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现状,利用广东省南海区的调研数据分析影响企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的影响因素,认为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员工文化素质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意愿。要提高企业的培训供给,就有必要增加企业的培训经费投入,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增加企业的培训投入将对企业的培训供给有更大的刺激作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力资本投资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4
一、引言
为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各省市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政策。与自费参与培训相比,政府推行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方案、政府补贴企业对劳动力进行的培训政策以及由社会特定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主要体现为低风险、低成本、广范围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虽然推行有一段时间,然而现实情况反映农村劳动力无论是参与政府支持的培训计划或是参与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都表现得不积极。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意愿低的社会现象,并非由农村劳动力单方面因素造成,而是涉及政府、企业、劳动力多方的因素,这个社会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需的不平衡的实际情况。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方面看,政府除了直接提供的劳动力培训项目外,还通过补贴支持的形式指定和委托的形式让一些成人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学校、企业培训单位承接培训项目。在这一类培训开展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各类培训机构出于对自身获利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考虑,其代理培训的行为容易产生道德风险,极大程度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部分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降低了培训技术的实用度、压缩了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僵化,这使得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大大降低。面对新时代的生产发展要求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提出的新要求,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服务在技术层面和实用性层面都显得欠缺,最终导致了培训供给的不足。培训机构尚且因为追求自身利益导致培训供给的低效,企业即使逐渐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但依然以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生存准则,企业提供的劳动力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并未能真正满足劳动力的能力提升诉求,这也反过来导致在企业中务工的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农村劳动力自身对培训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杨晓军,陈浩,2008;谢勇,黄承贵,2011),夏怡然(2015)利用回归模型研究农民工在职培训需求时同样发现农民工对在职培训表现出强烈的需求意愿。但即使是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的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参与热情和参与率都很低(王海港等,2009)。杨涛(2007)指出,虽然农村劳动力有培训需求,但由于目前我国较低的教育回报,劳动者的潜在培训需求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更无法转化为现实需求。另外,与农民工较高的培训需求形成反差的是培训供给的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国的许多企业基本上以招聘农民工就将其投入使用,并未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刘平青,2005)。再者,我国劳动力培训供需存在错位现象,农村劳动力拥有的是农业技能,而城镇工业部门要求劳动者掌握娴熟的工业技能,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现象(邹薇,刘勇,2010)。除了培训供需错位、培训供需不足等现状,我国劳动力培训还存在着质量低下、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脱节的问题。我国劳动力培训计划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低技能劳动者过剩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就业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罗桂元,2003),原因是职业培训内容与时代就业知识技能要求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另外,培训方法的机械化导致培训效果的僵化,培训投资来源单一化,造成培训经费的不足,同样会使培训效果大大降低。
培训资金来源、企业规模、企业对培训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是影响企业做出培训供给决策的原因。当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给企业带来的成本高于企业提供培训后的收益时,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将不会对技术的更新产生需求,企业的培训供给意愿将会缩减(陆雪琴,文雁兵,2013)。在资本市场当中,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除了会关注培训的成本和收益之外,还会关注培训带来的市场风险。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于企业而言都具有高风险,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于抗风险能力小以及风险规避的考虑,将不会实行新技术的培训,Schumpeter(1942)在创新假说中提到,企业规模足够大,就越具备足够的资源禀赋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孙晓华、王昀(2014)指出,规模较大的企业比中小企业而言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更有资金和能力抵抗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从而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也有学者从培训经费来源的角度分析培训供给,由于培训的经费来源主要为中央或地方政府,培训经费缺乏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单一导致了培训经费的不足,也是我国培训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罗桂元,2003)。
劳动力获得转移培训或在城市务工时的在职培训对于劳动力实现真正的非农转移、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实现就业公平以及增加劳动收入具有迫切性。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一般培训的市场特征以及委托代理下产生的道德问题,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出现了供给和需求不科学等问题。为了探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结合理论以及劳动力供需实际调研情况展开分析。
二、劳动力培训供给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0年至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逐年递增,其中,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例始终高于本地农民工占比,但比例差距正逐年缩小(见表1),农民工的数量呈现出增长速度减缓但总量持续增加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4年我国接受過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其中,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接受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见表2)。仍然有大部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未接受或很少接受过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无任何技能培训经历的比重小于30%,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未接受任何技能培训的比率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的比率,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还有很大差距。 三、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提供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企业与员工,因此用于进行实证分析的各项数据均来源于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顺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国家级省部共建顺德和谐劳动关系实验区的联合调查项目问卷调查结果。该调查问卷以顺德十个街镇(北滘、陈村、大良、均安、乐从、勒流、龙江、伦教、容桂、杏坛)划分调查区域,分别对顺德十个街镇的164所企业单位进行调查。为避免异常数值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对数据缺失、极差现象严重的8%数据进行剔除后,获得了151所企业有效样本数据及4542名企业员工有效样本数据。本研究选取因变量为企业提供在职培训的意愿,所对应的自变量有企业规模、员工受教育程度、员工就业流动性,控制变量为企业类型。采用Logic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培训供给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企业培训供给意愿TS,自变量为企业规模X1、员工受教育程度X2、员工就业流动性X3,控制变量为企业类型X4。
其中,是截距,是系数项,ε是模型的残差项。本研究定义衡量企业意愿供给培训的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年培训次数大于等于各企业年培训次数总和的平均数132次,二是年培训经费大于等于50万元。由统计结果看,企业年培训次数大于等于132次占和样本总数的12.58%,年培训经费大于等于50万元占样本总数的8.61%。从企业规模的角度看,顺德和谐劳动关系实验区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和中等规模的企业分别占56.95%、35.76%,而大企业仅占7.28%。另外,顺德区的企业中职工的文化水平在高中、大学以上较少,以受访对象的中学学历人数均值402作为高中文化水平的划分界限、以受访对象大学学历人数均值112作为大学文化水平的划分界限,17.22%的企业整体员工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上学历程度。从企业类型的角度看,有59.60%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有20%的企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培训供给意愿低与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低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顺德区企业培训供给的意愿有可能受到以上一种以上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培训供给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未加入控制变量企业类型时模型(1)的F值为11.710,P值小于显著水平1%,说明该模型的估计结果整体显著。本文同时对样本数据做出logic回归分析,从两次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企业规模与企业培训供给的OLS回归系数为0.177,logic回归系数1.487,二者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企业规模对培训供给有正向影响。员工大学文凭与企业培训供给的OLS回归系数为0.254、logic回归系数为1.322,二者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大学文凭对企业培训供给有正向影响。加入控制变量企业类型后,模型(2)的F值为9.390,P值依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整体显著。企业规模和企业培训供给依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无论是OLS回归系数还是logic回归系数均为正,两个变量正向相关。员工大学文凭与企业培训供给的OLS回归系数为0.254,logic回归系数为1.314,二者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总而言之,出企业规模与企业培训供给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规模的企业比小规模的企业提供培训的意愿更强,因为大规模的企业拥有比小规模企业更大的抗风险能力,且大规模的企业更容易将培训成本进行分摊。员工高学历与企业培训供给显著正相关,员工文化水平越趋向高学历,企业培训供给的意愿更强,员工文化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培训供给。培训供给与企业规模、员工大学文化水平通过了1%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培训供给与企业规模、员工水平成正向相关关系。员工流动性与企业培训供给负相关。在理论分析中,员工流动将给企业带来白白承担培训成本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风险,因此高员工流动性将导致企业培训供给的不足,而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流动率高的情况也导致了企业在培训投资上的懈怠。
四、企业培训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作出提供劳动力在职培训决策的重要因素。由于提供培训的企业需要承担培训效益被分享以及员工离职率高的风险,企业会缺乏一般培训的投资动力,但是规模大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内部流动机会后,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企业“挖墙脚”的问题,因此企业规模与企业培训投资意愿成正相关关系。企业提供的培训往往是专用培训,且需要企业和参训者共同分担专用培训的成本,当提供一般培训时,将由员工个人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当企业的规模达到足够大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对培训成本进行分摊,实际上降低了人均的培训成本。其次,企业类型影响企业提供劳动力在职培训。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比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因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求劳动者具备对生产技术、流水线操作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操作方法,有的甚至对员工的文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从业者在就业知识技能上的要求并不高,劳动者一般从事重复简单的操作即可胜任,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投资在职培训的意愿更低。第三,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是企业提供在职培训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水平高的员工对新的就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应用比受教育水平低的员工更快,转化为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相当于企业在这部分员工身上进行了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第四,员工就业的流动性影响企业的培训投资。当员工频繁流动时,企业将会对培训成本的收回产生顾虑。由于一般培训具有公共属性和外部性,私人的投资培训在获得足够的培训收益上难度极大,培训的提供方有可能承受培训效果被其他企业分享的风险。企业中员工在接受培训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識和技能后,容易选择跳槽到就业待遇更好的企业,这相当企业为竞争对手培养了熟练的劳动力而且承担了培训成本。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在在职培训上的投入经费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的现象,大多因为企业对员工就业流动性有所顾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式存在不少的临时工、非合同工,劳资双方没有长期建立劳动关系的约定,劳动力频繁流动,降低了企业对技能培训的投资意愿。 因此,为增加企业对劳动力培训的供给机会,社会各界应倡导企业增加培训经费支持,强化培训资金补助扶持力度。企业培训供给不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对培训投资的能力有限,而劳动力培训需求不足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偏低,收入预期不乐观,导致培训需求受到压抑。因此,为了提高培训的供给和需求水平,我国政府应该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增加培训资金补助,以缓解企业和劳动者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的培训供给和需求不足。
注释:
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4年。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A.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HarperCollins,1942.
[2]羅桂元.试论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J].中国人口科学,2003,01:75-78.
[3]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09:77-89.
[4]陆雪琴,文雁兵.偏向型技术进步、技能结构与溢价逆转——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18-30.
[5]孙晓华,王昀.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及其差异的影响——来自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05:57-69.
[6]王海港,黄少安,李琴,罗凤金.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09:128-139 151.
[7]谢勇,黄承贵.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代际间差异分析[J].调研世界,2011,10:30-33.
[8]夏怡然.农民工的在职培训需求及其异质性——基于职业选择行为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5,02:57-73.
[9]杨涛,盛柳刚.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J].经济学(季刊),2007,03:817-840.
[10]杨晓军,陈浩.城市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6-53.
[11]邹薇,刘勇.技能劳动、经济转型与收入不平等的动态研究[J].世界经济,2010,06:81-98.
作者简介:李 萍(1984-),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何静怡,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力资本投资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4
一、引言
为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各省市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政策。与自费参与培训相比,政府推行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方案、政府补贴企业对劳动力进行的培训政策以及由社会特定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显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主要体现为低风险、低成本、广范围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虽然推行有一段时间,然而现实情况反映农村劳动力无论是参与政府支持的培训计划或是参与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都表现得不积极。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意愿低的社会现象,并非由农村劳动力单方面因素造成,而是涉及政府、企业、劳动力多方的因素,这个社会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需的不平衡的实际情况。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方面看,政府除了直接提供的劳动力培训项目外,还通过补贴支持的形式指定和委托的形式让一些成人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学校、企业培训单位承接培训项目。在这一类培训开展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各类培训机构出于对自身获利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考虑,其代理培训的行为容易产生道德风险,极大程度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部分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降低了培训技术的实用度、压缩了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僵化,这使得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大大降低。面对新时代的生产发展要求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提出的新要求,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服务在技术层面和实用性层面都显得欠缺,最终导致了培训供给的不足。培训机构尚且因为追求自身利益导致培训供给的低效,企业即使逐渐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但依然以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生存准则,企业提供的劳动力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并未能真正满足劳动力的能力提升诉求,这也反过来导致在企业中务工的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农村劳动力自身对培训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杨晓军,陈浩,2008;谢勇,黄承贵,2011),夏怡然(2015)利用回归模型研究农民工在职培训需求时同样发现农民工对在职培训表现出强烈的需求意愿。但即使是政府部门免费提供的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参与热情和参与率都很低(王海港等,2009)。杨涛(2007)指出,虽然农村劳动力有培训需求,但由于目前我国较低的教育回报,劳动者的潜在培训需求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更无法转化为现实需求。另外,与农民工较高的培训需求形成反差的是培训供给的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国的许多企业基本上以招聘农民工就将其投入使用,并未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刘平青,2005)。再者,我国劳动力培训供需存在错位现象,农村劳动力拥有的是农业技能,而城镇工业部门要求劳动者掌握娴熟的工业技能,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现象(邹薇,刘勇,2010)。除了培训供需错位、培训供需不足等现状,我国劳动力培训还存在着质量低下、培训内容与培训需求脱节的问题。我国劳动力培训计划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低技能劳动者过剩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就业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罗桂元,2003),原因是职业培训内容与时代就业知识技能要求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另外,培训方法的机械化导致培训效果的僵化,培训投资来源单一化,造成培训经费的不足,同样会使培训效果大大降低。
培训资金来源、企业规模、企业对培训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是影响企业做出培训供给决策的原因。当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给企业带来的成本高于企业提供培训后的收益时,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将不会对技术的更新产生需求,企业的培训供给意愿将会缩减(陆雪琴,文雁兵,2013)。在资本市场当中,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除了会关注培训的成本和收益之外,还会关注培训带来的市场风险。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于企业而言都具有高风险,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于抗风险能力小以及风险规避的考虑,将不会实行新技术的培训,Schumpeter(1942)在创新假说中提到,企业规模足够大,就越具备足够的资源禀赋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孙晓华、王昀(2014)指出,规模较大的企业比中小企业而言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更有资金和能力抵抗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从而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也有学者从培训经费来源的角度分析培训供给,由于培训的经费来源主要为中央或地方政府,培训经费缺乏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单一导致了培训经费的不足,也是我国培训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罗桂元,2003)。
劳动力获得转移培训或在城市务工时的在职培训对于劳动力实现真正的非农转移、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实现就业公平以及增加劳动收入具有迫切性。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一般培训的市场特征以及委托代理下产生的道德问题,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出现了供给和需求不科学等问题。为了探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结合理论以及劳动力供需实际调研情况展开分析。
二、劳动力培训供给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0年至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逐年递增,其中,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例始终高于本地农民工占比,但比例差距正逐年缩小(见表1),农民工的数量呈现出增长速度减缓但总量持续增加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4年我国接受過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其中,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9.5%,接受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2%,(见表2)。仍然有大部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未接受或很少接受过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无任何技能培训经历的比重小于30%,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未接受任何技能培训的比率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的比率,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还有很大差距。 三、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提供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企业与员工,因此用于进行实证分析的各项数据均来源于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顺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国家级省部共建顺德和谐劳动关系实验区的联合调查项目问卷调查结果。该调查问卷以顺德十个街镇(北滘、陈村、大良、均安、乐从、勒流、龙江、伦教、容桂、杏坛)划分调查区域,分别对顺德十个街镇的164所企业单位进行调查。为避免异常数值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对数据缺失、极差现象严重的8%数据进行剔除后,获得了151所企业有效样本数据及4542名企业员工有效样本数据。本研究选取因变量为企业提供在职培训的意愿,所对应的自变量有企业规模、员工受教育程度、员工就业流动性,控制变量为企业类型。采用Logic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培训供给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企业培训供给意愿TS,自变量为企业规模X1、员工受教育程度X2、员工就业流动性X3,控制变量为企业类型X4。
其中,是截距,是系数项,ε是模型的残差项。本研究定义衡量企业意愿供给培训的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年培训次数大于等于各企业年培训次数总和的平均数132次,二是年培训经费大于等于50万元。由统计结果看,企业年培训次数大于等于132次占和样本总数的12.58%,年培训经费大于等于50万元占样本总数的8.61%。从企业规模的角度看,顺德和谐劳动关系实验区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和中等规模的企业分别占56.95%、35.76%,而大企业仅占7.28%。另外,顺德区的企业中职工的文化水平在高中、大学以上较少,以受访对象的中学学历人数均值402作为高中文化水平的划分界限、以受访对象大学学历人数均值112作为大学文化水平的划分界限,17.22%的企业整体员工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上学历程度。从企业类型的角度看,有59.60%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有20%的企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培训供给意愿低与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低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顺德区企业培训供给的意愿有可能受到以上一种以上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培训供给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未加入控制变量企业类型时模型(1)的F值为11.710,P值小于显著水平1%,说明该模型的估计结果整体显著。本文同时对样本数据做出logic回归分析,从两次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企业规模与企业培训供给的OLS回归系数为0.177,logic回归系数1.487,二者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企业规模对培训供给有正向影响。员工大学文凭与企业培训供给的OLS回归系数为0.254、logic回归系数为1.322,二者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大学文凭对企业培训供给有正向影响。加入控制变量企业类型后,模型(2)的F值为9.390,P值依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整体显著。企业规模和企业培训供给依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无论是OLS回归系数还是logic回归系数均为正,两个变量正向相关。员工大学文凭与企业培训供给的OLS回归系数为0.254,logic回归系数为1.314,二者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总而言之,出企业规模与企业培训供给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规模的企业比小规模的企业提供培训的意愿更强,因为大规模的企业拥有比小规模企业更大的抗风险能力,且大规模的企业更容易将培训成本进行分摊。员工高学历与企业培训供给显著正相关,员工文化水平越趋向高学历,企业培训供给的意愿更强,员工文化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培训供给。培训供给与企业规模、员工大学文化水平通过了1%置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培训供给与企业规模、员工水平成正向相关关系。员工流动性与企业培训供给负相关。在理论分析中,员工流动将给企业带来白白承担培训成本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风险,因此高员工流动性将导致企业培训供给的不足,而我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流动率高的情况也导致了企业在培训投资上的懈怠。
四、企业培训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作出提供劳动力在职培训决策的重要因素。由于提供培训的企业需要承担培训效益被分享以及员工离职率高的风险,企业会缺乏一般培训的投资动力,但是规模大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内部流动机会后,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企业“挖墙脚”的问题,因此企业规模与企业培训投资意愿成正相关关系。企业提供的培训往往是专用培训,且需要企业和参训者共同分担专用培训的成本,当提供一般培训时,将由员工个人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当企业的规模达到足够大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对培训成本进行分摊,实际上降低了人均的培训成本。其次,企业类型影响企业提供劳动力在职培训。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比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因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求劳动者具备对生产技术、流水线操作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操作方法,有的甚至对员工的文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从业者在就业知识技能上的要求并不高,劳动者一般从事重复简单的操作即可胜任,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投资在职培训的意愿更低。第三,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是企业提供在职培训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水平高的员工对新的就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应用比受教育水平低的员工更快,转化为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相当于企业在这部分员工身上进行了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第四,员工就业的流动性影响企业的培训投资。当员工频繁流动时,企业将会对培训成本的收回产生顾虑。由于一般培训具有公共属性和外部性,私人的投资培训在获得足够的培训收益上难度极大,培训的提供方有可能承受培训效果被其他企业分享的风险。企业中员工在接受培训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識和技能后,容易选择跳槽到就业待遇更好的企业,这相当企业为竞争对手培养了熟练的劳动力而且承担了培训成本。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在在职培训上的投入经费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的现象,大多因为企业对员工就业流动性有所顾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式存在不少的临时工、非合同工,劳资双方没有长期建立劳动关系的约定,劳动力频繁流动,降低了企业对技能培训的投资意愿。 因此,为增加企业对劳动力培训的供给机会,社会各界应倡导企业增加培训经费支持,强化培训资金补助扶持力度。企业培训供给不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对培训投资的能力有限,而劳动力培训需求不足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偏低,收入预期不乐观,导致培训需求受到压抑。因此,为了提高培训的供给和需求水平,我国政府应该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增加培训资金补助,以缓解企业和劳动者由于经费不足导致的培训供给和需求不足。
注释:
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4年。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A.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HarperCollins,1942.
[2]羅桂元.试论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J].中国人口科学,2003,01:75-78.
[3]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09:77-89.
[4]陆雪琴,文雁兵.偏向型技术进步、技能结构与溢价逆转——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10:18-30.
[5]孙晓华,王昀.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及其差异的影响——来自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05:57-69.
[6]王海港,黄少安,李琴,罗凤金.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09:128-139 151.
[7]谢勇,黄承贵.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代际间差异分析[J].调研世界,2011,10:30-33.
[8]夏怡然.农民工的在职培训需求及其异质性——基于职业选择行为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5,02:57-73.
[9]杨涛,盛柳刚.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J].经济学(季刊),2007,03:817-840.
[10]杨晓军,陈浩.城市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6-53.
[11]邹薇,刘勇.技能劳动、经济转型与收入不平等的动态研究[J].世界经济,2010,06:81-98.
作者简介:李 萍(1984-),广东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何静怡,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