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且能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计算兴趣计算习惯算理思考方法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一提到计算,就认为只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练习量,多练,反复练,就一定会见成效。如此,对学生而言,谈不上有任何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容乐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明确计算的重要意义
  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抽象的观点看,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数量、空间和时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是离不开数的运算的,空间形式及其关系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任何学科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时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做好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计算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一定得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过去一提到计算,常常和“抽象”、“单调”、“枯燥”等词语练习在一起,计算教学陷入了一些误区。与传统的计算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将抽象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适当经历一些现实情境,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因此,我在教学中,常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三、科学合理地训练,强化基本口算
  所谓口算,又称心算,就是指不借助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求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教学中,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个口算,实际上最终都可以划归为一定数量的口算。例如,277 349这样一道笔算,实际上就是有3道20以内的加法所组成。又如,469×389这样的一道笔算题,实际上就是由19道表内乘法以及100以内的加法所组成。因此,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我们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四、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
  1.要弄清算理。我们一度以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及时组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如240×300、110×60。又如:对于38 75 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植树节,四(1)班种了38棵树,四(2)班种了75棵树,四(4)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列出了式子:38 75 62,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38 75 62=(38 62) 75。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编:《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
  2.杨庆余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3.顾泠沅主编:《数学思想方法》
  4.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抓住问题的特征,尤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特征,本文就针对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如何抓住教学问题的主要特征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问题特征核心教学活动    运用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是在现代教学中被教师频繁采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现实的很多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老师对课堂的把控
【摘要】学校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知识技能强,实际应用差的情况.为此,本文引入了“数学模型”这一概念,就此讨论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意义,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抽象概念实际应用  一、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应用的缺乏  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数学应强化应用意识,允许非形式化。事实上,数学课程中数学的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自适应模糊C-壳(AFCS:adaptive fuzzy C-shells)聚类分析的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AFCSNN:AFCS neural network)。AFCSNN是模糊Kohonen聚类网络的推广形式,网络权值代表AFCS算法的聚类原型。AFCSNN能够对呈超椭球壳状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另外该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视觉及自主系统中心(VASC)拥有一些实验室并从事多项研究工作,例如计算机视觉、操作、传感器、移动式机器人以及其它智能机器人系统。VASC的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数学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学生开展其他活动的前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听、思、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主地去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创设条件合作学习发展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学习。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进行探讨,包括:融入情景,让作业回归生活;增强趣味,让作业丰富多彩;鼓励探究,让作业促进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新课程  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长期积淀下来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却还是延用老一套,教师对作业的关注与思考不够,从理念到实际操作都相对滞后。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