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由于时代久远,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审美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从表面上看,一般教师愿意教文言文,学生也似乎愿意学,因为只要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在背诵上多花些工夫就可以使成绩有所提高;而实际上却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真是“厌声载道”。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厌倦、恐惧心理,开创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创新之路已迫在眉睫。
一.教学理念新路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转,围绕着教材和教案转。这种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大阻碍了文言文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教学思想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注重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文言文发展的规律,使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开拓性结合起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学习者成为他所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文言文教学必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境界,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转变为指导者。二是实现思想的民主,摒弃教师的语言霸权,鼓励学生向书本权威、教师权威质疑,允许创新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新视角:注重文化积淀,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先创造的精美的文化、精湛的哲理和博大的人文思想。因此,文言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让学生接受古代作品思想的熏陶,提高其人文内涵,进而发扬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文化,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悠然洒脱;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劝谏和激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超然物外的旷达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诸葛亮《出师表》中对先帝的知恩图报、对蜀汉的鞠躬尽瘁。所有这些人类最崇高的思想品质无不彰显着古人对人生、事业执着追求的人格魅力,都是我们的学生应该学习并内化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把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古人的思想、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对待。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文课文才会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新模式:弘扬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创新性学习
文言文教学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学生学习文言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大意是能弄明白的。实在弄不清楚的,可先在小组内同学讨论完成,很难的提出来由班上其他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
学生也有权选择文言文课文学习顺序,由学生决定先学习哪篇课文。比如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集中两篇文言文《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可以让学生交流谈论,自主决定先学习哪篇课文,尊重他们的选择,会调动他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的出现反映着学生在自主学习并思考探究着。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文言文课文进一步探究,对课文质疑。例如有同学提出《口技》不要文章的第一段是否更好,那样会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口技》的确可以删除第一段,这样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手段新主流:强化信息技术意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得到逐步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引进网络必将成为教学手段的新主流,也为文言文创新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注重品读想象,适时播放形象画面。叶圣陶主张:潜心体会,静思凝想,构筑文学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趣和人文精神。文言文教学可以在充分品读想象的基础上,播放相关的声音图像,以补充、修正、完善、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石潭记》一课时,在初步感受文章的基础上,可以适时地把一个介绍小石潭的flash动画放给同学欣赏,优美生动的画面、幽静忧郁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进了柳宗元所描绘的凄凉幽深的世界,这种感官的刺激,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这篇课文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
当然,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资源,牢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那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因此,背景画面和音乐必须与课文内容情调相协调,节奏要一致:内容是欢喜的,可选节奏欢快的音乐、明朗的色彩作背景;内容是悲苦的,则选节奏缓慢的音乐、暗淡的色彩作背景。背景音乐不能满堂放,只能适时地加以点染,并且音量要适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教师朗读分析的传情达意,学生品读理解的入情入理。
五.教学评估新机制:建构创新教学评估体系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文言文教学必须改革应试导向的评估方法,建构创新评估体系。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文言文教学的评价应改变“教师霸权”、“试卷霸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采用“自我参照”的标准评价自己,衡量自己的文言文水平进步与否;或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文言知识、文言情感。通过自评和互评发挥学生的文言潜能,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文言文的教学的评价要改变“一刀切”的做法,注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反对用繁琐机械的题目去考学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文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动态化。文言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变单一化、静态化为多元化、动态化,重视过程,重视积累,从多个角度、多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阅读、习作及测验等各种考查相结合,将客观与主观、定量与定性、笔试与口试、书面成绩与平时考查相结合,同时注重过程的评价,最好能对学生的文言文发展水平形成动态的曲线。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出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创新之路,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范晓峰,教师,现居上海。
一.教学理念新路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转,围绕着教材和教案转。这种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大阻碍了文言文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教学思想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注重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文言文发展的规律,使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开拓性结合起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学习者成为他所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文言文教学必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境界,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转变为指导者。二是实现思想的民主,摒弃教师的语言霸权,鼓励学生向书本权威、教师权威质疑,允许创新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新视角:注重文化积淀,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先创造的精美的文化、精湛的哲理和博大的人文思想。因此,文言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让学生接受古代作品思想的熏陶,提高其人文内涵,进而发扬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文化,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悠然洒脱;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劝谏和激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超然物外的旷达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诸葛亮《出师表》中对先帝的知恩图报、对蜀汉的鞠躬尽瘁。所有这些人类最崇高的思想品质无不彰显着古人对人生、事业执着追求的人格魅力,都是我们的学生应该学习并内化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把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古人的思想、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对待。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文课文才会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新模式:弘扬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创新性学习
文言文教学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学生学习文言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大意是能弄明白的。实在弄不清楚的,可先在小组内同学讨论完成,很难的提出来由班上其他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
学生也有权选择文言文课文学习顺序,由学生决定先学习哪篇课文。比如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集中两篇文言文《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可以让学生交流谈论,自主决定先学习哪篇课文,尊重他们的选择,会调动他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的出现反映着学生在自主学习并思考探究着。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文言文课文进一步探究,对课文质疑。例如有同学提出《口技》不要文章的第一段是否更好,那样会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口技》的确可以删除第一段,这样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手段新主流:强化信息技术意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得到逐步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引进网络必将成为教学手段的新主流,也为文言文创新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注重品读想象,适时播放形象画面。叶圣陶主张:潜心体会,静思凝想,构筑文学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趣和人文精神。文言文教学可以在充分品读想象的基础上,播放相关的声音图像,以补充、修正、完善、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石潭记》一课时,在初步感受文章的基础上,可以适时地把一个介绍小石潭的flash动画放给同学欣赏,优美生动的画面、幽静忧郁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进了柳宗元所描绘的凄凉幽深的世界,这种感官的刺激,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这篇课文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
当然,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资源,牢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那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因此,背景画面和音乐必须与课文内容情调相协调,节奏要一致:内容是欢喜的,可选节奏欢快的音乐、明朗的色彩作背景;内容是悲苦的,则选节奏缓慢的音乐、暗淡的色彩作背景。背景音乐不能满堂放,只能适时地加以点染,并且音量要适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教师朗读分析的传情达意,学生品读理解的入情入理。
五.教学评估新机制:建构创新教学评估体系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文言文教学必须改革应试导向的评估方法,建构创新评估体系。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文言文教学的评价应改变“教师霸权”、“试卷霸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采用“自我参照”的标准评价自己,衡量自己的文言文水平进步与否;或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文言知识、文言情感。通过自评和互评发挥学生的文言潜能,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文言文的教学的评价要改变“一刀切”的做法,注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反对用繁琐机械的题目去考学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文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动态化。文言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变单一化、静态化为多元化、动态化,重视过程,重视积累,从多个角度、多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阅读、习作及测验等各种考查相结合,将客观与主观、定量与定性、笔试与口试、书面成绩与平时考查相结合,同时注重过程的评价,最好能对学生的文言文发展水平形成动态的曲线。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和引导教学的主体,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模式,善于发现,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出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创新之路,才能更有效地吸收祖国传统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范晓峰,教师,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