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问题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向来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学生往往会感觉到生涩复杂,甚至有些学生还无法掌握词类活用的含义是什么。因此,需要从词类活用的含义进行辨析,分析当今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所包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词类活用的含义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小就知道每个词语都有其自己的定位分类,当确定该词的词性以后,该词在所在句子里的位置与用处也就有了明确的界定。
  例如,名词一般在一个句子中会以主语、定语以及宾语的形式出现,而动词的定位就只能是谓语,而形容词在句子中一般是定语或者补语。但是在文言文中,本该是有明确定位的词语,可以在一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舍去原来的词性,而被赋予另外一种词性,产生一种新的含义。这种只在文言文中出现的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叶,语文大师陈承泽就第一个提出了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概念,其大意是一个词在文言文中不是经常使用的一种临时使用法,它是相对于这个词的原意而言的。王世征先生在此之后又分析了当时大量的文言文课本,摘抄了一些他认为错误当成词类活用的例子进行分析。以此才将词类活用的含义逐步加以规范。
  文言文中一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对于判断该词是否属于词类活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不同时期文言文的词义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么词义增多,要么词义删减。所以这给高中生判定一个词在文言文之中是否为词类活用增添了不小的难度,这也直接让高中语文教材与有关的辅导资料在针对词类活用的解释时出现偏差。
  二、词类活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1990年苏教版语文教材开始使用直到现在,已经有很多语文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一些高中语文老师开始关注到高中语文课本中词语活用这一问题,同时也针对这个做了大量的研究调查。其中主要有词本用和活用之间的辩论,文言文中词的兼类和活用的辩论等众多方面。
  1.文言文中词语的本用和活用的辩论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之中,有很多原来就是本用的词被误解为活用。例如,在课文《鸿门宴》中的“沛公军霸上……”里,这里的“军”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释义是驻扎,将名词作为动词使用。但是在古代战争时期,军队的宿营原本就是用战车组成一道围墙,以此作为临时行营,所以“军”在这里的本义其实就是动词,释义为“驻扎”。并且,在上海出版社出版,由卢元等语文大家主编的刊物《学生文言文词典》中。“军”这个词的解释含义当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驻扎”的意思。
  根据上文所举出的例子,就很容易明确这个词在文言文中的本义,就能很轻松地判断这个词在某个语境当中是否为词类活用。当下,判定词类是活用,还是本用,一般是采用词频计数法。陈承泽先生通过查找翻阅各类历史文献,整理出词语在一个句子中含义的分析,以此判断该词是否属于活用。但是,一些语文学者也表示,使用“词频计数法”往往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左右(如文献质量等),且在判断中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如何才可以系统地鉴定该词在文言文之中是否属于活用,仍然存在众多分歧。
  2.文言文中词的兼类和活用的辩论
  不少语文老师发现,文言文中词的兼类和词的活用,很大一部分老师也搞不清楚,如何区分也就成为难题。例如,在高中课文《鸿门宴》中“数目项王”的“目”字,在文言文中不但有名词的意思,而且也常做动词使用,解释为“注视、观看”,也有“用眼色表达态度”的含义,这就是兼类词。在苏教版语文课本当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词的兼类和文言文词类活用含义的混淆,根本原因在于时间的变化导致了词语意思也有所变化,部分词在某个朝代是多义词,但是随着岁月的不断更替,有些文言文词语的部分词义会改变甚至消失。因为词义产生了改变,这让一些词的所属词类也产生了改变,导致古今词语的混淆,弱化了文言文当中词的兼类和活用的区别,造成学生在辨析上出现困难。
  当下,判定一个词是兼类词还是活用的区别标准,比较统一的判定方法是词类活用最明显的特点是拥有临时性,而词的兼类在某一段时间当中出现相对稳定。但是往往到了实际的操作之中,因为无法形成一个行业内公认的标准分辨什么是“临时性”什么又是“相对稳定”,故还是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发生。例如,由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曾经写到,在《战国策·齐策》中有:“衣”与“冠”都是将名词作为动词使用,但是在该文献介绍之中又说道:“衣”字在古文之中有穿衣的意思。所以,正确判定一个词是兼类词还是活用,对于学生甚至高中老师而言,都有一定的困难。
  3.对于多义词和词的活用的辩论
  多义词里面的每一个释义,都是这个多义词的常用释义,它和词类活用的临时变化导致产生临时意义的概念有所不同。词语的多义性,同时也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表现之一,但也因为这样,致使它与文言文词语活用之间产生了混淆。例如,在《鸿门宴》中“翼蔽沛公……”里的翼,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释义是像鸟的翅膀一样。但是,“翼”其实是一个多义词,在文言文之中不仅仅可以解释为翅膀,也可以翻译为“遮蔽”、“守卫”等,在文言文当中“翼”字往往常和其他近义词一起使用,如“翼卫”、“翼庇”等,由此可见“翼”并非词类活用。
  误把多义词理解为词类活用,主要原因和前面词的兼类类似,均是由于古今词义变化而形成误解。
  在苏教版语文课本近20年的变迁当中,对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问题依然让许多专家学者有不满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编写教材者对文言文词类活用依旧缺乏系统的判定准则。因此,有关从业者更应该站在古代视角解读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在教材编写当中慎用文言文词语活用这样的注解。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立发中学。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的创建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围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动态,通过引导、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并且达到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某些教学目标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主的语文教学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展现语文魅力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语文的最佳方式。  教师,作为创建高效课堂的主导者和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要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
目的:使用彩色眼底照片来调查计算机系统和专家间在检出早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损时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开发了一种计算机系统,通过使用图像处理过程和图形识别技术以发现早期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独具匠心的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精彩的导语设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又能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情操,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因此,紧扣文本内容,精心设计导语,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导语的设计作了些尝试。  一、歌曲导入法  优秀歌曲都是高尚情感的产物,利用优秀歌曲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学
每一个身在校园的教育者和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校园中的点点滴滴,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楼一舍,无不潜移默化地融进广大师生的生活里,思想中。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一切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呢?这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校园环境。下面就来谈谈校园环境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潜在作用。  这里,校园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对学生的素质都有重要影响。这里的“社会环
从目前高中生的写作现状来看,思维能力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辨无疑成为了师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1.创设真实情境,启发思维参与  创设真实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根据的思考。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要考虑到学生的经验或知识水平,创设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