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不是读书天
曾有这样一首名为《春天不是读书天》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已近,收拾书包待明年。”这首诗一直被那些不肯用功的读书人当做懒惰的借口。显然,它给人传递的是一种偷懒的“负能量”。很有意思的是,由教育家陶行知作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谱曲,共同创作了一首同名歌曲,则让人耳目一新。笔者暂且摘录前半部分如下: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标题相同,意旨却迥然不同。这首歌里渗透着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种“活”的教育方式,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即便是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首《春天不是读书天》依旧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依旧能给我们的教育传递出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正能量”。
境由心生
佛家有“境由心生”一说,其意是说,有什么样的心情,眼前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如果用现代一句流行语来解释,则是“我无法改变环境,但我可以改变心境”。我们当下的教育,一方面是广受关注,另一方面则屡遭质疑;一方面是高喊素质,另一方面则精细应试;一方面是强力减负,另一方面则题海依旧……这便是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环境,这也是我们自己所实施的教育行为。我们把学生“豢养”在“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下,我们尽量减少课外活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我们把作息时间表精细到以分钟为单位,我们不惜挤占学生的“副科”时间,我们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不辞辛苦地批阅……
我们是如此的“爱岗敬业”,如此的“爱校如家”,如此的“热爱学生”,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正能量”还需要的一种“正方向”: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正方向,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主动生长、热爱生命的正方向。这种正方向的指向,我们不妨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项“生活目标”来诠释:“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人,“境由心生”中的“心”,我们可以理解为“事业心”,同时更应理解为“责任心”,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责任心。只有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之下,我们才可更清晰当下的教育环境,更明晰我们的教育使命;也只有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我们才可能一点点地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环境。
知行合一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个教育人,尤其是作为学校的教管人员,我们或许都明确上述的“正方向”,也都具有那种“责任心”,但往往缺失的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胆识和智慧,一种“集腋成裘”的执著与坚韧。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陶行知先生制订的《育才二十三常能》,或许对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个新的认识。它包括“初级十六常能”和“高级七常能”两大部分。
初级十六常能:会当书记;会说国语;会参加开会;会应对进退;会做小先生;会管账目;会管图书;会查字典;会烧饭菜;会洗补衣服;会种园;会布置;会修理;会游泳;会急救;会唱歌。
高级七常能:会开汽车;会打字;会速记;会接电;会担任翻译;会临时讲演;会领导工作。
无独有偶,在陶行知的弟子汪达之创办的淮安新安小学里,他们在《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里,对于“生活的方法”也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和人类的关系”“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且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者、瓦匠、木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等等。
当我们阅读上述“常能”与“大纲”后,我们会更深切地理解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涵义;我们会深切体悟到陶行知等人的良苦用心,他们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的关系;我们也许还能真切感受到实施“生活教育”所需要的一种在寂寞中坚守的韧劲。
海滩捡鱼
下面这个故事,我们一定不会陌生:
每次退潮时,会有千万条小鱼遗留在海滩不能回海。有个孩子,每到退潮时,就在海边捡小鱼,一条条扔回海中。大人觉得好笑:“这么多的鱼,你又不能改变它们命运,扔不扔有何不同?”小孩看看手中的鱼回答说:“对这一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归咎于体制,也往往眼高手低,往往并非“不能为之”,而是“不愿为之”。比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上一首歌,他们也许能快乐好一会;课后,教师与学生聊上几句,他们也许倍感温暖;大课间,教师与学生一起运动,一起玩耍,学生一定会更加依恋老师、热爱学校;布置作业之前,教师不妨先看一看,做一做,这样便可减掉许多重复性的课业;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组成一个个兴趣小组,学生也许能受益终身;学校每周从课表里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室里徜徉书海;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日”,让他们“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每个学期,组织学生户外运动一次,也让他们“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对这一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许多时候,我们能改变的或许只有那么一个点、一个时刻,或者一个小方面,但我们只要沿着“正方向”,各自所产生的“正能量”,往往可以形成一个个温暖而润泽的“小气候”,进而逐渐地改变着这个时代或某个区域的“大环境”。
如果说,“正能量”是一种激情、一种心态,那么,“正方向”则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这种责任与情怀,便是切实把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起点与归属,让教育的每个时刻都名副其实地“生命在场”。
最后,让我们在《春天不是读书天》的后半部分中轻松地结束全文。
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焉,太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春天,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
曾有这样一首名为《春天不是读书天》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已近,收拾书包待明年。”这首诗一直被那些不肯用功的读书人当做懒惰的借口。显然,它给人传递的是一种偷懒的“负能量”。很有意思的是,由教育家陶行知作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谱曲,共同创作了一首同名歌曲,则让人耳目一新。笔者暂且摘录前半部分如下: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标题相同,意旨却迥然不同。这首歌里渗透着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倡导的是一种“活”的教育方式,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即便是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首《春天不是读书天》依旧闪烁着思想的光辉,依旧能给我们的教育传递出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正能量”。
境由心生
佛家有“境由心生”一说,其意是说,有什么样的心情,眼前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如果用现代一句流行语来解释,则是“我无法改变环境,但我可以改变心境”。我们当下的教育,一方面是广受关注,另一方面则屡遭质疑;一方面是高喊素质,另一方面则精细应试;一方面是强力减负,另一方面则题海依旧……这便是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环境,这也是我们自己所实施的教育行为。我们把学生“豢养”在“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下,我们尽量减少课外活动以免发生“意外伤害”,我们把作息时间表精细到以分钟为单位,我们不惜挤占学生的“副科”时间,我们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不辞辛苦地批阅……
我们是如此的“爱岗敬业”,如此的“爱校如家”,如此的“热爱学生”,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正能量”还需要的一种“正方向”: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正方向,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主动生长、热爱生命的正方向。这种正方向的指向,我们不妨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项“生活目标”来诠释:“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人,“境由心生”中的“心”,我们可以理解为“事业心”,同时更应理解为“责任心”,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责任心。只有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之下,我们才可更清晰当下的教育环境,更明晰我们的教育使命;也只有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我们才可能一点点地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环境。
知行合一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个教育人,尤其是作为学校的教管人员,我们或许都明确上述的“正方向”,也都具有那种“责任心”,但往往缺失的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胆识和智慧,一种“集腋成裘”的执著与坚韧。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陶行知先生制订的《育才二十三常能》,或许对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个新的认识。它包括“初级十六常能”和“高级七常能”两大部分。
初级十六常能:会当书记;会说国语;会参加开会;会应对进退;会做小先生;会管账目;会管图书;会查字典;会烧饭菜;会洗补衣服;会种园;会布置;会修理;会游泳;会急救;会唱歌。
高级七常能:会开汽车;会打字;会速记;会接电;会担任翻译;会临时讲演;会领导工作。
无独有偶,在陶行知的弟子汪达之创办的淮安新安小学里,他们在《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里,对于“生活的方法”也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和人类的关系”“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且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者、瓦匠、木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等等。
当我们阅读上述“常能”与“大纲”后,我们会更深切地理解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涵义;我们会深切体悟到陶行知等人的良苦用心,他们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的关系;我们也许还能真切感受到实施“生活教育”所需要的一种在寂寞中坚守的韧劲。
海滩捡鱼
下面这个故事,我们一定不会陌生:
每次退潮时,会有千万条小鱼遗留在海滩不能回海。有个孩子,每到退潮时,就在海边捡小鱼,一条条扔回海中。大人觉得好笑:“这么多的鱼,你又不能改变它们命运,扔不扔有何不同?”小孩看看手中的鱼回答说:“对这一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
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归咎于体制,也往往眼高手低,往往并非“不能为之”,而是“不愿为之”。比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上一首歌,他们也许能快乐好一会;课后,教师与学生聊上几句,他们也许倍感温暖;大课间,教师与学生一起运动,一起玩耍,学生一定会更加依恋老师、热爱学校;布置作业之前,教师不妨先看一看,做一做,这样便可减掉许多重复性的课业;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引导学生组成一个个兴趣小组,学生也许能受益终身;学校每周从课表里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室里徜徉书海;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日”,让他们“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每个学期,组织学生户外运动一次,也让他们“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对这一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许多时候,我们能改变的或许只有那么一个点、一个时刻,或者一个小方面,但我们只要沿着“正方向”,各自所产生的“正能量”,往往可以形成一个个温暖而润泽的“小气候”,进而逐渐地改变着这个时代或某个区域的“大环境”。
如果说,“正能量”是一种激情、一种心态,那么,“正方向”则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这种责任与情怀,便是切实把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作为我们教育工作的起点与归属,让教育的每个时刻都名副其实地“生命在场”。
最后,让我们在《春天不是读书天》的后半部分中轻松地结束全文。
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焉,太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春天,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