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研究活力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发现尽管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几年了,但大多数农村学校思想品德常态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教师上课仅仅停留在完成课本内容、学生课堂表现消极疲惫厌倦等状况,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道德素养不尽人意,因此我们一度陷入困惑,希望探索一条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教师 ;学生 ;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
  一、调查访谈,查找问题渊源
  我们设计调查问卷,对魏都区十三中、十四中、十六中、十八中二十中等五所学校的师生进行调研,课题组成员根据对反馈表的分析,认为对农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造成影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思想品德只要考前背一背就行,因此平时不被重视;2.学校里:部分领导、教师思想固化,认为思想品德是一门副课,考试占分不多,高考可以不考,因此不重视;3.学生家长:認为这门学科不如语数外重要,所以不重视;4.主管部门:考试分数依然是对教师学生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考试的指挥棒仍起着决定性作用;5.部分思想品德教师:认为教这门学科大家都不重视,自己也缺乏信心和动力,因此不用心教;6.部分学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缺乏学习动力,不愿意学。这一切原因最终导致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充分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不能很好地达成。基于以上缘由我们课题组决定通过课题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抱着尝试的心理,我们申报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想通过带领教师开展对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来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经过一年的实践,的确有很大的收获。
  二、学习相关理论,提高农村教师认识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带领相关教师进行了理论学习,使大家明确并澄清了以前的模糊认识,对课程资源相关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知道了课程资源就是指“与课程相关起的一切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写、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各类课程资源的总和,是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对我们思品课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思想政治课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同时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就初中思想品德课而言,课程的教学内容直接、充分地体现德育因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會性。思想品德课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学科更侧重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而就我们正在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而言,有很多内容并不适应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要,如在教材编写上没有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同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用于教学,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就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所以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是有效推进新课程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迫切需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因特网、社区、图书馆等课程资源,能够充分弥补教材的不足,补充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有的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起作用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所应掌握的技能。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从做中学习,从做中感悟,并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三、进行课题研究,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进行课题研究,大家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虽然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依据,但所面对的课程资源的现状却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教育目标的高要求。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实现的,因而,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的确,“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工与处理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认识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如何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组织教学;如何看待知识;如何处理和运用教材;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追求什么样的创造性教学境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都可以体现在他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正是通过实践思考研究促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进行课题研究使参与其中的课题组成员自觉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贯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们积极改变以往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需求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处理其所面对的社会大环境、学校生活环境以几个人直接遭遇的生活小环境,“我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已经是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心声,“我想加入你们”“跟你们一起教思想品德真有意思”是其他未加入成员的向往。   探索出农村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课题组成员由于分散于不同学校,因此一开始大家一起根据各自的在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讨论各自的分工,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强项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把课题研究当成负担,这样每个人能积极愉快地投入研究。例如承担组织大家学习的成员要提前收集好学习材料,承担组织协调的成员要及时通知相关成员定期开碰头会,承担具体任务的成员及时汇报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最终成果资源共享,这样做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了农村学生学习方式
  以往的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大多沿袭一种接受式学习模式。学生不必考虑学什么,学习的内容有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而定,学生也不必考虑跟谁学,因为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更不用考虑学到什么程度,老式的考试和检测是检验的最佳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强调不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提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题组教师开发的丰富的适合农村学生的课程资源,无论从素材的新颖度,组织的科学性,还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设置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题组成员在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正在发生的、学生关注的事件作为课程资源,可以赋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的教育意义,并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互助协作的方式,共同讨论、調查,分析问题,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鼓励、承担责任、平等参与,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己的道德经验,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使学习者在小组活动中有所贡献,有所提升,互相帮助,彼此促进,共同成长。课题组成员还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学生通过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展开课题研究、资料和信息的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等转变了学习方式。
  五、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农村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带领相关教师进行进行课课程开发,教师们改变以往认为农村校本课程资源贫乏的认识和目前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及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研究中紧密结合农村学校实际,课程资源的实施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權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宗旨,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生活角度开展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分析,并注重教材的整合,才能促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挖掘。注重良好生活情境的创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要加强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发展  教育
摘要: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要求也同时在提升。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促使自身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社会的要求。而切题点意是开展写作的第一步,没有好的切题方向与立意高度,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平平无奇。因此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教会学生切题立意、在高中阶段有效提升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没有相关的法治概念,同时缺乏一定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针对这种现象,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班级的学风更加优良,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科目;有效教学;综合素质;班级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英语学习中,单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等其他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同时,英语单词记忆难,遗忘率高却一直深深的困扰着广大学生。本文利用思维导图理论,结合笔者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寻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长期工作于教育第一线,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口语表达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055  写作就是以语言文字来描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从一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侧重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上。特别是在高中学校,学生的课时量大,学业紧张,教师必须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地理作为高中文科生必学的课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有效地学习地理。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地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的是科学、合理地使用,不应该滥用[1]。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推广,许多初中英语教师认识到了授课方式的不足。英语教学不能总是教师规规矩矩地讲、学生听的这种模式。英语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问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想法,可以让学生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以此让教师多了解、注意学生的真实情感。应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86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03—105页。   教材说明:“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安排“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与常规课不同。因此,在教学此内容时,一方面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感受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既能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来展开分析思考,从而达到读懂、读透文本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能兼顾学生的基本学情,从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出发来设计文本教学,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对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更好地将二者融合起来。   关键词:贴文本;接地气;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77  在日常教学中
摘要:所谓生态课堂就是在教学实践融入生态学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现课堂上的生态平衡,这样教学方法,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文章在分析音乐鉴赏生态课堂的特征,并结合实践探讨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态课堂;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特征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把老师和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