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个性化教学追寻历史教学的本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真正改变,而课堂教学改变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观念转变与专业发展。聚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味着要让教师潜下心来,探索出一条看似简单却又内涵深刻的个性化教学之路。
  一、实行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这不仅是对过去课程改革弊端的反思,更是对我国课程改革理念的顶层设计。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指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是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的系统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标明确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没有任何一条是具体知识点,也没有任何一条有明晰对应点。这就必然要求历史教师要重视个性化教学,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依据学生个性特点,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及发展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需要的学习资源、教学方式、学习指导,使不同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潜能充分发挥的途径。它既不同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的个性教学,也不同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个别教学,其核心价值在于教学适合学生,既是对有教无类的教学公平导向与因材施教的优质教学指向的教學实践形态的传承,也是师生生命主体间对话沟通、相互融合及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
  因此,培养核心素养,落实以生命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取代以学科知识传授为核心的统一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
  二、实行个性化教学,重视基础性内容的设计与构架
  实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推进,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要充分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关键步骤是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这是教学中最核心的一对关系。其中,教是实施的前置条件。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将完整的知识变得支离破碎。例如,有些历史教师把历史事件从时代背景中剥离出来,导致学生得到的只能是被肢解的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构建,从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入手,精心构建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析和关注学科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由“知”和“识”两部分构成,基础认知即“知”,是基础,而系统与理解为“识”,是本质和规律,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关键环节。教师只有把“识”悟透,才能将“知”落到实处;学生只有懂得“识”,才能真正“知”。只有走出“知识简知”,才能走向“知识迁移”。
  就历史教学而言,史实是历史教学的主攻方向。当前,许多年轻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结论的应用、强化上。这种做法,从短期来看可能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难提升。让学生经历、熟悉知识的本源推导过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网络,才是实行个性化教学的根本。如下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知识推导图
  三、实行个性化教学,重视思维方法的渗透与引导
  布鲁纳说:“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了它就更容易理解、记忆学科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学科教学一般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个是显性知识,包含概念、解释、性质等内容,它是学科的外在表现,也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另一个是隐性知识,它以知识为载体,支撑和统率着显性知识,是对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本质呈现。从内涵上来讲,隐性知识才是学科素养提升的核心动力。
  例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先把教材知识点按历史事件排序,使知识条理化。然后,根据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引领学生宏观思考教材结构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背景、过程、影响等外延知识,从纵向、横向等多维视角加深理解,建构形象、直观而又联系深刻的内在思维结构图,从而实现对教材整体结构的深刻把握。
  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三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将中国二十年的曲折探索,置于当时的国际背景之下。此时,在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之下,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崛起、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等,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外部影响。这种大视域的思维方式,非常利于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实行个性化教学,重视探究体验与情感升华
  新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体验、人格构建的一种动态范例。
  所以,个性化教学,也必定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揣摩教材编写的用意,依据学生现状,适时采用演绎式、归纳式等多种教学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找到共性,归纳本原,概括规律,使认知从具体走向抽象,从现象抵达本质,最终能迁移应用。另一方面,通过扩展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历史教学资源、优化历史学习环境等,激发学生进行探究体验、理解感悟与分析归纳。尽管教师直接告知的知识也可以被应用到类似的情境中,但这种应用尚属低阶思维,常有照搬的痕迹。而由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知识,由于经历了主动尝试、独自探索和理解领悟,更能深入心智,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更为广泛而优质地实践于新的学习行为中。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在个性化教学中,历史教师不能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层面没有理性分析,应当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内容入手,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发现规律。同时,教师再从中进行理性解释,引导学生体验、观察,归纳出共性的规律,能够从历史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出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这样就抓住了教学的本质、思维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达到触类旁通。
  例如,关于历史的认知问题。
  观点:只有承认历史,尊重历史,方能传承历史。
  探究体验、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整合角度如下。
  承认历史的真相(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承认曾经的错误(中国古代忽视海权、明清闭关锁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左”倾错误、计划经济弊端、世界大战灾难、欧美工业化存在问题、斯大林模式弊端、新文化运动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承认先人的功业和成果(中国古代的辉煌成就,中国近现代抗争史、探索史);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中国梦、民族振兴、国家统一)。
  这样的设计,既有基于差异的个性体验,更有面对崭新认知产生的情感共鸣。从知识的丰收转换为生命的丰盈。这种转换是在学生拥有知识、掌握技能之后,通过探究、反思、顿悟得以实现的。此时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及其背景的复现,而且激活了师生横向的生活与纵向的生命,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实行个性化教学就是为改革而教、为生本而教、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由单一的学习走向多样化的学习,由被适合的学习走向适合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澄清、澄澈、澄明的学习情怀,让其更多地活动、探究、体验、体悟知识之法、学习之道,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做带着学生面向未来的教育,探寻学科教学的本质,即达成师生生命之间愉快的情感交融与智慧交流。
其他文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历史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科思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同时,也有助于以后学生能够将这种历史学科思维运用到工作以及生活中。  一、历史学科能力的相关分析  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学生获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古代、近现代、当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史实,了解张骞、玄奘、鉴真、马可·波罗、郑和、周恩来等历史人物在中国对外交往上做出的贡献。初步学会通过中国对外交往的史实分析中国外交失败或成功的原因,提高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古代、近现代、当代中国对外交往史实的回顾,总结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分析不同时期的外交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的“以人为本”“慎独内省”“躬身力行”等修身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探析儒家修身思想主要内容,挖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国内市场逐步放开,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特别是中小企业如何在困境中探索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本文就中小企业产业政策作一点探讨,对中小企业在
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定重要的比例,在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得也比较广泛。但如今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困境,阻碍着地理学科课改的推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有效提高地理课堂质量。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条关于解决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存在的困境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第一步,然而如今在很多
采用分子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卤化氧铋富铋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用光降解罗丹明B实验探索煅烧时间和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从而优选出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Bi24O31Cl10、Bi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使用的初中政治教材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学科体系的特征有所淡化,理论难度也有下降,但其更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大量的教学内容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将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德育课程和认知教学活动的发展。而且活动课也是我国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的新型课程,因此,重视活动课就是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对初
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更,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当前政治文化的冲突日益加剧,争议性的话题在社会生活中非常常见,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的政治话题,引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和体会社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政治事件,提高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应用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必备要素  议题中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引入争议性的议题,综合政治教学的特点激发
管理层收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管理层收购最后成为了英国对公营部门私有化最常见的形式.在我国管理层收购现象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