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特尔菲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学生灵敏素质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通过筛选典型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值建立初一学生综合评价标准。结论:反映初一年级学生灵敏素结构的典型指标有:Y反应、3m折返跑、T型跑、半米字滑步、伊利诺斯跑、六边形跳和立卧撑,初一男生和女生在变换动作能力方面没有区别;分别建立了初一女生(Y1)和男生(Y2)的灵敏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Y1=0.62×因子1 0.21×因子2 0.16×因子3,Y2=0.59×因子1 0.30×因子2 0.11×因子3;制定了初一女生和男生的单项灵敏素质指标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初中学生;灵敏素质;评价 ;测试指标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25
1 研究目的
学生体质问题是近十几年来我们关注的焦点,学者于葆将体质理解为人体体格、体力和心理的总称[1]。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五项指标[2]。灵敏素质是身体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能力。[3]”我国现行的对于初中学生灵敏素质的测试为: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的其中一项,《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和制订评价标准时,都尽量做到评价指标少而精,评价方法简便易行,需考虑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还要考虑在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首先,灵敏素质是身体综合运动能力的体现,篮球运球、排球垫球主要反映上肢灵敏素质,而灵敏素质要求的是快速、準确地改变身体的能力,快速和变化是灵敏的突出特点,而这几项球类活动体现了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即身体协调能力,不能体现出灵敏素质的概念。其次,三种球类运动,由于各自的特点在测评时也难以形成统一的评级标准,缺乏一定的效度。另外,由于这几项活动必须通过学习和练习才掌握各项球类的控球能力,对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考察没有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探索更加有效的测试指标,给予学生灵敏素质以客观的评价。而灵敏素质的复杂性,很难用一种测试测量反映学生的灵敏素质。本文通过对前人灵敏素质理论文献进行总结,结合一线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初步选定了灵敏素质的各项测试指标,并据此随机选取了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相关指标及其权重,制定出学生的各单项和综合评价标准,以期为学生的灵敏素质测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以体质健康测试、灵敏素质、学生健康测试等关键词为搜索项,找到有关文献60余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当前国内外学生灵敏素质的研究现状和动态,找出了常用的21种运动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
2.2 调查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26名一线体育教师(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以上)进行两轮调查。选取两轮问卷同意率均大于70%的指标作为测试内容。最终找出7种有效的运动灵敏素质测试(见表1)。
2.3 测试法
2.3.1 测试对象 以初一年级学生灵敏素质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学校中的两个班中全体学生为受试者。
2.3.2 操作步骤 所有测试均在学校篮球馆进行,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所有的测试采用计时方式,即完成一定数量动作的时间记录测试结果。每项测试前,每名学生熟悉测试方法并练习1~3次,去除三次成绩中最优成绩作为该指标的最终成绩,每项测试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2.4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表格收录测试数据,运用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对所测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男女生的各项测试指标显著性均大于0.05,表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判定所测数据差异性时均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一学生灵敏素质指标的选定
3.1.1 评价指标的建立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初一学生的各项评价指标。张剑认为灵敏性测试应该将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他将灵敏素质分成了两大类,即身体素质层面和认知能力[4]。学者赵西堂以当代大学生为例,进行了一项实践研究得出学生灵敏素质模型由改变方向能力、变换动作能力和协调性3个因素构成[5]。每一个要素中又涵盖了大量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着学生某一方面的状态水平,其整体的有机结合完整地组成了学生的灵敏素质指标体系。但是这些指标体系过于庞杂,不便于指导训练以及微观的重点指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灵敏素质指标进行梳理,找出21种灵敏素质评价指标,并多次咨询一线优秀体育教师,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筛选出了同意率大于70%的Y反应、3m折返跑、T型跑、半米字滑步、伊利诺斯跑、六边形跳和立卧撑七项指标纳入本研究,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1.2 男生女生各项灵敏素质指标的差异为了科学合理、客观地了解初一年级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这7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首先对男生和女生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表3),结果: 男生和女生在Y反应、3m折返跑、T型跑、半米字滑步、伊利诺斯跑指标上差异非常显著( P<0.01) ;在六边形跳和立卧撑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六边形跳和立卧撑是反应学生完成动作的快慢,虽然男生和女生有速度上的差异,但这两个动作的特点并没有涉及移动速度的表现,所以男生和女生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立卧撑是反应学生变换动作的能力,说明了初一男生和女生在变换动作的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3.2 确立初一学生的灵敏素质的基本结构
3.2.1 初一女生灵敏素质的基本结构采用因子分析建立女子灵敏素质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准确而又有针对性地了解女子灵敏素质结构,更科学地确立典型的初一女子灵敏素质的指标,采用“降维”的思路对指标做因子分析。根据 Kaiser 给出的标准,进行 KMO 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通过KMO和
Bartlett′s
球形检验分析(表4),表明该资料具有很好的效果,适合做因子分析。
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进行提取,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68.41%,根据统计学原理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解释方差可超过80 %的解释率,由(表5)可见,提取三个因子作为初一女生的灵敏素质进行分析。
依据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采用主轴因子分析斜交旋转法,求得旋转后的斜交因子矩阵(表6)以及因子得分矩陣(表7) ,第一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Y反应测试、六边形跳、伊利诺斯跑,因子载荷分别是0.787、0.846、0.924,代表着学生在运动中转换动作的能力;第二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T型跑和3米折返跑,分别是0.876和0.753,该因子主要指标代表着学生的快速启动能力;第三类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是立卧撑,因子载荷是0.840,该因子的主要指标反映了学生变换动作的能力。
3.2.2 确立初一男子灵敏素质的基本结构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进行KMO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通过KMO和Bartlett′s检验分析(如表8所示),表明该资料具有很好的效果,适合做因子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 86.67%,(如表9所示)大于80%。因此,选取3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替代原来7个指标反映学生灵敏素质的信息。
根据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用主轴因子分析斜交旋转法,求得旋转后的斜交因子矩阵(表10) 以及因子得分矩阵(表11)。根据表9,第一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Y反应测试、六边形跳、伊利诺斯跑,因子载荷分别是0.787、0.846、0.924,代表着学生运动中改变方向的能力;第二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T型跑和3米折返跑,分别是0.876和0.753,该因子主要指标代表着学生快速启动的能力;第三类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是立卧撑,因子载荷是0.840,该因子的主要指标反映了学生变换动作的能力。
3.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权重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主成分的权重,初始特征值的方差百分比表示各成分方差的贡献率,贡献率代表了该成分的重要性。因此,可以把方差的贡献率作为不同主成分的权重。由于可以用3个主成分代替原有指标,指标系数可以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如:男生第一主成分系数为51.38/81.92=0.63最终得出初一女生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模型:Y=0.63×因子1 0.21×因子2 0.16×因子3男生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模型:Y=0.59×因子1 0.30×因子2 0.11×因子3
3.5 初一学生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标准制定
为使制定的评价标准能够直观和统一地量化初一学生灵敏素质的差异水平,本研究运用“标准百分法”对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进行处理。以平均数为基准,以标准差为离散距,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各分数段所对应的成绩并进行有序排列,制定出各单项指标评分标准表(表12)。
初一学生灵敏素质评价的应用实例,例:一名男生各项灵敏素质指标的成绩为:X1(伊利诺斯跑)=11.75;X2(T型跑)=12.05;X3(立卧撑)=8.35,通过标准分表查得对应的单项分数分别为80分、52分、75分,将单项得分带入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模型,Y=0.59*因子1 0.30*因子2 0.11*因子3,得出该名男生的灵敏素质综合得分为71.05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反映初一年级学生灵敏素结构的典型指标是:Y反应、3m折返跑、T型跑、半米字滑步、伊利诺斯跑、六边形跳和立卧撑;初一男生和女生在变换动作能力方面没有区别。
4.1.2 分别建立了初一女生(Y1)和男生(Y2)的灵敏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Y1=0.63×因子1 0.21×因子2 0.16×因子3;Y2=0.59×因子1 0.30×因子2 0.11×因子3。
4.1.3 制定了初一女生和男生的单项灵敏素质指标的评价标准。
4.2 建议
因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初一的男生和女生,访谈的专家基本上是一线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许对于灵敏素质的概念定义理解有所偏颇,并没有将反应出学生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一些指标纳入指标体系中。另外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本市一所学校的两个班级,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可以扩大实验对象和研究范围,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于葆.浅谈体质的综合评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3(03):19-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230.
[4]张剑,刘莹,李凯.灵敏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11(1).
[5]赵西堂,郭思强,张凤彪.运动灵敏素质结构模型研究——以男子大学生为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6):521-526.
收稿日期:2021-04-20
作者简介:张强(1985-),男,山东肥城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关键词:初中学生;灵敏素质;评价 ;测试指标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25
1 研究目的
学生体质问题是近十几年来我们关注的焦点,学者于葆将体质理解为人体体格、体力和心理的总称[1]。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五项指标[2]。灵敏素质是身体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能力。[3]”我国现行的对于初中学生灵敏素质的测试为: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的其中一项,《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和制订评价标准时,都尽量做到评价指标少而精,评价方法简便易行,需考虑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还要考虑在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首先,灵敏素质是身体综合运动能力的体现,篮球运球、排球垫球主要反映上肢灵敏素质,而灵敏素质要求的是快速、準确地改变身体的能力,快速和变化是灵敏的突出特点,而这几项球类活动体现了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即身体协调能力,不能体现出灵敏素质的概念。其次,三种球类运动,由于各自的特点在测评时也难以形成统一的评级标准,缺乏一定的效度。另外,由于这几项活动必须通过学习和练习才掌握各项球类的控球能力,对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考察没有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探索更加有效的测试指标,给予学生灵敏素质以客观的评价。而灵敏素质的复杂性,很难用一种测试测量反映学生的灵敏素质。本文通过对前人灵敏素质理论文献进行总结,结合一线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初步选定了灵敏素质的各项测试指标,并据此随机选取了初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相关指标及其权重,制定出学生的各单项和综合评价标准,以期为学生的灵敏素质测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以体质健康测试、灵敏素质、学生健康测试等关键词为搜索项,找到有关文献60余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当前国内外学生灵敏素质的研究现状和动态,找出了常用的21种运动灵敏素质的测试方法。
2.2 调查法
采用德尔菲法对26名一线体育教师(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以上)进行两轮调查。选取两轮问卷同意率均大于70%的指标作为测试内容。最终找出7种有效的运动灵敏素质测试(见表1)。
2.3 测试法
2.3.1 测试对象 以初一年级学生灵敏素质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学校中的两个班中全体学生为受试者。
2.3.2 操作步骤 所有测试均在学校篮球馆进行,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所有的测试采用计时方式,即完成一定数量动作的时间记录测试结果。每项测试前,每名学生熟悉测试方法并练习1~3次,去除三次成绩中最优成绩作为该指标的最终成绩,每项测试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2.4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表格收录测试数据,运用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对所测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男女生的各项测试指标显著性均大于0.05,表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判定所测数据差异性时均采用参数检验的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一学生灵敏素质指标的选定
3.1.1 评价指标的建立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初一学生的各项评价指标。张剑认为灵敏性测试应该将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评价,他将灵敏素质分成了两大类,即身体素质层面和认知能力[4]。学者赵西堂以当代大学生为例,进行了一项实践研究得出学生灵敏素质模型由改变方向能力、变换动作能力和协调性3个因素构成[5]。每一个要素中又涵盖了大量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着学生某一方面的状态水平,其整体的有机结合完整地组成了学生的灵敏素质指标体系。但是这些指标体系过于庞杂,不便于指导训练以及微观的重点指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灵敏素质指标进行梳理,找出21种灵敏素质评价指标,并多次咨询一线优秀体育教师,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筛选出了同意率大于70%的Y反应、3m折返跑、T型跑、半米字滑步、伊利诺斯跑、六边形跳和立卧撑七项指标纳入本研究,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1.2 男生女生各项灵敏素质指标的差异为了科学合理、客观地了解初一年级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这7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首先对男生和女生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表3),结果: 男生和女生在Y反应、3m折返跑、T型跑、半米字滑步、伊利诺斯跑指标上差异非常显著( P<0.01) ;在六边形跳和立卧撑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六边形跳和立卧撑是反应学生完成动作的快慢,虽然男生和女生有速度上的差异,但这两个动作的特点并没有涉及移动速度的表现,所以男生和女生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立卧撑是反应学生变换动作的能力,说明了初一男生和女生在变换动作的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3.2 确立初一学生的灵敏素质的基本结构
3.2.1 初一女生灵敏素质的基本结构采用因子分析建立女子灵敏素质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准确而又有针对性地了解女子灵敏素质结构,更科学地确立典型的初一女子灵敏素质的指标,采用“降维”的思路对指标做因子分析。根据 Kaiser 给出的标准,进行 KMO 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通过KMO和
Bartlett′s
球形检验分析(表4),表明该资料具有很好的效果,适合做因子分析。
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进行提取,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68.41%,根据统计学原理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解释方差可超过80 %的解释率,由(表5)可见,提取三个因子作为初一女生的灵敏素质进行分析。
依据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采用主轴因子分析斜交旋转法,求得旋转后的斜交因子矩阵(表6)以及因子得分矩陣(表7) ,第一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Y反应测试、六边形跳、伊利诺斯跑,因子载荷分别是0.787、0.846、0.924,代表着学生在运动中转换动作的能力;第二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T型跑和3米折返跑,分别是0.876和0.753,该因子主要指标代表着学生的快速启动能力;第三类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是立卧撑,因子载荷是0.840,该因子的主要指标反映了学生变换动作的能力。
3.2.2 确立初一男子灵敏素质的基本结构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进行KMO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通过KMO和Bartlett′s检验分析(如表8所示),表明该资料具有很好的效果,适合做因子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 86.67%,(如表9所示)大于80%。因此,选取3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替代原来7个指标反映学生灵敏素质的信息。
根据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用主轴因子分析斜交旋转法,求得旋转后的斜交因子矩阵(表10) 以及因子得分矩阵(表11)。根据表9,第一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Y反应测试、六边形跳、伊利诺斯跑,因子载荷分别是0.787、0.846、0.924,代表着学生运动中改变方向的能力;第二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有T型跑和3米折返跑,分别是0.876和0.753,该因子主要指标代表着学生快速启动的能力;第三类主成分的高载荷指标是立卧撑,因子载荷是0.840,该因子的主要指标反映了学生变换动作的能力。
3.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权重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主成分的权重,初始特征值的方差百分比表示各成分方差的贡献率,贡献率代表了该成分的重要性。因此,可以把方差的贡献率作为不同主成分的权重。由于可以用3个主成分代替原有指标,指标系数可以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如:男生第一主成分系数为51.38/81.92=0.63最终得出初一女生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模型:Y=0.63×因子1 0.21×因子2 0.16×因子3男生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模型:Y=0.59×因子1 0.30×因子2 0.11×因子3
3.5 初一学生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标准制定
为使制定的评价标准能够直观和统一地量化初一学生灵敏素质的差异水平,本研究运用“标准百分法”对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进行处理。以平均数为基准,以标准差为离散距,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各分数段所对应的成绩并进行有序排列,制定出各单项指标评分标准表(表12)。
初一学生灵敏素质评价的应用实例,例:一名男生各项灵敏素质指标的成绩为:X1(伊利诺斯跑)=11.75;X2(T型跑)=12.05;X3(立卧撑)=8.35,通过标准分表查得对应的单项分数分别为80分、52分、75分,将单项得分带入灵敏素质综合评价模型,Y=0.59*因子1 0.30*因子2 0.11*因子3,得出该名男生的灵敏素质综合得分为71.05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反映初一年级学生灵敏素结构的典型指标是:Y反应、3m折返跑、T型跑、半米字滑步、伊利诺斯跑、六边形跳和立卧撑;初一男生和女生在变换动作能力方面没有区别。
4.1.2 分别建立了初一女生(Y1)和男生(Y2)的灵敏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Y1=0.63×因子1 0.21×因子2 0.16×因子3;Y2=0.59×因子1 0.30×因子2 0.11×因子3。
4.1.3 制定了初一女生和男生的单项灵敏素质指标的评价标准。
4.2 建议
因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初一的男生和女生,访谈的专家基本上是一线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许对于灵敏素质的概念定义理解有所偏颇,并没有将反应出学生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一些指标纳入指标体系中。另外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本市一所学校的两个班级,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可以扩大实验对象和研究范围,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于葆.浅谈体质的综合评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3(03):19-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230.
[4]张剑,刘莹,李凯.灵敏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11(1).
[5]赵西堂,郭思强,张凤彪.运动灵敏素质结构模型研究——以男子大学生为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6):521-526.
收稿日期:2021-04-20
作者简介:张强(1985-),男,山东肥城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