在会上将“走近清原高中”阐释为“缩小与清原高中在空间上的距离,零距离接触、感受和认识清原高中;缩小与清原高中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距离,学习清原高中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理念”。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金子般的回报。在2009年的高考中,学校捷报频传,本科上线人数815人,进线率为94.3%,抚顺市教育局向学校颁发了“高考突出贡献奖”。
  回首过去,三十年风雨历程苦乐相伴,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清原高中全体师生戒骄戒躁、勇于创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高级中学 )
  (责任编辑:王亦妮)
其他文献
2009年暑期,经其他校长的推荐,我得到了《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我经历了从最初的浏览、初读、通读、细读,到“慢慢看”“钻进去”“跳出来”,且在书中空白处不时写一点自己的感悟或行动的细节,或把自认为有用的“真东西”提炼摘抄下来。好像著者张卓玉先生就坐在我的面前,与我这个在学校四堵墙内工作了40载,大学、中学讲台站了30年,校长岗位耕耘了18年,苦苦探索和追寻基础教育改革又遇到诸多困惑的老教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日益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否科学、合理地控制教学信息呈现的形式与内容,对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与信息超载  技术进步使得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日益丰富,教与学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帮助教师丰富信息呈现方式、优化教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
一、小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误区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一些教师在实践方法上存在着误区。  1.口头传授学生才省劲  一些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学习经验尚欠缺,所以总是反复进行口头指导。一味的口头传授,不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和主观能动性,给自主学习带来障碍,而且让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上,难以形成“整体认识”和进行“系统
由意大利人德·亚米契斯所著,夏丏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在中国出版已有80多年[1],它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表现之一就是夏先生短短的《译者序言》现今仍频繁地被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引用,甚至中国的当代教育仍然没有跳出夏先生所言的“无水的池”。[2]《爱的教育》开篇就讲“特将此书献给九岁至十三学的小学生们”,确实有很多人在小学阶段就阅读了《爱的教育》,甚至有人将《爱的教育》读给幼儿听。就是这样一本通
在新课程理念下,预习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活动空间,是在没有经过具体讲授时学生感受、學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是思维活跃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后,对教学任务会有所认识,有所收获并产生困惑。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预习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凡事预则立,
对于绩效工资,总是不能释然。一方面,只听雷声,不见下雨,等得久了,难免有些怨气;另一方面,公务员涨工资叫阳光工资,教师涨个工资,就成了绩效工资,要拿出一部分重新分配,自己竟做不了主,这也是令人郁闷的事情。  于是,“百度”了一下“绩效”,术语太多,看看这句却是比较明了:“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
教师作为传播文化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文化在教师这儿应该是跃动的、闪耀的、温暖的;而文化最有生命力的核心是故事。所以,一个有内在份量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故事的教师。  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其实不然。被动应付的按部就班不是故事,好大喜功的虚张声势不是故事,矫揉造作的自娱自乐也不是故事;一摞摞的获奖证书里不一定有故事,厚厚的日记本未必就意味着故事,大红大紫的媒介宣传也并不代表真实的故事。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政策与措施    从学理上讲,均衡发展的实质在于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享有。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等要素,所以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就要围绕这三个要素来考虑。第一,保证并加大区域内教育经费投入,制定生均最低保障标准、办学条件标准和教师工资标准,是实现均衡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这就需要制定经费保障政策;第二,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使区域内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涉及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地理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融通中有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结构间的相互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之所以强调地理课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融通,是由地理学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