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股份制是源于经济领域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紧张局势,客观上促进了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基于三圈理论,围绕股份制办学体制这一新的办学模式,立足教育管理视角,借鉴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已有股份制办学理论,对高职教育体制实施股份制进行理论评述。
【关键词】教育管理;产权制度;股份制
一、产权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产权理论
近年来,很多问题存在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中。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以何种产权理论作为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指导。关于产权问题的研究,西方产权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有共同点,也有分歧。马克思提出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思想,对产权的定义是与所有制结合在一起的,认为财产权是一系列权利体系,包含了支配权、索取权、占有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等。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家们从四个角度探析:一是基于功能的角度,如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受损的权利。”二是基于物品使用权的角度,如阿尔钦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使用的权利。”三是基于法律的角度,如W·尼科尔森认为:“产权是所有权和所有者的各项权利的法律安排。”四是基于可转让性角度,如菲吕博腾、佩杰威齐指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从本质上看,可以发现产权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交易性和可分解性的特征。根据这些属性,产权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私有产权、国有产权和共有产权。
产权具有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体现在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分离和组合各项权利可以对社会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不同的功效,。
(二)产权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深化了各项相关教育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教育领域引入经济领域的股份制理论。而产权理论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是股份制的理论基石。清晰界定学校产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有利于办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主体的有序运行,有利于公平、灵活的教育市场竞争机制、教育产权激励建立,有利于改革与完善效股份制办学体制。
治权决定于产权。产权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是要实现政校、企校分开,分离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相对,使得学校成为具有自主办学的产权清晰的市场主体。产权的激励功能可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在股份制办学中各主体内在的产权激励通过产权制度得到挖掘,优良的师资队伍及管理团队也被产权的激励功能吸引到学校中来。
在教育中有效运用产权理论,教育产权制度的确定和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关键。因此,股份制办学中不同性质资产的所有权需要得到明确,股份制办学因故终止时,清偿债务的剩余财产的分配方法需要得到明确,股份制办学投资主体及其责任需要得到明确。股份制办学的自主权、学校法人的治理结构应该得到健全。
按照存在的形态,教育产权可以划分为无形产权和有形产权。人们很容易忽视无形产权,而且也不够明确无形资产在教育产权中的地位。股份制办学中,根据内部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要积极探索出新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使得资产评估技术得到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得到建立,将学校的无形资产折价入股。
人力资本产权是学校无形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办学者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管理中“见物不见人”,学校人力资本的配置不平衡、不合理。“人本”的管理思想应该被树立。
二、股份制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股份制理论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可在短时间内联合起来许多分散的社会资本,大量资本被迅速聚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这是单一资本无法比拟的。马克思对此评价说:“通过集中而在一夜之间联合起来的资本量,同其他资本量一样,不断再生产和增大,只是速度更快,从而成为社会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股份制实行后,两权分离,企业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得到实现,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使得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的高效率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得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最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股份制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办学中引入股份制,一方面,股份制应用在教育领域,公众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提高我国社会教育投资的整体能力,高等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办学竞争力得到增强,大众化高等教育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办学中出现的资金严重短缺现象不仅得到解决,而且高等教育办学的成本意识和效能意识得到增强,同时社会民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诉求还可得到更大程度地满足,是加快高校发展、推进高校办学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股份制办学是投资主体入股集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以招聘校长来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办学体制。目前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然人合股型。二是法人合股型。三是自然人与法人合股型,也就是由自然人与法人单位或团体联合投资。四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或参与的“公”“民”混合型。五是资金与能力互补型。,应根据学校办学体制、领导体制等综合因素具体分析来确定采用何种类型的股份制。
股份制办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尝试,是适应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化对教育进行产业经营的新举措。其优势可概括为:
股份制办学可以高效迅速地筹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教育投入,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第二,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广泛,优化配置了教育资源的。第三,股份制的融资功能以及风险分散功能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资金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第四,股份制办学使得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扩大。但办企业和办学校存在诸多的不同,不能同一而论。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而学校更多关注社会效益。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成功经验股份制可以借鉴于办学,但不能简单模仿,甚至是“拿来主义”,在具体实施和管理過程中,“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应该需要更多考虑。如何平衡学校育人的公益性与办学资本的寻利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股份制办学体制最突出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办学效益分配管理机制,是避免股份制办学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一项基础性的保障措施。“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以按资分配为主”,是股份制办学应该坚持的原则。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的寻利性体现,要按资分配;劳动者提供了一部分成果,所以也要按劳分配,而且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情况确定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比例。在股份制办学体制中,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只有得到准确定位,才能使得各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运行。股份制办学的行为与方向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以规范管理。保护股东权利与义务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正常工作不受股东以任意名义干涉。独立的法人资格,学校同样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赋予校长,学校教师的聘用和教育教学改革由校长全面负责,有依法管理和使用财产的权利。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新的尝试,股份制办学体制使得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产业属性更加凸显,引入股份制更加符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实际。 三、公司经营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公司经营理论
仅从字面上理解,“经营”就是经常营谋的意思。所谓公司经营,就是运用人、财、物等有限资源,使之与社会上的顾客需求相结合,通过市场活动来创造利润。公司经营理论实质上回答了公司为什么而存在,公司凭什么而存在等公司经营管理最深层次的问题。
彼得·德鲁克通过对公司文化与公司战略的研究,在《现代商业理论》中明确提出了公司经营理论。根据彼得·德鲁克的思想理论,公司经营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公司对于所处环境的假设,公司对自身根本目标的假设,公司对能够确保实现预定目标的优势的假设。公司经营理论的战略视角来看,公司的经营战略就是公司在对环境假设、对目标假设以及对优势假设基础之上的具体经营思路和规划安排。
公司经营活动就是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利益分配三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各阶段相互联系,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相互合作的过程。制定一个公司的运作方式和经营战略,就是明确了这个公司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包含了制定者的價值观念和理想。因而公司经营需要不断改革更新,适应市场和社会,创造符合现实条件的公司运作模式。
(二)公司经营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在教育管理中,公司经营理论的运用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与谋划学校资源,使学校教育与经济产业结构相结合对学校经营概念的把握,可以从学校的经营活动要素、经营机制和经营过程三个方面来把握。学校经营又可以分为学校产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等三个相对独立层次。第一,学校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教育成果。高职院校的经营特色就在于“零距离”提供受教育者就业所需要的各种专门知识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培养区别于普通院校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市场提供具有行业产业特色的教育与技术服务。第二,学校资产经营,就是优化组合与配置学校各种资源,产品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得以提高的经营活动。第三,学校资本经营是通过产权运作,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办学资本的效益,以期获得更大的资本受益。
根据彼得·德鲁克对公司经营理论思想,笔者提出高职院校经营理论的三个假设分析。首先,高职院校对所处环境的假设。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因素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高职教育规划、当地的人口状况、学校的收入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其次,关于学校组织结构、市场的假设。高职院校做出的市场假设要符合实际,就必须对市场深入调研,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组织机构和课程、专业的设置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学校的发展也需要符合国家经济的发展。再次,关于高职院校招生生源和科研水平的假设。对适龄人群的人口组织结构和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未来生源做出假设;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对未来的科技水平做出假设。
经营活动之于学校是长久之计,学校经营活动需要有效的学校经营理论作为指导。(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正确合理的学校经营理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结合其他相关产业,延伸和利用教育产业的多种功能 其次,专业和课程要灵活弹性地设置。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培养规格要根据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再次,校园文化、学校品牌、师资队伍等无形资本应该在学校经营活动中得到重视,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最后,经营业绩的财务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在学校经营中有反映。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一个有效率的产权制度配置不仅可以维护主权主体的权利,而且可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学校的管理者,在经营理论指引和约束下,将自觉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随社会发展、市场变化、环境改变、科技进步等迅速改变自身及其经营理论。一方面,学校的经营活动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日常教学活动,放弃不适合的原则或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研究行业中非本校学生的群体,毕竟在社会各行业中本校学生所占总体比例是很小的,研究非本校学生群体对学校验证经营理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4]陈永昌.产权经济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石[J].学术交流,2010(9):82-84.
[5]刘艳利,李鹏昊.股份制理论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6(3):62-63.
[6]黄挺.股份制的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J].南方经济,2004(4):13-14.
[7]成长群,万玲莉.关于我国教育领域股份制办学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8(3):40-4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88.
[9]郑壁如.教育股份制:回顾与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4):33-39.
[10]任建华.学校经营理论及其运作模式[J].教育导刊,2004(12):7-9.
[11]刘兴文.现代高职学院经营理论.2006中国科协年会,会议论文.
[12]常建国.如何打造教育地产和教育城镇(N).中国经营报,2002-08-26.
[13]廖岚岚.产权制度效率的论证[J].今日湖北,2015第7期(下):27.
基金项目: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纵向课题(KY2014017)
【关键词】教育管理;产权制度;股份制
一、产权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产权理论
近年来,很多问题存在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中。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以何种产权理论作为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指导。关于产权问题的研究,西方产权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有共同点,也有分歧。马克思提出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思想,对产权的定义是与所有制结合在一起的,认为财产权是一系列权利体系,包含了支配权、索取权、占有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等。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家们从四个角度探析:一是基于功能的角度,如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受损的权利。”二是基于物品使用权的角度,如阿尔钦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使用的权利。”三是基于法律的角度,如W·尼科尔森认为:“产权是所有权和所有者的各项权利的法律安排。”四是基于可转让性角度,如菲吕博腾、佩杰威齐指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从本质上看,可以发现产权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交易性和可分解性的特征。根据这些属性,产权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私有产权、国有产权和共有产权。
产权具有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体现在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分离和组合各项权利可以对社会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不同的功效,。
(二)产权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深化了各项相关教育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教育领域引入经济领域的股份制理论。而产权理论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是股份制的理论基石。清晰界定学校产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有利于办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主体的有序运行,有利于公平、灵活的教育市场竞争机制、教育产权激励建立,有利于改革与完善效股份制办学体制。
治权决定于产权。产权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是要实现政校、企校分开,分离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相对,使得学校成为具有自主办学的产权清晰的市场主体。产权的激励功能可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在股份制办学中各主体内在的产权激励通过产权制度得到挖掘,优良的师资队伍及管理团队也被产权的激励功能吸引到学校中来。
在教育中有效运用产权理论,教育产权制度的确定和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关键。因此,股份制办学中不同性质资产的所有权需要得到明确,股份制办学因故终止时,清偿债务的剩余财产的分配方法需要得到明确,股份制办学投资主体及其责任需要得到明确。股份制办学的自主权、学校法人的治理结构应该得到健全。
按照存在的形态,教育产权可以划分为无形产权和有形产权。人们很容易忽视无形产权,而且也不够明确无形资产在教育产权中的地位。股份制办学中,根据内部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要积极探索出新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使得资产评估技术得到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得到建立,将学校的无形资产折价入股。
人力资本产权是学校无形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办学者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管理中“见物不见人”,学校人力资本的配置不平衡、不合理。“人本”的管理思想应该被树立。
二、股份制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股份制理论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可在短时间内联合起来许多分散的社会资本,大量资本被迅速聚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这是单一资本无法比拟的。马克思对此评价说:“通过集中而在一夜之间联合起来的资本量,同其他资本量一样,不断再生产和增大,只是速度更快,从而成为社会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股份制实行后,两权分离,企业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得到实现,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使得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的高效率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得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最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股份制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办学中引入股份制,一方面,股份制应用在教育领域,公众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提高我国社会教育投资的整体能力,高等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办学竞争力得到增强,大众化高等教育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办学中出现的资金严重短缺现象不仅得到解决,而且高等教育办学的成本意识和效能意识得到增强,同时社会民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诉求还可得到更大程度地满足,是加快高校发展、推进高校办学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股份制办学是投资主体入股集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以招聘校长来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办学体制。目前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然人合股型。二是法人合股型。三是自然人与法人合股型,也就是由自然人与法人单位或团体联合投资。四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或参与的“公”“民”混合型。五是资金与能力互补型。,应根据学校办学体制、领导体制等综合因素具体分析来确定采用何种类型的股份制。
股份制办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尝试,是适应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化对教育进行产业经营的新举措。其优势可概括为:
股份制办学可以高效迅速地筹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教育投入,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第二,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广泛,优化配置了教育资源的。第三,股份制的融资功能以及风险分散功能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资金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第四,股份制办学使得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扩大。但办企业和办学校存在诸多的不同,不能同一而论。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而学校更多关注社会效益。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成功经验股份制可以借鉴于办学,但不能简单模仿,甚至是“拿来主义”,在具体实施和管理過程中,“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应该需要更多考虑。如何平衡学校育人的公益性与办学资本的寻利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股份制办学体制最突出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办学效益分配管理机制,是避免股份制办学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一项基础性的保障措施。“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以按资分配为主”,是股份制办学应该坚持的原则。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的寻利性体现,要按资分配;劳动者提供了一部分成果,所以也要按劳分配,而且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情况确定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比例。在股份制办学体制中,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只有得到准确定位,才能使得各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运行。股份制办学的行为与方向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以规范管理。保护股东权利与义务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的正常工作不受股东以任意名义干涉。独立的法人资格,学校同样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赋予校长,学校教师的聘用和教育教学改革由校长全面负责,有依法管理和使用财产的权利。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新的尝试,股份制办学体制使得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产业属性更加凸显,引入股份制更加符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实际。 三、公司经营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公司经营理论
仅从字面上理解,“经营”就是经常营谋的意思。所谓公司经营,就是运用人、财、物等有限资源,使之与社会上的顾客需求相结合,通过市场活动来创造利润。公司经营理论实质上回答了公司为什么而存在,公司凭什么而存在等公司经营管理最深层次的问题。
彼得·德鲁克通过对公司文化与公司战略的研究,在《现代商业理论》中明确提出了公司经营理论。根据彼得·德鲁克的思想理论,公司经营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公司对于所处环境的假设,公司对自身根本目标的假设,公司对能够确保实现预定目标的优势的假设。公司经营理论的战略视角来看,公司的经营战略就是公司在对环境假设、对目标假设以及对优势假设基础之上的具体经营思路和规划安排。
公司经营活动就是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利益分配三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各阶段相互联系,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相互合作的过程。制定一个公司的运作方式和经营战略,就是明确了这个公司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包含了制定者的價值观念和理想。因而公司经营需要不断改革更新,适应市场和社会,创造符合现实条件的公司运作模式。
(二)公司经营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在教育管理中,公司经营理论的运用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与谋划学校资源,使学校教育与经济产业结构相结合对学校经营概念的把握,可以从学校的经营活动要素、经营机制和经营过程三个方面来把握。学校经营又可以分为学校产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等三个相对独立层次。第一,学校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教育成果。高职院校的经营特色就在于“零距离”提供受教育者就业所需要的各种专门知识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培养区别于普通院校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市场提供具有行业产业特色的教育与技术服务。第二,学校资产经营,就是优化组合与配置学校各种资源,产品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得以提高的经营活动。第三,学校资本经营是通过产权运作,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办学资本的效益,以期获得更大的资本受益。
根据彼得·德鲁克对公司经营理论思想,笔者提出高职院校经营理论的三个假设分析。首先,高职院校对所处环境的假设。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因素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高职教育规划、当地的人口状况、学校的收入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其次,关于学校组织结构、市场的假设。高职院校做出的市场假设要符合实际,就必须对市场深入调研,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组织机构和课程、专业的设置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学校的发展也需要符合国家经济的发展。再次,关于高职院校招生生源和科研水平的假设。对适龄人群的人口组织结构和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未来生源做出假设;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对未来的科技水平做出假设。
经营活动之于学校是长久之计,学校经营活动需要有效的学校经营理论作为指导。(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正确合理的学校经营理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结合其他相关产业,延伸和利用教育产业的多种功能 其次,专业和课程要灵活弹性地设置。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培养规格要根据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再次,校园文化、学校品牌、师资队伍等无形资本应该在学校经营活动中得到重视,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最后,经营业绩的财务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在学校经营中有反映。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一个有效率的产权制度配置不仅可以维护主权主体的权利,而且可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学校的管理者,在经营理论指引和约束下,将自觉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随社会发展、市场变化、环境改变、科技进步等迅速改变自身及其经营理论。一方面,学校的经营活动要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日常教学活动,放弃不适合的原则或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研究行业中非本校学生的群体,毕竟在社会各行业中本校学生所占总体比例是很小的,研究非本校学生群体对学校验证经营理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4]陈永昌.产权经济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石[J].学术交流,2010(9):82-84.
[5]刘艳利,李鹏昊.股份制理论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6(3):62-63.
[6]黄挺.股份制的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J].南方经济,2004(4):13-14.
[7]成长群,万玲莉.关于我国教育领域股份制办学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8(3):40-4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88.
[9]郑壁如.教育股份制:回顾与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4):33-39.
[10]任建华.学校经营理论及其运作模式[J].教育导刊,2004(12):7-9.
[11]刘兴文.现代高职学院经营理论.2006中国科协年会,会议论文.
[12]常建国.如何打造教育地产和教育城镇(N).中国经营报,2002-08-26.
[13]廖岚岚.产权制度效率的论证[J].今日湖北,2015第7期(下):27.
基金项目: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纵向课题(KY201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