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1世纪议程》中指出:要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消费模式。在消费模式的转变中,消费教育是绝对不少或缺的,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一些相关的消费教育工作。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 消费教育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中,提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印象最大,尤其说到了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以及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册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提到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教材中两次提到消费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这也说明在在人教版必修二册的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消费教育。消费教育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消费教育,他们认为消费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1]消费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可持续消费教育的原则:
(1) 全民教育原则。消费教育是从学校到社会的全方位过程,通过全民教育达到全民可持续消费参与,各级教育者不仅限于学校的教师,还包括父母,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组织,反之,受教育者也应该包括社会上所有的公民,可持续消费教育应该成为全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可持续思想被全体消费者了解,接受,消费者的行为才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合力,推动可持续消费。[2]
(2) 终身教育原则。应该把可持续消费教育贯彻到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每一个消费者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分类教育原则。可持续消费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3]
(4)注重实践原则。可持续消费教育的落脚点是实践,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公众应当具备的可持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等日常行为时能做出正确的有利于可持续消费的选择。[4]
同时,消费教育的途径还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即家庭消费、正规的学校消费教育和社会消费教育。后两个子系统又各自包含若干个子子系统,各子系统互相联系,按序承接,使消费教育成为终身教育。其中,家庭和学校是实施消费教育的重要阵地。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是从幼年通过效仿家庭成员而开始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及消费知识技能修养等,有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消费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 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孩子的花费不是小事。因为在花费过程中, 会形成一定的金钱观,会养成一定的消费习惯。指导孩子合理消费,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就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
第二, 教孩子懂得钱物来之不易。父母应让孩子明白, 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 乱花钱或不合理的花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珍惜。孩子明白了钱与劳动, 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就会逐渐懂得不该花的钱不花, 不该买的东西不买, 买多余的东西就是浪费, 扔掉能用的东西也是浪费。浪费就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 就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爱父母的孩子是不乱花钱的。从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三, 正确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要合理、要有限度, 并且要指导孩子有计划地使用。
第四, 不宜采用物质刺激的办法。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干家务、干轻活,孩子也必须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份。学习要报酬,干家务活要报酬,使孩子与父母间神圣的亲情随之淡化而且庸俗化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 物质刺激难免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
第五, 把消费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消费教育和劳动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能使孩子懂得父母和他人劳动的辛苦, 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可以说,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具基础意义。
家长既是消费者,又是消费教育的实施主体,因而提高家长素质,是抓好消费教育的重要一环。据一项五城市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家长的文化越低,越注重孩子的吃、穿、用等,用于孩子食品方面投资占儿童消费总支出的60.5%,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娱乐,用于孩子的教育投资占儿童消费总支出的21.8%,用于娱乐方面的支出占8.1%。由此可见,提高家长素质,对于完善青少年的消费结构,使其能够文明消费、合理消费,意义极大。作为家长也应该不断学习可持续的消费理念,为孩子当好领路人。[5]家长要始终记住生活无小事,处处能育人的准则,将消费教育一丝不苟的进行。
学者卢家瑞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像教授本民族语言那样教授可持续消费的知识,可持续消费教育应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一贯之地进行,而不应有头无尾或中间断裂,即大中小学的课程安排都应有可持续消费教育内容。学校是孩子们的主要生活环境,老师的消费行为是否正确,关系着孩子们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应涉及消费常识,消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高等教育中,要求学生结合相适应的消费者教育专门教材,更多地汲取经济理论知识,培育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传授消费经验和技能,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不断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消费知识结论。具体的做法有:结合班级同学的消费现状,召开主题班会,介绍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热点问题开展班级小辩论:我们该买车还是步行?或者利用世界环境日举办手抄报进行相关消费理念的宣传,在课堂之外,要进行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强化校园传媒的作用,培育轻松、健康的校园文化,在晚上或周末播放一些中外古典名著,并开展影评,互谈艺术感受,增强青少年对真善美的鉴别力,利用宣传栏宣传环保知识,展示艺术作品,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健康高雅的音乐,这些活动看似与消费教育无关,实则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精神消费力的重要手段。学校设立的家长学校也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采取多样的形式,做好家长的消费教育,并且对一些家庭消费的热点、难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以便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正确、可持续的消费观念的形成。[6]
消费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是哪一个系统组织消费教育,形式应该多样化、灵活化的,体现其各自的特点。但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有消费经济学常识,正确的消费观念,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要把提高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还应有一定的消费决策教育,消费法律教育等。
21世纪拉开了知识经济的帷幕,消费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国际化、生态化、休闲化趋势日益突出,人们的消费思想也日益开放和自由。在这种新形势下,通过有目的,又组织的消费教育,传播消费知识更新消费者的观念与行为,全面提高消费者素质,是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工程,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卢嘉瑞,吕志敏著.《消费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孙启宏,王金南著.《可持续消费》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3] 俞海山著.《可持续消费模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 刘丽,朱丽娜.可持续的消费观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
[5] 黄丽萍.发展绿色教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2.
[6] 朱李明.消费者教育与可持续消费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4.4.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 消费教育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中,提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印象最大,尤其说到了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以及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册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提到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教材中两次提到消费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这也说明在在人教版必修二册的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消费教育。消费教育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消费教育,他们认为消费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1]消费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可持续消费教育的原则:
(1) 全民教育原则。消费教育是从学校到社会的全方位过程,通过全民教育达到全民可持续消费参与,各级教育者不仅限于学校的教师,还包括父母,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组织,反之,受教育者也应该包括社会上所有的公民,可持续消费教育应该成为全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可持续思想被全体消费者了解,接受,消费者的行为才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合力,推动可持续消费。[2]
(2) 终身教育原则。应该把可持续消费教育贯彻到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每一个消费者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分类教育原则。可持续消费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3]
(4)注重实践原则。可持续消费教育的落脚点是实践,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公众应当具备的可持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等日常行为时能做出正确的有利于可持续消费的选择。[4]
同时,消费教育的途径还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即家庭消费、正规的学校消费教育和社会消费教育。后两个子系统又各自包含若干个子子系统,各子系统互相联系,按序承接,使消费教育成为终身教育。其中,家庭和学校是实施消费教育的重要阵地。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是从幼年通过效仿家庭成员而开始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及消费知识技能修养等,有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消费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 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孩子的花费不是小事。因为在花费过程中, 会形成一定的金钱观,会养成一定的消费习惯。指导孩子合理消费,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就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
第二, 教孩子懂得钱物来之不易。父母应让孩子明白, 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 乱花钱或不合理的花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珍惜。孩子明白了钱与劳动, 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就会逐渐懂得不该花的钱不花, 不该买的东西不买, 买多余的东西就是浪费, 扔掉能用的东西也是浪费。浪费就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 就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爱父母的孩子是不乱花钱的。从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三, 正确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要合理、要有限度, 并且要指导孩子有计划地使用。
第四, 不宜采用物质刺激的办法。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干家务、干轻活,孩子也必须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份。学习要报酬,干家务活要报酬,使孩子与父母间神圣的亲情随之淡化而且庸俗化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 物质刺激难免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
第五, 把消费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消费教育和劳动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能使孩子懂得父母和他人劳动的辛苦, 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可以说,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具基础意义。
家长既是消费者,又是消费教育的实施主体,因而提高家长素质,是抓好消费教育的重要一环。据一项五城市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家长的文化越低,越注重孩子的吃、穿、用等,用于孩子食品方面投资占儿童消费总支出的60.5%,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娱乐,用于孩子的教育投资占儿童消费总支出的21.8%,用于娱乐方面的支出占8.1%。由此可见,提高家长素质,对于完善青少年的消费结构,使其能够文明消费、合理消费,意义极大。作为家长也应该不断学习可持续的消费理念,为孩子当好领路人。[5]家长要始终记住生活无小事,处处能育人的准则,将消费教育一丝不苟的进行。
学者卢家瑞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像教授本民族语言那样教授可持续消费的知识,可持续消费教育应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一贯之地进行,而不应有头无尾或中间断裂,即大中小学的课程安排都应有可持续消费教育内容。学校是孩子们的主要生活环境,老师的消费行为是否正确,关系着孩子们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应涉及消费常识,消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高等教育中,要求学生结合相适应的消费者教育专门教材,更多地汲取经济理论知识,培育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传授消费经验和技能,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不断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消费知识结论。具体的做法有:结合班级同学的消费现状,召开主题班会,介绍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热点问题开展班级小辩论:我们该买车还是步行?或者利用世界环境日举办手抄报进行相关消费理念的宣传,在课堂之外,要进行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强化校园传媒的作用,培育轻松、健康的校园文化,在晚上或周末播放一些中外古典名著,并开展影评,互谈艺术感受,增强青少年对真善美的鉴别力,利用宣传栏宣传环保知识,展示艺术作品,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健康高雅的音乐,这些活动看似与消费教育无关,实则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精神消费力的重要手段。学校设立的家长学校也应该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采取多样的形式,做好家长的消费教育,并且对一些家庭消费的热点、难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以便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正确、可持续的消费观念的形成。[6]
消费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是哪一个系统组织消费教育,形式应该多样化、灵活化的,体现其各自的特点。但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有消费经济学常识,正确的消费观念,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要把提高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还应有一定的消费决策教育,消费法律教育等。
21世纪拉开了知识经济的帷幕,消费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国际化、生态化、休闲化趋势日益突出,人们的消费思想也日益开放和自由。在这种新形势下,通过有目的,又组织的消费教育,传播消费知识更新消费者的观念与行为,全面提高消费者素质,是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工程,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卢嘉瑞,吕志敏著.《消费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孙启宏,王金南著.《可持续消费》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3] 俞海山著.《可持续消费模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 刘丽,朱丽娜.可持续的消费观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
[5] 黄丽萍.发展绿色教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2.
[6] 朱李明.消费者教育与可持续消费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