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提纲教学法在统编本教材中的出新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fnxk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学法引领,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消除了传统课本居高临下板着的“教本”面孔,而有了更多让学生乐学的“学本”的那种亲切感。
  就以“提纲教学法”来说吧,这是一种传统的读写教学方法,如在《语文教育辞典》(朱绍虞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1)中就有“提纲教学法”“提纲表解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词条。但这多数是对教师而言,所以在教材中从来没有系统体现。但在统编本中就不一样,最早出现提纲教学的是二年级下册,且接连安排了3次,之后,仅三年级教材,上册安排了5次,下册又安排了7次。这就基本上完成了在各个领域(阅读、复述、口语交际、预测、实践活动、习作等),用各种提纲的呈现方式(词语式、图示式、表格式、系列问题式等),以儿童学习为基点,做了循序渐进的科学安排。这就从根本上完成了学生对如何运用提纲于读写的基本认知。
  在读写活动中用提纲法,是中国语文教育中宝贵的传统经验之一。把要点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这在读写活动中自然也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也许因为“提纲”比较抽象,所以现在大家更喜欢称之为“支架”。在完成一篇习作,甚至复述课文、讲故事、内容较多的口语交际、一项实验活动的设计、规划等时,学生需要先拟一个提纲,以便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所以我觉得称其为“支架”,不仅形象生动,接近生活,容易理解,而且从根本上凸显了它的功能所在。
  那么,统编本教材是如何让学生认识和学习运用支架的呢?从教材的编排特点看,似有三个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是起步早,运用充分。
  在读写活动中让学生运用支架是从二年级下册开始的。最早可见于第14课《小马过河》,用了词语提示的形式——“讲讲这个故事”: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突然、攔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显然,这是最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支架方式,按照故事情节,分四层意思(出发、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和回来问妈妈),并以关键词提示,有利于讲好故事。接着在第20课《蜘蛛开店》中用简单的图示提取关键词作支架,帮助讲故事。这是紧接着的巩固应用。再在第25课《羿射九日》中以表格式的支架帮助讲故事。之后,在三年级的课本中又接连安排了多达12次的支架运用的训练。如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第三单元“习作”中的“编童话”,第四单元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预测,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中杨梅特点的填写,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的图示填写;下册第二单元“习作”中的看图作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表格填写,第10课《纸的发明》,第14课《蜜蜂》中的完成图表,第四单元习作的实验记录,第八单元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填表和第27课《漏》的借助提示讲故事。如此高密度的运用支架于说、读、写,足见这一训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二是形式多,方法灵活。
  提纲、支架是在读写活动中一种能够提纲挈领、以简驭繁、起支撑作用的思维构架。统编本教材中支架助学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十分适合儿童的学习应用。如复述(或讲故事)用的支架,在《小马过河》》《蜘蛛开店》《羿射九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等课文后的练习中均有应用。口语交际用的支架,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中。习作用的支架,如第五册的“编童话”,第六册的《国宝大熊猫》、“看图作文”。预测(猜想)用的支架,编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要点梳理用的支架,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实践活动时用的支架,则体现在三年级上下册《古诗三首》后的课后习题中。默读训练时用的支架,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中。实验活动设计时用的支架,在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之中……在如此多种语文学习活动中安排支架的运用,足以说明它在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过去的各种语文教材中从来没有的,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支架的呈现方法也十分多样和灵动,如有词语式、图像式、表格式、问题式等,颇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程序明,循序渐进。
  从二年级下册到三年级下册安排的15次支架运用的练习,从总体上分析,不难发现有其内在序列所体现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这样的安排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且在这一重要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基本上不出现抽象的概念(如“提纲”“提要”“支架”等),只是让学生以模仿示例来操作实践,不仅减少了难度,而且提升了亲和力,让学生易学易行。
  统编本教材为什么如此重视在读写活动中多层面、多形式地灵活运用这种支架(提纲教学法),这是由其本身的学法价值所决定的。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做些比较深入的探讨,来领悟其价值所在。
  一、以简驭繁、提纲挈领是语文读写中的重要方法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对记事的书要提出它的要点,对议论方面的书,则要探索其深奥之处。这就是说读书应抓住重点,掌握关键,方能深入理解,帮助记忆。如果说阅读应当由文得旨(要旨),那么写作也应当由旨造文(即根据要旨生发成文章)。这样的提要钩玄,也就是读写的提纲、支架。所以提纲挈领即是阅读之后获得深入理解的重要方法,也是作文之前必须做好构架设计的基础步骤。提纲、支架从根本上说就是材料的主要脉络,编写提纲或支架也就是对读写文本必不可少的分析、综合、概括、理解的过程。运用这种方法,十分有助于通观全篇、反复推敲、融会贯通,以把握读的书或要写的作文的全貌,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应当反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通盘掌握、全面理解又是重要的逻辑思维训练
  以提纲或支架去规划审视,体察读或写的全部内容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读与写的文本的内在结构,从而使理解更臻全面,还必然会掂量各部分之间的先与后、多与少的逻辑关系,作最佳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在调整过程中必定还会伴随着为什么这部分在前,这部分在后;这部分要详写,这部分要略写的缘由所在,这自然会有对更深的逻辑关系之揭示,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一时还难以言传。在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训练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思维依据的材料充分,推断符合逻辑,读写文章的结论才会有说服力。思维的逻辑性来自读写文章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变化的规律性。学习者的思维活动,要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以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并逐步达到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才具有逻辑性,这就必须从简单入手,经过大量的练习运用,逐步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多形式的读写提纲的训练,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统编本教材中要编入大量的这方面的练习的原因。   三、在处理众多信息时能择
  要组合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提纲的撷取或支架的构建,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是对众多信息的择要处理,也就是必须尽量删去次要的信息,留下最本质的重要信息,以形成一篇課文或习作或口语交际的简明提纲。如果对信息的选择、组合能力不强,也就不能抓住本质,归结出一个合适的提纲或支架。所以在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的研究中,对其不称为“提纲”,而叫作“纲要信号图示法”。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立的这个教学法,是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图形,用以阅读时作提要,写作时作提纲,记忆时作支架。其特点是简单、明了、形象、直观,能提纲挈领地概括内容,作为理解、记忆、复述、背诵的帮助,或在口语交际、习作时作为表达的提纲。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用于课文分析或写作的“思维导图”,特别具有显示其形象与图表化的信息提示功能。
  四、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
  非连续性文本的读解和运用能力
  我们都习惯于阅读连续性文本,也就是由句子、句群、段落到篇章,连续呈现的一个完整的文本,但不太习惯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即语言不相连续,由数据、表格、图表、图示、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乃至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信息众多,跨界与整合已成为产生新信息的重要手段,从而为不断创新开辟了新天地。于是在信息的跨界与整合中,简捷、清楚,可以一目了然的非连续性文本已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读、写连续性文本,也要有能熟练地读、写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提纲、提要、支架、纲要信号图示、思维导图等等,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必须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就有所认知,并逐步在自己的读写活动中能够熟练地运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由此看来,统编本教材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展开的提纲教学,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有着读写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
  总之,统编本教材体现着新时代的教育方向和全新的诸多语文教学理念。这些方向、理念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须在课本编排的前后联系、步步深入中方能达成。为此,用好新教材就必须十分重视它的前后关联,从系统论的视角去发现它内在的认知逻辑特征,并给学生以系统的引领。唯此方能真正达到用好新教材的要求。
  (作者系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摘 要 首先分析VR设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然后就其具体应用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VR技术;VR设备;小学科学;探索宇宙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9-0110-03  1 前言  小学科学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范围跨度大,对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的要求较高,如何让学生更深
摘 要 总结在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办学过程中对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通过市场调查研究,首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归纳行动领域并付诸于学习领域的开发,构建水产养殖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教学体系,并通过工学结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摘要 介绍电子工作台(EWB)的功能、特点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证明采用EWB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电子工作台;仿真软件;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2-0055-02    1 引言    电子技术专业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
摘 要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数学实验;小学数学;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1-0114-03  1 前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儿童的教育应该从实践开始。”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基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建构研究”课题领衔人殷郡伟院长的引领下,我们对于儿童,对于儿童诗意,对于“儿童诗意表达”,对于“儿童诗意表达”的语文课堂建构从文献研究到实证研究,一路走来,我们不断地清晰“我们在哪里”“我们去哪里”“我们怎么去”以及“我们能否抵达”。在一遍遍的叩问中,在一次次的探讨中,在一轮轮的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儿童的变化,欣喜地看到了课堂的变化,欣喜地看到生命质感的变化。
摘 要 免疫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生获得免疫学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根据免疫学实验教学特点,通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实验时间,并以多克隆抗体制备实验为例,改进实验方案,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成功率,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缜密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当下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翻转课堂的关键不是形式改变,不是用大量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先学习,而是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渠道,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所谓“翻转”,主要是对学习流程的重构,其要义在于让学习更有意义,让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5”的第一部分,安排了有关谜语的教学内容。谜语是表现、培养和测验人民智慧的民間语言艺术,与思维密切相关,具有游戏一般的快乐和无穷无尽的魅力。谜语
摘要 基于活动理论,将课堂交往分解为师生交往行为,以“爱课网”免费开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为研究样本,对授课过程中师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交往的特点,并为构建有效课堂交往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精品视频公开课;课堂交往;活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54—02  
摘 要 微芯片技术是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热点技术,其主要应用于科研工作中,在课堂教学中尚未得到应用。提出将微芯片技术引入化学实验教学的构想,因为微芯片技术具有消耗少、成本低、便携性好等优点,可实现理实一体化实验教学,降低实验成本,培养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协作创新,符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芯片;化学实验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
丰山寺的悬鉴阁   姜唯出家了。   丰山寺。   第一次进丰山寺,姜唯就觉得一切都熟悉,有种亲切。大殿前紫薇一棵,姜唯总感觉依靠过。紫薇,俗称“痒痒树”,一摸上去,枝叶颤动——姜唯就伸了手,树反应起来,姜唯笑了,看着远处的袁店河,如梦。   每条路,每间房,姜唯都觉得见过,最熟悉的是悬鉴阁。   悬鉴阁,正对大殿,三层。下空,中为戏台,三层为阁。顶悬一匾:悬鉴阁。黑漆框,蓝底,金字。字好,行楷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