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教育日渐普及,基层网络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从网络资源的界定,导学的基本含义等基本理论出发,指出网络教学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网络资源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的。同时,作者从自己的实际经历出发,指出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针对地方开放大学的若干建议,用以改进网络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 网络资源 导学 网络效能感
19世纪中叶就已经存在远程教育了,但是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性的总结是近三十多年的事情。我们国家的远程教育应用,是在21世纪重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实现的。加快网络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网络远程教育人才的培养,将对网络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与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有了长足的进展,网络远程教育作为传统课堂面授教育的重要补充,其发展速度和实现的规模得到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网络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职业和教育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网络远程教育从业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在我国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上世纪末,为了加快学习化社会到来的进程,教育部在1999年批准通过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其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的面授教育,而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的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内涵可确定为: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围绕适应和建立以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主的、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方式的改革。本文主要探讨以下3个主题:
第一,网络远程教育的理论定义:导学,网络资源;
第二,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分析;
第三,地方电大网络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导学和网络资源的定义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教育形式也有了新的进步。如教学资源全球化、教材和教学多媒体化、学校虚拟开放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目前,寻找一种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处于一种短暂或者永久的分离状态时,就产生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导学模式需求。远程教育的导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系统的操作样式,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过程的实质体现。一般教师导学的内容主要有:第一,提供资源并引导其利用资源学习;第二,解答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第三,对教学结果进行监控。导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远程教育机构的导学体系和导学教师的导学方式和导学内容。因此,正确的认识导学是远程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导学的本质功能
关于导学的基本功能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指导论导学观。认为导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雷火土,2006;彭幼航,2004)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导学是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教育手段(包括一部分面授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教育活动。导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导学从导学媒体的编制开始,到学生考试结束为止的全过程,狭义的导学主要指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远程指导和当面指导)的过程(张德利,2000)。另一种是一体论导学观。研究者认为,导学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组合。(林东华,2005;章国英等,2005)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 网络远程教育其基本的教学形态是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师生远距离交互为辅,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技术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助性、支持性服务,因此教师的“教”必须坚持以“学”为中心,必须变“教”为“导”,以保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并认为教师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导学支持往往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两种观点的分歧是明显的,指导论强调“导”服务于“学”,师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导学是教师以“导”为主的一种教学行为;一体论强调“导”与“学”双边互动,师生之间是双主体的关系,导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形态。
笔者认为,在网络远程导学过程中,第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并不是双边关系。第二,在“导”和“学”的过程中,“学”变成了主导的地位,改变了填鸭式的“教”的方式。在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是以一定的媒体应用基础上的导学能力表现出来的。但同时,教师在一定媒体基础上的导学能力是因学生的“学”而生存。激励学生积极开发媒体使用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网络导学存在的基本前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导学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因此,对于网络导学能力的积极开发,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指导信息资源的使用,完成对学生心智能力的开发,学习进程的督导,考核结果的审定等具体工作,都可以看成是现代意义上导学的基本功能。
(二) 网络资源的特征
目前可查的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定义有许多。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上所有可能对教学活动有帮助的信息资源(赵小希,职业教育,201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黄小龙《科技信息》2008第17期)等等。笔者认为,网络资源的定义可以这样界定: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借助互联网工具,采用相应的网络教学手段所展示的信息源,它能够给其使用者提供价值判断的帮助。而具体到网络教学资源就包括专门为教学活动建设的资源和网络上其它可能对教学活动有帮助的所有资源。具体可以分为:网络课程、大型数据库、协作化资源、一般性网络资源几个部分。
按照笔者的定义,可以分析其特征为:数字化和功能化,数字化是基于其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依赖;网络资源的功能化是相对于其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言的。他应该包括为特定教学目的而设定的:课程资源,数据库信息,协作化资源,一般性网络资源等特定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学生面对的是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有的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也有许多信息是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反面资源。但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活动,需要将网络上的资源进行特定条件的检索,从而实现其应用的高效化。第二个特点是他的时效性。我们对普通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是无限时无限量的。但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网络信息,却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教学考核任务的。这也是网络教学资源特有的时效性特点,所以从时效要求的角度,这种资源的信息化特征更突出一些。第三个特点是指提供的信息资源只是学生“学”的辅助工具,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方案,并试行教学应用和评价。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和内容的整合等,依据教学内容的信息类型,选择教学媒体,努力做到帮助学生理解扩大知识容量、提高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实现个别和协作学习。 二、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分析
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的地位凸显。但是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仍是网络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提高网络教学设计水平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益,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既定的网络条件下,成人参加网络学习会存在一定的角色冲突。这种冲突既是一种现实,又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调适来进行协调和解决。所以,作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提供者,需要具备信息能力,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方案,教学应用和评价。而网络资源在激发学生自主,协作,创造的方式来搜集和处理信息,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帮助,因此,有效客观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分析是进行网络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我国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网络教育资源分为四个层次即素材类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库,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等。其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是重点和核心。在教学中应用较为常见的有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WebQuest主题学习网页,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
结合常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将其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网络教育资源应具有时效性与交互性
网络学习资源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信息社会,网络学习资源具有更新频率高,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为学习者获取最新的信息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手段,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最新的信息融入到课程之中,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有助于学生尽快了解学术前沿。
网络学习资源具有较好的交互性。网络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的书籍报纸和广播电视等单向传播的方式,具有同步与异步,实时与非实时等双向传播的功能,学生既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又可以实现与其他学生或教师的交互。
(二)网络资源应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创造性的资源支持
网络上的资源非常庞杂,对学生来讲,善于从纷繁的资源中找出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资源使用能力。网络资源以超媒体的形式组织,其超媒体界面可以通过超链接直接连接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同时,网络资源还要具有操纵性和可再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重组,修改,创造,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信息加工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形成学习成果,从而完成自我意识上的知识构建。
(三)网络资源应与资源使用者的网络效能感相接合
学习者对自己能够完成的网络学习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的认知是不同的。有些人的网络效能预期停留在简单网络学习水平上,有些能扩展到中等难度的任务上,有些则能延伸到高难度水平的任务上。在网络环境中,有的人在自我认知的宽松环境中能够坚持完成网络学习任务,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面对较大压力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网络学习能力。有时两个人在面对相同的网络学习环境时,一个人就会有很强的确信感和信心坚持下去,而另一个人可能会不断的寻求外界的帮助或者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就需要分析学习者的网络效能感,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资源和学习过程环节,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在网络资源的安排上既要考虑保证基本的课程内容,同时也要留给学生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保留内容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会不尽相同,可以为学生准备具有拓展意义的材料。但切忌为了丰富而哗众取宠,在拓展教学材料时要遵循恰当,适度的原则。
(四)应与教学者环境、学习者环境相匹配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选择。即使是同一学科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媒体的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具体软硬件环境,充分考虑各项技术的适用性。例如,播放插件的普适性,教学材料与系统的兼容性,对用户的技术水平要求等等。总之,教学者的环境水平应该和具体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环境基本上做到同步,并且要能根据不同群体做具体的调整,这样才能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做大最大的优化。
三、针对地方电大网络远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笔者曾翻阅了诸多国外的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与国外的开放大学相比,中国电大系统的导学体系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电大系统课程辅导体系的最高层是课程主持教师,由中央电大专职教师担任。课程主持教师身兼数职,对课程建设负全面责任。第二层是省校课程责任教师,通常由专职教师担任。第三层是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教学班的面授教学及网上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等。第四层是教学班。中国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几乎所有课程都还有面授环节,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所以各级分校都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每班都设有班主任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第五层是学生。中国电大系统的学生必须参加教学点统一组织的面授教学和辅导教师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干次书面作业,互助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比例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
正是因为我们的基层导学教师直接面对的是教学班,而不是像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所以才使得我们基层的网络远程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促进网络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学习者的特征虽然与具体的学科特征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它影响教学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所以教学者特征分析是教学实现过程的重要部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特点的分析。 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起点分析。一般起点能力的分析包括认知结构分析,认知能力分析以及学习态度分析。通过认知结构的分析,可以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实现教师和学习者共同认可的“有意义”的学习。而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分析,可以实现“因人施教 ”,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是建立在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个体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一般来说,内部控制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相对较低。不论是在什么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自己来感知信息。而每个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不同的个体获取信息的速度不一样,对相同的刺激感知和反应也不尽相同。场独立者不太依赖于外部的环境,不善于人际交往,能按照内在参照处理信息;相反,场依存者对外界环境有强烈的依赖,善于产生人际互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就必须为每一个学员提供适合的学习计划,网络资源和学习环境,这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开展个别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进行学习者风格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一词是随着计算机的崛起,在1970年代由美国图书馆界率先提出来的。也被认为是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人们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人经过教育,学习与应用慢慢积累并学习的到的一种能力。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着学习者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面授量较少的课程,信息综合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率和效果,这是与每个人的信息使用能力密切相连的。
第四,分析学习者的网络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有四个重要的信息来源,1、亲身经历的经验;2、从榜样那里取得的替代性经验;3、来自他人的言语说服;4自身的胜利情感状况。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思维,感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的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应用,对其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络效能感高的学习者,能够完成的学习难度和复杂程度的等级水平都会较高,同时完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强的确信感和信心,并且能够将这种确信感成功“迁移”到其他类似的情景中。
(二)网络教学对传统的教学理论产生巨大冲击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独白式”的传统互动模式被打,建立了“对话式”的平等交往关系。教师不再是话语权的“主导”。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发展到多边性。因此,作为网络资源的创建者,应考虑到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习者自主阅读,利用仿真工具进行虚拟实验活动,利用网络进行虚拟性学习活动,利用交流工具进行讨论活动,利用在线评价进行在线测试,激发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技能。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立积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好的情境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创立一个生动的场景。对于经常参加面授授课程中的视觉型的学生,考虑多利用视觉方面的图文等。而对于网络资源,则可以提供一些声音,音乐等材料,为听觉型的学生提供较多的帮助。总之,要综合各种因素,恰当选择媒体形式。
(三)应该注意网络教学环境中的知识观会对教学产生许多影响
人类全部知识的90%是隐性知识(又称非结构化知识,缄默知识),显性知识还不到10%。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教师先通过自己的隐性知识,将要讲授的知识用显性知识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已经具备的隐性知识来将教师的显性知识表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的隐性知识和学生的隐性知识的一次对接,由于具有面授的基本条件,使得这种对接的效率和效果比较好。而在现代的网络教学实施中,面授机会减少(或是完全被网络资源所取代),这种对接的效率会大打折扣,因此,对网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与网络都是图文并茂,非常有利于显性知识的表达,因此在网络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显性知识选择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优势。而隐性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引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网络化,学生再去学习这种显性化的知识。
(四)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系统设计的问题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构建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中主要的学习资源以及其功能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在网络学习中,应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工具。第一,学生开展研究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发虚拟实验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认识。虚拟仿真可以突出实验现象,操作简单,并且可以重复演示。在虚拟的试验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规律;为学生开拓交流的工具,需要去掌握NetMeeting,QQ,Email,ChatRoom,BBS,VideoConferencf,AudioConference,VideoOnDemand等,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自主学习活动是网络学习活动的核心,而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建设一些资源来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维,完成测验试题和实践题目等。这些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和使用。
最后,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当导航者:筛选,组织及传递学习资源;情境的指导者:交代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观察要求;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引导学生由最初的新手,变成后来的成熟的学习者;协作活动的辅导者,教师需要发现学生在网络学习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并提出协作修改建议;。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尹睿.(2010)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丁兴富(1997).当代开放远距离教育发展和革新中的重大课题[J].中国电大教育,1997(7—8):7-8.
[3]丁兴富(2005).论远程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成人教育学刊,2005(07期)
[4]徐晓莉(2011).中英远程教育课程导学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期)
[5]胡志金(2010)网络远程教师多维导学能力新解(2010)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04期)
[6]赵小希(2012)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2012)职业教育,2012(02期)
[7]丁新(2004).论远程教育专业学科的产生和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上):21-27.
[8]周蔚,陈乃林(2010年)成人网络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关村学院(海淀职工大学)北京)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 网络资源 导学 网络效能感
19世纪中叶就已经存在远程教育了,但是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性的总结是近三十多年的事情。我们国家的远程教育应用,是在21世纪重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实现的。加快网络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网络远程教育人才的培养,将对网络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与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有了长足的进展,网络远程教育作为传统课堂面授教育的重要补充,其发展速度和实现的规模得到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网络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职业和教育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网络远程教育从业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在我国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上世纪末,为了加快学习化社会到来的进程,教育部在1999年批准通过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其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的面授教育,而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的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内涵可确定为: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围绕适应和建立以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主的、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方式的改革。本文主要探讨以下3个主题:
第一,网络远程教育的理论定义:导学,网络资源;
第二,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分析;
第三,地方电大网络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导学和网络资源的定义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教育形式也有了新的进步。如教学资源全球化、教材和教学多媒体化、学校虚拟开放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目前,寻找一种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处于一种短暂或者永久的分离状态时,就产生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导学模式需求。远程教育的导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系统的操作样式,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过程的实质体现。一般教师导学的内容主要有:第一,提供资源并引导其利用资源学习;第二,解答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第三,对教学结果进行监控。导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远程教育机构的导学体系和导学教师的导学方式和导学内容。因此,正确的认识导学是远程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导学的本质功能
关于导学的基本功能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指导论导学观。认为导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雷火土,2006;彭幼航,2004)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导学是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教育手段(包括一部分面授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教育活动。导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导学从导学媒体的编制开始,到学生考试结束为止的全过程,狭义的导学主要指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远程指导和当面指导)的过程(张德利,2000)。另一种是一体论导学观。研究者认为,导学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组合。(林东华,2005;章国英等,2005)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 网络远程教育其基本的教学形态是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师生远距离交互为辅,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技术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助性、支持性服务,因此教师的“教”必须坚持以“学”为中心,必须变“教”为“导”,以保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并认为教师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导学支持往往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两种观点的分歧是明显的,指导论强调“导”服务于“学”,师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导学是教师以“导”为主的一种教学行为;一体论强调“导”与“学”双边互动,师生之间是双主体的关系,导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形态。
笔者认为,在网络远程导学过程中,第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并不是双边关系。第二,在“导”和“学”的过程中,“学”变成了主导的地位,改变了填鸭式的“教”的方式。在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是以一定的媒体应用基础上的导学能力表现出来的。但同时,教师在一定媒体基础上的导学能力是因学生的“学”而生存。激励学生积极开发媒体使用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网络导学存在的基本前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导学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因此,对于网络导学能力的积极开发,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指导信息资源的使用,完成对学生心智能力的开发,学习进程的督导,考核结果的审定等具体工作,都可以看成是现代意义上导学的基本功能。
(二) 网络资源的特征
目前可查的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定义有许多。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上所有可能对教学活动有帮助的信息资源(赵小希,职业教育,201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黄小龙《科技信息》2008第17期)等等。笔者认为,网络资源的定义可以这样界定: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借助互联网工具,采用相应的网络教学手段所展示的信息源,它能够给其使用者提供价值判断的帮助。而具体到网络教学资源就包括专门为教学活动建设的资源和网络上其它可能对教学活动有帮助的所有资源。具体可以分为:网络课程、大型数据库、协作化资源、一般性网络资源几个部分。
按照笔者的定义,可以分析其特征为:数字化和功能化,数字化是基于其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依赖;网络资源的功能化是相对于其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言的。他应该包括为特定教学目的而设定的:课程资源,数据库信息,协作化资源,一般性网络资源等特定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学生面对的是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有的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也有许多信息是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反面资源。但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活动,需要将网络上的资源进行特定条件的检索,从而实现其应用的高效化。第二个特点是他的时效性。我们对普通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是无限时无限量的。但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网络信息,却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教学考核任务的。这也是网络教学资源特有的时效性特点,所以从时效要求的角度,这种资源的信息化特征更突出一些。第三个特点是指提供的信息资源只是学生“学”的辅助工具,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方案,并试行教学应用和评价。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和内容的整合等,依据教学内容的信息类型,选择教学媒体,努力做到帮助学生理解扩大知识容量、提高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实现个别和协作学习。 二、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分析
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的地位凸显。但是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仍是网络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提高网络教学设计水平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益,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既定的网络条件下,成人参加网络学习会存在一定的角色冲突。这种冲突既是一种现实,又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调适来进行协调和解决。所以,作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提供者,需要具备信息能力,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方案,教学应用和评价。而网络资源在激发学生自主,协作,创造的方式来搜集和处理信息,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帮助,因此,有效客观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分析是进行网络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我国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网络教育资源分为四个层次即素材类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库,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等。其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是重点和核心。在教学中应用较为常见的有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WebQuest主题学习网页,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
结合常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将其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网络教育资源应具有时效性与交互性
网络学习资源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信息社会,网络学习资源具有更新频率高,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为学习者获取最新的信息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手段,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最新的信息融入到课程之中,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有助于学生尽快了解学术前沿。
网络学习资源具有较好的交互性。网络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的书籍报纸和广播电视等单向传播的方式,具有同步与异步,实时与非实时等双向传播的功能,学生既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又可以实现与其他学生或教师的交互。
(二)网络资源应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创造性的资源支持
网络上的资源非常庞杂,对学生来讲,善于从纷繁的资源中找出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资源使用能力。网络资源以超媒体的形式组织,其超媒体界面可以通过超链接直接连接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同时,网络资源还要具有操纵性和可再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重组,修改,创造,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信息加工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形成学习成果,从而完成自我意识上的知识构建。
(三)网络资源应与资源使用者的网络效能感相接合
学习者对自己能够完成的网络学习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的认知是不同的。有些人的网络效能预期停留在简单网络学习水平上,有些能扩展到中等难度的任务上,有些则能延伸到高难度水平的任务上。在网络环境中,有的人在自我认知的宽松环境中能够坚持完成网络学习任务,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面对较大压力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网络学习能力。有时两个人在面对相同的网络学习环境时,一个人就会有很强的确信感和信心坚持下去,而另一个人可能会不断的寻求外界的帮助或者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就需要分析学习者的网络效能感,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资源和学习过程环节,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在网络资源的安排上既要考虑保证基本的课程内容,同时也要留给学生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保留内容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会不尽相同,可以为学生准备具有拓展意义的材料。但切忌为了丰富而哗众取宠,在拓展教学材料时要遵循恰当,适度的原则。
(四)应与教学者环境、学习者环境相匹配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选择。即使是同一学科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媒体的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具体软硬件环境,充分考虑各项技术的适用性。例如,播放插件的普适性,教学材料与系统的兼容性,对用户的技术水平要求等等。总之,教学者的环境水平应该和具体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环境基本上做到同步,并且要能根据不同群体做具体的调整,这样才能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做大最大的优化。
三、针对地方电大网络远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笔者曾翻阅了诸多国外的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与国外的开放大学相比,中国电大系统的导学体系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电大系统课程辅导体系的最高层是课程主持教师,由中央电大专职教师担任。课程主持教师身兼数职,对课程建设负全面责任。第二层是省校课程责任教师,通常由专职教师担任。第三层是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教学班的面授教学及网上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等。第四层是教学班。中国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几乎所有课程都还有面授环节,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所以各级分校都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每班都设有班主任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第五层是学生。中国电大系统的学生必须参加教学点统一组织的面授教学和辅导教师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干次书面作业,互助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比例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
正是因为我们的基层导学教师直接面对的是教学班,而不是像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所以才使得我们基层的网络远程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促进网络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学习者的特征虽然与具体的学科特征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它影响教学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所以教学者特征分析是教学实现过程的重要部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特点的分析。 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起点分析。一般起点能力的分析包括认知结构分析,认知能力分析以及学习态度分析。通过认知结构的分析,可以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实现教师和学习者共同认可的“有意义”的学习。而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分析,可以实现“因人施教 ”,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是建立在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个体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一般来说,内部控制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相对较低。不论是在什么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自己来感知信息。而每个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不同的个体获取信息的速度不一样,对相同的刺激感知和反应也不尽相同。场独立者不太依赖于外部的环境,不善于人际交往,能按照内在参照处理信息;相反,场依存者对外界环境有强烈的依赖,善于产生人际互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就必须为每一个学员提供适合的学习计划,网络资源和学习环境,这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开展个别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进行学习者风格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一词是随着计算机的崛起,在1970年代由美国图书馆界率先提出来的。也被认为是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人们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人经过教育,学习与应用慢慢积累并学习的到的一种能力。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着学习者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面授量较少的课程,信息综合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率和效果,这是与每个人的信息使用能力密切相连的。
第四,分析学习者的网络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有四个重要的信息来源,1、亲身经历的经验;2、从榜样那里取得的替代性经验;3、来自他人的言语说服;4自身的胜利情感状况。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思维,感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的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应用,对其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络效能感高的学习者,能够完成的学习难度和复杂程度的等级水平都会较高,同时完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强的确信感和信心,并且能够将这种确信感成功“迁移”到其他类似的情景中。
(二)网络教学对传统的教学理论产生巨大冲击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独白式”的传统互动模式被打,建立了“对话式”的平等交往关系。教师不再是话语权的“主导”。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发展到多边性。因此,作为网络资源的创建者,应考虑到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习者自主阅读,利用仿真工具进行虚拟实验活动,利用网络进行虚拟性学习活动,利用交流工具进行讨论活动,利用在线评价进行在线测试,激发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技能。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立积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好的情境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创立一个生动的场景。对于经常参加面授授课程中的视觉型的学生,考虑多利用视觉方面的图文等。而对于网络资源,则可以提供一些声音,音乐等材料,为听觉型的学生提供较多的帮助。总之,要综合各种因素,恰当选择媒体形式。
(三)应该注意网络教学环境中的知识观会对教学产生许多影响
人类全部知识的90%是隐性知识(又称非结构化知识,缄默知识),显性知识还不到10%。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教师先通过自己的隐性知识,将要讲授的知识用显性知识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已经具备的隐性知识来将教师的显性知识表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的隐性知识和学生的隐性知识的一次对接,由于具有面授的基本条件,使得这种对接的效率和效果比较好。而在现代的网络教学实施中,面授机会减少(或是完全被网络资源所取代),这种对接的效率会大打折扣,因此,对网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与网络都是图文并茂,非常有利于显性知识的表达,因此在网络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显性知识选择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优势。而隐性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引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网络化,学生再去学习这种显性化的知识。
(四)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系统设计的问题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构建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中主要的学习资源以及其功能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在网络学习中,应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工具。第一,学生开展研究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发虚拟实验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认识。虚拟仿真可以突出实验现象,操作简单,并且可以重复演示。在虚拟的试验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规律;为学生开拓交流的工具,需要去掌握NetMeeting,QQ,Email,ChatRoom,BBS,VideoConferencf,AudioConference,VideoOnDemand等,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自主学习活动是网络学习活动的核心,而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建设一些资源来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维,完成测验试题和实践题目等。这些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和使用。
最后,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当导航者:筛选,组织及传递学习资源;情境的指导者:交代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观察要求;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引导学生由最初的新手,变成后来的成熟的学习者;协作活动的辅导者,教师需要发现学生在网络学习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并提出协作修改建议;。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尹睿.(2010)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丁兴富(1997).当代开放远距离教育发展和革新中的重大课题[J].中国电大教育,1997(7—8):7-8.
[3]丁兴富(2005).论远程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成人教育学刊,2005(07期)
[4]徐晓莉(2011).中英远程教育课程导学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期)
[5]胡志金(2010)网络远程教师多维导学能力新解(2010)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04期)
[6]赵小希(2012)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2012)职业教育,2012(02期)
[7]丁新(2004).论远程教育专业学科的产生和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上):21-27.
[8]周蔚,陈乃林(2010年)成人网络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关村学院(海淀职工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