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仅要和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进行综合,还要和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综合教学。结合新课标,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应该多方面的掌握知识。把音乐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和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带动起来,有效的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同时通过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让学生们蹦蹦跳跳的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真正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一、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我觉得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应紧密相连。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会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聆听《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和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淡而伟大和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和我一起陶醉在美妙的情景之中,我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刻,最后全班轻轻的哼唱起这首旋律,他们说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音乐离不开听,更离不开思考和投入,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重了音乐与更多艺术的联系,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带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二、音乐与语文的结合
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音乐让文学更耀眼,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当欣赏这些乐曲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们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收获更多。我给学生们讲解时代背景,讲解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课堂内的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聆听欣赏时,我总是利用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作品,并能很快的投入到我的欣赏课堂中。
三、音乐与历史、地理的结合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少音乐让全世界人民为之传唱。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在我的教学中,经常把历史、地理知识贯穿于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音樂的风格各不相同。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可教性的材料有很多,如蒙古的生活、民居、服饰、挤奶、骑马、放牧、人文、风情、音乐、民族语言、风俗等等,而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就需要老师的再加工。比如同样让学生了解蒙古的生活这一环节,如果上地理课,老师只需要口头的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蒙古的风光片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在音乐课上,老师就必须把它用音乐化的手法融合到教学中去。比如在熟悉歌曲的环节运用,就可以一边欣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介绍;而如果在巩固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唱着《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学习蒙古人骑马、挤奶等表演律动;如果还想再歌曲的拓展学习中运用,那就可以再想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蒙古歌曲,如《草原就是我的家》、《蒙古人》等,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来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辽阔、美了的大草原,感受热情、好客的蒙古人。这样,我的音乐课成了学生喜欢的综合课,更有效的把历史和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四、音乐与现代教育信息的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流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学生是罕见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某一点上被打动、促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音乐教学和学生所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进行,那学生的学习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令人轻松愉快、自觉自愿的事情。特别是在艺术传播媒体日益丰富发达的今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接受的音乐远远高于学校的教育。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的生活情境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增加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和影视音乐,帮助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事件问题。教师要括宽学生音乐的渠道,该狭隘、封闭的课堂式教学为宽阔、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学生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或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如经常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一些优秀的校园歌曲、影视歌曲以及经典的中外名曲,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音乐电视节目,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欣赏音乐艺术的崭新天地。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如在欣赏腾格尔演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在网上找了许多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辽阔的草原以及草原骑士组成的美丽画面。学生们很快的进入了角色,我制作的课件的最后是一匹骏马载着牧民慢慢的消失在茫茫的草原上。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既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意境对学生尤为重要。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我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大胆的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开发学生的思维,括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这样就能逐步的让学生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我们要和新课标紧密结合,大胆实践,更新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我觉得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应紧密相连。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会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聆听《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和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淡而伟大和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和我一起陶醉在美妙的情景之中,我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刻,最后全班轻轻的哼唱起这首旋律,他们说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音乐离不开听,更离不开思考和投入,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重了音乐与更多艺术的联系,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带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
二、音乐与语文的结合
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音乐让文学更耀眼,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当欣赏这些乐曲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们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收获更多。我给学生们讲解时代背景,讲解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在这样一个类型的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课堂内的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聆听欣赏时,我总是利用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作品,并能很快的投入到我的欣赏课堂中。
三、音乐与历史、地理的结合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少音乐让全世界人民为之传唱。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在我的教学中,经常把历史、地理知识贯穿于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音樂的风格各不相同。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可教性的材料有很多,如蒙古的生活、民居、服饰、挤奶、骑马、放牧、人文、风情、音乐、民族语言、风俗等等,而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就需要老师的再加工。比如同样让学生了解蒙古的生活这一环节,如果上地理课,老师只需要口头的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蒙古的风光片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在音乐课上,老师就必须把它用音乐化的手法融合到教学中去。比如在熟悉歌曲的环节运用,就可以一边欣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介绍;而如果在巩固歌曲的环节来运用,就可以一边唱着《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边来学习蒙古人骑马、挤奶等表演律动;如果还想再歌曲的拓展学习中运用,那就可以再想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蒙古歌曲,如《草原就是我的家》、《蒙古人》等,让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来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辽阔、美了的大草原,感受热情、好客的蒙古人。这样,我的音乐课成了学生喜欢的综合课,更有效的把历史和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四、音乐与现代教育信息的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流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学生是罕见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某一点上被打动、促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音乐教学和学生所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进行,那学生的学习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令人轻松愉快、自觉自愿的事情。特别是在艺术传播媒体日益丰富发达的今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接受的音乐远远高于学校的教育。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的生活情境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增加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通俗音乐和影视音乐,帮助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事件问题。教师要括宽学生音乐的渠道,该狭隘、封闭的课堂式教学为宽阔、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学生们了解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或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如经常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播放一些优秀的校园歌曲、影视歌曲以及经典的中外名曲,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音乐电视节目,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欣赏音乐艺术的崭新天地。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如在欣赏腾格尔演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在网上找了许多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辽阔的草原以及草原骑士组成的美丽画面。学生们很快的进入了角色,我制作的课件的最后是一匹骏马载着牧民慢慢的消失在茫茫的草原上。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既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这样的意境对学生尤为重要。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我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大胆的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开发学生的思维,括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这样就能逐步的让学生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我们要和新课标紧密结合,大胆实践,更新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