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同时,社会上不良现象也冲击着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导致当前部分初中生的思想品质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错位,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对各种公益活动漠不关心。在现实交往中往往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育好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呢?古典文学可以让学生学到正确地生活的态度,汲取到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矣。”一部《孝经》,把孝说作“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这部不足两千字的古籍被历代所重视。西周时期,孝的观念已相当流行。春秋至汉代已流行的《逸周书》的“宝典解·第二十九”记载有周文王对周公旦谈到“九德”,其中就有“孝子畏哉,乃不乱谋”的语句。“官人解·第五十八”章中,周公旦说到鉴别人的品德,可从父子关系方面着眼:“父子之间观其孝慈”。铸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也不少,如仲自父须上有“用享用孝于皇祖、文考”,兮仲钟上有“用追孝于皇考已伯。”
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古典文学作品中讲述了数不胜数的尊师小故事,如汉明帝百官前行师生礼、魏昭煮粥侍奉老师、武穆王祭师痛拨弓、程门立雪等,经常引导学生阅读,必会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爱国,爱家
“爱国”这个概念,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就已产生。《战国策》中就有“周君岂能无爱国哉”这样的话。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爱国情感,则是从《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就开始了。《诗经》中的“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等叙写,就表达了先秦时代的战士参军卫国的感情。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征,但其前后相连、古今相通的关系,则是十分明显的。从古至今,爱国作家代不乏人,爱国作品也可以说是代有篇章,是一脉相承且不断深化的。
虽然时过境迁,这些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所斥责的那个“敌国”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但他们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情感和理想却留在了历朝历代爱国志士的集体记忆里,不但鼓舞了古人,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追求真善美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可以充满了丑恶,但人生的追求应当是美。而现在的中学生娇生惯养,意志力薄弱,往往经不起诱惑且轻易言败,古典文化中的一些名人励志故事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史书上的“胯下之辱”,讲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刀和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有看清局面的睿智。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文天祥更加树立了金榜题名的志向。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
虽然古典文学反映的是过去的生活,描写的是过去的人物,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并不因此就失去现实意义。古典作家追求光明以及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伟大精神,对于读者永远是激励斗志的力量。
刘玉峰,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矣。”一部《孝经》,把孝说作“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这部不足两千字的古籍被历代所重视。西周时期,孝的观念已相当流行。春秋至汉代已流行的《逸周书》的“宝典解·第二十九”记载有周文王对周公旦谈到“九德”,其中就有“孝子畏哉,乃不乱谋”的语句。“官人解·第五十八”章中,周公旦说到鉴别人的品德,可从父子关系方面着眼:“父子之间观其孝慈”。铸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也不少,如仲自父须上有“用享用孝于皇祖、文考”,兮仲钟上有“用追孝于皇考已伯。”
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古典文学作品中讲述了数不胜数的尊师小故事,如汉明帝百官前行师生礼、魏昭煮粥侍奉老师、武穆王祭师痛拨弓、程门立雪等,经常引导学生阅读,必会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爱国,爱家
“爱国”这个概念,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就已产生。《战国策》中就有“周君岂能无爱国哉”这样的话。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爱国情感,则是从《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就开始了。《诗经》中的“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等叙写,就表达了先秦时代的战士参军卫国的感情。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征,但其前后相连、古今相通的关系,则是十分明显的。从古至今,爱国作家代不乏人,爱国作品也可以说是代有篇章,是一脉相承且不断深化的。
虽然时过境迁,这些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所斥责的那个“敌国”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但他们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情感和理想却留在了历朝历代爱国志士的集体记忆里,不但鼓舞了古人,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追求真善美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可以充满了丑恶,但人生的追求应当是美。而现在的中学生娇生惯养,意志力薄弱,往往经不起诱惑且轻易言败,古典文化中的一些名人励志故事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史书上的“胯下之辱”,讲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刀和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有看清局面的睿智。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文天祥更加树立了金榜题名的志向。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
虽然古典文学反映的是过去的生活,描写的是过去的人物,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并不因此就失去现实意义。古典作家追求光明以及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伟大精神,对于读者永远是激励斗志的力量。
刘玉峰,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