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四种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和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日益突出。
【关键字】乡土资源;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课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地理课如果上得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大凡有经验的地理教师,讲课总不喜欢照本宣科,而是善于联系本地实际,力求把知识讲活。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盎然,甚至还会主动要求开辟地理第二课堂。
2.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全面的了解家乡的自然和经济状况。认识到乡土发展的优势,可使学生产生生活在家乡的自豪感;并坚信家乡有美好的未来;深刻认识到乡土建设的不利条件,可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从而产生责任心和身上肩负的使命。在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中,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能够使学生动情,在实实在在的地理事物面前,爱乡土、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就会自然萌发滋长。
3.可以使地理教学过程建立在“由近及远,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同时从“纸上谈兵”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由近及远,从已知到未知,既是地理教学的原基本原则之一,又是学习其它地理的基础。因为先观察、体会和熟知本地方的地理事物,再推知较远地区和其它国家的地理情况,是完全符合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和落后教学理念制约,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虽然用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经典案例教学法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总体来讲还是从理论到理论,从黑板到课本再到测验试卷,习惯于“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地理实践。以致学生学了地理却不会观察地理事物,也不能用地理知识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更不能用地学原理去分析、阐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地关系的问题。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不仅理论性突出,而且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地理素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乡土地理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正是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体现。
地理课本中的地理概念、地学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往往总是笼统的、抽象的,有了乡土地理的研究活动就可以使这些概念、原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形成学生真实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概念以及正确的地理判断。譬如在地形圖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如果本地有地形要素比较齐全的地方,教师把学生带出去看一看,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山谷等高线要向高处弯曲,而山脊的等高线却向低处凸出,看一看,比一比,就会迎刃而解。这样,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既弄清了概念,又加深了印象,从而巩固了记忆。这不是课堂里“纸上谈兵”所能解决的。所以有了乡土地理活动,就能够使地理教学从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4.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课外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很大。因为这些活动常常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对当前没有吃过苦的90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野外实践考察中困难重重有助于磨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探索的钻劲,集体主义思想,乐于助人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以及在调查、考察实践中增长的才干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等等。
5.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为乡土建设提供决策
一方面,培养了中学生基本地理的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利用乡土研究的成果直接为乡土建设服务。乡土地理研究最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家乡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等等问题。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直接提供给有关部门,这就起到了乡土建设的决策作用。
【关键字】乡土资源;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课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进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地理课如果上得生动有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大凡有经验的地理教师,讲课总不喜欢照本宣科,而是善于联系本地实际,力求把知识讲活。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盎然,甚至还会主动要求开辟地理第二课堂。
2.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全面的了解家乡的自然和经济状况。认识到乡土发展的优势,可使学生产生生活在家乡的自豪感;并坚信家乡有美好的未来;深刻认识到乡土建设的不利条件,可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从而产生责任心和身上肩负的使命。在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中,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能够使学生动情,在实实在在的地理事物面前,爱乡土、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就会自然萌发滋长。
3.可以使地理教学过程建立在“由近及远,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同时从“纸上谈兵”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由近及远,从已知到未知,既是地理教学的原基本原则之一,又是学习其它地理的基础。因为先观察、体会和熟知本地方的地理事物,再推知较远地区和其它国家的地理情况,是完全符合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和落后教学理念制约,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虽然用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经典案例教学法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总体来讲还是从理论到理论,从黑板到课本再到测验试卷,习惯于“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地理实践。以致学生学了地理却不会观察地理事物,也不能用地理知识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更不能用地学原理去分析、阐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地关系的问题。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不仅理论性突出,而且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地理素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乡土地理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正是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体现。
地理课本中的地理概念、地学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往往总是笼统的、抽象的,有了乡土地理的研究活动就可以使这些概念、原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形成学生真实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概念以及正确的地理判断。譬如在地形圖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要素,这是令一般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如果本地有地形要素比较齐全的地方,教师把学生带出去看一看,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缓坡就会一目了然。为什么山谷等高线要向高处弯曲,而山脊的等高线却向低处凸出,看一看,比一比,就会迎刃而解。这样,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既弄清了概念,又加深了印象,从而巩固了记忆。这不是课堂里“纸上谈兵”所能解决的。所以有了乡土地理活动,就能够使地理教学从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4.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课外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很大。因为这些活动常常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对当前没有吃过苦的90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野外实践考察中困难重重有助于磨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探索的钻劲,集体主义思想,乐于助人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以及在调查、考察实践中增长的才干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等等。
5.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为乡土建设提供决策
一方面,培养了中学生基本地理的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利用乡土研究的成果直接为乡土建设服务。乡土地理研究最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家乡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质量等等问题。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直接提供给有关部门,这就起到了乡土建设的决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