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牧式阅读重视小学生阅读自主权,促使学生自由、自觉地展开阅读,避免浅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推行牧式阅读时,要注意将阅读和学生现实联结起来,促使学生提高生活体验;要让学生深度品味文本内容,在反复咀嚼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精神;组织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多元整合中提高群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牧式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和语言能力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閱读量,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阅读期待,但是其阅读能力还不强。教师可以根据其特点展开牧式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让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避免“被阅读”现象,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指导,促进其展开深层次阅读。
一、融入文本,对话生活
学者周益民在研究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关系时提出,阅读不应该分课内和课外,要打破课堂壁垒,使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内文本作为出发点,围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尝试结合生活情况进行分析,在对话生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这种在生活中品味文本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入的感受。
在学习小学四年级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如有学生提出疑问:“文章中提到小船通过‘空隙’前进,但是既然都能通过小船,怎么还能算是‘空隙’呢,应该说是‘通道’或‘山洞’之类吧。”教师并未让学生通过查询字典等方式分析问题,而是让其尝试将该问题放在生活当中进行思考,想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空隙”。有学生提出:“房子有空隙,只要有一条窗缝,风就能钻进来。”“空隙看上去大不大?”学生回答:“不大。”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一座山上的山洞大不大,能算空隙吗?”学生都认为不能算空隙。“如果站在很远的地方再看山洞,它还大吗?”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所领悟,提出是否是“空隙”,并非由空隙本身的大小决定,需要有参照物。和巨大的外洞相比,那条通道显得很小,故此在作者看来好像“空隙”一般。教师还可让学生尝试感受自己钻空隙时的感觉,促使其更深入地理解作者选词的意图。
牧式阅读讲求去任务化。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要避免被考试内容所累,要从提高小学生精神自觉性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文本内容,并尊重学生所得到的生活化阅读经验。
二、反刍咀嚼,深度品味
文本阅读少不了品味分析,然而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阅读还以感性认知为主,缺乏对重点字词、段落进行精细化阅读的能力。牧式阅读要给予学生阅读自由权,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要对其进行指导,促使其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在学习《火烧云》一文时,很多学生感到十分新奇,但是并未深入品读文本内容。为避免学生浅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分析文本采用哪些手法描绘了火烧云,具体描绘了火烧云的哪些属性。在分析中,学生发现文本主要从颜色和形状这两个角度人手描写了火烧云,一方面体现了火烧云的颜色多样,另一方面体现了火烧云的形状瞬息万变。在展现其形时,主要用比喻的方式,将火烧云的形状比喻成马、狗、狮子等动物形象,体现其多样性;在展现其色时,不仅写了火烧云本身的颜色,还写了火烧云促使其他事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要让描写更生动,就要从多个角度人手描绘,还要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在阅读其他文本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分析作者运用何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生动形象。
学者王明宇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国际母语教育的经验已经告诉人们,一定要有保质保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高学生和文本展开积极对话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以文本为桥梁,在品味文字的过程中,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三、多元整合,聚类分析
哲学家萨特提出“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师的适当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一些逻辑分析能力,但是其整合、分类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文本整合,尝试从主体、文体、表达方式等多种角度人手展开群文阅读,在提高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花的勇气》选自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名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群文阅读时围绕其展开多元整合阅读。首先可以尝试以文本描写主体为阅读重点,阅读其他以“花”为主题的散文文本,体会不同的文本如何描绘花草,体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如有学生阅读《紫藤萝瀑布》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和《花的勇气》一样,都赞美了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文本所展现的主题精神为重点进行类文阅读,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体现对生命的感悟,在聚类分析中,学生尝试阅读《生命的药方》等其他文本,体会到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容展现相同的主题。在多角度聚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者周霞云在研究牧式阅读时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多元整合能力的提高能促使学生在整合中逐步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令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阅读的趣味性。
牧式阅读指的是如同放牧一般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促使学生在自由、自觉的状态下展开阅读,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情境中接触文本。然而牧式阅读绝不是放任学生不管,教师要在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其将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指导其尝试深度品味,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引导其展开聚类分析,将不同的文本整合起来阅读,提高阅读量,增进阅读效果。
关键词:牧式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和语言能力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閱读量,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阅读期待,但是其阅读能力还不强。教师可以根据其特点展开牧式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让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避免“被阅读”现象,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指导,促进其展开深层次阅读。
一、融入文本,对话生活
学者周益民在研究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关系时提出,阅读不应该分课内和课外,要打破课堂壁垒,使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内文本作为出发点,围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尝试结合生活情况进行分析,在对话生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这种在生活中品味文本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入的感受。
在学习小学四年级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如有学生提出疑问:“文章中提到小船通过‘空隙’前进,但是既然都能通过小船,怎么还能算是‘空隙’呢,应该说是‘通道’或‘山洞’之类吧。”教师并未让学生通过查询字典等方式分析问题,而是让其尝试将该问题放在生活当中进行思考,想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空隙”。有学生提出:“房子有空隙,只要有一条窗缝,风就能钻进来。”“空隙看上去大不大?”学生回答:“不大。”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一座山上的山洞大不大,能算空隙吗?”学生都认为不能算空隙。“如果站在很远的地方再看山洞,它还大吗?”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所领悟,提出是否是“空隙”,并非由空隙本身的大小决定,需要有参照物。和巨大的外洞相比,那条通道显得很小,故此在作者看来好像“空隙”一般。教师还可让学生尝试感受自己钻空隙时的感觉,促使其更深入地理解作者选词的意图。
牧式阅读讲求去任务化。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要避免被考试内容所累,要从提高小学生精神自觉性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文本内容,并尊重学生所得到的生活化阅读经验。
二、反刍咀嚼,深度品味
文本阅读少不了品味分析,然而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其阅读还以感性认知为主,缺乏对重点字词、段落进行精细化阅读的能力。牧式阅读要给予学生阅读自由权,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要对其进行指导,促使其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在学习《火烧云》一文时,很多学生感到十分新奇,但是并未深入品读文本内容。为避免学生浅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其分析文本采用哪些手法描绘了火烧云,具体描绘了火烧云的哪些属性。在分析中,学生发现文本主要从颜色和形状这两个角度人手描写了火烧云,一方面体现了火烧云的颜色多样,另一方面体现了火烧云的形状瞬息万变。在展现其形时,主要用比喻的方式,将火烧云的形状比喻成马、狗、狮子等动物形象,体现其多样性;在展现其色时,不仅写了火烧云本身的颜色,还写了火烧云促使其他事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要让描写更生动,就要从多个角度人手描绘,还要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在阅读其他文本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分析作者运用何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生动形象。
学者王明宇在研究阅读教学时提出,国际母语教育的经验已经告诉人们,一定要有保质保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高学生和文本展开积极对话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以文本为桥梁,在品味文字的过程中,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三、多元整合,聚类分析
哲学家萨特提出“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由此可见,要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师的适当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一些逻辑分析能力,但是其整合、分类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文本整合,尝试从主体、文体、表达方式等多种角度人手展开群文阅读,在提高阅读量的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花的勇气》选自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名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群文阅读时围绕其展开多元整合阅读。首先可以尝试以文本描写主体为阅读重点,阅读其他以“花”为主题的散文文本,体会不同的文本如何描绘花草,体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如有学生阅读《紫藤萝瀑布》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和《花的勇气》一样,都赞美了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文本所展现的主题精神为重点进行类文阅读,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体现对生命的感悟,在聚类分析中,学生尝试阅读《生命的药方》等其他文本,体会到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容展现相同的主题。在多角度聚类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者周霞云在研究牧式阅读时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多元整合能力的提高能促使学生在整合中逐步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令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阅读的趣味性。
牧式阅读指的是如同放牧一般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促使学生在自由、自觉的状态下展开阅读,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情境中接触文本。然而牧式阅读绝不是放任学生不管,教师要在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其将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指导其尝试深度品味,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引导其展开聚类分析,将不同的文本整合起来阅读,提高阅读量,增进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