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凉粉”两大阵营的摇旗呐喊,为超级女声的舞台营造了热力四射的强烈氛围,同时,也给我们的语言视界增设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玉米”谐音“宇迷”,即指“李宇春的歌迷”,“凉粉”谐音“靓fans”亦即“张靓颖的fans”。“迷”和“粉”都是fan(s)的翻译,“迷”是意译,“粉”是音译。
意译与音译是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两种基本形式。汉语外来词理论认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以意译为主。20世纪50年代,王力在《汉语史稿》中说:“意译是汉语的优良传统”,“音译的情形很少”。又说:“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尽量利用意译;第二个特点是尽量利用日本的译名。”这确是事实。究其原因,正如吴礼权在《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中指出的:汉民族长期以来具有一种“自我中心意识”,这种民族传统意识使我们在翻译外来词时,总是从自身的民族文化出发,用汉语中相对应的词语意译,使之完全符合民族的文化需要,打上了鲜明的汉文化烙印。然而从近年来实际语言的调查看,外来词中音译的比重正在大幅度增加,有人对1990年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词新义词典》作过调查,其中所收音译外来词占61%,而以纯音译占优势,意译占39%。(见卢卓群《一部描写当代词汇发展新貌的辞书》,载《语文学刊》1991年第2期)又有人调查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词语大词典》,所收音译词占66.7%,其中纯音译词占绝对优势,而意译词只占33.3%。(见邹贞《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音译词使用状况的考察》,载《高等函授学报》2006年第3期)这种现象已被众多学者注意。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这种语言现象王力先生就有预感,他在《汉语史稿》中肯定意译的同时,从文字特性的角度指出:“预计拼音字母普遍推行以后音译词可能增加一些,意译词可能减少一些。”现如今,汉语吸收和利用外来词的形式逐步转入了一个音译与意译并重,音译趋势渐强并开始成为主流的新时期。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与“艾滋(病)”,“无性繁殖”与“克隆”,“洗发剂”与“香波”,“再见”与“拜拜”,“乘坐出租汽车”与“(打)的”等等,人们更倾向于用音译。有的干脆直接用音译,如“英特尔、雅虎、别克、摩托罗拉、欧佩克、达芙妮、海飞丝、席梦思、乐百氏、可口可乐、雪碧、汉堡、酷”等等,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音译词影射出了现代人趋时、求异、简明、快节奏的生活理念及时尚追求,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国际时尚潮流。fan(s)一词,过去译作“迷”,如“歌迷、影迷、球迷”,现在也这么用,如“宇迷”(玉米),更多的是音译,如“靓粉”(凉粉)(有时译作近音的“饭,如谐音“何fans”的“合饭”),它既体现了音译意译的共用期,又体现了倾向于音译的大趋势,fans似乎还让我们看到了外来译词发展的一个缩影。不过,它也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用于具体的某人的追随者则用音译“粉”作构词成分,单用时译成“粉丝”;用于事物时,目前仍用意译。
当今人们对外来语的积极开放的接受态度,反映了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人们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心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华夏民族的深厚内蕴,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以及人们在坚持汉语语言特色的同时对其积极借鉴和吸收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深厚悠远的民族特质。科学合理的音译在外来词语的吸收中将会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玉米”谐音“宇迷”,即指“李宇春的歌迷”,“凉粉”谐音“靓fans”亦即“张靓颖的fans”。“迷”和“粉”都是fan(s)的翻译,“迷”是意译,“粉”是音译。
意译与音译是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两种基本形式。汉语外来词理论认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形式以意译为主。20世纪50年代,王力在《汉语史稿》中说:“意译是汉语的优良传统”,“音译的情形很少”。又说:“现代汉语新词的产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尽量利用意译;第二个特点是尽量利用日本的译名。”这确是事实。究其原因,正如吴礼权在《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中指出的:汉民族长期以来具有一种“自我中心意识”,这种民族传统意识使我们在翻译外来词时,总是从自身的民族文化出发,用汉语中相对应的词语意译,使之完全符合民族的文化需要,打上了鲜明的汉文化烙印。然而从近年来实际语言的调查看,外来词中音译的比重正在大幅度增加,有人对1990年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词新义词典》作过调查,其中所收音译外来词占61%,而以纯音译占优势,意译占39%。(见卢卓群《一部描写当代词汇发展新貌的辞书》,载《语文学刊》1991年第2期)又有人调查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词语大词典》,所收音译词占66.7%,其中纯音译词占绝对优势,而意译词只占33.3%。(见邹贞《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音译词使用状况的考察》,载《高等函授学报》2006年第3期)这种现象已被众多学者注意。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这种语言现象王力先生就有预感,他在《汉语史稿》中肯定意译的同时,从文字特性的角度指出:“预计拼音字母普遍推行以后音译词可能增加一些,意译词可能减少一些。”现如今,汉语吸收和利用外来词的形式逐步转入了一个音译与意译并重,音译趋势渐强并开始成为主流的新时期。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与“艾滋(病)”,“无性繁殖”与“克隆”,“洗发剂”与“香波”,“再见”与“拜拜”,“乘坐出租汽车”与“(打)的”等等,人们更倾向于用音译。有的干脆直接用音译,如“英特尔、雅虎、别克、摩托罗拉、欧佩克、达芙妮、海飞丝、席梦思、乐百氏、可口可乐、雪碧、汉堡、酷”等等,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音译词影射出了现代人趋时、求异、简明、快节奏的生活理念及时尚追求,展现了现代社会的国际时尚潮流。fan(s)一词,过去译作“迷”,如“歌迷、影迷、球迷”,现在也这么用,如“宇迷”(玉米),更多的是音译,如“靓粉”(凉粉)(有时译作近音的“饭,如谐音“何fans”的“合饭”),它既体现了音译意译的共用期,又体现了倾向于音译的大趋势,fans似乎还让我们看到了外来译词发展的一个缩影。不过,它也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用于具体的某人的追随者则用音译“粉”作构词成分,单用时译成“粉丝”;用于事物时,目前仍用意译。
当今人们对外来语的积极开放的接受态度,反映了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人们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心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华夏民族的深厚内蕴,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以及人们在坚持汉语语言特色的同时对其积极借鉴和吸收运用,充分体现了这一深厚悠远的民族特质。科学合理的音译在外来词语的吸收中将会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