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职业衰竭”,与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密切相关,即情感耗竭、工作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情感耗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工作非人性化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均会产生消极影响。要预防和治疗教师的职业倦怠,应将组织干预与个体干预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就个体干预而言,教师不仅应重视采取缩减工作时间、运用心理综合疗法等外在手段,而且应重视以关心自己的方式实施自主干预,以实现自我“救赎”,即教师耍关心现在,“不关心他人”、反思自己的情绪和“修身”以修心。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职业倦怠,提高个体干预的效果。
一、关心自己即“不关心未来”
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不关心现在而只关心未来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因为只关心未来、一门心思地想着未来,就会使教师不关心现在,无法立足眼下,视现在为“未来号”列车飞驰驶过的一个站点,任由列车硬扯着迷茫的自己,不顾一切地向前、向前……以致在教师看来,今天什么都不重要,现在没有意义,只有未来才有意义,以致教师近乎将一切精神需要的满足,包括成就感的满足,都寄托于未来,使教育生活没有现实感,只有未来感,使现在只是“未来的现在”。心理倦怠的教师之所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会降低,正是因为其生活没有现实感。
不仅如此,只关注未来也使教师成为一个不回忆过去的人,在其看来,一个个现在,都在未留下任何印痕的情况下,马上成为没有意义的过去。所以,只关心未来,使教师本该拥有的现在和过去都被未来所掏空,表现为教师总在心里盘算着象征学生考试结果的那些“数目字’,而把学生的其他成长目标都排除在心灵之外。
现在和过去之所以为未来所掏空,是因为教师恐惧未来,担心被未来拒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太关心未来,必然导致教师过度焦虑,既有太多的近忧,也有挥之不去的远虑,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教师身心疲惫。
要挣脱这种疲惫状态,教师就不应只关心未来,而应关心现在。关心现在、践履“现在即生活”的人才是关心自己的人,是能够停留在一个站名叫“现在”的车站上,悉心体验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无论生活这趟列车以多么快的速度向前飞奔,他总能在“现在,驻足、歇息,享受站台上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
当教师能驻足于现在、享受现在时,现在就成为有意义的现在,这种认识会使教师面对未来时更加淡定、更加从容,这样,在其眼中,此时的未来就成为“现在的未来”,就成为由现在的意义蜿蜒而去的、可以勇敢面对的未来。
当教师能驻足于现在、享受现在时,过去就会悄然涌入现在、融入现在,过去就成为了“现在的过去”,过去就可能成为积极的过去,就可能焕发生命,就可能与现在一起,成为面对未来的坚实的基础。
当然,不关心未来与关心未来是辩证的。对教师而言,由于只关心未来或太关心未来,很可能招致身心疲惫,而使其没有好的未来甚至没有未来。因此,不关心未来就是关心未来,不关心未来才有未来,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二、关心自己即“不关心他人”
除了太关心未来外,太在乎他人,太“关心他人”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这里的太在乎他人、太“关心他人”是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太关注其他教师的缺点,甚至对其他教师的缺点“耿耿于怀”。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增加其心理负担,例如,当关注对象获到某种荣誉时,这种“耿耿于怀”会表现为,将自己的优点与他人的缺点相比较,从而产生愤愤不平的情绪。不仅如此,关心他人的缺点会使当事者与所关注者的交往趋于表面化、形式化,视彼此交往为一种负担。
太“关心他人”除了指太关心他人缺点外,还指太看重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即太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印象,以及他人会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这种关心会使教师失去内心的宁静,甚至使心情变得异常烦乱。
而不关心他人的缺点和不太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将使教师的心情更加清闲,教师的内心会更加宁静,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所以,教师要克服倦怠,就不要,关心他人’,不要浪费宝贵时间去关心别人的缺点,不要“八卦”,也不要思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人对自己会怎么想,不要太关心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当获得了“不关心他人”的那份清闲和宁静时,教师就获得了关心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关心。而当总能这样关心自己时,教师就可能自主地把心思用在自己怎样看待自己上,就可能主动地关心并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缺陷,就可能走上完善自身之路,就可能成为一名职业道德更加合格、业务能力更为精进的好教师,就可能成为一个德性更加完善的好人。这种自我完善是一种自我奖赏,这种自我奖赏会带给教师以舒适感,使职业倦怠荡然无存。
当获得了“不关心他人”的那份宁静和清闲时,教师就获得了关心他人优点的前提。关心别人的优点即关心别人品行和工作上的长处。要使自己能不断进步,获得专业成长,就应去关心别人的优点。一个人对别人的优点关注得越多,其进步也就越快,成就感就会越高。不仅如此,关心别人的优点还会使当事人与他人的交往实质化,从而冲破人际隔膜而享受人际交往带来的愉悦。
要做到主动地关心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就必须能够开放自己的心灵,既能坦然展示自身的缺点,承认悅纳自身的缺点,与此同时,又能悦纳他人的优点,博采众长。
心灵得以开放的前提是教师能摆脱陀螺旋转式的生活模式。陀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的。心灵开放、完善自身的智慧则是不让自己因外力的作用而发生不由自主的运动。因而,心灵开放要求教师必须以自身为中心寻找立身之处,这种立身之处即自我完善。教师必须面向自身,在自身的这个中心点,确立自己的具体目标,当与这一中心点及具体目标有所偏离时,教师应努力回归这一自身的中心点,以便最终在此寂然不动。
三、关心自己即反思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的工作成就与其工作情绪相互影响、互为前提。一个人的工作成就较高,其工作情绪则可能较为积极,一个人的工作情绪较为积极,其工作成就则可能较高。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成就较高或教育教学效果较 好,是其情绪较为积极的结果。相反,教师因情绪消极、低落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的“非人性化”对待,不仅无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反而会适得其反。
例如,教师动辄对学生发脾气,学生开始时会有一种恐惧感。以后就只有怨恨了。学生怨恨教师既是学生受伤害的体现,也是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和教育低效、无效的表现,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学生,不仅会伤害学生,也会伤害教师自己,因为情绪消极奉身就是教师对自己心理的伤害,且教师以消极的情绪对待学生有违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恢复理智之后会面临自责。如果经常处于这种自我伤害和自责之中,教师会不堪忍受。
人的情绪具有自主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关的情境就即刻引起教师的情绪反应,就说明教师自身还是像雷达一样的情境反应器,说明其还缺乏情绪、情感的自主性。要让各种外在刺激包括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不至于引发消极情绪,教师就必须增强以内在意识过滤外在刺激的机能。这种外在刺激过滤机制即为情绪反思。
情绪反思是教师增强情绪自主性的有效途径,情绪反思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因为遇有诱发消极情绪的情境时才开始克制,克制往往不易成功,有时无论怎样克制,消极情绪还是会向外喷涌,而一旦养成了反恩情绪的习惯,教师情绪的自主就容易得多。例如,每天早晨出门前提醒自己:今天心情一定要好,绝不向学生发脾气,每当工作结束时,又能反思自己当天心情不好、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坚持一周、一个月……久而久之,保持积极情绪就会成为职业习惯。
当然,要让情绪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还可与教育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应撰写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反思日志和案例,还应撰写情绪反思的日志、案例,并将这样的反思日志、案例在教育科研活动中与他人交流,与其他教师分享快乐,向他人倾诉不快乐。
四、关心自己即“修身”以修心
职业倦怠,直接看来是心理倦怠,但心理倦怠与生理倦怠密不可分,心理倦怠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倦怠,或者说心理倦怠的起因往往是由于生理的长期疲劳。既然如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法就失效了,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应采取直接针对心理倦怠的心理治疗外,还可以从缓释生理疲劳人手来治疗心理倦怠,即“修身”以修心,利用体育锻炼来极大地缓解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体育锻炼本身是令人快乐的。体育锻炼时,教师会有一种自身与环境、生理与心理的一体感,这种一体感会使其忘却一切烦忧。并且,体育锻炼会使教师的身体更加健康,精神更加饱满,心情会更舒畅、更开朗,忧虑,烦躁,愤怒和沮丧会自动远离,使教师的笑脸会更多,工作热情会更高、工作投入会更加积极。此外,体育锻炼会延缓衰老,让教师感到自己更帅气、更漂亮,从而会充满活力,变得更加乐观、更加自信。当学生见到教师更阳光、更快乐、更乐观、更自信、更积极时,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变得更愉快、更积极。而学生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转而又会感染教师的心情,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情绪体验的良性循环。为此,教师应马上行动起来,不要“积蓄”锻炼的愿望,不要以没有时间锻炼为籍口,也不要在乎学校是否重视教师体育锻炼条件的改善。
1 不要“积蓄”锻炼的愿望
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是不想锻炼,但总会将锻炼的愿望“积蓄’起来。例如,当看见退休人士在晨练时,很多教师也想参加体育锻炼,但很多时候却欲行又止,将锻炼身体的打算留待以后来实施。如果总是抑制锻炼的饥渴,身体就会经常处于疲劳状态,由于“过劳”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教师要身体好、心情好,就不要“积蓄”锻炼的意愿,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2 不要以没有时间为籍口
要马上行动起来,就不要以没有时间锻炼为籍口。教师属久坐一族,备课、批改作业、查阅资料时是坐着的,如今很多教师上课用上了多媒体,为便于操作,上课时,很多时间也是坐着的,因而,腰酸,肩痛、便秘、乏力等亚健康症状悄然而至。
为缓解或避免亚键康状态,工作再忙,教师每天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锻炼。如果不能坚持每天锻炼,一个星期有三四次锻炼甚至一两次也好。如果还是没有时间锻炼,那就与学生一起锻炼,大课间学生跑步,教师也跟着跑步,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生打球,教师也跟着打球……只要这样坚持下来,就会不断地改善身体状态。
3 不要在乎学校是否重视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条件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潜力,学校理应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并将其作为学校教师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条件。但教师完全可以不在乎学校是否重视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条件,学校只要有一块操场和其他一些体育器材、设施,就比其他职业者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
更为优越。可以说,教师只要想锻炼就能锻炼,就能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
除了体育锻炼外,教师关心自己还应包括“装饰”好外表。例如,每天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将鞋子擦得油光铮亮。教师虽然“装饰”的是外表,但本质是扮靓心情,心情会因外表的“装饰”而变好。
责任编辑 李奇志
情感耗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工作非人性化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均会产生消极影响。要预防和治疗教师的职业倦怠,应将组织干预与个体干预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就个体干预而言,教师不仅应重视采取缩减工作时间、运用心理综合疗法等外在手段,而且应重视以关心自己的方式实施自主干预,以实现自我“救赎”,即教师耍关心现在,“不关心他人”、反思自己的情绪和“修身”以修心。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职业倦怠,提高个体干预的效果。
一、关心自己即“不关心未来”
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不关心现在而只关心未来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因为只关心未来、一门心思地想着未来,就会使教师不关心现在,无法立足眼下,视现在为“未来号”列车飞驰驶过的一个站点,任由列车硬扯着迷茫的自己,不顾一切地向前、向前……以致在教师看来,今天什么都不重要,现在没有意义,只有未来才有意义,以致教师近乎将一切精神需要的满足,包括成就感的满足,都寄托于未来,使教育生活没有现实感,只有未来感,使现在只是“未来的现在”。心理倦怠的教师之所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会降低,正是因为其生活没有现实感。
不仅如此,只关注未来也使教师成为一个不回忆过去的人,在其看来,一个个现在,都在未留下任何印痕的情况下,马上成为没有意义的过去。所以,只关心未来,使教师本该拥有的现在和过去都被未来所掏空,表现为教师总在心里盘算着象征学生考试结果的那些“数目字’,而把学生的其他成长目标都排除在心灵之外。
现在和过去之所以为未来所掏空,是因为教师恐惧未来,担心被未来拒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太关心未来,必然导致教师过度焦虑,既有太多的近忧,也有挥之不去的远虑,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教师身心疲惫。
要挣脱这种疲惫状态,教师就不应只关心未来,而应关心现在。关心现在、践履“现在即生活”的人才是关心自己的人,是能够停留在一个站名叫“现在”的车站上,悉心体验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无论生活这趟列车以多么快的速度向前飞奔,他总能在“现在,驻足、歇息,享受站台上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
当教师能驻足于现在、享受现在时,现在就成为有意义的现在,这种认识会使教师面对未来时更加淡定、更加从容,这样,在其眼中,此时的未来就成为“现在的未来”,就成为由现在的意义蜿蜒而去的、可以勇敢面对的未来。
当教师能驻足于现在、享受现在时,过去就会悄然涌入现在、融入现在,过去就成为了“现在的过去”,过去就可能成为积极的过去,就可能焕发生命,就可能与现在一起,成为面对未来的坚实的基础。
当然,不关心未来与关心未来是辩证的。对教师而言,由于只关心未来或太关心未来,很可能招致身心疲惫,而使其没有好的未来甚至没有未来。因此,不关心未来就是关心未来,不关心未来才有未来,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二、关心自己即“不关心他人”
除了太关心未来外,太在乎他人,太“关心他人”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这里的太在乎他人、太“关心他人”是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太关注其他教师的缺点,甚至对其他教师的缺点“耿耿于怀”。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增加其心理负担,例如,当关注对象获到某种荣誉时,这种“耿耿于怀”会表现为,将自己的优点与他人的缺点相比较,从而产生愤愤不平的情绪。不仅如此,关心他人的缺点会使当事者与所关注者的交往趋于表面化、形式化,视彼此交往为一种负担。
太“关心他人”除了指太关心他人缺点外,还指太看重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即太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印象,以及他人会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这种关心会使教师失去内心的宁静,甚至使心情变得异常烦乱。
而不关心他人的缺点和不太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将使教师的心情更加清闲,教师的内心会更加宁静,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所以,教师要克服倦怠,就不要,关心他人’,不要浪费宝贵时间去关心别人的缺点,不要“八卦”,也不要思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人对自己会怎么想,不要太关心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当获得了“不关心他人”的那份清闲和宁静时,教师就获得了关心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关心。而当总能这样关心自己时,教师就可能自主地把心思用在自己怎样看待自己上,就可能主动地关心并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缺陷,就可能走上完善自身之路,就可能成为一名职业道德更加合格、业务能力更为精进的好教师,就可能成为一个德性更加完善的好人。这种自我完善是一种自我奖赏,这种自我奖赏会带给教师以舒适感,使职业倦怠荡然无存。
当获得了“不关心他人”的那份宁静和清闲时,教师就获得了关心他人优点的前提。关心别人的优点即关心别人品行和工作上的长处。要使自己能不断进步,获得专业成长,就应去关心别人的优点。一个人对别人的优点关注得越多,其进步也就越快,成就感就会越高。不仅如此,关心别人的优点还会使当事人与他人的交往实质化,从而冲破人际隔膜而享受人际交往带来的愉悦。
要做到主动地关心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就必须能够开放自己的心灵,既能坦然展示自身的缺点,承认悅纳自身的缺点,与此同时,又能悦纳他人的优点,博采众长。
心灵得以开放的前提是教师能摆脱陀螺旋转式的生活模式。陀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的。心灵开放、完善自身的智慧则是不让自己因外力的作用而发生不由自主的运动。因而,心灵开放要求教师必须以自身为中心寻找立身之处,这种立身之处即自我完善。教师必须面向自身,在自身的这个中心点,确立自己的具体目标,当与这一中心点及具体目标有所偏离时,教师应努力回归这一自身的中心点,以便最终在此寂然不动。
三、关心自己即反思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的工作成就与其工作情绪相互影响、互为前提。一个人的工作成就较高,其工作情绪则可能较为积极,一个人的工作情绪较为积极,其工作成就则可能较高。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成就较高或教育教学效果较 好,是其情绪较为积极的结果。相反,教师因情绪消极、低落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的“非人性化”对待,不仅无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反而会适得其反。
例如,教师动辄对学生发脾气,学生开始时会有一种恐惧感。以后就只有怨恨了。学生怨恨教师既是学生受伤害的体现,也是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和教育低效、无效的表现,教师以消极情绪对待学生,不仅会伤害学生,也会伤害教师自己,因为情绪消极奉身就是教师对自己心理的伤害,且教师以消极的情绪对待学生有违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恢复理智之后会面临自责。如果经常处于这种自我伤害和自责之中,教师会不堪忍受。
人的情绪具有自主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关的情境就即刻引起教师的情绪反应,就说明教师自身还是像雷达一样的情境反应器,说明其还缺乏情绪、情感的自主性。要让各种外在刺激包括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不至于引发消极情绪,教师就必须增强以内在意识过滤外在刺激的机能。这种外在刺激过滤机制即为情绪反思。
情绪反思是教师增强情绪自主性的有效途径,情绪反思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因为遇有诱发消极情绪的情境时才开始克制,克制往往不易成功,有时无论怎样克制,消极情绪还是会向外喷涌,而一旦养成了反恩情绪的习惯,教师情绪的自主就容易得多。例如,每天早晨出门前提醒自己:今天心情一定要好,绝不向学生发脾气,每当工作结束时,又能反思自己当天心情不好、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坚持一周、一个月……久而久之,保持积极情绪就会成为职业习惯。
当然,要让情绪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还可与教育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应撰写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反思日志和案例,还应撰写情绪反思的日志、案例,并将这样的反思日志、案例在教育科研活动中与他人交流,与其他教师分享快乐,向他人倾诉不快乐。
四、关心自己即“修身”以修心
职业倦怠,直接看来是心理倦怠,但心理倦怠与生理倦怠密不可分,心理倦怠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倦怠,或者说心理倦怠的起因往往是由于生理的长期疲劳。既然如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法就失效了,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应采取直接针对心理倦怠的心理治疗外,还可以从缓释生理疲劳人手来治疗心理倦怠,即“修身”以修心,利用体育锻炼来极大地缓解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体育锻炼本身是令人快乐的。体育锻炼时,教师会有一种自身与环境、生理与心理的一体感,这种一体感会使其忘却一切烦忧。并且,体育锻炼会使教师的身体更加健康,精神更加饱满,心情会更舒畅、更开朗,忧虑,烦躁,愤怒和沮丧会自动远离,使教师的笑脸会更多,工作热情会更高、工作投入会更加积极。此外,体育锻炼会延缓衰老,让教师感到自己更帅气、更漂亮,从而会充满活力,变得更加乐观、更加自信。当学生见到教师更阳光、更快乐、更乐观、更自信、更积极时,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变得更愉快、更积极。而学生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转而又会感染教师的心情,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情绪体验的良性循环。为此,教师应马上行动起来,不要“积蓄”锻炼的愿望,不要以没有时间锻炼为籍口,也不要在乎学校是否重视教师体育锻炼条件的改善。
1 不要“积蓄”锻炼的愿望
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是不想锻炼,但总会将锻炼的愿望“积蓄’起来。例如,当看见退休人士在晨练时,很多教师也想参加体育锻炼,但很多时候却欲行又止,将锻炼身体的打算留待以后来实施。如果总是抑制锻炼的饥渴,身体就会经常处于疲劳状态,由于“过劳”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教师要身体好、心情好,就不要“积蓄”锻炼的意愿,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2 不要以没有时间为籍口
要马上行动起来,就不要以没有时间锻炼为籍口。教师属久坐一族,备课、批改作业、查阅资料时是坐着的,如今很多教师上课用上了多媒体,为便于操作,上课时,很多时间也是坐着的,因而,腰酸,肩痛、便秘、乏力等亚健康症状悄然而至。
为缓解或避免亚键康状态,工作再忙,教师每天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锻炼。如果不能坚持每天锻炼,一个星期有三四次锻炼甚至一两次也好。如果还是没有时间锻炼,那就与学生一起锻炼,大课间学生跑步,教师也跟着跑步,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生打球,教师也跟着打球……只要这样坚持下来,就会不断地改善身体状态。
3 不要在乎学校是否重视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条件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潜力,学校理应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并将其作为学校教师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条件。但教师完全可以不在乎学校是否重视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条件,学校只要有一块操场和其他一些体育器材、设施,就比其他职业者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
更为优越。可以说,教师只要想锻炼就能锻炼,就能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
除了体育锻炼外,教师关心自己还应包括“装饰”好外表。例如,每天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将鞋子擦得油光铮亮。教师虽然“装饰”的是外表,但本质是扮靓心情,心情会因外表的“装饰”而变好。
责任编辑 李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