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针对分析了该学院高职学生的性别角色现状。得出了“双性化”成为高职生性别角色的新发展趋势,“未分化”渐渐实现普遍性、高职生双性化发展提前以及高职学生女生性别发展较男生更为优质等结论。望本次研究能够促使该学院学生未来发展更具优质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性别角色;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引言
性别角色主要指个体实现社会化时,结合模拟学习得到一套扶着自身性别的行为规范。当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认为女性化、男性化都是具备相对独立性的单一化维度,同时有针对性地将性别角色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为此,文章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分析其高职学生的性别角色现状。
一、“双性化”成为高职生性别角色的新发展趋势,“未分化”渐渐实现普遍性
针对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现状,发现未分化及双性化所占比率远超过女性化及男性化比率,显示传统意义上的单性化已经无法对性别角色类型实施引导。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增添快,自身竞争力愈发系列,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角色类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具备变化性、复杂性的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的个体全面性发展造成阻碍。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双性化具备更加优质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塑性以及灵活性,这也是最具理想性的人格模式。通过对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2007年及2014年所调查的学生双性化比例结果分别为19.6%、23.9%、32.8%,数据显示比率不断增加。而这一结果表示,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愈发全面性,“双性化”也成为当前中国高职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一个新方向。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性别角色类型中未分化所占据的比率也非常高,甚至部分年级的占比在双性化之上。大三未分化比率最低,这一结果表明,该学校学生的未分化现象存在普遍性。不过就未分化这一性别角色而言,其是所有性别角色类型中最差的一个,且心理健康水平也处于较低标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因为自我意识不足,导致自我迷失,性别角色发展也就发生了转移。
二、高职生双性化发展提前
结合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性别角色年级发展现状的分析行为发现,全校学生双性化比率均超过30%。这一数据表明由于当前的文化背景及国家国情,直接导致学生双性化个体未能够基于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增加,双性化占据单性化成为当前学生实现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此外有学者认为,个体性别认知态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认知规则属于社会习俗的组成部分,、既定情境下与性别存在差距的行为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另外在分析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性别角色的过程中,大一、大三年级未分化比率出现下降趋势,而双性化比率数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對于这两个时期而言,这两个时期都面临较大的生活实践,如升学、择业、爱情等等。学者Narus提出认知思维及生活重大实践的不断发展等内容是学生个体形成“双性化”的主要原因。而基于这些生活事件,学生个体实现对人际关系等多种内容的处理行为,需要个体具备更加优质的个体发展及适应能力,以便个体向更好地发展。此外未分化占比对大一、大三年级暂时下降后的反弹现象产生了影响,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阶段的学生缺乏一致、稳定性的自我认识,对于自我角色的确定仍存在混乱。
三、高职学生女生性别发展较男生更为优质
结合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性别角色的相关统计检验结果显示,该校女生双性化占比相较男生高,未分化占比也在男生之下。女生男性化占比大概是男生女性化的两倍左右。上述数据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女生性别角色当前存在非常大的转变,相较男生而言更具优质化。而产生这一原因的可能性存在多样化。第一是基于当前国内特殊的国兴,大多数学生父母将女儿培养重点放在竞争力与独立性方面,要求其克服女性存在的弱点,这种培养方式是女生男性化、“假小子”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女性性别认同发展较早,可能一开始就认可自身性别,处于大学阶段的女生已经渐渐感受到社会系统中女性的价值较低,对于男性各方面优势持认可态度。因此其在发展女性特质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更加侧重于培养男性特征。
四、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基于当前中国的国情及文化背景,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双性化发展出现了提前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大一及大三年级面对的重大生活事件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个年级还是双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若在这阶段中学校及家长能够给予更多的重视及引导,能够最大程度上促使高职学生性别角色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强化“双性化教育”,能够对未分化性别角色类型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一优质的性别角色能够促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获取事半功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祺午,陈衍,于海波,房巍,李玉静.各国职业教育性别教育机会的比较分析[J].教育科学,2016(03):132-136.
[2]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张姣,黄颀,李宇青.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12):111-114.
作者简介:陈 军(1983-),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职学生;性别角色;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引言
性别角色主要指个体实现社会化时,结合模拟学习得到一套扶着自身性别的行为规范。当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认为女性化、男性化都是具备相对独立性的单一化维度,同时有针对性地将性别角色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为此,文章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分析其高职学生的性别角色现状。
一、“双性化”成为高职生性别角色的新发展趋势,“未分化”渐渐实现普遍性
针对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现状,发现未分化及双性化所占比率远超过女性化及男性化比率,显示传统意义上的单性化已经无法对性别角色类型实施引导。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增添快,自身竞争力愈发系列,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角色类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具备变化性、复杂性的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的个体全面性发展造成阻碍。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双性化具备更加优质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塑性以及灵活性,这也是最具理想性的人格模式。通过对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2007年及2014年所调查的学生双性化比例结果分别为19.6%、23.9%、32.8%,数据显示比率不断增加。而这一结果表示,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愈发全面性,“双性化”也成为当前中国高职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一个新方向。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性别角色类型中未分化所占据的比率也非常高,甚至部分年级的占比在双性化之上。大三未分化比率最低,这一结果表明,该学校学生的未分化现象存在普遍性。不过就未分化这一性别角色而言,其是所有性别角色类型中最差的一个,且心理健康水平也处于较低标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因为自我意识不足,导致自我迷失,性别角色发展也就发生了转移。
二、高职生双性化发展提前
结合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性别角色年级发展现状的分析行为发现,全校学生双性化比率均超过30%。这一数据表明由于当前的文化背景及国家国情,直接导致学生双性化个体未能够基于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增加,双性化占据单性化成为当前学生实现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此外有学者认为,个体性别认知态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认知规则属于社会习俗的组成部分,、既定情境下与性别存在差距的行为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另外在分析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性别角色的过程中,大一、大三年级未分化比率出现下降趋势,而双性化比率数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對于这两个时期而言,这两个时期都面临较大的生活实践,如升学、择业、爱情等等。学者Narus提出认知思维及生活重大实践的不断发展等内容是学生个体形成“双性化”的主要原因。而基于这些生活事件,学生个体实现对人际关系等多种内容的处理行为,需要个体具备更加优质的个体发展及适应能力,以便个体向更好地发展。此外未分化占比对大一、大三年级暂时下降后的反弹现象产生了影响,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阶段的学生缺乏一致、稳定性的自我认识,对于自我角色的确定仍存在混乱。
三、高职学生女生性别发展较男生更为优质
结合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性别角色的相关统计检验结果显示,该校女生双性化占比相较男生高,未分化占比也在男生之下。女生男性化占比大概是男生女性化的两倍左右。上述数据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女生性别角色当前存在非常大的转变,相较男生而言更具优质化。而产生这一原因的可能性存在多样化。第一是基于当前国内特殊的国兴,大多数学生父母将女儿培养重点放在竞争力与独立性方面,要求其克服女性存在的弱点,这种培养方式是女生男性化、“假小子”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女性性别认同发展较早,可能一开始就认可自身性别,处于大学阶段的女生已经渐渐感受到社会系统中女性的价值较低,对于男性各方面优势持认可态度。因此其在发展女性特质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更加侧重于培养男性特征。
四、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基于当前中国的国情及文化背景,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双性化发展出现了提前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大一及大三年级面对的重大生活事件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个年级还是双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若在这阶段中学校及家长能够给予更多的重视及引导,能够最大程度上促使高职学生性别角色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强化“双性化教育”,能够对未分化性别角色类型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一优质的性别角色能够促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获取事半功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祺午,陈衍,于海波,房巍,李玉静.各国职业教育性别教育机会的比较分析[J].教育科学,2016(03):132-136.
[2]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张姣,黄颀,李宇青.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12):111-114.
作者简介:陈 军(1983-),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