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体验情感 涵泳修炼素养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1_sheng2_wo3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朗读很重要。下面笔者谈几点朗读设想。《海燕》运用了象征手法,通篇出现的是海燕、暴风雨、乌云等具体“角色”。如果我们只按字面意思去读,便读不出作者要表达的情味。因此,必须调动朗读情绪。而要酝酿饱满的朗读情绪,先要认识文中的各个“角色”: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波涛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斗争,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挖掘出这些“角色”的象征内涵,才能感情到位地表达作品深刻的寓意。然后还要进入到“角色”之中,驱使想象,表现文章的意境。我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当做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这时,我们仿佛看见了聚集的乌云、耀眼的闪电、汹涌的波浪,仿佛听见了震耳的雷声、怒号的海啸,同时意识到,一场暴风雨之后,天地将被洗刷得格外清亮,那时在清朗的天地间飞翔,该是怎样的舒适和愉快呀!这时,一种情绪自然萌动而出:迎接你,暴风雨!请快些打开一片清亮的天地吧!于是,我们会禁不住激昂豪放地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展开想象,才能很好地表现暴风雨到来之前各个时段海燕的心理和行为,也把作者的激情传递给听众,让听众感受作品中美的意境。
  饱满的朗读情绪调动之后,还得注意体现这篇文章的朗读特色。
  一是高昂的感情基调。文章通过对海燕的描绘,热情赞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了反革命的丑恶嘴脸,抒发了渴望革命风暴的激情。全文朗读基调应以激昂高亢为主。但不能一味“唱高调”,应根据场景变化,适当变换朗读的语调。
  全文按暴风雨渐次逼近的时间顺序,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前六个自然段),写暴风雨来临之前。起句先用平实凝重的语调描绘海面狂风大作、乌云聚集的景象,紧接着以偏高的语调描绘海燕的出现,它以勇敢的姿态,充满欢乐和热情,渴望暴风雨的到来。朗读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部分转用较低调,以表现它们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畏缩和恐惧。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再用上扬的语调描述“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第二部分(7~11五个自然段),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朗读乌云压向海面、雷声轰响、狂风肆虐的场面,用降抑调;朗读海燕勇敢地搏击狂风和海浪,充满信心地迎接暴风雨,用欢快、豪迈、渐趋高昂的语调。第三部分(最后五个自然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这部分的朗读宜先采用低平调描述乌云、闪电与大海搏斗的场景,继而采用激越高亢的语调朗读胜利的预言家海燕的呼唤。
  把握好全文激昂高亢的朗读基调,同时注意语调在抑扬之间的适时切换,能更好地抒发作者对海鸥、海鸭、企鹅的嘲讽,对狂风、乌云的藐视,对太阳、暴风雨的向往和对海燕的歌颂。
  二是丰富的强调重音。朗读时,要特别处理好这篇文章中较为丰富的强调重音。文中的强调重音主要包括这样一些:
  反映象征性形象的词语重音。全文中的“狂风、乌云、海燕、暴风雨、海鸥、海鸭、企鹅、雷声、波浪”等词语要重读,以体现它们的象征意义。 比喻性词语重音。第一、二段和第九段描写了迅捷 飞翔的海燕,其中的喻体“黑色的闪电”“箭”要重读;第十三段用了三个比喻,其中的喻体“火焰”“金箭”“火舌”要重读,突出鲜明的形象感。对比性词语重音。如第四到第六段中海鸥的“恐惧”、海鸭的“吓坏”、企鹅的“畏缩”,与海燕的“勇敢”“自由自在”构成对比重音,通过它们不同行为的对比,突出海燕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情感重音。如第十一段末尾的“遮不住的”朗读时要提高音量,表达海燕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的坚定信念。全文最后一段,要完全放开声音,以最强音朗读,尤其突出“暴风雨”“猛烈”,酣畅淋漓地迸发出海燕对暴风雨的热切呼唤和炽热的战斗激情。
  三是诗一般分明的节奏。《海燕》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但本质上属于诗,除了有诗的意境,给人美感和想象外,还有诗的语言和诗的韵律。朗读时要根据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反复品味文章中精练、形象、饱含激情的语言,努力表现其内在的节奏感。大体上说,全文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宜用中速,第二部分要渐快,第三部分要由快渐慢。而每一部分由于描写内容的变化,节奏又可以作不同的安排。拿第三部分来说,先用中速偏快的节奏朗读暴风雨就要来临时海面上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像火焰、闪电似金箭,大海抓住闪电“将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变幻的景象。接着,以略快的节奏朗读海燕的呼唤:“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句末上扬,体现海燕极度兴奋欢快之情。下一小节,似电影里的旁白,中速,声音内收,为下句的呼喊蓄势。最后一句,以稍慢的节奏、雄壮豪迈的语势,力度十足地从心底呼喊而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海燕强烈的祈求和祝愿。
  节奏感的体现,也与句中音步的划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把这篇散文当做诗的话,那么,每一个标点前的诗行中通常都可以划分出二到三个或四个音步。比如开头一小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又如最后三小节中的音步可以这样划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 飞翔;这是/ 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些音步间的停顿虽较短暂,却能使节奏分明, 让人品味到荡气回肠的语言的音乐美。
其他文献
2009年各套高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题题目序号、数量及类型见下表:  通过对2009年全国大部分省市语文高考试卷中有关语言文字应用类题目的考查,我们了解到,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关于语言文字知识及其运用的题目大同之中也有不小的差异,有的在题目数量上还有很大的不同。    一、语言文字知识及其运用类题目应该不应该有    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共12年的语文学习,无论是识字数量,还是语言文字知识
陈铁梅,修颀的身材,明亮的眼睛,齐腰的长发,常常是一身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打扮,业内人都叫她“铁梅”,孩子们都喊她“铁老师”“梅老师”。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教美术,做课程,德艺双馨,又带着团队和同伴们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她的心中装满了学生,以一位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民教师的职业禀赋,向美而教,以美育人,出色地擔当着“引路人”。  名师都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陈铁梅自然也不例外。从站上讲台的
一、文本探究    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极精细的工笔,为我们绘写出紫藤萝独具特色的风韵,那色泽、那神采、那芳香,都鲜明可感。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于此,作者通过与花的心灵沟通,把对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把回想与展望交织起来,使紫藤萝的内在精神与外在情态并举,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在倍加珍惜的心境下,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编者按:本刊一直关注课程改革,自改版以来,受到语文版教材实验区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关注,老师们纷纷来稿,展示教学实践的成果。本期我们从实验区的大量来稿中精选了两篇教学设计和一篇教学实录,以让更多的读者分享语文版教材实验区的教研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语文版教材实验区教研活动的宣传力度,搭建展示实验区教师风采和教研成果的平台,为语文版教材实验区服务,为推动和深化语文版教材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尽微薄之力
语言交际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通常以话语得体与否来检测语言交际能力,把得体作为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明确要求之一。近年来,更增加了直接的考查方式——给定一段话语,让考生判断、鉴别表达是否得体。  本文以高考语文试题为例,对话语得体进行语言学分析。首先建构一个有关话语得体的分析框架,然后探讨制约话语得体的语言因素和机制,最后将相关讨论应用于具体情境中的话语表达。    一、社
《国文月刊》1940年6月创刊于桂林,始由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办,为当时国内仅有的指导国文教学和研究的定期刊物,先后由浦江清、余冠英主编。抗战胜利后由开明书店接办,先后由夏丐尊、叶圣陶、郭绍虞、朱宫清、周予同、黎锦熙、吕叔湘、王伯祥任编委。至1949年8月,共出版82期,对40年代的国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期录取“卷首语”的主要部分。是为了帮助老师们深入了解《国文月刊》的办刊宗
刘庆邦的中篇小说《到城里去》最初发表于2003年第3期的《十月》杂志上,曾荣获第四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在这篇小说里,作家刘庆邦以他醇厚绵长的乡土情思,通过揭示主人公杨成方和宋家银夫妇从农村到城市的精神跋涉和灵肉冲突,体现了作者对农民在城市里“讨生活”生存现实的冷峻逼视和深切同情,表达出作家对现代化过程中农民身份的深深焦虑和对农民命运的切切关注。  《到城里去》的主人公是杨成方和宋家银夫妇,“到
虽然是大学教授,但钱理群先生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缘分却很深。他做过中学语文教师;从北大退休后,到中学开过鲁迅作品选修课;他跟很多中学语文老师有很深的交往。他说:“大学与中学的沟通、学术界与教育界的沟通,本来就是五四新文化的一个传统。”他高度评价他给中学生上课的收获,中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想象和理解,常常让他精神振奋。他说:“中学将永远是我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他怎样看待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他对中学鲁
课文提示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亮点之一,随着课改,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教科书中的课文提示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同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本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提示作些分析,并提出课文提示应具备激情引趣、设悬置疑、简洁扼要三大功能,所谈均是个人之见,还望方家指正。    一、对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相同篇目课文提示的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1992年版教科书中的课文提示更多的是从语文
在中国现代文坛,不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小说家,如果要问其中最“另类”的是哪一位,那么我的回答是:废名。对于很多当代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小说家,对“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抒情写意小说流派的开创居功至伟,影响甚大,因此废名之“名”是不可“废”的,是需要后世铭记的。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一个小康之家。黄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