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每位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的做法是:
一、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并采用适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予以呈现,会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同时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压强”内容时,为能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对“压强”概念产生深刻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杂技中的气功表演场面:表演者躺在地上,腹部上面放一块大石板,旁边的另一个表演者挥舞着大锤向肚子上面的大石板砸去,石板被砸成碎块,可是石板下面的人却自己站起来而安然无恙,毫发无损,并向大家笑着挥手致意。为什么人还能安然无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立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关注力被深深吸引,自然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二、载“悦”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声音是什么”时,首先让学生回想并交流、描述生活中的声音,并把这样的机会可尽量留给平时不善说话的学生,因为这样的问题他们有生活体验,有话可说。同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模仿,增添课堂学习的情趣。然后引导学生:想不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样自然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纸、皮筋、笔套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造声,还可以进行徒手实验,如打响指、吹口哨、拍掌、用手感受喉部发声等,使高深的探究活动变得简单、易行、可见,人人可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如果进一步在全班交流同一物体的不同造声方法,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此时让学生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水到渠成。
三、催“悟”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些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悟出相关道理,并解决有关物理问题。例如:教学“杠杆”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小华和小明准备外出旅行,在整理箱子时意见不一致,小华认为拉动旅行箱时把重的物体放在靠近轮子处省力,而小明则认为把重的物体放在靠近拉杆处省力,请大家讨论谁的说法正确。该题的物理情境贴近生活,有实际意义。学生在了解了力臂、杠杆平衡条件等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物理,充分体会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有利于增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四、深“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有趣和丰富多彩。比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许多学生猜想平衡条件是杠杆受力平衡。这时让一个力气很大的同学和力气相对较小同学比赛推门,让力气大的同学的力的作用点靠近门轴处,力气小的在门边处,再让学生猜测谁会取胜,比赛结果会让大多数学生出乎意料。当事实和学生的经验发生冲突时,也必然会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再围绕上述事实展开讨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学生就会跃跃欲试,立即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究。通过捕捉并挖掘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学生在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获得对物理的体验和感受,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
五、引“探”
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富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经历参与物理知识的理解、探究,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物理问题。如在探究“声音是什么”一节内容中液体能否传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交流生活中有关液体传声的事例和经历,(学生有关这方面的经验较多)思考后有学生很快举例:游泳时人在水中能够听到岸上的说话声;我们钓鱼时要保持安静,否则鱼听到嘈杂声后就跑了,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很容易得到并理解水(液体)能传声。此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易得器材或工具来探究有关物理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探究出物理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在经历生活的历程中感悟物理,建立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实现了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将生活经历素材进行重新自主建构,培养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以生活经验或经历来探究和理解物理的能力。
六、促“创”
物理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美好的生活前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坚持构建有创新活性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组织贴近生活的多样化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喜悦,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如学习过内能的知识后,可开展《农业蔬菜大棚的功能及发展现状调查》;学习过声学的知识后,可开展《城镇噪声污染的现状调查》等活动。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不但贴近生活,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组织开展好这些活动,无疑会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和活力。让物理课堂向课外生活拓展,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密切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物理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学物理感到轻松和愉快,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州中学)
一、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并采用适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予以呈现,会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同时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压强”内容时,为能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对“压强”概念产生深刻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杂技中的气功表演场面:表演者躺在地上,腹部上面放一块大石板,旁边的另一个表演者挥舞着大锤向肚子上面的大石板砸去,石板被砸成碎块,可是石板下面的人却自己站起来而安然无恙,毫发无损,并向大家笑着挥手致意。为什么人还能安然无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立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关注力被深深吸引,自然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
二、载“悦”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声音是什么”时,首先让学生回想并交流、描述生活中的声音,并把这样的机会可尽量留给平时不善说话的学生,因为这样的问题他们有生活体验,有话可说。同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模仿,增添课堂学习的情趣。然后引导学生:想不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样自然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纸、皮筋、笔套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造声,还可以进行徒手实验,如打响指、吹口哨、拍掌、用手感受喉部发声等,使高深的探究活动变得简单、易行、可见,人人可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如果进一步在全班交流同一物体的不同造声方法,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此时让学生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水到渠成。
三、催“悟”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些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悟出相关道理,并解决有关物理问题。例如:教学“杠杆”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小华和小明准备外出旅行,在整理箱子时意见不一致,小华认为拉动旅行箱时把重的物体放在靠近轮子处省力,而小明则认为把重的物体放在靠近拉杆处省力,请大家讨论谁的说法正确。该题的物理情境贴近生活,有实际意义。学生在了解了力臂、杠杆平衡条件等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物理,充分体会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有利于增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四、深“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有趣和丰富多彩。比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许多学生猜想平衡条件是杠杆受力平衡。这时让一个力气很大的同学和力气相对较小同学比赛推门,让力气大的同学的力的作用点靠近门轴处,力气小的在门边处,再让学生猜测谁会取胜,比赛结果会让大多数学生出乎意料。当事实和学生的经验发生冲突时,也必然会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再围绕上述事实展开讨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学生就会跃跃欲试,立即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究。通过捕捉并挖掘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学生在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获得对物理的体验和感受,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
五、引“探”
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富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经历参与物理知识的理解、探究,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物理问题。如在探究“声音是什么”一节内容中液体能否传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交流生活中有关液体传声的事例和经历,(学生有关这方面的经验较多)思考后有学生很快举例:游泳时人在水中能够听到岸上的说话声;我们钓鱼时要保持安静,否则鱼听到嘈杂声后就跑了,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很容易得到并理解水(液体)能传声。此外我们还应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易得器材或工具来探究有关物理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探究出物理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在经历生活的历程中感悟物理,建立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想,实现了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将生活经历素材进行重新自主建构,培养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以生活经验或经历来探究和理解物理的能力。
六、促“创”
物理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自然及社会的联系,坚持引导学生展望美好的生活前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坚持构建有创新活性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组织贴近生活的多样化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喜悦,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如学习过内能的知识后,可开展《农业蔬菜大棚的功能及发展现状调查》;学习过声学的知识后,可开展《城镇噪声污染的现状调查》等活动。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不但贴近生活,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组织开展好这些活动,无疑会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和活力。让物理课堂向课外生活拓展,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密切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物理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学物理感到轻松和愉快,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