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提出了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重点是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生活问题 联系生活 注重实践 创设情景 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最终服务于生活。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并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把学生培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二、重视生活原型,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呢?我认为教师应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讓他们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作为课堂教学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例如:我在教学《交换律》时,上课一开始,我先请同桌同学交换一下位置,然后进行谈话: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上课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提出疑问,这种数学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几个例子(算式)来说明吗?学生独立地举出了许多数学知识中加法和乘法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例子,如:62+367=367+62,32+68=68+32,19×24=24×19,128×8=8×125等等。本课教学根据同桌交换位置,位置变了但上课的人数不变.为《交换律》在生活中找到了原型。将它作为教学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生活原型的提供必须服务于数学知识,必须有利于数学。
  三、创设生活情景,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教学有这样的题目: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他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从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对小学数学,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在学习了“量长度”后,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师有一段铁丝,想用它来晾衣服,但不知它够不够长,请学生量一量这段铁丝实际有多长。要量出铁丝的长度,我们先要做什么?在测量时和得出数据后会碰到什么问题。在给出挂衣服地方的长度后,这条铁丝能不能用。在这样一个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能力以及估计、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还会增强策略意识,如:在让学生动手数100根小棒时,用的方法很多,有二个二个地数,有五个五个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在数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十个十个地数又快又不容易出错,因此在数较大的数时,许多学生选择了十个十个地数。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真正体现新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文摘》2012年6月总第57期
  2、《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1期(7—8)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学生的心理因素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只有紧紧把好这只手的脉搏,“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打开心门,打开心结,才能有效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本文就对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兴趣  一、应用情趣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应用情趣教学,特别是研讨型的课题,师生共同讨论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我们都明白“阳光
霞石矿石是用于以烧结方法生产氧化铝烧结料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因为这种矿石中有生产氧化铝的主要组分Al_2O_3,所以可用现有的方法根据它的质量确定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益。霞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总是和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探究精神、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密不可分。所以,对于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内驱力,教师才能更有效的实施美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之首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可见,对一名音乐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爱好,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自主学习。有了学习兴趣,教师
便条是一种简化了的书信,常用于朋友、同事、亲戚家家庭成员之间.其内容包括:提供信息;提出要求或咨询;安排活动或表歉意等等.便条的特点是:格式简单、三言两语、直截了当、
内容提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每一位英语教师要把握“实”──应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崇尚“效”──应创设简单有效、英语“含金量”大的教学情境,注意“趣”──应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摘 要】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中招考试取消地理,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外在学习动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的状况比较普遍。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关键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  【关键词】地理 激发 兴趣  “兴趣像魔术师,它可以创造奇迹”
摘要: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是个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教学思想问题,它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子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指导 作文  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  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应用性,显著的学科知识综合性,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等特点,因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院校需不断改革,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然而,在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调整、改革与完善。笔者,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了有关改革思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提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