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英语学习内容增多,难度渐渐加深,一部分学生开始落后,在班级中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细研究你会发现这部分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别的学科很好,尤其一部分男生,他们的数学成绩相当棒,充分说明英语学习跟不上,是非智力因素起了重要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此培养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智能的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乃智力之母。兴趣是我們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成材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把学生产生的短暂的兴趣渐渐地引向稳定的兴趣,并以此转化为动机,往往能推动学生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外语。所以要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很有味道,很有兴趣。因此,以多种形式组织英语教学是势在必行。
  1. 情景教学。英语老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在英语课上用实物巧设情景,用动作表演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等。
  2. 采用“任务式”英语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提倡“做中学,学中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师设计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以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课堂上设计了几个任务,让他们分组讨论或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既运用了所需的英语知识,达到了每节课的目标,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和激情。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为方式。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能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务必要一开始就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懂得在英语学习中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作为教师,务必要督促他们养成这些习惯。
  1. 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语言是人交流的工具,更是有声的艺术。学习外语要进行朗读。朗读背诵是“听说读写”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道出了朗读与理解的意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手段,通过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学习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来说,就更为重要。
  2. 养成自己拼读单词的习惯。英语是一种音形文字。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学生可形成语感拼读出生词。我每次教新单词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将其念给学生,让学生跟读。而是先让学生自己拼,然后再课堂上将生词朗读出来。最后再告诉他们正确读音。拼读正确的学生总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同时这种成就感也促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听力能力的培养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3. 养成认真听课及记笔记的习惯。课堂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引导学生把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另外,要学会把听课和记笔记结合起来,做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并及时地予以总结和完善,才能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从而达到提到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营林生产中仍存在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始终困绕着森工企业.针对部分问题本文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变革森林经营方式,走科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长远的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某些教師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致使学生无法高效理解数学知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改善数学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高段;数学;问题策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洮南市荒漠化土地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整治荒漠化的对策;调整产品结构,合理载畜量;乔、灌、草结合,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群众的认识程度,全民齐动手整治。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国家对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近几年来,过渡段沉降不均匀问题总是出现于路桥实际工程中。针对这一现象,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运用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运
寡糖亦称低聚糖,由2—9个单糖单元通过苷键结合而成,较之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寡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等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班级授课中一种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我们仍在各种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上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么学生根本不会合作,要么看似热热闹闹,却只是优等生的个人秀……究其原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训练与指导,结合我们团队几年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经验,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下面将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与指导谈几个行之有效的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