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笔者任教六年级语文学科。一次课间,偶然间听到了两位学生之间的一番对话:“昨天你上QQ了吗?”“上了,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呢?”……到底有多少学生经常在网上聊天呢?好奇心促使我在班级内作了一番统计,结果却令人惊诧:全班78%的学生申请了QQ,几乎每一个上QQ的孩子每天或多或少都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挂在QQ上,双休日的时间会更多。
于是,我把我的QQ号告诉了他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他们在QQ上聊天的内容。事情很顺利,我很快成为我们班级群中的一员。第一天进入QQ聊天室,还真吓了一跳:聊天时怪话、脏话满天飞,内容无外乎问作业的、互相攻击的,而且满眼都是错字别字。再仔细看看,其实由于我的加入,学生们已经有所收敛了,因为在QQ群公告上,醒目地写着:“老师来了,男同学就不敢骂同学就不敢骂我们女同学了!”一个语文老师,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责任,促使我思考:怎样充分利用学我们女同学了!”一个语文老师,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责任,促使我思考:怎样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
正文
网络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次,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同时,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又普遍存在着生理发育超前与心理成熟滞后、个人需求强烈与社会环境约束的矛盾。他们精力充沛,争强好胜而又往往承受力弱;他们自主意识增强,逆反思维膨胀而又是非观念、辨别能力不强。
所以,我们不得不感慨,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世界,影响着孩子。而这种影响,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加强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明白,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思想,特別是语文学科,强烈的人文性往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那么,我们能否充分依托语文学科教育,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一般的网络道德教育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改变学习理念,让网络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
戴尔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有这样的论断:“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信息的能力,让他们能独立地从网络中获取知识。
1 预习阶段,了解写作背景:语文教材中的《春》,让我们首次接触了散文家朱自清。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朱自清其人,于是,让孩子们在网上利用google或者百度搜索有关信息,当教学开始时即进行交流,学生们对朱自清的了解就非常清楚了。
利用网络扫除预习阶段的学习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课堂学习阶段:学深学透文本,深刻感悟理解文本。《开国大典》记录的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对当时的盛况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几个关键句子的诵读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通过网络,学生检索到了当时“开国大典”时的视频资料,当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亲眼观看了阅兵式热烈的气氛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就完全到位了,促进了学生的朗读、口语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利用网络提升学生的情感,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促进语文能力的培养。
3 课文学习的延伸拓展阶段:以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为例,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课后多元化的拓展。课文中作者引用了不少诗句,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可以让学生找找这句诗的出处;可以引导学生对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背影》和《荷塘月色》,做更深一步的阅读,感受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春》学完之后,教师便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杨朔的《香山红叶》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感受不同作家写不同季节的散文诗各异的风格等等。
利用网络积极构建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共识:网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要用它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眼界。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学会查找资料,使网络在学习中发挥作用,才能养成较高的素养,使他们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二、改变作业形式,让网络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下,笔者推荐学生开通了QQ空间,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在空间“日志”上发表自己的作文;同时,笔者又推荐了永硕网络硬盘(http://free5,ys168),把自己的优秀作文在网络硬盘上永久保存。这样,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有连通网络的电脑,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QQ空间是开放的,学生们可以进入同学的空间做客,在欣赏同学日志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带头写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这样一来,很多同学都学着样子写点评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学生们利用网络不仅完成了作文,而且还互相评点了同学的作文,提高了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进网络阅读,让网络成为学生吸取知识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学生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借助网络阅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网络阅读,除了前面提到的指定书目篇目的阅读之外,笔者还做了一回有心人,为学生检索到了一些电子图书的书库,如“我爱E书社区”、“中文在线”、“公益电子书免费下载”等,建议学生进行阅读。最近,笔者又与市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取得了联系,获得了他们刚开始试运行的杭州教育数字图书馆的通行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当然,无论是网站还是数字图书馆,都没有完全针对小学生的电子书库,所以,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时,要教育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要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规定阅读的篇目。
我们的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笔者切实感受到了学生的改变:我们在网上碰面时,少了无聊的脏话怪话,多了关心和问候;少了问题目对答案的话题,多了对阅读的交流和积极思维的碰撞。
不过,在依托学科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增强教育者的相关意识。作为教育者,需要对所有的学生正确引导,强化教育。依托学科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仅仅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中,学科教育和網络道德教育的关系应该是并驾齐驱的,相当于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都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才能让学生这辆马车快速奔跑,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具备了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偏颇任何一方,都会削弱教育的功效。所以,教师在利用网络开展学科活动时,必须同时教育学生,而且应该经常性地教育学生如何使用网络,并且告诉他们网络的安全防范知识,用正确的道德、舆论来引导他们。
2 请家长配合,提高学生的素养。因为学生畅游网络都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努力改变家长或放任自流,不加任何限制,或视网络为猛虎,拒不接受这两种极端看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
学校网络化势在必行,当挑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决不能靠堵来解决问题,只要依托语文学科教学巧妙引导,改变策略有效激励,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加强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高速、高效的信息资源,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笔者任教六年级语文学科。一次课间,偶然间听到了两位学生之间的一番对话:“昨天你上QQ了吗?”“上了,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呢?”……到底有多少学生经常在网上聊天呢?好奇心促使我在班级内作了一番统计,结果却令人惊诧:全班78%的学生申请了QQ,几乎每一个上QQ的孩子每天或多或少都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挂在QQ上,双休日的时间会更多。
于是,我把我的QQ号告诉了他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他们在QQ上聊天的内容。事情很顺利,我很快成为我们班级群中的一员。第一天进入QQ聊天室,还真吓了一跳:聊天时怪话、脏话满天飞,内容无外乎问作业的、互相攻击的,而且满眼都是错字别字。再仔细看看,其实由于我的加入,学生们已经有所收敛了,因为在QQ群公告上,醒目地写着:“老师来了,男同学就不敢骂同学就不敢骂我们女同学了!”一个语文老师,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责任,促使我思考:怎样充分利用学我们女同学了!”一个语文老师,一个德育工作者的责任,促使我思考:怎样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
正文
网络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飞地”。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次,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同时,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又普遍存在着生理发育超前与心理成熟滞后、个人需求强烈与社会环境约束的矛盾。他们精力充沛,争强好胜而又往往承受力弱;他们自主意识增强,逆反思维膨胀而又是非观念、辨别能力不强。
所以,我们不得不感慨,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影响着世界,影响着孩子。而这种影响,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加强学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明白,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思想,特別是语文学科,强烈的人文性往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那么,我们能否充分依托语文学科教育,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一般的网络道德教育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改变学习理念,让网络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
戴尔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有这样的论断:“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信息的能力,让他们能独立地从网络中获取知识。
1 预习阶段,了解写作背景:语文教材中的《春》,让我们首次接触了散文家朱自清。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朱自清其人,于是,让孩子们在网上利用google或者百度搜索有关信息,当教学开始时即进行交流,学生们对朱自清的了解就非常清楚了。
利用网络扫除预习阶段的学习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课堂学习阶段:学深学透文本,深刻感悟理解文本。《开国大典》记录的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对当时的盛况和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几个关键句子的诵读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通过网络,学生检索到了当时“开国大典”时的视频资料,当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亲眼观看了阅兵式热烈的气氛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就完全到位了,促进了学生的朗读、口语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利用网络提升学生的情感,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促进语文能力的培养。
3 课文学习的延伸拓展阶段:以朱自清的《春》的教学为例,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课后多元化的拓展。课文中作者引用了不少诗句,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可以让学生找找这句诗的出处;可以引导学生对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背影》和《荷塘月色》,做更深一步的阅读,感受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春》学完之后,教师便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杨朔的《香山红叶》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感受不同作家写不同季节的散文诗各异的风格等等。
利用网络积极构建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共识:网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要用它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眼界。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学会查找资料,使网络在学习中发挥作用,才能养成较高的素养,使他们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二、改变作业形式,让网络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帮助下,笔者推荐学生开通了QQ空间,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在空间“日志”上发表自己的作文;同时,笔者又推荐了永硕网络硬盘(http://free5,ys168),把自己的优秀作文在网络硬盘上永久保存。这样,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有连通网络的电脑,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QQ空间是开放的,学生们可以进入同学的空间做客,在欣赏同学日志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带头写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这样一来,很多同学都学着样子写点评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学生们利用网络不仅完成了作文,而且还互相评点了同学的作文,提高了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进网络阅读,让网络成为学生吸取知识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学生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借助网络阅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网络阅读,除了前面提到的指定书目篇目的阅读之外,笔者还做了一回有心人,为学生检索到了一些电子图书的书库,如“我爱E书社区”、“中文在线”、“公益电子书免费下载”等,建议学生进行阅读。最近,笔者又与市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取得了联系,获得了他们刚开始试运行的杭州教育数字图书馆的通行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当然,无论是网站还是数字图书馆,都没有完全针对小学生的电子书库,所以,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时,要教育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要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规定阅读的篇目。
我们的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笔者切实感受到了学生的改变:我们在网上碰面时,少了无聊的脏话怪话,多了关心和问候;少了问题目对答案的话题,多了对阅读的交流和积极思维的碰撞。
不过,在依托学科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增强教育者的相关意识。作为教育者,需要对所有的学生正确引导,强化教育。依托学科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仅仅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中,学科教育和網络道德教育的关系应该是并驾齐驱的,相当于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都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才能让学生这辆马车快速奔跑,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具备了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偏颇任何一方,都会削弱教育的功效。所以,教师在利用网络开展学科活动时,必须同时教育学生,而且应该经常性地教育学生如何使用网络,并且告诉他们网络的安全防范知识,用正确的道德、舆论来引导他们。
2 请家长配合,提高学生的素养。因为学生畅游网络都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努力改变家长或放任自流,不加任何限制,或视网络为猛虎,拒不接受这两种极端看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
学校网络化势在必行,当挑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决不能靠堵来解决问题,只要依托语文学科教学巧妙引导,改变策略有效激励,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加强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高速、高效的信息资源,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