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一幅画卷,谁展开谁受益。
人生步入老年期,感觉到自己已经在人生路上达到了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这时,老年人如能从极平常的事物中获得思维的兴奋点,无疑他比别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
一天,一位老者把一个苹果递给小孙子,“去,送给奶奶吃!”结果,小孙子笑眯眯地接过苹果后,竟把苹果送到他妈妈手里,还不住地“吃,吃!”老人从小孙子的这一举动中联想到审美的条件时,他兴趣盎然,畅笑不止,说:这是小孩子的天真,至诚,爱妈妈,不虚伪。是的,如果同样的举动换成稍大点年龄的孩子来做,就失去了美,这就是审美的条件性。这位老者从隔辈人的稚趣中,不单是获得了思维的兴奋点,唤发出审美意识,同时也带来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琐事,往往蕴藏着勤于思考者的不尽情愫。在琐事中可以感发出兴趣,并为自己的发现而陶醉的人,委实可以为晚年生活增添灵气和慰藉。
寻幽微处的雅兴乐趣。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小屋”(或有形或无形),虽说它不值几个钱,但那里收藏的是刻印着逝去的人生脚步。老年人比较至情的精神享受,常常在幽微的、不为人知的心灵的一隅。
我曾被一长者邀去欣赏他的小摆设。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壁匣里面,满装着这位老人各个时期的各种小什物;这些小玩艺几在外人看来并不怎么精致可爱。我边欣赏边想:这位老者一生收集起来的心爱之物,每一件都包含了主人公的一点一滴的情意,甚至可以大胆地推想,那张极普通而又发黄了的明信片记录着从前某种不灭的倩影……而这无不在他回忆中涉猎成趣。
人常说,老人怕思以往。然而不能把话说绝对了。人的一种基本生命(生活)活动就是体验。就是通过体验把自己置于价值生活之中,自己去体味,去掂量,去领悟,去寻找,去发现人生的意义。而这,只要自己能“入境”与“出境”,从中“悟”取滋润自己的情愫就可以了,又何必伤感什么“青春不再回首,落花难上枝头”之类呢!
当然,这种情趣也未必能产生什么,但它毕竟可当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美丽与闲适,甚至让老人沏好一杯茶,摊开旧什物,面对如血的残阳,安静地与昨天对话,做一回“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也未尝不是潇洒人生!
兴趣是一道风景。老人不妨以一种闲逸散淡的心情漫步其中,便也同化于大自然的景色中,体验着老而有趣的美!
在月光如水漫浸的小庭院,一盘残棋,几个老友,金戈铁马,厮杀四起,有如儿童戏斗时大叫“看刀”“看枪”——却是长长的一根爆玉米条“打”将过来,接着便是咔吧吧的“吞刀…‘嚼枪”动作和欢笑声交融在一起。真是乐以忘形,何辨童叟!
老年人心灵歇乏的最佳去处,莫过于赴“阳春之约”。
名川大山,固然风景甲天下,但“日近长安远”,大自然到处都可以揽胜,可以时时不负“阳春之约”——只要你愿意,就可捕捉、享受尘世的清幽,保持远游的心境。
在阳光下小憩,树下听蝉;或站在窗前楼台眺望含烟的远景,变幻的云层;或约二、三老友漫步在田畦碧野;或爱山青水秀,乐如渔樵角胜,贪婪地拥有一襟山水。斯时登临,大有“幸有我在山未孤”,舍我谁慰空山寂水!
与“阳春有约”,不必期有所得。畅然有思,人生“贵在适意”,多生发一点会心的微笑,足矣!
晚晴入画来。当你坐在露天的茶座品茗赏光,身边伴着老妻或老夫,那真是生命中一种惬意而又时尚的享受。那些过往的行人会给你千百种生活的乐趣,千百种领悟,千百种笑料。有时候,你还会以老年人特有的悠闲而感发那正步你后尘的众生的忙忙碌碌。当然,你也会感受到有更多的年轻人懂得生活的艺术,无论怎样忙,总会给自己留下一点时空来享受生活。无疑,这比之于老一代人的青壮年时期大不相同;正是从这种不同中向前推想,寄托着老年人对后生的重望与戒勉。
当然,这时闲赏“风光”的老人,同样也成为别人眼里的一“景”。行人或驻步把老人们端详。有人在这些人身上读到人生,有人在他们举止谈笑中读到夕阳之乐,读到黄昏的爱恋,也有人在他们身上感受到自己应去充实的生命。
总起来说,老年人晚年的兴趣广泛,擅求者,会乐者,大都得之于心,安之于礼,好像幼童迷恋于神话故事一般。不过,老年心理学家叫人注意这样一个信号:对兴趣比对身体更热心时要小心,它意味着在心情上发生什么困难了,为了逃避现实,便对癖好开始下功夫。
人生步入老年期,感觉到自己已经在人生路上达到了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这时,老年人如能从极平常的事物中获得思维的兴奋点,无疑他比别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
一天,一位老者把一个苹果递给小孙子,“去,送给奶奶吃!”结果,小孙子笑眯眯地接过苹果后,竟把苹果送到他妈妈手里,还不住地“吃,吃!”老人从小孙子的这一举动中联想到审美的条件时,他兴趣盎然,畅笑不止,说:这是小孩子的天真,至诚,爱妈妈,不虚伪。是的,如果同样的举动换成稍大点年龄的孩子来做,就失去了美,这就是审美的条件性。这位老者从隔辈人的稚趣中,不单是获得了思维的兴奋点,唤发出审美意识,同时也带来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琐事,往往蕴藏着勤于思考者的不尽情愫。在琐事中可以感发出兴趣,并为自己的发现而陶醉的人,委实可以为晚年生活增添灵气和慰藉。
寻幽微处的雅兴乐趣。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小屋”(或有形或无形),虽说它不值几个钱,但那里收藏的是刻印着逝去的人生脚步。老年人比较至情的精神享受,常常在幽微的、不为人知的心灵的一隅。
我曾被一长者邀去欣赏他的小摆设。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壁匣里面,满装着这位老人各个时期的各种小什物;这些小玩艺几在外人看来并不怎么精致可爱。我边欣赏边想:这位老者一生收集起来的心爱之物,每一件都包含了主人公的一点一滴的情意,甚至可以大胆地推想,那张极普通而又发黄了的明信片记录着从前某种不灭的倩影……而这无不在他回忆中涉猎成趣。
人常说,老人怕思以往。然而不能把话说绝对了。人的一种基本生命(生活)活动就是体验。就是通过体验把自己置于价值生活之中,自己去体味,去掂量,去领悟,去寻找,去发现人生的意义。而这,只要自己能“入境”与“出境”,从中“悟”取滋润自己的情愫就可以了,又何必伤感什么“青春不再回首,落花难上枝头”之类呢!
当然,这种情趣也未必能产生什么,但它毕竟可当作“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美丽与闲适,甚至让老人沏好一杯茶,摊开旧什物,面对如血的残阳,安静地与昨天对话,做一回“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也未尝不是潇洒人生!
兴趣是一道风景。老人不妨以一种闲逸散淡的心情漫步其中,便也同化于大自然的景色中,体验着老而有趣的美!
在月光如水漫浸的小庭院,一盘残棋,几个老友,金戈铁马,厮杀四起,有如儿童戏斗时大叫“看刀”“看枪”——却是长长的一根爆玉米条“打”将过来,接着便是咔吧吧的“吞刀…‘嚼枪”动作和欢笑声交融在一起。真是乐以忘形,何辨童叟!
老年人心灵歇乏的最佳去处,莫过于赴“阳春之约”。
名川大山,固然风景甲天下,但“日近长安远”,大自然到处都可以揽胜,可以时时不负“阳春之约”——只要你愿意,就可捕捉、享受尘世的清幽,保持远游的心境。
在阳光下小憩,树下听蝉;或站在窗前楼台眺望含烟的远景,变幻的云层;或约二、三老友漫步在田畦碧野;或爱山青水秀,乐如渔樵角胜,贪婪地拥有一襟山水。斯时登临,大有“幸有我在山未孤”,舍我谁慰空山寂水!
与“阳春有约”,不必期有所得。畅然有思,人生“贵在适意”,多生发一点会心的微笑,足矣!
晚晴入画来。当你坐在露天的茶座品茗赏光,身边伴着老妻或老夫,那真是生命中一种惬意而又时尚的享受。那些过往的行人会给你千百种生活的乐趣,千百种领悟,千百种笑料。有时候,你还会以老年人特有的悠闲而感发那正步你后尘的众生的忙忙碌碌。当然,你也会感受到有更多的年轻人懂得生活的艺术,无论怎样忙,总会给自己留下一点时空来享受生活。无疑,这比之于老一代人的青壮年时期大不相同;正是从这种不同中向前推想,寄托着老年人对后生的重望与戒勉。
当然,这时闲赏“风光”的老人,同样也成为别人眼里的一“景”。行人或驻步把老人们端详。有人在这些人身上读到人生,有人在他们举止谈笑中读到夕阳之乐,读到黄昏的爱恋,也有人在他们身上感受到自己应去充实的生命。
总起来说,老年人晚年的兴趣广泛,擅求者,会乐者,大都得之于心,安之于礼,好像幼童迷恋于神话故事一般。不过,老年心理学家叫人注意这样一个信号:对兴趣比对身体更热心时要小心,它意味着在心情上发生什么困难了,为了逃避现实,便对癖好开始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