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是每一位生物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实验教学的策略。首先,优化演化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最后,设计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 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勤于思考。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若干做法。
1.优化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生物教学中借助于演示实验来再现生命活动现象、验证生命活动规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将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生物学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深刻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甚至吸引一些学生投身于生物学的研究。在“说出人体能量的供给”一节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老师先准备如下实验器材:广口瓶、带温度计的塞子、火柴、一罐薯片。提问:薯片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学生回答后,让两位学生上讲台根据薯片罐上的营养成分表确认薯片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薯片中营养成分主要含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然后一位同学点燃薯片放入广口瓶中,迅速塞上塞子,另一位学生读出塞子上的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告知全班同学。老师提问:温度计的温度为什么会迅速上升?如果人吃了薯片,薯片在人体内将怎么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此演示实验取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温度计温度迅速上升,收到了很好的演示效果。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两位学生是演示实验操作的主体,他们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并成功完成了实验,其他学生都专注于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化的程度不断加剧,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总是和周边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分组实验,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如下设计。在制作生态缸前,6人一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生态缸可以用其他哪些材料代替?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怎样获得?各组成成分的量怎样?生态缸制作完成后,是否要密封?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制作生态缸。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同学从家中带来废弃的玻璃罐替代生态缸;有的同学在野外采集水草、浮萍和烂泥;有的同学从市场买来仙人掌和小乌龟,生态缸很快制作完成。每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生态缸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制作生态缸前,小组围绕几个关键的问题进行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既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的深入理解,又为制作生态缸奠定了理论基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合作和交流的价值,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3.设计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块内容进行如下设计。准备材料器具:紫色洋葱鳞茎、葫芦藓、碘液(贴有警示标签)、30%的蔗糖溶液、人血涂片标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然后进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科学家常把细胞比作构建生物体的砖块。砖块是房屋的结构单位,有一定的模式。动植物细胞是否也有一定的模式?(2)进行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葫芦藓叶细胞,观察人血涂片标本。观察后并绘制细胞的简图。(3)交流总结:画表格比较不同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葫芦藓叶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中能观察到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4)得出结论:尝试绘出高等植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不同学生在不同细胞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有所差异,要尊重事实,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生物学知识,掌握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通过探究获得的生物学知识是牢固的、持久的、不易遗忘的。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现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3]施忆主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必修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 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勤于思考。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若干做法。
1.优化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生物教学中借助于演示实验来再现生命活动现象、验证生命活动规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将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生物学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深刻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甚至吸引一些学生投身于生物学的研究。在“说出人体能量的供给”一节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老师先准备如下实验器材:广口瓶、带温度计的塞子、火柴、一罐薯片。提问:薯片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学生回答后,让两位学生上讲台根据薯片罐上的营养成分表确认薯片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薯片中营养成分主要含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然后一位同学点燃薯片放入广口瓶中,迅速塞上塞子,另一位学生读出塞子上的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告知全班同学。老师提问:温度计的温度为什么会迅速上升?如果人吃了薯片,薯片在人体内将怎么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此演示实验取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温度计温度迅速上升,收到了很好的演示效果。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两位学生是演示实验操作的主体,他们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并成功完成了实验,其他学生都专注于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化的程度不断加剧,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总是和周边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分组实验,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如下设计。在制作生态缸前,6人一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生态缸可以用其他哪些材料代替?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怎样获得?各组成成分的量怎样?生态缸制作完成后,是否要密封?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制作生态缸。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同学从家中带来废弃的玻璃罐替代生态缸;有的同学在野外采集水草、浮萍和烂泥;有的同学从市场买来仙人掌和小乌龟,生态缸很快制作完成。每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生态缸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制作生态缸前,小组围绕几个关键的问题进行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既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的深入理解,又为制作生态缸奠定了理论基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合作和交流的价值,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3.设计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块内容进行如下设计。准备材料器具:紫色洋葱鳞茎、葫芦藓、碘液(贴有警示标签)、30%的蔗糖溶液、人血涂片标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然后进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科学家常把细胞比作构建生物体的砖块。砖块是房屋的结构单位,有一定的模式。动植物细胞是否也有一定的模式?(2)进行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葫芦藓叶细胞,观察人血涂片标本。观察后并绘制细胞的简图。(3)交流总结:画表格比较不同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葫芦藓叶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中能观察到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4)得出结论:尝试绘出高等植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不同学生在不同细胞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有所差异,要尊重事实,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生物学知识,掌握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通过探究获得的生物学知识是牢固的、持久的、不易遗忘的。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现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3]施忆主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必修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