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健身效果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喜欢去健身房训练,不过,在锻炼了一段时间后,怎么来判断健身效果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感觉。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当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当然,排汗的多少还要视气温、气压、风速以及饮水而定。
  3.情绪。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運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4.食欲。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其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如果运动后生理反应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人的食欲会很旺盛,食量也会增加。
  5.睡眠状况。如果身体锻炼负荷适宜,一般应睡眠良好,睡得很沉,较少做梦,觉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处于良好的工作和应激状态。
其他文献
连孙辈们都大学毕业了,按说我们没后顾之忧了。可孩子们总认为,我们虽然不缺吃、不缺穿,但都患慢性病久了,心情不开朗,得想法子让我们快乐。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化养老的文章,受到了启发。  一个星期日,姑爷、闺女看见我俩正在老掉牙的小电视机跟前看电视,萌生了为我们换电视的想法,他们说:“我们如今都不用二老操心了,二老应该好好享受啦!”当我俩在春节前两天坐在49英寸的高清大电视机前看电视时,高兴得都合不
“这几天怎么没看见老张出来遛鸟呢?”“老爷子住院了,中风!”“平时不是挺硬朗的吗?怎么刚休息两个月就病了……”  公园里两个老人的对话,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刚退休后,不用上班了,一些老年朋友的生活开始变得不规律。不按时起床,早餐也不吃;窝在家中看电视,运动量减少……这种生活状态与工作时大不一样,身体生物钟几十年来的规律被打破,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样的改变,经常出现刚退休就进医院的现象。  
中国保监会推出“以房养老”试点近两年后,成效并不乐观。目前,全国反向业务投保人共78人59户,办完所有流程的仅47人38户,其中北京18人12户,上海13人11户,广州14人11户,武汉2人1户。为何参加“以房养老”试点的人如此之少?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和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冲突,容易让人产生“坐吃山空”的印象。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由保险公司支付养老金,老人生前可
惊心的事常会接连发生.rn有一次我在上海录节目,一个高中男生理直气壮地说:“我爸我妈要我拼命读书,说这样将来才能有钱买大房子.我对他们说,咱们家不是很大吗?你们不是很有
组建天桥义工服务队  苏永福今年73岁,提起这支义工队的组建,他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我家离烟厂花园比较近,我退休以后,在家没什么事做,就常到烟厂花园广场上锻炼,学习抖空竹,跟在这里锻炼的人都相处得不错。”苏永福说,“那时的烟厂花园环境不好,有一些市民乱扔垃圾,我们这些来锻炼的人一般都是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看到这种情景,我就想,我们能不能在锻炼之后打扫打扫卫生,让环境更整洁。我们几个人一商量,大
她把一双手伸出来,十根长长的手指虽然不免干枯,那十个红宝石般的指甲却熠熠生辉,十分显眼。  这双手的主人Y阿姨,是我妻子早先在影剧院工作时的同事,行年八十有二。她身材高挑,双眉细如柳叶,画着淡淡的眼影,涂着与指甲一样鲜艳的唇膏,再加上合身的衣着和一串活泼的珍珠项链———如果逢上暖春、炎夏或初秋,还可以看到她镂空皮鞋中探出的十颗抢眼的脚指甲呢,那是跳动于脚上的“宝石”,与手上的“宝石”相映成趣。上下
我年轻的母亲今年一百岁了。说她年轻,不是笔误,也不是故意卖弄,我是有根据的。那年我把母亲接来同住,在小区中陪她散步,一位保安大哥问我:“她是谁?”我说是我妈。保安大哥说:“哇,你妈比你还年轻!”  这真让人高兴。那年她93岁,头发比我黑,腰板比我直。我对母亲说:“保安大哥代表老百姓,说你比儿子年轻,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也谦虚一点,就比你大一岁了。”  许多熟人问母亲健康长寿的秘诀,似乎难得到满意答
我从工厂退休二十多年,如今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身体依然硬朗。年纪大了以后,我每天早中晚锻炼不同的关节部位,已坚持十多年。我认为这可以达到气血流畅、关节疏利、强筋壮骨、脏腑疏通的功效。  晨醒后放松脊椎和肩背  早晨醒后起床前,活动一下手脚后,俯卧在床,先做脊椎关节锻炼。以腹部为支撑点,抬头挺胸,双臂向后上方伸展,同时尽可能抬起双侧下肢,坚持几秒钟后,全身放松,休息片刻重复以上动作,最好做完10次。可
從临床上看,患者一旦发现血糖高,就会与高血糖或糖尿病终身相伴。而如何相伴,往往会决定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过程中,仍然是态度决定一切。有人可能会觉得,病情的控制,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些都是态度的下游问题,一旦树立了正确态度,应对疾病就不在话下。  我想谈谈我的一位患者小路的故事。多年前,小路刚发现糖尿病时,她和她母亲非常紧张。我们一直谈到天黑,我
最近一年來,好多亲友见了我,都说我“气色好,胖了”,“哪像个癌症病人呀”。我呢,当然高兴。切除乙状结肠癌已近四年,存活期超不过一年的医生原判断完全失准。都古稀之年了,体重竟然还增加了五公斤,充分证明了手术的成功和调养的得法。  有癌友向我“取经”,我答:调养得益于《太原晚报》给我开的治癌良方。  听劝告彻底管住嘴  我做完手术后,半年内进行了九次化疗。《太原晚报》就像专门配合我康复似的,从这一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