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luoyanyu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各个角落,农民工子女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环境。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五环中学为例,通过问卷法、走访调查法、访谈法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现状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学习;影响
  城市农民工子女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一般为6~18周岁的适龄上学儿童少年[1]。随着农村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许多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流入城市,家庭的不断流动,使得农民工子女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环境,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以及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其在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现状以及对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调研是在2012年7月进行的,以陕西省西安市五环中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走访调查、访谈为辅助手段,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学习状况以及心理状况三个方面做了调查,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96%,数据可用来分析研究。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现状
  1.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
  美国社会学家高斯席德(Goldscheider.G)所著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移民》一书中这样表述“移民的适应可以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移民对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做出反应。从农村到城市常常包含了这三个方面”。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包括农民工子女对社会的适应以及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适应。
  2.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现状
  (1)农民工子女生活条件差,家庭负担沉重。一方面,家庭居住地环境嘈杂。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和阶段性导致农民工家庭生活居住地具有流动性,因此经常租住工作地附近的住房,这些住房集中大量的农民工及无业游民,居住环境复杂,同时住房条件差,房间狭窄;电压低、基本用电无法保障;生活环境嘈杂等问题时有存在,盗窃事件也时有发生,生活条件较差,生活压力大,这使得农民工子女过早地失去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过早承担家庭责任和家庭压力。进入城市之后,生活成本的加大和求学费用的提高原本就加重了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加重了农民工子女的负担,父母工作的地方离学校较远,为了方便自己的孩子上学,一些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父母既要忙碌工作,又要照看家里,经常应接不暇,导致这些孩子在家中不仅要承担家务,同时也要照顾弟弟妹妹,过早地承担了家庭责任和家庭压力,过早地步入了社会。
  不过,虽然生活条件较差,家庭负担沉重,农民工子女还是喜欢现在城市的生活(表1)。城市带给他们更多的兴趣和好奇,提供给他们更宽阔的视野和机会,定居城市、改变生活现状给了他们新的目标。农民工子女和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是“回不去的一代”,他们大多是“城市化的孩子”,他们更倾向于定居于城市。
  (2)农民工子女能够习惯学校中的学习,但是表现沉默,容易自卑。学校适应性包括在学校生活的总体感觉、在集体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等。虽然处在新环境中,对周围的事情都很陌生,但是农民工子女经历了小学的校园学习生活,已经步入初中的农民工子女对学校生活很熟悉,能够适应城市中学的学习节奏(表2),在学校生活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克服在校园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城市农民工子女在集体活动中相对安静,基本不表现,经常处于沉默状态。在成长过程中,城市农民工子女需要不断调整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很在意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态度,对提及自己的所有事情十分敏感,容易怀疑自己在身边朋友心中的形象,经常有叛逆心理,抵触父母的教导,抵触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比较差,在社会关注下的成长过程中会造成心理偏差,经常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在心理方面不容易适应新环境(表3)。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在农民工子女适应社会方面存在着社会关注不够、生活环境差、心理素质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融入社会存在很大的影响,目前农民工子女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中,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上都和城市子女存在差距,尤其在心理方面冲击较大,对其成长有着较大影响,关系到他们对社会的作用,关注农民工子女现状,解决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问题刻不容缓。
  二、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对学习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2010 年3 月19 日公布的《2009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2009 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 万
  人, 2009 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997.1 万人[2],庞大的农民工人数催生了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教育部曾在2003年联合六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两为主”(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实施目标,农民工子女群体的受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为主,城市农民工子女能否适应社会,能否融入社会、融入新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1.城市农民工子女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学习效率,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使学生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农民工子女家庭条件艰苦,比城市子女更能够承受压力,吃苦耐劳,但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使得他们的学习态度受到影响。在初中的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学习,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实验的方法以探究式学习发现知识,但农民工子女在实践和动手操作方面能力不强,传统的努力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经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有的学生甚至不想参加高考,希望尽早参加工作帮助解决家庭负担,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显然过重的家庭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学習态度、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的目的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2.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进城农民子女在人际关系和心理方面存在着不适应的现状,自我身份认同感较低,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容易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初中生们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很敏感,对学习的集中注意减少,间接地影响了学习。
  (1)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波动较大,稳定性比较差(下图)。接近一半的农民工子女存在成绩稳定性波动较大的问题,有一个优秀的稳定的成绩是大部分学生的希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的稳定性。
  (2)父母的教育方式。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表示在自己考试没考好或者顽皮不听话时,父母经常训斥打骂,他们对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十分排斥和抵触,更有同学表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教育方式,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对孩子的平时生活不够关心,只关心学习成绩的行为使孩子在面对学习时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对学习的定义产生了偏差,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3)农民工子女的心理不适应。农民工子女心理素质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团队意识、集体观念较弱,很少参加团队活动,在团队活动中表现沉默,融入新环境后,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关注度减少,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三、关于培养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的思考
  关于如何培养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使其尽快融入社会,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1.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以及受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从已有的调查研究表明,相关调查的活动很多,很多人已经发现进城农民工子女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但是相应的理论支持比较少,简单的调查研究无法引起社会上的广泛重视,目前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支持,从而引发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目前教育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但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和留守儿童这些根本问题方面力度较小,如何消除城乡差距,解决城乡问题中存在的差别、歧视,如何消除市民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不良印象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2.消除影响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的障碍
  城乡文化差异引发进城农民工子女精神难以适应城市文化[3],同时家庭条件差、居住环境嘈杂、城市子女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不良印象等都影响着农民工子女对社会的适应,消除这些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性的障碍可以使进城农民工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
  3.增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综合素质
  进城农民工子女在视野、综合素质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应增强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加强家长对素质教育的学习,减少对孩子的打骂,用赏识教育帮助孩子建立对学习的自信,走出自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父母的综合素质,以父母带动子女,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家庭对农民工子女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 猛,叶一舵.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1(12).
  [2]周小刚.进城农民工子女状况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西北人口,2012(3).
  [3]乔姗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J].貴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话教学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如何通过有效对话进行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中职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擦鞋合同》是一篇贴近中职生现实生活的现代诗文阅读作品,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进行对话教学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对话教学;中职语文;《擦鞋合同》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
摘要:观察习惯的养成、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及提高写作能力均具有重大意义。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日积月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创设观察情景,让学生便于观察。专注地观察是发现的先导,好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  关键词:观察;习惯;养成;教育    许多学生在写记人状物描景之类的文章时总是感到无从下笔,不知
摘 要:“临床检验仪器学”是医学院临床检验专业必修课程,如何设计好该课程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尽快地熟悉各类检验仪器,掌握基本原理,熟悉了解各种操作?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讨在本课程教学中实验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检验仪器;教学;实验;设计  笔者在临床教学中选用的教材为曾照芳主编的《临床检验仪器学》第二版,为了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在设
摘 要:高职院校学院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把“文化传承创新”界定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教育的
儿时,妈妈牵着咿呀学语的我一深一浅地学步;幼时,老师带着懵懂无知的我一吟一唱地学语。而今,为人师、为人母的我接过重任,开始带着我的孩子们学步、学语,成了一个最大的孩子王——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一做就是七年,七年中有收获,也有心酸,有感动,更有失望。当工作遇到瓶颈无法逾越时;当家长怒目相对不理解时;当孩子们冥顽不灵时,也想到要放弃。但静下心来,又会想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微笑,想到更多家长的殷殷期盼,于是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央7号文件颁发5年以来,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薄弱的。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介绍,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整体超编100多万,但体育教师却缺编30万。在一些偏远学校和农村地区,体育课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职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教育部、
摘要:目前,舟山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给舟山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职业高中旅游专业的学生如何提高饭店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职高开设饭店英语的背景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职高学生特点提出了饭店英语课创新尝试的新思路。  关键词:饭店英语;创新尝试;配音法;欢乐课堂     一、饭店英语课创新改革提出的背景  舟山“大桥时代”的到来和海洋新区的成立,使
在江苏高考中,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证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以及空间角(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求解问题,历来是附加题命题的热点,难度中等,那么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向量法主要涉及哪些问题呢?  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例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  (1)求证:AM∥平面BDE;  (2
头几年的工作经历对于新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专长和教学风格往往是在此阶段奠定基础的,而且决定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校长是绝大多数新教师就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新教师成长,期待校长给力。  1.校长的交流,为新教师展现校园吸引力  新教师刚进入学校后,有些兴奋,也会有些茫然。校长最先与新教师接触,而且可能是学校中他们唯一认识的人,校长可以通过个人形象、为他们介绍学校情况等,让新教师感
诗言志,词说情。在诗作中,特别在诗歌的开头,诗人很少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即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诗歌来分析诗人开头写景的作用。  一、点明相关内容  一般诗歌开头写景,大多会交代一些相关内容,比如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此,我们在分析诗歌首句写景在诗中的作用时,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