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太逼人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泥鳅也是鱼糖》过对小人物细碎悲喜的刻画,传达了这个时代的情愫;通过对农民工爱情悲剧的透视,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困境。其中女主人公——女泥鳅在婚姻和爱情上的双重悲剧让观众感慨至今,而酿成悲剧的原因也一直为人们所深深思虑。
  【关键词】《泥鳅也是鱼》女泥鳅 性脚本 时代困境
  
  《泥鳅也是鱼》是平民导演杨亚洲三年前的杰作,三年过去了,能为现代式的鉴定眼光认定为鱼甚至可以跃龙门的泥鳅实在屈指可数,更多的泥鳅还是泥鳅或者连泥鳅都不如,抑或是如影片中的男泥鳅一般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贱如故。杨导一向在描画中国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时着力于揭示社会转型期所凸显出的关系重大却往往为人所忽视或者视若无睹的症结,将其病态具像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泥鳅也是鱼》便是一个关于农民工问题尤其是他们性苦闷问题的时代胸透。影片女主人公女泥鳅在与外出打工却另立家庭的丈夫离婚后拖着两个女儿闯荡京城,磨磨合合中与一个同名老乡男泥鳅渐渐擦出了火花,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最终因男泥鳅的死而以悲剧收场。下文将从女泥鳅自身的性脚本特点及这个特定时代的逼人环境来解读她的婚恋悲剧。
  
  一、复杂的性脚本
  
  时人一向长于揽功委过,而女泥鳅却正好相反。当男泥鳅没能从老板那里拿到手下二十多个小工的工钱而被群殴时。她毅然挺身为他做保并和他共同担下那笔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债务。而她的婚恋悲剧,笔者便也秉着她的一贯作风,先从女泥鳅本身开始解读。
  一个人的性人际关系和婚恋成败与个人的性脚本休戚相关,而性脚本的形成及其稳定性又受到历时和共时诸多因素的影响。电影毕竟不同于自传,它是创作者灵感的抓屏与剪辑,在这里笔者仅就影片所呈现的生活片断对女泥鳅的性脚本特点作以下几点片面的提取:
  (1)对自我贞洁的坚守与妥协
  在影片的开头,进京的火车上,一个自称是她老乡的陌生男人(男泥鳅)想亲吻她。无论是以暴力相胁还是用救命的红片片(红霉素片)作交换条件来利诱,女泥鳅都不为所动,用农村女人毫不逊于男子的强劲臂力和保护自己不受任何哪怕是这种“亲一下,你又不吃亏”的侮辱的坚定意念顽抗到底。重遇男泥鳅并再次受到骚扰时,她则躲到厕所里将裤带系成死结。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女儿小熳在工地上半夜发起了高烧,作为一个母亲,她无法看着自己的孩子被病魔掳去。于是她妥协了,自己送上门去,乞求男泥鳅拿出红片片来救小熳。不过幸而男泥鳅也并没有趁火打劫,再行无赖之举。
  (2)对性解放的保留和接受
  当两个人在苦难、威胁、恐惧中心靠得越来越近时,她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男泥鳅的求欢,可见女泥鳅对性仍持一种保留和自我压抑的态度。然而当丈夫外出务工在外面有了女人后她的决意离婚:当她和男泥鳅的心完全融合在一起后,她对“等咱有了钱,你想干啥呢?”的“隆胸,垫个大奶子”的出人意表的回答:及至一次小塌方使她和男泥鳅差点阴阳相隔后她的以身相许却又表现出她对婚姻自由和女性性解放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和践行。由此可知,女泥鳅并不是一个保守的禁欲主义者,相反她在传统与现代性观之间找到并坚持着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爱与性的统一。
  (3)对他人释放于己的性压抑的唾弃与包容
  面对他人的性骚扰乃至于侵害,女泥鳅的第一反应成就了一句经典台词——“呸,不要个脸!”然而对来自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程度的人的侵扰,她又有着不尽相同的态度。对与自己年岁相当的男泥鳅在还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之前的同居要求她是完全不可原谅的唾弃;而在两人感情升华之后,对男泥鳅的种种下流话她骂道“不要个脸”时眼中却带着笑意。对工地上青年男工在她扫地时一时冲动的搂抱和林老爷子在她换衣服时不由自主地触碰她的胸部的行为,女泥鳅在怒斥之后看到他们的真心痛悔却又宽善地予以包容,甚至还安慰开导他们并为之隐瞒。
  总之,女泥鳅的性脚本是复杂而又单纯的。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她的性脚本必然会随之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趋势。而个体在社会中的多重身份又决定了其性别角色重叠部分的相融相生和背离部分的相斥相冲。于是,复杂性便无可避免。在当代中国新旧交替的社会背景下,女泥鳅的性脚本几乎是一种范式。但她的性脚本还有不同一般的单纯之处,即对任何涉性问题的处理都坚持着“不违心”的原则,坚贞、妥协、保守、解放、唾弃、包容都只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在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她性脚本的一小部分,虽然难以评说好坏,但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无伤”的,那又是什么伤了她,导致了她的婚恋悲剧呢?是环境,是这个陷于困境的时代。
  
  二、陷于困境的时代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关键。是因为问题多,并且解决的难度大。在众多的时代困境中。女泥鳅的婚恋悲剧主要归功于:
  (1)泥腿子们所热衷的“濯足之旅”
  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农民涌入城镇,求谋生,求发财,求洗去身上的泥土气质、做个城里人。可惜城市并非沧浪之水,而是放了香料的硫酸,不仅不能濯足,反而会在诱惑中迷失自我,在迷失中被腐蚀、消融,最后像珊瑚虫一样用自己的尸骨堆砌成绝美的城市。这样的“灌足之旅”带走了女泥鳅的两个男人:她的前夫进了城、挣了钱、找了女人、生了孩子,于是离婚,这是她的婚姻悲剧;而不打不相识的男泥鳅本来已经混到包工头的位子,但为了偿还一笔突如其来的债务不得不在地下甬道做苦工,后来在一次坍塌中身受重伤,死在候诊室里,这是她的爱情悲剧。
  (2)当代中国的高人口流动率
  有人认为如果女泥鳅不那么保守,早一点儿接受男泥鳅,那么在悲剧定格之前他们会有更多的幸福,即使一方死去也不会太过遗憾。这便不得不提到现代中国人口的高流动率了。各式各样的人或为谋生、或为求学、或为增长见闻、或为扩大业务而让他们的躯体四处飘泊。农民辗转于城乡,工人奔忙于还有空缺的工厂,商人和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群则游荡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很多人一触即分,一去不回。在这种转瞬即逝的交往中人际关系变得极不稳定,人与人之间信任不再,猜忌成风。在性人际关系上更是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婚姻关系都随时可以解除,更何况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陌生老乡的求爱呢?对此,女泥鳅有权而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也应该不去贸然接受,于是,他们之间相互了解所用的时间不可避免地被延长了。
  (3)绝对劣势下底层人民的普遍“失性”
  社会主义的同步富裕已被实践否定,而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同富过程中的两极过度分化却还得不到有效解决。处于强势地位的群体把持着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的分配处理权,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当然,性资源也是其中之一。于是,处于劣势的底层人民在性资源的极度缺乏下饱受性压抑之苦。乃至 于出现影片中百来名男工在澡堂里齐声高吼“七八十岁的老汉来采我的花……”这样蔚为壮观的场面。男泥鳅作为他们的头儿尚且有着相对的优势,但苦闷仍然无处排解,于是便对女泥鳅穷追猛打。这种行为招致的强烈反感又恰恰更拉长了两人之间的磨合期,加重了悲剧氛围。而女泥鳅的离婚悲剧也同样地拜弱势地位所赐。进城打工的丈夫相比于在家务农的她,在经济上处于优势,于是便掌握了选择性伴侣的主动权,抛妻弃女,另立门户去了。为了养活自己和两个女儿。女泥鳅也不得不开始自己的“濯足之旅”,她的二重悲剧也由此拉开帷幕。
  (4)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衡与法制缺陷
  封建社会以儒治天下,道德至上,法为辅助。而当代中国力图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将法提升到与道德同等的地位。二者若真能相辅相成,固然善莫大焉。但而今的中国却陷于信仰缺失、道德失范、而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的两难境地。女泥鳅的爱情成为悲剧是因为男泥鳅死于施工事故,他不得不去存在高安全隐患的地下甬道做工是因为短了手下小工们半年的工资。但这钱并不是他欠下的,是他的老板拒绝结帐,而讨要无果、诉告无门、准备溜之大吉时女泥鳅却拦住了他,坚持要还清这笔不翼而来的债务……无论如何,他留了下来并为此送了命。如果女泥鳅不是那么固执地以德报怨、坚守承诺,而是跟他一起跑掉,或许他不会死。这样难能可贵的美德换来的居然是爱人的惨死,那么我们的道德该被置于何地,我们又能信仰什么呢?至于法律,安全生产的条例没能完全贯彻落实,普法的课堂没有为须要的人开设,我们又能倚仗什么?它倒是在不必露面的时候跑出来耀武扬威。女泥鳅已经原谅了那位一时冲动强行搂抱她的青年男工,而警车却把那颗刚被宽容捂热的心扔进了冰冷的警车,毫不理会女泥鳅“停一停……抱就抱了,能咋的……他还是个孩子”的呼号,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悲剧。
  
  三、结语
  
  影片的最后,在那年冬天,债还清了,钱没攒着,房子也没有挣下,但女泥鳅却赢得了工地上所有民工的信任和喜爱。她载着他们的声声挽留,只身拉扯着两个女儿在雪地上艰难而又坚定地向前大步迈进,充满希望却又悲慨无限。然而。这是一部电影,只是一部电影。片中女泥鳅俨然一副“高大全”的形象,殊不知“蛲蛲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现实中如女泥鳅一般境遇的人大多早已向环境妥协,出卖了所有能够出卖的。片中男泥鳅咽气时紧捏在手心的救命的“红片片”撒落了一地,正如庞余亮先生所言“那不是红色的句号。而是红色的问号”,它引导着我们去思索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们一直在解放,解放的同时又压抑着什么。自由了的是身体,束缚住的是心。我们一直在往高处攀爬,踩着震颤的岩峰急速跳跃,只要它不在脚尖离开之前崩塌……就是这样一个为现代化所激荡着的时代,抹去了泥鳅们的悲喜,也抹去了自己的悲喜。
其他文献
摘要 信息社会时代艺术的视角和语言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新媒体介入公共艺术使公共艺术具有广泛的公共性,临场感、互动性得以加强,观念维度方面得以突破。  关键词 新媒体 公共艺术 公共性 互动性 临场感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艺术从来都必须通过技术媒介得以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视觉图像语言得到了空前的开拓,艺术的视角和语言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新的媒体相适应的新的艺术形式吸引了
韶關,古称韶州。相传舜帝南巡登今丹霞山之韶石奏韶乐,命韶石,韶关因此得名。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韶关山川秀美,生态优异。南岭山脉横跨全境,森林覆盖率了4.5%,是广东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物种宝库”。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17处和各类景区景点100多处。拥有丹霞地貌命名地、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南华禅寺、珠玑巷、马坝人
摘要 杨亚洲执导的电视剧《浪漫的事》富有亲和力,好看和耐看,导演让镜头说话,放手让人物做事,演员的表现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富有活力。电视剧的结尾,还是忍不住抖了包袱:“幸福和浪漫都是在一粥一饭的日子里,而不是在貌似完美的传说中”,与导演以往的平民化、世俗化追求相一致,《浪漫的事》放逐了美丽的爱情神话,讓爱情从虚渺的高空走向平地,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诠释爱情,在世俗生活中给爱情找到了存身之地。  关键
摘要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是当代俄罗斯电影文化的一面旗帜。他创作的多部影片题材广泛、手法新颖、风格鲜明,充满了炽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民族复兴的真切渴求。他的作品不仅代表着俄罗斯精神,而且屡屡获得世界影坛的赞誉。前不久在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他的影片《12怒汉》再次获得荣誉金狮奖。  关键词 米哈尔科夫 俄罗斯精神 电影文化的旗帜    曾几何时,俄罗斯电影对我们来说(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人来说
[摘要]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思想基本上是儒道主宰或儒道互补的框架结构,儒道两家的哲学美学观对中国音乐审美观念和风格的形式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应该注意到“乐以载道”和“通神养生”这两种音乐功能观。它们都体现了为人生的艺术观和中国音乐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中国 音乐 文化 内涵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本体象征,音乐揭示世界和人生的双重奥秘,并通过这种感性生命的揭示,展示有限生命获得无限精神超越的
色彩是摄影的语言,是情感的纽带,所以不同的摄影师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偏好。在不同的色彩选择中,杨样才偏爱幽蓝的冷色,他认为高色温呈现的蓝调效果更能够体现出纯净、悠远和超然的情绪。所以他拍摄的风景乃至生态作品都赋予了冷调的色彩,给观者带来一种独特的情绪感染力。  01.离去 杨样才 摄/佳能EOS-1DX,光圈F5.6,速度1/1600秒  02.舞动青春 杨样才 摄/佳能EOS-1DX,光圈F22,速
[摘要]我国现代城市建筑在形式上趋于重复与单调,缺少一定的审美意识、文化品位,本文就现代建筑艺术如何民族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现代建筑只有赋予民族特征,才能体现建筑的美与城市的个性。  [关键词]现代建筑 艺术 民族化    建筑,黑格尔称之为“最早的艺术”。不论是古希腊时期的巴特农神庙,还是中世纪的宫殿或贵族庭院、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西藏的布达拉宫、天安门广场的金水桥等,都折射出建筑美的光华
[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它标志看中国大陆开始走向繁荣和富强,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电影,特别是电影歌曲又会有怎样的发展状况呢?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电影 歌曲    电影作为一种发端于西方的新技术和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1895年:电影发明一年以后,传入中国。(或1905年拍摄的第一部中国影片《定军山》作为中国民族电影史的开端。)成为中华民
摘要 自从卡夫卡的寓言性小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来,主题的可多重阐释性已经是现代主义小说区别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台湾现代派小说家王文兴的小说也是如此,他的重要作品《玩具手枪》,从篇名到内容都具有显著的寓言式特征。小说以一只玩具手枪作为道具,探讨了人在群体中的孤独存在、人在成长过程中天真世界的失落和对成人世界的模仿以及命运与死亡等多重主题,这也是王文兴小说最常见的几个主题。  关
青海 阿尼瑪卿 满恒顺 摄西藏阿里 满恒顺 摄青海苏干湖 满恒顺 摄西藏阿里 满恒顺 摄西藏那曲 满恒顺 摄西藏阿里 满恒顺 摄  15年前的一个偶然,我第一次踏上西藏这片土地,之后,每年我都会多次奔赴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拍摄,去寻找一份内心的安逸。  其实每次出行除时间外其他是没有什么具体计划的,周期一般为50-90天不等,线路更是信马由缰地走到哪里就住在哪里。拍摄时带着想法,剩下就凭感觉与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