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总是通过提问引导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恰当而富有技巧的提问引导艺术呢?
“巧” 问生活体验
一般说来,高中学生处于15岁至19岁年龄段,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生活和学习,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涉世也不很深。但是,与青涩懵懂的初中生相比,他们的生活体验又相对深刻些。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站在更高远的角度,在对教材文本深入分析和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巧”在生活体验上提问,从而在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沈从文小说《边城》时,没有一开始就对学生解读文本,而是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契合点”,那就是师生们生活的湘南边陲小城,不管地域面貌、自然风光、社会风俗,还是乡间俚语都与《边城》笔下的湘西边陲“茶峒”小城非常相似。所以,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
“同学们,《边城》中的‘官路’大家可曾经见过?我们家乡有没有‘官路’?“白色小塔”见过没有?像不像城郊的“青云塔”?我们家乡是否也有老船夫摆渡?”问题一抛出,课堂立即活跃了。同学们颇有兴趣地回忆家乡风物,特别是农村学生还颇有话语权地援引地名来证实。通过举例、争辩和印证,大家认为《边城》里的“官路”“白色小塔”“碾坊”“老船夫摆渡”在自己的家乡有,而且像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民俗,“悖时砍脑壳”方言俚语等也是非常相似。这下,湘西那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一下子变成了我们所在的这座小城,小说里的主人公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就好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家乡人,呼吸可闻,亲切可感。接下去,教师分析人物性格、文章主旨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文学的角度,学生再一次深入体验了《边城》的山水美、风情美和人性美。教师就这样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联想,从而得出满意的答案。
“巧” 问情感体验
对于高中生来说,情感方面渐渐摆脱了羞涩和腼腆,开始因家庭、升学、朦胧恋情而出现情绪多变,但基本上没有复杂的情感纠结,他们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故事。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述情感类课文时,“巧”在情感体验上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更积极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授徐志摩的新诗《再别康桥》时,我先播放了歌手黄山的同名歌曲《再别康桥》。当悠扬而舒缓的音乐如水般漫上来,同学们的心灵慢慢地融入到一个迷离的唯美意境。接着,我向同学们提问:“听完后大家有何感受?这首歌美不美?大致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立即齐声答道:“歌很好听啊!”“再听一遍啊!”也大致能说出抒发的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我这时又问:“除了这两种感情,没有第三种情感吗?”学生疑惑了——
为了印证和强化第三种感情,我又播放了李叔同作词的歌曲《送别》,在音乐营造的浓浓怅惘和淡淡的忧伤中,同学们都沉默了,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学、初中毕业的美好时光,同学们互送礼物,而现在或许相隔遥远,音讯杳无,往事悠悠,令人伤感……这时,同学们才明白了还有第三种感情: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教师就这样营造氛围,深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智成熟,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索人生。
“巧” 问阅读体验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都知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必须有意识地引导高中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增加知识储量,收获更多的阅读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讲授一些文学名著的时候,引出一些课外知识,“巧”在阅读体验上提问,师生就会形成互动交流,从而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分析林冲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时,通过抽丝剥茧,教师板书——
豹子头林冲:心地善良、 随遇而安、刚强性烈、疾恶如仇
接下来,开始提问:“在《水浒传》里,和林冲性格相似的还有哪些英雄人物?”阅读过名著的学生立即如数家珍,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等。
我再次向大家发问:“谁能够略述一下发生在鲁智深、武松身上的事件?”
一些印象深刻的学生立即抢答起来,最终归结如下:
花和尚鲁智深:侠肝义胆、有粗有细 豁达明理 、嫉恶如仇(典型例子: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
行者武松:崇尚忠义有勇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典型例子: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义夺快活林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醉打孔亮)
在师生课堂交流、气氛活跃的同时,我再一次发问:“除了《水浒传》里的英雄,其他小说里还有没有类似林冲命运的英雄人物?”
立即又有学生举出《天龙八部》里遭世误会仍快意恩仇的“悲情英雄”乔峰,《笑傲江湖》里散漫不羁却执守正义的性格人物令孤冲,福尔摩斯侦探集《血字的研究》里绝望中疯狂复仇的车夫波侯……对于武侠、侦探等纯娱乐小说,教师不必过多鼓励学生阅读,但宜客观公正地肯定学生的知识面广,见解深刻,让学生感到课外学习终有所获,有一种成熟感。教师以“活问”的方式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语文小课堂大世界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一中学)
“巧” 问生活体验
一般说来,高中学生处于15岁至19岁年龄段,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生活和学习,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涉世也不很深。但是,与青涩懵懂的初中生相比,他们的生活体验又相对深刻些。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站在更高远的角度,在对教材文本深入分析和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巧”在生活体验上提问,从而在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沈从文小说《边城》时,没有一开始就对学生解读文本,而是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契合点”,那就是师生们生活的湘南边陲小城,不管地域面貌、自然风光、社会风俗,还是乡间俚语都与《边城》笔下的湘西边陲“茶峒”小城非常相似。所以,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
“同学们,《边城》中的‘官路’大家可曾经见过?我们家乡有没有‘官路’?“白色小塔”见过没有?像不像城郊的“青云塔”?我们家乡是否也有老船夫摆渡?”问题一抛出,课堂立即活跃了。同学们颇有兴趣地回忆家乡风物,特别是农村学生还颇有话语权地援引地名来证实。通过举例、争辩和印证,大家认为《边城》里的“官路”“白色小塔”“碾坊”“老船夫摆渡”在自己的家乡有,而且像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民俗,“悖时砍脑壳”方言俚语等也是非常相似。这下,湘西那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一下子变成了我们所在的这座小城,小说里的主人公翠翠、傩送、天保、老船夫就好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家乡人,呼吸可闻,亲切可感。接下去,教师分析人物性格、文章主旨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文学的角度,学生再一次深入体验了《边城》的山水美、风情美和人性美。教师就这样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联想,从而得出满意的答案。
“巧” 问情感体验
对于高中生来说,情感方面渐渐摆脱了羞涩和腼腆,开始因家庭、升学、朦胧恋情而出现情绪多变,但基本上没有复杂的情感纠结,他们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故事。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述情感类课文时,“巧”在情感体验上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更积极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授徐志摩的新诗《再别康桥》时,我先播放了歌手黄山的同名歌曲《再别康桥》。当悠扬而舒缓的音乐如水般漫上来,同学们的心灵慢慢地融入到一个迷离的唯美意境。接着,我向同学们提问:“听完后大家有何感受?这首歌美不美?大致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立即齐声答道:“歌很好听啊!”“再听一遍啊!”也大致能说出抒发的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我这时又问:“除了这两种感情,没有第三种情感吗?”学生疑惑了——
为了印证和强化第三种感情,我又播放了李叔同作词的歌曲《送别》,在音乐营造的浓浓怅惘和淡淡的忧伤中,同学们都沉默了,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学、初中毕业的美好时光,同学们互送礼物,而现在或许相隔遥远,音讯杳无,往事悠悠,令人伤感……这时,同学们才明白了还有第三种感情: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教师就这样营造氛围,深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智成熟,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索人生。
“巧” 问阅读体验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都知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必须有意识地引导高中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增加知识储量,收获更多的阅读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讲授一些文学名著的时候,引出一些课外知识,“巧”在阅读体验上提问,师生就会形成互动交流,从而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分析林冲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时,通过抽丝剥茧,教师板书——
豹子头林冲:心地善良、 随遇而安、刚强性烈、疾恶如仇
接下来,开始提问:“在《水浒传》里,和林冲性格相似的还有哪些英雄人物?”阅读过名著的学生立即如数家珍,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等。
我再次向大家发问:“谁能够略述一下发生在鲁智深、武松身上的事件?”
一些印象深刻的学生立即抢答起来,最终归结如下:
花和尚鲁智深:侠肝义胆、有粗有细 豁达明理 、嫉恶如仇(典型例子: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
行者武松:崇尚忠义有勇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典型例子: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义夺快活林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醉打孔亮)
在师生课堂交流、气氛活跃的同时,我再一次发问:“除了《水浒传》里的英雄,其他小说里还有没有类似林冲命运的英雄人物?”
立即又有学生举出《天龙八部》里遭世误会仍快意恩仇的“悲情英雄”乔峰,《笑傲江湖》里散漫不羁却执守正义的性格人物令孤冲,福尔摩斯侦探集《血字的研究》里绝望中疯狂复仇的车夫波侯……对于武侠、侦探等纯娱乐小说,教师不必过多鼓励学生阅读,但宜客观公正地肯定学生的知识面广,见解深刻,让学生感到课外学习终有所获,有一种成熟感。教师以“活问”的方式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语文小课堂大世界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