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语文课程的定义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阶段帮助学生充分夯实写作基础,提升写作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逐步发现写作的魅力并将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当前先进的写作教学理念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因地制宜地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教学之中。本文试从自身习作指导实践的经验出发,浅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方法;写作实效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因为是母语学习,所以学习资源和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是从这“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出发,我们在引领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来达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讲究方法和注重实效,也唯有这样,学生语文实践的“无处不在”才能变成“实实在在”;“无时不有”才能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巧”。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依然顽固存在的“烦烦烦,提起写作心就烦”这一教学瓶颈。本文试从自身习作指导实践的经验出发,浅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有的放矢:习作教学教什么,教师要了然于心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教师都首先要对“教什么”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纲举目张。而“教什么”的依据则要来自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目标的确定,其中包括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总目标;而在每一个年段的具体目标中,课程标准也详尽地对如何达成“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和“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具体描述和提出明确要求。以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写话目标为例:(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首要关注的就是孩子们对写作(即写话)怀有兴趣,写自己感兴趣的,满怀兴趣地写,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达成“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先决条件和基石。至于上述的年段目标(2)和(3),则是对低年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目标要求,语文教师在写话教学中应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的增长意味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习作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自然也应随之螺旋上升:写作自信心要不斷增强,写作技巧要逐渐纯熟,写作素材要继续丰富,写作速度要渐渐加快……最终到了五六年级能够实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写作目标。剖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习作教学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阐述,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该“教什么”,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了然于心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培养好每一个孩子爱上习作的情感和自信心;二是必须加强引导每一个孩子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积累,其中包括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积累;三是必须通过语言实践不断锤炼每一个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尤其在引领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句通顺”这三点上下功夫;四是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二、讲究方法:习作教学怎么教,必须付诸于形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为了把课标确定的诸项习作教学目标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实践活动,从中丰富写作体验,习得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第一,迁移写法,随文仿写。如在教学《鱼游到纸上》一课,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细的分析,而是抓住课文虚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展开写作指导。同时发现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全神贯注》中也有虚实结合的句子,我引导学生把句子都提取出来,让学生去品读、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最后小结出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就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写,这样文章会更具体生动。接着我给出本校开运动会的场景照片,指导学生关注校运会的场景,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虚实结合的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身边的美好时刻。学生惊喜地发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
又如,在教学《桥》一课。这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的写作手法,给人以急促的感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我们小学生多用长句写作,短句用之甚少,于是我以短句写作作为本课的写作训练点。我首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短句,尤其是第一自然段:“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反复朗读使学生感知短句的节奏美,接着我让学生赏析短句,意会了短句短而碎,句断而意不断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使用短句进行写作。学生文思泉涌,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有的同学写:风,带着惊慌,带着尖叫,如刀。似剑。有的同学写:风,抚琴,伫倚危楼。如诗。如画。这样的写作练习,由于有具体的范文和清晰的写法可供学生模仿,学生下笔便有迹可循,如有神助,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一课能一得,课课相连,日积月累则“滴水成海,聚沙成塔”,形成完整的知行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拓展文本,创意写作。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课文的最后一段写道:“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我把想象续写《风娃娃》作为训练点,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段话,联系上文想一想:风娃娃伤心地在天上轻轻地吹呀吹,他会遇到谁呢?发生什么事呢?最后风娃娃能开心能解开心中的谜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讲出自己的续编的小故事,话匣子一打开了,写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在教季羡林先生《怀念母亲》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我请学生思考:我的母亲会有怎样的爱子表现?请展开想象,描写一幕母亲思念儿子的场景。有的学生写清晨母亲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在村头眺望的一幕,有的学生写傍晚母亲在家中磨面,喃喃自语,叨念儿子的一幕,还有的学生写在夜深人静时,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念儿子低声哭泣的一幕。当学生写下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带入到了作者的角色中去,深刻的体会到了作者的终天之恨。所以扩写既充实了课文的内容,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又让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 第三,观察生活,多角度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写作的素材。下雨了,我便组织学生写雨景。耳听雨声,眼观雨落,鼻嗅雨味,手触雨滴。背诵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再品读着季羡林的《听雨》,学生的全身心都浸泡在了雨的诗情画意之中,下笔自然一气呵成。
每年6月蚕宝宝又“粉墨登场”了。低年段,我指导学生观察蚕宝宝,写观察日记;中年段,我指导学生写蚕的童话故事;高年段,指导学生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紧扣课标,对各阶段的学生习作提出相应的写作训练。
我还在电影《十二公民》中获得灵感,我把电影中的证人证词提炼出来,模拟法庭,让班上的六十四位学生当陪审员,进行辩驳,对被告做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在审判的过程中,我还向学生渗透了“疑罪从无”“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等法治精神,这节别具一格的法制课,学生上得特别的认真、投入。上完之后我便指导学生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活动场景去粗取精,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写下来。学生写的文章感受独特, 一篇篇佳作诞生了。其中《有罪?无罪》《陪审团之旅》《激烈的审判》等习作获得了全国冰心文学奖的一等奖。
三、注重实效:习作教学有何得,理当处实效功
白猫黑猫,捉到老鼠才是好猫。习作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有所得。在习作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特别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习作能力具体状况,实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吴琦,很有写作灵性,擅长写短句。除了赞赏与鼓励之外,我还温馨提醒她:在写作时,长句子的表达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高明的作者往往是长句、短句兼用,错落有致,各尽其妙。林禹光,擅长写想象作文,只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常常词不达意。我常常鼓励他自由地描述自己的奇思妙想,也不失时机地告诫他:你心中想什么,你就注意清清楚楚地把心中所想讲出来,说清楚了别人才看得明白,不要刻意去运用所谓的华丽辞藻。久而久之,两个孩子的作文除了都保持了各自的閃光点外,吴琦的作文在场短句运用方面更加灵活自如,而林禹光的奇思妙想则越写越顺溜,越写越精彩。反正,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表现出来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个性都各有各的特点,道法自然,循性而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的课题和勇于担当的职责。
另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关注学生在写作目标达成方面的“处实效功”,如:如何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如何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如何锤炼自己的语言、如何叙述、如何描写等等,这些都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处着眼,切切实实把每一项写作基本功训练好、巩固好、扎实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54-55.
[1]洪寅莹.基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模式下的游戏化教学方法研究——以数学教学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05).
[2]缪义胜.探究小学阶段语文优质教学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王文英.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艺术[J].学周刊,2016(25).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方法;写作实效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因为是母语学习,所以学习资源和语文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是从这“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出发,我们在引领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来达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讲究方法和注重实效,也唯有这样,学生语文实践的“无处不在”才能变成“实实在在”;“无时不有”才能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巧”。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依然顽固存在的“烦烦烦,提起写作心就烦”这一教学瓶颈。本文试从自身习作指导实践的经验出发,浅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有的放矢:习作教学教什么,教师要了然于心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教师都首先要对“教什么”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纲举目张。而“教什么”的依据则要来自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目标的确定,其中包括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总目标;而在每一个年段的具体目标中,课程标准也详尽地对如何达成“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和“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具体描述和提出明确要求。以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写话目标为例:(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首要关注的就是孩子们对写作(即写话)怀有兴趣,写自己感兴趣的,满怀兴趣地写,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达成“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先决条件和基石。至于上述的年段目标(2)和(3),则是对低年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目标要求,语文教师在写话教学中应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的增长意味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习作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自然也应随之螺旋上升:写作自信心要不斷增强,写作技巧要逐渐纯熟,写作素材要继续丰富,写作速度要渐渐加快……最终到了五六年级能够实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写作目标。剖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习作教学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阐述,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该“教什么”,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了然于心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培养好每一个孩子爱上习作的情感和自信心;二是必须加强引导每一个孩子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积累,其中包括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积累;三是必须通过语言实践不断锤炼每一个孩子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尤其在引领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句通顺”这三点上下功夫;四是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二、讲究方法:习作教学怎么教,必须付诸于形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为了把课标确定的诸项习作教学目标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实践活动,从中丰富写作体验,习得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第一,迁移写法,随文仿写。如在教学《鱼游到纸上》一课,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细的分析,而是抓住课文虚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展开写作指导。同时发现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全神贯注》中也有虚实结合的句子,我引导学生把句子都提取出来,让学生去品读、去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最后小结出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就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写,这样文章会更具体生动。接着我给出本校开运动会的场景照片,指导学生关注校运会的场景,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虚实结合的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身边的美好时刻。学生惊喜地发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
又如,在教学《桥》一课。这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的写作手法,给人以急促的感觉,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我们小学生多用长句写作,短句用之甚少,于是我以短句写作作为本课的写作训练点。我首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短句,尤其是第一自然段:“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反复朗读使学生感知短句的节奏美,接着我让学生赏析短句,意会了短句短而碎,句断而意不断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使用短句进行写作。学生文思泉涌,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有的同学写:风,带着惊慌,带着尖叫,如刀。似剑。有的同学写:风,抚琴,伫倚危楼。如诗。如画。这样的写作练习,由于有具体的范文和清晰的写法可供学生模仿,学生下笔便有迹可循,如有神助,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一课能一得,课课相连,日积月累则“滴水成海,聚沙成塔”,形成完整的知行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拓展文本,创意写作。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课文的最后一段写道:“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我把想象续写《风娃娃》作为训练点,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段话,联系上文想一想:风娃娃伤心地在天上轻轻地吹呀吹,他会遇到谁呢?发生什么事呢?最后风娃娃能开心能解开心中的谜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讲出自己的续编的小故事,话匣子一打开了,写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在教季羡林先生《怀念母亲》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我请学生思考:我的母亲会有怎样的爱子表现?请展开想象,描写一幕母亲思念儿子的场景。有的学生写清晨母亲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在村头眺望的一幕,有的学生写傍晚母亲在家中磨面,喃喃自语,叨念儿子的一幕,还有的学生写在夜深人静时,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念儿子低声哭泣的一幕。当学生写下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带入到了作者的角色中去,深刻的体会到了作者的终天之恨。所以扩写既充实了课文的内容,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又让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 第三,观察生活,多角度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写作的素材。下雨了,我便组织学生写雨景。耳听雨声,眼观雨落,鼻嗅雨味,手触雨滴。背诵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再品读着季羡林的《听雨》,学生的全身心都浸泡在了雨的诗情画意之中,下笔自然一气呵成。
每年6月蚕宝宝又“粉墨登场”了。低年段,我指导学生观察蚕宝宝,写观察日记;中年段,我指导学生写蚕的童话故事;高年段,指导学生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紧扣课标,对各阶段的学生习作提出相应的写作训练。
我还在电影《十二公民》中获得灵感,我把电影中的证人证词提炼出来,模拟法庭,让班上的六十四位学生当陪审员,进行辩驳,对被告做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在审判的过程中,我还向学生渗透了“疑罪从无”“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等法治精神,这节别具一格的法制课,学生上得特别的认真、投入。上完之后我便指导学生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活动场景去粗取精,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写下来。学生写的文章感受独特, 一篇篇佳作诞生了。其中《有罪?无罪》《陪审团之旅》《激烈的审判》等习作获得了全国冰心文学奖的一等奖。
三、注重实效:习作教学有何得,理当处实效功
白猫黑猫,捉到老鼠才是好猫。习作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有所得。在习作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特别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习作能力具体状况,实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吴琦,很有写作灵性,擅长写短句。除了赞赏与鼓励之外,我还温馨提醒她:在写作时,长句子的表达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短小精悍、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高明的作者往往是长句、短句兼用,错落有致,各尽其妙。林禹光,擅长写想象作文,只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常常词不达意。我常常鼓励他自由地描述自己的奇思妙想,也不失时机地告诫他:你心中想什么,你就注意清清楚楚地把心中所想讲出来,说清楚了别人才看得明白,不要刻意去运用所谓的华丽辞藻。久而久之,两个孩子的作文除了都保持了各自的閃光点外,吴琦的作文在场短句运用方面更加灵活自如,而林禹光的奇思妙想则越写越顺溜,越写越精彩。反正,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表现出来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个性都各有各的特点,道法自然,循性而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的课题和勇于担当的职责。
另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关注学生在写作目标达成方面的“处实效功”,如:如何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如何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如何锤炼自己的语言、如何叙述、如何描写等等,这些都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处着眼,切切实实把每一项写作基本功训练好、巩固好、扎实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54-55.
[1]洪寅莹.基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模式下的游戏化教学方法研究——以数学教学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05).
[2]缪义胜.探究小学阶段语文优质教学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王文英.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艺术[J].学周刊,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