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主要的一个改革思想便是以学生为中心,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這就直接促使小学学校树立了“以德育人”的办学方针,将德育立为教育之首,且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切实落实了德育教学任务,旨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进一步优化德育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深化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具体的环境引导下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优化国民整体素质做好准备。本文将从以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以角色表演创设体验情境、以德育体验创设质疑情境三个角度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以情境教学优化德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生有着明确的个人意识,不再是只会唯唯诺诺听从老师教导的儿童,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丰富多彩的现实经历分析各个德育问题。这是因为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家长都致力于保证学生的“人性”意识,而且还会通过旅游、阅读等方式丰富小学生的人生阅读,完善小学生的学习、交往等各种人生体验。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小学生从小接触的社会资源信息十分丰富,而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所以小学生逐渐形成了坚持自我的主体意识。因此,要想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效,我们就必须要从情境教学角度出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小学生的心灵之间建立一个桥梁,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对小学生的诱导力。
一、 以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上文说过,现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人生阅历是比较丰富的,教师也不应把小学生看成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应该鼓励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体现自己的人生智慧与道德观点,促使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使其有意识地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由此加深小学生的道德体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全面开发生活资源,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导入德育问题,促使小学生在生活问题的直观刺激下产生积极思考。
就如在“家庭的记忆”一课教学中,我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收集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将其制作成电子相册,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作为背景音乐,借此唤起小学生的家庭回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随机抽选了几名小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全家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分享自己脑海中快乐的、幸福的家庭记忆,传播家庭的温暖。待小学生充分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记忆之后,我便鼓励小学生回想自己家中的重要日子,比如父母、儿女的生日,家族祭祀日,等等。同时,在本课教学中,我还为学生讲述了古代社会家庭成员的组成,讲述了各个家族的家规、家训等知识,传播了我国传统文化,希望可以激发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通过生活资源,小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这就便于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温暖,产生积极的生活情绪。
二、 以角色表演创设体验情境
角色扮演是指让小学生换位思考,通过某个角色定位模仿这个角色的行为方式,以便激发出小学生同理心或驳斥情绪的情境创设手段。受到年龄这一客观因素的限制,小学生是很难理解高深的德育观点的,而且他们短暂的人生体会也限制了自己的道德认知发展。以角色表演活动创设体验情境,可以弥补小学生人生经验的不足与道德认知缺陷,能够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的德育认知,真正达到优化小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丰富小学生的德育体验。
就如在“走进我们的老师”一课教学中,我便让本班小学生轮流扮演了老师角色。小学生每六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组织任务,体验老师这个工作职位的辛苦与不易,以便让小学生产生尊敬老师的积极态度。本班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想成为一名老师,所以他们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都十分兴奋。在角色表演活动中,小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不易。比如,如果学生随手乱扔垃圾,那么“老师”就要负责教给小学生保护教室整洁卫生的重要性,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如果学生违反课堂纪律,那么“老师”便要及时纠正学生行为问题,注意批评的尺度与作用,等等。如此一来,小学生不仅能够因为同情、尊重老师而理解老师,还会真正了解教师批评、表扬教学手段的深厚意义,切实增进师生情谊。
三、 以德育体验创设质疑情境
说到德育教学,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提到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了。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提出了开设实践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尤其提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突破时空限制,组织小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多组织课程实践活动,以实践引起小学生的质疑思维,鼓励小学生自我反省,使其在实践环境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相应的思想情感。
就如在“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汇总,我便与小学生一同分析了装扮我们班教室环境的具体方案,鼓励小学生亲自动手装扮教师,希望可以借此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大多数小学生都很喜欢多姿多彩的颜色,希望可以在空白墙壁上、黑板报上描绘丰富的颜色图案。为了避免教室成为学生胡乱涂鸦的场所,笔者引导小学生先构思了班级主题,让小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期待与想象,以便确定教室装扮的主题,然后再根据主题确定装扮材料。当然,为了保证班级教室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会在节假日或者班级重大活动时组织学生改变教室装扮气氛,突出节日或活动主题,保证小学生始终是热爱教室、热爱学习的。由此,便可激发出小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关系着小学生的一生,任课教师应该主动以教学情境优化小学生的学科认识,使其真正将自己在道德与发展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为小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也为我国构建法治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葛雪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9):120.
[2]张晓辉.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课堂的建构与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4):53-55.
作者简介:
蒋江发,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生有着明确的个人意识,不再是只会唯唯诺诺听从老师教导的儿童,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丰富多彩的现实经历分析各个德育问题。这是因为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家长都致力于保证学生的“人性”意识,而且还会通过旅游、阅读等方式丰富小学生的人生阅读,完善小学生的学习、交往等各种人生体验。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小学生从小接触的社会资源信息十分丰富,而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所以小学生逐渐形成了坚持自我的主体意识。因此,要想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效,我们就必须要从情境教学角度出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小学生的心灵之间建立一个桥梁,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对小学生的诱导力。
一、 以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上文说过,现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人生阅历是比较丰富的,教师也不应把小学生看成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应该鼓励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体现自己的人生智慧与道德观点,促使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使其有意识地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由此加深小学生的道德体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全面开发生活资源,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导入德育问题,促使小学生在生活问题的直观刺激下产生积极思考。
就如在“家庭的记忆”一课教学中,我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收集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将其制作成电子相册,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作为背景音乐,借此唤起小学生的家庭回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随机抽选了几名小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全家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分享自己脑海中快乐的、幸福的家庭记忆,传播家庭的温暖。待小学生充分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记忆之后,我便鼓励小学生回想自己家中的重要日子,比如父母、儿女的生日,家族祭祀日,等等。同时,在本课教学中,我还为学生讲述了古代社会家庭成员的组成,讲述了各个家族的家规、家训等知识,传播了我国传统文化,希望可以激发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通过生活资源,小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这就便于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温暖,产生积极的生活情绪。
二、 以角色表演创设体验情境
角色扮演是指让小学生换位思考,通过某个角色定位模仿这个角色的行为方式,以便激发出小学生同理心或驳斥情绪的情境创设手段。受到年龄这一客观因素的限制,小学生是很难理解高深的德育观点的,而且他们短暂的人生体会也限制了自己的道德认知发展。以角色表演活动创设体验情境,可以弥补小学生人生经验的不足与道德认知缺陷,能够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的德育认知,真正达到优化小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丰富小学生的德育体验。
就如在“走进我们的老师”一课教学中,我便让本班小学生轮流扮演了老师角色。小学生每六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组织任务,体验老师这个工作职位的辛苦与不易,以便让小学生产生尊敬老师的积极态度。本班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想成为一名老师,所以他们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都十分兴奋。在角色表演活动中,小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不易。比如,如果学生随手乱扔垃圾,那么“老师”就要负责教给小学生保护教室整洁卫生的重要性,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如果学生违反课堂纪律,那么“老师”便要及时纠正学生行为问题,注意批评的尺度与作用,等等。如此一来,小学生不仅能够因为同情、尊重老师而理解老师,还会真正了解教师批评、表扬教学手段的深厚意义,切实增进师生情谊。
三、 以德育体验创设质疑情境
说到德育教学,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提到德育实践体验活动了。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提出了开设实践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尤其提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突破时空限制,组织小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多组织课程实践活动,以实践引起小学生的质疑思维,鼓励小学生自我反省,使其在实践环境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相应的思想情感。
就如在“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汇总,我便与小学生一同分析了装扮我们班教室环境的具体方案,鼓励小学生亲自动手装扮教师,希望可以借此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大多数小学生都很喜欢多姿多彩的颜色,希望可以在空白墙壁上、黑板报上描绘丰富的颜色图案。为了避免教室成为学生胡乱涂鸦的场所,笔者引导小学生先构思了班级主题,让小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期待与想象,以便确定教室装扮的主题,然后再根据主题确定装扮材料。当然,为了保证班级教室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会在节假日或者班级重大活动时组织学生改变教室装扮气氛,突出节日或活动主题,保证小学生始终是热爱教室、热爱学习的。由此,便可激发出小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关系着小学生的一生,任课教师应该主动以教学情境优化小学生的学科认识,使其真正将自己在道德与发展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为小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也为我国构建法治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葛雪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9):120.
[2]张晓辉.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课堂的建构与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4):53-55.
作者简介:
蒋江发,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