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也有自尊心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ing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妹的儿子小强上小学二年级,因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不过,每到下午放学,他总是从学校出不来——不是作业没带,就是上课捣乱,被老师留下来接受处罚。无论在我表妹还是老师眼里,他都是“问题孩子”。顺便说一句,我表妹在私企打工,经常加班,她爱人被单位派驻外地,指望不上。天天忙得头晕,还得操心孩子,而且经常被儿子的老师叫到学校挨训,表妹恨儿子不争气,责骂甚至挖苦便经常挂在嘴上:“你就没半点自尊心,每天挨留都不在乎,不要个脸。”
  双休日我去串门。表妹一见我便说:“来得正好,你陪着他写作业,我赶紧加加班,有个策划案必须尽快赶出来。”我只好陪小强。
  小强写完作业,我让他自己检查一下,他磨磨蹭蹭极不情愿地看了一遍,就递给了我。我一看就发现了问题:“取”字的耳字旁下提线出头,我记得是不出头的。于是我说:“‘耳’字的这一提是不出头的,你这个字写错了。”小强当场红了脸,翻开字典让我看。我不信,怀疑他趁我不注意在字典里的“耳”字上添了一笔,便拿起橡皮擦了擦。小强顿时意识到我不信任他,生气地从我手里夺走了橡皮。果然是我错了!我赶紧告诉小强:“是姨妈错了,要不是这次检查作业,我会永远错到底。谢谢你帮我纠正了写错这么多年的字。”小强一听,转怒为喜。
  接着我要求小强预习第二天的课文——苏轼的诗《赠刘景文》。他抑扬顿挫地读了一遍,突然问我:“‘正是橙黄橘绿时’还是‘最是橙黄橘绿时’?课本上是‘正’,练习册上是‘最’。到底哪个对?”我还真被问住了,于是让他上网查。一查,竟有多种解释,我就让他在多种解释中确定一种。他想来想去,最终确定了其中的一个说法是正确的:“在古代,诗歌的主要传播渠道不是书籍,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这种个别字相近的情况。到了现代,已经无法考证孰是孰非。通常来说,编者会根据自身对诗歌的理解或者认可程度来选择。因此,会出现个别字句的不同。这并不是教材的错误。”我表示同意他的看法,并要求他第二天上课时再问问老师。然后,我发自内心地表扬了他,说他能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他高兴得手舞足蹈,笑得合不拢嘴。
  我一高兴,把表妹叫了过来,把刚才的情况告诉了她。表妹一听,激动地说一定要好好奖励小强。
  接下来我问小强为什么总是挨留,他一听一脸窘相,吭哧半天才答非所问地冒出一句:“妈妈整天在家骂我,老师从不对我笑,同学不跟我玩……”我一下子明白了,作为家长、老师眼里的“问题孩子”,小强受到了很多不公正对待,比如母亲的责骂、老师的冷落、同学的疏远,这让他心里充满了委屈。在内心深处,他想得到母亲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接纳,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不做作业、上课捣乱等方式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我痛心地说:“这些还不都是因为你不好好写作业、上课捣乱造成的!只要你好好学习,遵守纪律,也能戴上两道杠。”没想到小强一听竟两眼放光:“真的?”我郑重地点头:“只要你肯努力。”小强似乎看到了希望,话也多了起来,说同学不理他,下课后他就去二楼图书馆看书,他特别爱看《科学目击者》。他还告诉我,他有一个秘密,就是长大了考哈佛,将来设计好大的飞船,把外星球的小朋友接到北京过“六一”。
  我摸着他圆圆的脑袋告诉他:“要想考哈佛,就得从明天起不挨留。”他涨红脸严肃地跟我拉了钩。
  第二天放学小强果然没被留。表妹打电话欣喜地告诉我,说小强一进屋就跟她报喜:“我拿着语文课本和练习册问关于苏轼诗的问题,老师说两种都对。课堂上老师表扬我了,还奖励了我一朵小红花。”表妹还说,全班54个学生,只有小强没得过小红花,这次墙上小红花栏里他的名字旁终于不再空白。表妹有些后悔地说:“我得兑现承诺,奖励儿子;还有就是以后再也不骂儿子‘没半点自尊心’了。”顿了一下,表妹似乎突然醒悟了一样自我批评道:“原来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
  我趁机指点表妹:“多看孩子的优点,经常跟孩子、老师沟通,别总是打击孩子。”
  没过多久,表妹又跟我报喜:“小强不仅成绩好,而且现在很少被留了,同学们也都愿意跟他玩了,因为他知识面广,还当上了科学课的课代表。他这学期的目标是争取当上‘三好学生’。”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分别利用高密度电流和高温加热作为驱动力,在不同试样中产生原子迁移现象,并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制备铝纳米线阵列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局部区域利用高密度电流成功制备了
对金属型和砂型铸造制备的Mg2Si/Al自生复合材料进行了磷变质和T6热处理,分析了磷变质和T6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g2Si/Al复合材料主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