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种好习惯2006年9月17日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建议员工“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后天形成的一种天性。如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受其扁发,在今年教师节庆祝会上,我提议大家首先养成三种习惯,即:
把微笑变成一种习惯。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职业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美丽很好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曾几何时,我们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上班忙忙碌碌的公务,下班琐琐碎碎的家务已成为多数人的借口。然而,越来越多的新名词冲击耳朵,越来越多的新话题插不上嘴。越来越多的问题无法解答,浅知少见的尴尬令我们不得不充电学习,我认为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的人才有可能优秀。
把宽容变成一种习惯。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忘却,忘却别人对你的指责与伤害。作为女性群体的一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宽容同事的个性与曲解。宽容孩子的顽皮与幼稚。宽容家长的高要求与误会。只有宽容,你才能心平气和,你才会得到快乐。
多听少说2006年10月6号
从读幼师起,我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中接触的多数是女性。女性的一个典型特征便是“爱说”,因此,便有许多贬义词应运而生,什么“长舌妇”、“多嘴婆”、“三个女人一台戏”,更夸张的说法是“三个女人等于五十只鸭子”。
周国平先生的书中有一篇短章谈到对饶舌之徒的厌恶。并引用了希腊哲人的话,诸如“多言不表明有才智”、“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还谈到,“多听不是什么都听,须善听。”“听是思的一种方式。听书中先哲之言。听自己的灵魂,听天籁。听无忌的童言。”
而自己,近年来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否因注重说而忽视了听呢?
倾听是一种好习惯。倾听首先是对说者的尊重,无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年龄大小;无论对方的立场是否与自己一致,话是顺耳还是逆耳。倾听是一种需要,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在管理工作中,身边有许多倾诉者、汇报者、恭维者,你都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倾听,不急不躁,经过思考后再答复。
国平先生说“少言是思想者的道德,惟有少言才能多思。舌头超出思想,那超出的部分只能是废话。如果你珍惜自己的思想。在表达的时候也必定会慎用语言,以求准确有力。让最少的话包含最多的内容”。
按我的理解,这也算是课改进程中教师的重要修炼之一,我们多听孩子的语言了吗?我们在孩子面前少言慎言了吗?“多听少言”更是个人涵养的必要修炼,与阅者共勉!
我的阳光之旅2006年10月14日
我的童年随父母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小学度过,他们都是小学教师。小学附设的幼儿园里曾有位能歌善舞、和蔼可亲的雪雁老师,她是我的启蒙老师,“文革”前福州幼师的毕业生。后来,也就是恢复高考那年,幼儿园又有另一位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爱兰老师考上了福州幼师,因此,“幼师”成为我童年的偶像。八十年代初,我初中毕业,恰逢福州幼师首次招考小中专,我成了全县三名幸运儿之一被录取。我喜欢孩子,喜欢童心世界的纯真无瑕;我喜欢幼教这份工作,喜欢性格活泼、真诚友善的同行。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每个人的温情和爱的感情汇聚的唯一焦点,一谈起儿童,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温和、愉快,整个人类都享受他唤起的这一深厚情感,儿童是爱的源泉。”很庆幸,我身处这样的源泉中。
2002年5月,我通过竞聘,担任南平实幼园长。我和全园姐妹们一道,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启了充满阳光的专业探求新里程。通过努力拼搏,南平实幼被评为省优质园、省文明学校、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绿色学校等。我本人2007年3月被福建师大教科院聘为兼职副教授,2007年8月被授予首批“福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时至今日,我仍在这条充满阳光的大道上行进。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活泼的情智让我的旅途如诗如函,令我的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家长们殷殷的期盼和真切的信赖,为我的阳光之旅聚集了信心与勇气;领导、同事及全社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使这条大道从幼小的心灵出发,通向希望的远方……
体验托班老师的辛苦2006年10月17日
今年我园早教部又招了100多位两周多的宝宝。按惯例,在迎接新生的这段日子,行政班子及后勤人员均安排到各班协助午餐、午睡环节的组织。一天中午。我到苹果班(托班之一),体验了一回托班老师的艺术与辛苦。
中午“吃饭与午睡”是孩子们恋家情结最重时。看到桌上的饭菜或小床小被,每个宝宝的泪腺像被激活,开始哭了。一个领“唱”,继而就轮“唱”或大合“唱”,原来哭是会传染的。
三位保教人员一人负责一组幼儿,正分头喂饭,巴不得有三头六臂。我推门刚进,便有两个拎着小书包、双眼红肿的孩子像找到救星似的跑来。哦,他们以为是妈妈来了。我搂过其中一个哭得正凶的孩子。承诺帮他找妈妈,让他先停止哭声。接着马上用“转移法”。拿起一本故事书,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起书中的故事,果然,小家伙被吸引住了,暂停了哭声。
还没过一会儿,或许其他小朋友认为这个新来的阿姨会帮他们找妈妈,又有两个哭着朝着我走来。我采用了“同伴攀比法”——“哟,哪个宝宝不哭,我最先带他找妈妈。”果然奏效,孩子们用信任的眼光看看我,再看看同伴,并闭上了小嘴巴。
一本故事书很快讲完了,短暂的转移已失效,那个叫立为的宝宝又哭了,而且哭声特别大。此时,大部分孩子已进寝室准备睡觉。特别需要安静。我急中生智,拿出手机,给他们照像,孩子们一下被吸引住了,鑫嫒为照像破涕为笑的速度让我始料不及,刚刚还嚎啕大哭一转眼已变成笑脸,这张可爱的笑脸上还挂着泪珠呢,真逗!我抓紧帮她拍了三张,直夸她笑起来真好看,这个小丫头,爱听好话。不哭了。
接下来,要进寝室了。可我身边这四个小朋友坚决不进。我带他们在玩具角玩了一会儿积木叠高游戏,用“游戏法”吸引孩子跟我一道将散乱的玩具分类收拾到柜子里,我不断表扬他们能干,孩子们的情绪逐步转向积极与稳定。见时机已到,我说:“宝贝们,老师好累好累,想去睡觉了。”“不睡觉!”我也不要睡觉!马上招来反对声,我顺应他们:“哦,不睡觉就不睡觉,可我想睡呀,能不能陪我到寝室看看?看看其他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像小猫一样轻轻地、悄悄地走进去。”此招“移情法”是利用孩子们的同情心和好奇 心。进寝室,看到大部分孩子已躺下,三位老师也半躺着,每人身边均搂着一两个孩子在哄睡。我请两个宝宝躺在我身边,其中一个还要枕着我的手臂,在我的轻轻拍抚下,慢慢进入了梦乡……一个中午,招数频出,等四位大人搞定这群小家伙,已经一点半了。
学习“系统思考”2006年11月5日
前几天刚参加了省幼教培训中心举办的“幼儿园发展与管理”园长高级研修班的短期培训,对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她因园长身体欠佳,临时替团长来福建讲课)的印象颇深。
她讲座的题目是“学习型幼儿园文化的建构之旅”,这个专题也是本人在我园今后五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听众在现场不断被引发出共鸣,感受到梅林一幼的管理者与老师们在学习型幼儿园文化建构中的系统思考及付出的努力,也清醒地看到自己与优秀幼儿园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指文化建构上的差距,我们刚处在认识层面上,她们已在行动层面上落实并有所建树。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共同愿景、心智修炼、自我超越、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其中,最核心的修炼是“系统思考”。
什么是系统思考?当乌云密布、天色昏暗,我们便知道快要下雨了。我们也知道在暴风雨过后,地面的流水将渗入好几英里以外的地下水中,明日天空又要放晴。这一切的事件虽有时空的差距,然而事实上它们都息息相关,且每次运行的模式相同,每个环节都相互影响,这些影响通常是隐匿而不易被察觉的。惟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深入地加以思考,你才能够了解暴风雨的系统。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系统,每一种系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牵连,彼此影响着。这种影响往往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身为群体中的一小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体变化。更是加倍的困难。因而人们通常被一些表面的、局部的现象所迷惑。而非根本病因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治标不治本”,因而有些最根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系统思考要求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整体考虑,权衡左右。要求以动态的眼光注视、分析周围变幻的情况,一切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行动。更是一种观念。
我想,接下来,我将和我的团队系统思考一番我园“快乐、和谐、发展”园本文化建构的相关问题。
学会赞美2006年12月17日
同事虹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十分谦逊。大家跟她相处,显得轻松、愉快,因为她从不计较。多做少说。工作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任劳任怨。与“精明”二字不沾边。或许在世俗的眼里。这种人常常会吃点亏,比别人付出多,更辛劳,却获得少,有点“傻乎乎”。但她不乏智慧,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教育经验、教学业务,一点儿不比同事差。由此,她在群体里是个大家都喜欢合作的对象,她的品行也在影响着周围人。
她十分平常。唯一不同的是,常常听到她赞美同事。谦虚的她总认为别人比她强,比她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尽可能去认同他人,向他人学习;尽可能去挖掘他人的长处,去鼓励,去赞美,正听者受用,心情快乐并增添自信。我观察,她对别人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挺恰如其分的。
她的话不多。在人际交往中,说的基本上是赞美语。我还发现,她极少怒形于色。对待同事、家长及小朋友总是和颜悦色,再哭闹任性的孩子与蛮不讲理的家长也能耐心相待。或许偶有委屈。但她更多地把委屈、伤心、难过留给自己内化,很少埋怨、指责与牢骚。
我也听到了许多家长、同事对虹的赞美。家长希望把孩子放在富有爱心、责任心的虹的班上,园里个别个性要强的老师,唯有可能与她们友好相处,在民主选工作搭档时,她的被选率是最高的。
她就是这么一个朴实的人。她是家长眼里的好老师,同事眼里的好搭档,领导眼里的好员工。
我认为她身上有一点很可贵的品质——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把别人看得很重。她通过赞美来表露,这便是爱和尊重。
李敖说过;人最难的就是说出真心的赞美。普通的赞美大家都会,但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又或者对方是你的竞争对手时,这种真心赞美就很难了。嫉妒无形中造就了我们言语的吝啬。赞美之难,难在克服我们自身的阴暗与消极。对于别人。是嫉妒还是钦佩?对于生活,是疲惫还是欣赏?
我们仍相信:赞美是一种鉴赏,赞美是一种勉励,赞美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给教职工发短信2007年3月17日
新学年伊始,我就在琢磨省级“十一五”课题——构建“快乐、和谐、发展”园本文化的行动研究如何具体落实,思考怎样把园部倡导的理念、价值观渗透给每位教职工,脑中不断冒出“传递、渗透、引领、认同”等字眼。但是如何传递?如何渗透呢?应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载体很多,如各种大型节庆活动、专项比赛、课程设置、校园网、园报园刊、宣传栏窗等,而短佶也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传递渠道。
说做就做,办公室马上绘出“南平实幼短信发送网络图”,由园长室为首发站,按层级发送,每周两至三三条,冠名为“快乐传递”,短信大致分为励志篇、读书篇、哲理篇、心灵篇、问候篇、幽默篇。本周已开始发送,期望能得到大家认可。
下面是本周发送的三条短信:
[快乐传递励志篇]即使一切都不改变,我们仍有努力的空间,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水滴石穿:不要抱怨环境,学会正面思考,学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情。
[快乐传递哲理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快乐传递幽默篇]若要一辈子高兴,做事!若要一阵子高兴,购物!若要一个人高兴。做梦!若要一家子高兴,做饭!若要一圈子高兴,做东!周末快乐!
静静地,在灯下阅读2007年4月3日
忙碌了一天后,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很知足和幸福,那便是静静地在灯下阅读。
读书。与书为友,是十分轻松的事。上此“友”的门,不必预约,不必客套,免去一切世俗礼节,轻松登堂,随便造访,时间长短,自由把握。兴致来了,久坐不离主人并不厌烦;乏味了,早早离去也不尴尬。
读书,与书为友,是十分有益的事。此友博闻强记,包罗万象。能填补你的无知,增长你的见识,能丰富你的思想,开阔你的胸怀。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曾五次提案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非常必要,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可见开卷有益。阅读能使人生活充实,能使人心态良好,能使人用明亮、善良、自然的眼睛来看待世界。
阅读的另一渠道就是看“博”。自从建了博客,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投入不少。通过网络认识了不少博友,博友的家各具特色,个性彰显,内容丰富,精彩连连,更有美文、美图、音乐让人流连忘返,阅了这家看那家,常常进去出不来,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好博客看了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感慨自己文笔干涩,有写的冲动却写不顺畅。呜呼,一个美好的夜晚又将过去! 灯下,静静地阅读,动笔虽少,收获却不减,或读,或写,全在于兴致与灵感。
夜深了,带着一份满足,关灯休憩。
开学了——在忙碌中寻找快乐2007年9月1日
时间过得好快,两个月感觉一晃就过去。放假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自在,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人非常放松,特别是到外地旅游,新环境让你暂时忘记所有工作与压力: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暑假到单位处理事务也很乐意轻松(其实也是上班。但感觉不同,不急不赶时间)。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要开学了,要忙碌了。
博友一丘说:
“人最感快乐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精神上的充实和寄托。人最感觉无聊的是什么?那就是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内心充实了,快乐就自然来了。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有新的向往,新的思路,新的期待!虽然不敢幻想明天有多大的成就和辉煌,但是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最为重要!只要心灵没有荒芜,就永远不会让自己陷入无聊和遗憾之中。”
深有同感!与姐妹们共勉,让我们在忙碌中感觉充实,在忙碌中寻找快乐!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建议员工“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后天形成的一种天性。如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受其扁发,在今年教师节庆祝会上,我提议大家首先养成三种习惯,即:
把微笑变成一种习惯。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职业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美丽很好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曾几何时,我们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上班忙忙碌碌的公务,下班琐琐碎碎的家务已成为多数人的借口。然而,越来越多的新名词冲击耳朵,越来越多的新话题插不上嘴。越来越多的问题无法解答,浅知少见的尴尬令我们不得不充电学习,我认为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的人才有可能优秀。
把宽容变成一种习惯。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忘却,忘却别人对你的指责与伤害。作为女性群体的一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宽容同事的个性与曲解。宽容孩子的顽皮与幼稚。宽容家长的高要求与误会。只有宽容,你才能心平气和,你才会得到快乐。
多听少说2006年10月6号
从读幼师起,我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中接触的多数是女性。女性的一个典型特征便是“爱说”,因此,便有许多贬义词应运而生,什么“长舌妇”、“多嘴婆”、“三个女人一台戏”,更夸张的说法是“三个女人等于五十只鸭子”。
周国平先生的书中有一篇短章谈到对饶舌之徒的厌恶。并引用了希腊哲人的话,诸如“多言不表明有才智”、“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还谈到,“多听不是什么都听,须善听。”“听是思的一种方式。听书中先哲之言。听自己的灵魂,听天籁。听无忌的童言。”
而自己,近年来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否因注重说而忽视了听呢?
倾听是一种好习惯。倾听首先是对说者的尊重,无论对方的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年龄大小;无论对方的立场是否与自己一致,话是顺耳还是逆耳。倾听是一种需要,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在管理工作中,身边有许多倾诉者、汇报者、恭维者,你都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倾听,不急不躁,经过思考后再答复。
国平先生说“少言是思想者的道德,惟有少言才能多思。舌头超出思想,那超出的部分只能是废话。如果你珍惜自己的思想。在表达的时候也必定会慎用语言,以求准确有力。让最少的话包含最多的内容”。
按我的理解,这也算是课改进程中教师的重要修炼之一,我们多听孩子的语言了吗?我们在孩子面前少言慎言了吗?“多听少言”更是个人涵养的必要修炼,与阅者共勉!
我的阳光之旅2006年10月14日
我的童年随父母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小学度过,他们都是小学教师。小学附设的幼儿园里曾有位能歌善舞、和蔼可亲的雪雁老师,她是我的启蒙老师,“文革”前福州幼师的毕业生。后来,也就是恢复高考那年,幼儿园又有另一位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的爱兰老师考上了福州幼师,因此,“幼师”成为我童年的偶像。八十年代初,我初中毕业,恰逢福州幼师首次招考小中专,我成了全县三名幸运儿之一被录取。我喜欢孩子,喜欢童心世界的纯真无瑕;我喜欢幼教这份工作,喜欢性格活泼、真诚友善的同行。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每个人的温情和爱的感情汇聚的唯一焦点,一谈起儿童,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温和、愉快,整个人类都享受他唤起的这一深厚情感,儿童是爱的源泉。”很庆幸,我身处这样的源泉中。
2002年5月,我通过竞聘,担任南平实幼园长。我和全园姐妹们一道,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启了充满阳光的专业探求新里程。通过努力拼搏,南平实幼被评为省优质园、省文明学校、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绿色学校等。我本人2007年3月被福建师大教科院聘为兼职副教授,2007年8月被授予首批“福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时至今日,我仍在这条充满阳光的大道上行进。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活泼的情智让我的旅途如诗如函,令我的日子过得快乐而充实;家长们殷殷的期盼和真切的信赖,为我的阳光之旅聚集了信心与勇气;领导、同事及全社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使这条大道从幼小的心灵出发,通向希望的远方……
体验托班老师的辛苦2006年10月17日
今年我园早教部又招了100多位两周多的宝宝。按惯例,在迎接新生的这段日子,行政班子及后勤人员均安排到各班协助午餐、午睡环节的组织。一天中午。我到苹果班(托班之一),体验了一回托班老师的艺术与辛苦。
中午“吃饭与午睡”是孩子们恋家情结最重时。看到桌上的饭菜或小床小被,每个宝宝的泪腺像被激活,开始哭了。一个领“唱”,继而就轮“唱”或大合“唱”,原来哭是会传染的。
三位保教人员一人负责一组幼儿,正分头喂饭,巴不得有三头六臂。我推门刚进,便有两个拎着小书包、双眼红肿的孩子像找到救星似的跑来。哦,他们以为是妈妈来了。我搂过其中一个哭得正凶的孩子。承诺帮他找妈妈,让他先停止哭声。接着马上用“转移法”。拿起一本故事书,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起书中的故事,果然,小家伙被吸引住了,暂停了哭声。
还没过一会儿,或许其他小朋友认为这个新来的阿姨会帮他们找妈妈,又有两个哭着朝着我走来。我采用了“同伴攀比法”——“哟,哪个宝宝不哭,我最先带他找妈妈。”果然奏效,孩子们用信任的眼光看看我,再看看同伴,并闭上了小嘴巴。
一本故事书很快讲完了,短暂的转移已失效,那个叫立为的宝宝又哭了,而且哭声特别大。此时,大部分孩子已进寝室准备睡觉。特别需要安静。我急中生智,拿出手机,给他们照像,孩子们一下被吸引住了,鑫嫒为照像破涕为笑的速度让我始料不及,刚刚还嚎啕大哭一转眼已变成笑脸,这张可爱的笑脸上还挂着泪珠呢,真逗!我抓紧帮她拍了三张,直夸她笑起来真好看,这个小丫头,爱听好话。不哭了。
接下来,要进寝室了。可我身边这四个小朋友坚决不进。我带他们在玩具角玩了一会儿积木叠高游戏,用“游戏法”吸引孩子跟我一道将散乱的玩具分类收拾到柜子里,我不断表扬他们能干,孩子们的情绪逐步转向积极与稳定。见时机已到,我说:“宝贝们,老师好累好累,想去睡觉了。”“不睡觉!”我也不要睡觉!马上招来反对声,我顺应他们:“哦,不睡觉就不睡觉,可我想睡呀,能不能陪我到寝室看看?看看其他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像小猫一样轻轻地、悄悄地走进去。”此招“移情法”是利用孩子们的同情心和好奇 心。进寝室,看到大部分孩子已躺下,三位老师也半躺着,每人身边均搂着一两个孩子在哄睡。我请两个宝宝躺在我身边,其中一个还要枕着我的手臂,在我的轻轻拍抚下,慢慢进入了梦乡……一个中午,招数频出,等四位大人搞定这群小家伙,已经一点半了。
学习“系统思考”2006年11月5日
前几天刚参加了省幼教培训中心举办的“幼儿园发展与管理”园长高级研修班的短期培训,对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她因园长身体欠佳,临时替团长来福建讲课)的印象颇深。
她讲座的题目是“学习型幼儿园文化的建构之旅”,这个专题也是本人在我园今后五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作为一名听众在现场不断被引发出共鸣,感受到梅林一幼的管理者与老师们在学习型幼儿园文化建构中的系统思考及付出的努力,也清醒地看到自己与优秀幼儿园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指文化建构上的差距,我们刚处在认识层面上,她们已在行动层面上落实并有所建树。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共同愿景、心智修炼、自我超越、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其中,最核心的修炼是“系统思考”。
什么是系统思考?当乌云密布、天色昏暗,我们便知道快要下雨了。我们也知道在暴风雨过后,地面的流水将渗入好几英里以外的地下水中,明日天空又要放晴。这一切的事件虽有时空的差距,然而事实上它们都息息相关,且每次运行的模式相同,每个环节都相互影响,这些影响通常是隐匿而不易被察觉的。惟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深入地加以思考,你才能够了解暴风雨的系统。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系统,每一种系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牵连,彼此影响着。这种影响往往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身为群体中的一小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体变化。更是加倍的困难。因而人们通常被一些表面的、局部的现象所迷惑。而非根本病因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治标不治本”,因而有些最根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系统思考要求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整体考虑,权衡左右。要求以动态的眼光注视、分析周围变幻的情况,一切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行动。更是一种观念。
我想,接下来,我将和我的团队系统思考一番我园“快乐、和谐、发展”园本文化建构的相关问题。
学会赞美2006年12月17日
同事虹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十分谦逊。大家跟她相处,显得轻松、愉快,因为她从不计较。多做少说。工作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任劳任怨。与“精明”二字不沾边。或许在世俗的眼里。这种人常常会吃点亏,比别人付出多,更辛劳,却获得少,有点“傻乎乎”。但她不乏智慧,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教育经验、教学业务,一点儿不比同事差。由此,她在群体里是个大家都喜欢合作的对象,她的品行也在影响着周围人。
她十分平常。唯一不同的是,常常听到她赞美同事。谦虚的她总认为别人比她强,比她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尽可能去认同他人,向他人学习;尽可能去挖掘他人的长处,去鼓励,去赞美,正听者受用,心情快乐并增添自信。我观察,她对别人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挺恰如其分的。
她的话不多。在人际交往中,说的基本上是赞美语。我还发现,她极少怒形于色。对待同事、家长及小朋友总是和颜悦色,再哭闹任性的孩子与蛮不讲理的家长也能耐心相待。或许偶有委屈。但她更多地把委屈、伤心、难过留给自己内化,很少埋怨、指责与牢骚。
我也听到了许多家长、同事对虹的赞美。家长希望把孩子放在富有爱心、责任心的虹的班上,园里个别个性要强的老师,唯有可能与她们友好相处,在民主选工作搭档时,她的被选率是最高的。
她就是这么一个朴实的人。她是家长眼里的好老师,同事眼里的好搭档,领导眼里的好员工。
我认为她身上有一点很可贵的品质——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把别人看得很重。她通过赞美来表露,这便是爱和尊重。
李敖说过;人最难的就是说出真心的赞美。普通的赞美大家都会,但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又或者对方是你的竞争对手时,这种真心赞美就很难了。嫉妒无形中造就了我们言语的吝啬。赞美之难,难在克服我们自身的阴暗与消极。对于别人。是嫉妒还是钦佩?对于生活,是疲惫还是欣赏?
我们仍相信:赞美是一种鉴赏,赞美是一种勉励,赞美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给教职工发短信2007年3月17日
新学年伊始,我就在琢磨省级“十一五”课题——构建“快乐、和谐、发展”园本文化的行动研究如何具体落实,思考怎样把园部倡导的理念、价值观渗透给每位教职工,脑中不断冒出“传递、渗透、引领、认同”等字眼。但是如何传递?如何渗透呢?应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载体很多,如各种大型节庆活动、专项比赛、课程设置、校园网、园报园刊、宣传栏窗等,而短佶也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传递渠道。
说做就做,办公室马上绘出“南平实幼短信发送网络图”,由园长室为首发站,按层级发送,每周两至三三条,冠名为“快乐传递”,短信大致分为励志篇、读书篇、哲理篇、心灵篇、问候篇、幽默篇。本周已开始发送,期望能得到大家认可。
下面是本周发送的三条短信:
[快乐传递励志篇]即使一切都不改变,我们仍有努力的空间,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水滴石穿:不要抱怨环境,学会正面思考,学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事情。
[快乐传递哲理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快乐传递幽默篇]若要一辈子高兴,做事!若要一阵子高兴,购物!若要一个人高兴。做梦!若要一家子高兴,做饭!若要一圈子高兴,做东!周末快乐!
静静地,在灯下阅读2007年4月3日
忙碌了一天后,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很知足和幸福,那便是静静地在灯下阅读。
读书。与书为友,是十分轻松的事。上此“友”的门,不必预约,不必客套,免去一切世俗礼节,轻松登堂,随便造访,时间长短,自由把握。兴致来了,久坐不离主人并不厌烦;乏味了,早早离去也不尴尬。
读书,与书为友,是十分有益的事。此友博闻强记,包罗万象。能填补你的无知,增长你的见识,能丰富你的思想,开阔你的胸怀。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曾五次提案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非常必要,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可见开卷有益。阅读能使人生活充实,能使人心态良好,能使人用明亮、善良、自然的眼睛来看待世界。
阅读的另一渠道就是看“博”。自从建了博客,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投入不少。通过网络认识了不少博友,博友的家各具特色,个性彰显,内容丰富,精彩连连,更有美文、美图、音乐让人流连忘返,阅了这家看那家,常常进去出不来,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好博客看了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感慨自己文笔干涩,有写的冲动却写不顺畅。呜呼,一个美好的夜晚又将过去! 灯下,静静地阅读,动笔虽少,收获却不减,或读,或写,全在于兴致与灵感。
夜深了,带着一份满足,关灯休憩。
开学了——在忙碌中寻找快乐2007年9月1日
时间过得好快,两个月感觉一晃就过去。放假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自在,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人非常放松,特别是到外地旅游,新环境让你暂时忘记所有工作与压力: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暑假到单位处理事务也很乐意轻松(其实也是上班。但感觉不同,不急不赶时间)。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要开学了,要忙碌了。
博友一丘说:
“人最感快乐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精神上的充实和寄托。人最感觉无聊的是什么?那就是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内心充实了,快乐就自然来了。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有新的向往,新的思路,新的期待!虽然不敢幻想明天有多大的成就和辉煌,但是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最为重要!只要心灵没有荒芜,就永远不会让自己陷入无聊和遗憾之中。”
深有同感!与姐妹们共勉,让我们在忙碌中感觉充实,在忙碌中寻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