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能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注重日常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渗透,扎实严格地引导,毫不松懈地训练,提升他们的朗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五个注重
读,是我国长久以来学习语文的一种传统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熟了,不需要多加解说,自然地就明白了。可见,朗读训练“出自于口,入之于心”。不仅有利于学习语言,提高口语表达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的要求,并把朗读列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所以,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哪个年级,教师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讲读过程与朗读训练的有机融合
在讲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诵读出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努力营造一种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情境,使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的艺术境界。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中“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作者对落日、夜空这一静物,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着笔于动态的描写。因此,讲读时要结合看图,还有学生自己的实际经验,指导他们有感情地自由或个别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意会”到天空的变化美。如果教师过多地分析讲解,忽视朗读,则会束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失去了语感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理解了课文,读得将更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形成朗读的良好循环,提高学习成效。
二、注重教师范读的榜样引领
范读与机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从师生心理距离角度看,教师是活生生的、柔软灵动的,机器是冷冰冰的、机械固化的,故教师范读更贴近学生,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教师范读”更能针对本班学生个性差异,结合学生朗读现有水平,进行有层次有目的地引导,比“以多媒体代读”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从训练语感角度看,“教师范读”往往呈现教师表情神态的肢体语言,能在朗读中表达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易培养师生敏锐的语感。从美育角度看,“教师范读”比“用多媒体代读”使师生更易发现美、感受美、挖掘美。所以,平时不能只依赖于多媒体读,要注重教师范读,给学生正确的引领,树立榜样,促进他们敢读、爱读。
三、注重朗读技巧的日常积累
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口未发声先明义,文未出口先有情”,与作者心灵相通,读出感情。感情的变化要用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来表现,如,悲伤、劝说的内容应用低缓的读法;着急、高兴、激动的内容则要采用响亮轻快的读法。读文时,把句子分解成词或短语来读,文段中的关键词应用上重音读法;读准轻声(轻而短)也是消滅唱读的法宝,一般来说,凡是句末的字音也不宜拖长,应短促些,特别是齐读时,效果会更好。另外,掌握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特殊技巧,对于搞好朗读也是很重要的。朗读时,遇到表示内心活动、惊奇和紧张的地方,或者表示不允许高声讲话的某些情境,或者是表示回忆场面、感情色彩比较特殊的环境描写等,则可以使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去读。当然,这并不是真的耳语,朗读时既要有这种感觉,又要让听的人能够听清楚。
四、注重朗读训练的多形式化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以问促读,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对比读,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体会;比赛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故事类的文章还可以配乐读、引读、为动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轮流使用。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抓住文章的情感点、韵律点和形象点进行朗读训练,在指导时要注重训练的层次性,要在自读中感知,在细读中领悟,在朗读中体验,在诵读中提高。
五、注重朗读评价的情景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用语要恰如其分,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学生互评时,不能简单的一句“他读得好不好?”教师评价时,更不能缺少表扬和赞美,要以积极引导、肯定鼓励为主,评价的语言要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教条,多一些情趣 ,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读得好就说“你已经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你的读书声融入了你的情感,真好啊!”“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你真是一个小百灵,可以当小主持了。”……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再捎上学生朗读时的不足,比如,“你这儿读得真不错,如果声音再注重些高低变化就更了不起了。”“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你把这个词读得再重些会更棒。”经常用上这类的评价语言,这样既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又能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乐于接受、改进,激励学生想读、乐读、会读,逐渐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
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训练,小学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扎实严格地指导,毫不松懈地训练,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具备较强的朗读能力,最终形成善于读书善于表达的能力,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五个注重
读,是我国长久以来学习语文的一种传统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熟了,不需要多加解说,自然地就明白了。可见,朗读训练“出自于口,入之于心”。不仅有利于学习语言,提高口语表达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的要求,并把朗读列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所以,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哪个年级,教师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做到五个“注重”。
一、注重讲读过程与朗读训练的有机融合
在讲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诵读出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努力营造一种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情境,使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的艺术境界。如《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中“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作者对落日、夜空这一静物,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着笔于动态的描写。因此,讲读时要结合看图,还有学生自己的实际经验,指导他们有感情地自由或个别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意会”到天空的变化美。如果教师过多地分析讲解,忽视朗读,则会束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失去了语感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理解了课文,读得将更有感情,有感情地读,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形成朗读的良好循环,提高学习成效。
二、注重教师范读的榜样引领
范读与机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从师生心理距离角度看,教师是活生生的、柔软灵动的,机器是冷冰冰的、机械固化的,故教师范读更贴近学生,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教师范读”更能针对本班学生个性差异,结合学生朗读现有水平,进行有层次有目的地引导,比“以多媒体代读”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从训练语感角度看,“教师范读”往往呈现教师表情神态的肢体语言,能在朗读中表达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易培养师生敏锐的语感。从美育角度看,“教师范读”比“用多媒体代读”使师生更易发现美、感受美、挖掘美。所以,平时不能只依赖于多媒体读,要注重教师范读,给学生正确的引领,树立榜样,促进他们敢读、爱读。
三、注重朗读技巧的日常积累
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到“口未发声先明义,文未出口先有情”,与作者心灵相通,读出感情。感情的变化要用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来表现,如,悲伤、劝说的内容应用低缓的读法;着急、高兴、激动的内容则要采用响亮轻快的读法。读文时,把句子分解成词或短语来读,文段中的关键词应用上重音读法;读准轻声(轻而短)也是消滅唱读的法宝,一般来说,凡是句末的字音也不宜拖长,应短促些,特别是齐读时,效果会更好。另外,掌握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特殊技巧,对于搞好朗读也是很重要的。朗读时,遇到表示内心活动、惊奇和紧张的地方,或者表示不允许高声讲话的某些情境,或者是表示回忆场面、感情色彩比较特殊的环境描写等,则可以使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去读。当然,这并不是真的耳语,朗读时既要有这种感觉,又要让听的人能够听清楚。
四、注重朗读训练的多形式化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以问促读,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对比读,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体会;比赛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故事类的文章还可以配乐读、引读、为动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轮流使用。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抓住文章的情感点、韵律点和形象点进行朗读训练,在指导时要注重训练的层次性,要在自读中感知,在细读中领悟,在朗读中体验,在诵读中提高。
五、注重朗读评价的情景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用语要恰如其分,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学生互评时,不能简单的一句“他读得好不好?”教师评价时,更不能缺少表扬和赞美,要以积极引导、肯定鼓励为主,评价的语言要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教条,多一些情趣 ,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读得好就说“你已经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你的读书声融入了你的情感,真好啊!”“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你真是一个小百灵,可以当小主持了。”……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再捎上学生朗读时的不足,比如,“你这儿读得真不错,如果声音再注重些高低变化就更了不起了。”“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你把这个词读得再重些会更棒。”经常用上这类的评价语言,这样既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又能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乐于接受、改进,激励学生想读、乐读、会读,逐渐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
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训练,小学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扎实严格地指导,毫不松懈地训练,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具备较强的朗读能力,最终形成善于读书善于表达的能力,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