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残酷与美丽是《似水年华》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特色,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情感经历与成长经历,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而且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永远回忆。
[关键词]《似水年华》 新人文剧 片头曲
一、简介
这部电视剧是黄磊自编自导的一部新人文剧,加上名演员刘若英、朱旭、李心洁的组合演出,该剧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唯美宁静的乌镇风光,男女主人公错失的爱情,这些荟萃了新人文剧影视卖点的方方面面,无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而又沉醉其中。
潺潺的流水,静静的枕河人家,湿湿的石板路,中国传统的窗棂,素雅的蓝印花布,组成了一个浪漫的梦幻之境。江南乌镇是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滋生爱情背景。儒雅的男主人公“文”与干练的女主人公“英”一次偶然的注视,竟注定了一生的爱情,开始了一段阴差阳错、欲罢不能的情感历程。
二、《似水年华》的残酷与美丽
儒雅的男主人公“文”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回到故乡乌镇,在百年书院里修复古书,这种生存环境和教育背景铸就了他传统知识分子的品性。他的人性深处是“懦弱与被动的”,往往采取静待甚至幻想的态度逃避现实。极具才情和个性的服装设计师“英”来自台湾,但是她受将军父亲的旧式传统教育调教,潜移默化出内在风韵的古典气质。她虽身处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中,但有太多的现实困难与压力。相恋十年的未婚夫,乌镇与台北之间的迢迢阻隔,还有太多的擦身而过和失之交臂。现实的羁绊和未来的不确定,让文和英在认真考虑后,选择了分离,选择了让奇迹永远是奇迹,这显然有些残酷。
导演黄磊曾说过:“忧伤不等于悲剧,就像剧中的两个主角最终分手不是悲剧,而是生活的常态,人初恋时就和一个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现在反而是不正常的。”他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中接受采访时也说:“对四十岁的人来说,三十岁的人少了人生的阅历,不够成熟:而在二十岁的人看来,三十岁似乎又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青春年华的告别。”《似水年华》勾起了人们对青春岁月纯洁感情的无限回忆,一下子吸引了很多观众。多少痴情男女曾在童话世界中编织过自己瑰丽绚烂的爱情梦,等到岁月流逝,人渐成长,才发现瑰丽的梦是那样虚幻,不可望也不可及。于是人们虽然依旧爱看关于爱情的电影、小说,但心情已不同于当初,因为现实磨平了梦幻的棱角。
《似水年华》让人们体会到了“情”背后的苦涩和成长必经的尴尬。体会到一种“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残酷和美丽,感受到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新人文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剧”的特点:“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以唯美精致的画面,抒发淡淡的情怀引起共鸣”,“不靠情节,而靠人物情绪推动剧情”,“有着中国古典式的道德和审美指向。”新人文剧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关注,使电视剧这种快餐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文化底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爱情观和释放同情心的机会,当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幻徘徊时,情感与道德冲突时,所有观众也都在经历着一种道德的考验,当然,最终结果是理智战胜了情感,如火如荼的激情最后也必定让位于温情脉脉的理智。
人们都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不分国界、年龄限制的。但《似水年华》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而西方爱情影视剧则再现了西方人的观念,如根据美国作家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廊桥遗梦》,描述了中年人的婚外恋。婚外恋一直为人们所唾弃,可是在主人公弗朗西丝卡真实自我剖析中,非但使人恨不起来,反而引起人们共鸣,连她的儿女也认为她母亲的仅仅四天的爱情是美好的,这也许就是真实的力量吧。52岁的摄影家金凯,与弗郎西丝卡相遇,并被丘比特一箭射中,四天时间的相爱。却影响了两个人整整的一生。影片描述了两个人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丈夫以温情,给孩子以母亲,给死亡以诚挚地追悼,给往事以隆重地回忆,给先人的爱以衷心地理解。”,成为世界畅销书。再加上好莱坞著名影星斯特里普和伊斯特伍德成功的演绎,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促使人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感情。瞬间的相遇与永恒的回忆是两部影片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国外文化的差异,《似水年华》与国内观众心理距离更近。
三、片头曲《年华似水》升华了主题
许多人在看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同时就已经喜欢上了《年华似水》。“谁让瞬间像永远/谁让未来像从前/视而不见别的美/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不曾迷的那么醉/不曾寻的那么累/如果这爱是误会/今生别的事/我不想再了解/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这首歌旋律优美,和谐悦耳,节奏匀称,具有回环的美。远、前、脸押an韵,醉、会押ei韵,瞥、写押ie韵,更好地抒发了人物内心情感,渲染了气氛,打动了人们的心弦,激起了人们的共鸣。谁能否认心中的怦然,谁不记得埋藏勇气的告白,就这样,激流暗涌,漫无边际。
《年华似水》巧妙地运用了代词,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代词还可以用来任指、虚指。代词恰当运用,使语言表达层次清楚,脉络清晰。谁让瞬间像永远/谁让未来像从前/两个“谁”,都是疑问代词但并不表疑问,而表示“虚指”,不能确定的,说不出来的。让人慨叹年华似水。视而不见别的美/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别”指示代词表示“其他”,“你”第二人称。不曾迷的那么醉/不曾寻的那么累/“那么”指示代词一般用法,表示“远指”。今生别的事/我不想再了解/“别”表示“其他”。“我”表示第一人称。主人公“文”和“英”虽然选择了分离,但彼此的心里却是温暖的。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年华像一池活水,涓涓细流,它不咆哮,不翻腾,但就这样细细流着,任凭时间飞逝,年华逝去。
四、结束语
有一种真情叫感动,有一种力量叫震撼。《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梦没有做完,而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永远回忆,永远微笑着想起这一切。其实,如果男女主人公真的在一起,也许就不会这样美了,有些事情是要有缺憾,才更美丽。
[关键词]《似水年华》 新人文剧 片头曲
一、简介
这部电视剧是黄磊自编自导的一部新人文剧,加上名演员刘若英、朱旭、李心洁的组合演出,该剧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唯美宁静的乌镇风光,男女主人公错失的爱情,这些荟萃了新人文剧影视卖点的方方面面,无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而又沉醉其中。
潺潺的流水,静静的枕河人家,湿湿的石板路,中国传统的窗棂,素雅的蓝印花布,组成了一个浪漫的梦幻之境。江南乌镇是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滋生爱情背景。儒雅的男主人公“文”与干练的女主人公“英”一次偶然的注视,竟注定了一生的爱情,开始了一段阴差阳错、欲罢不能的情感历程。
二、《似水年华》的残酷与美丽
儒雅的男主人公“文”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回到故乡乌镇,在百年书院里修复古书,这种生存环境和教育背景铸就了他传统知识分子的品性。他的人性深处是“懦弱与被动的”,往往采取静待甚至幻想的态度逃避现实。极具才情和个性的服装设计师“英”来自台湾,但是她受将军父亲的旧式传统教育调教,潜移默化出内在风韵的古典气质。她虽身处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中,但有太多的现实困难与压力。相恋十年的未婚夫,乌镇与台北之间的迢迢阻隔,还有太多的擦身而过和失之交臂。现实的羁绊和未来的不确定,让文和英在认真考虑后,选择了分离,选择了让奇迹永远是奇迹,这显然有些残酷。
导演黄磊曾说过:“忧伤不等于悲剧,就像剧中的两个主角最终分手不是悲剧,而是生活的常态,人初恋时就和一个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现在反而是不正常的。”他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中接受采访时也说:“对四十岁的人来说,三十岁的人少了人生的阅历,不够成熟:而在二十岁的人看来,三十岁似乎又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青春年华的告别。”《似水年华》勾起了人们对青春岁月纯洁感情的无限回忆,一下子吸引了很多观众。多少痴情男女曾在童话世界中编织过自己瑰丽绚烂的爱情梦,等到岁月流逝,人渐成长,才发现瑰丽的梦是那样虚幻,不可望也不可及。于是人们虽然依旧爱看关于爱情的电影、小说,但心情已不同于当初,因为现实磨平了梦幻的棱角。
《似水年华》让人们体会到了“情”背后的苦涩和成长必经的尴尬。体会到一种“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残酷和美丽,感受到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新人文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剧”的特点:“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以唯美精致的画面,抒发淡淡的情怀引起共鸣”,“不靠情节,而靠人物情绪推动剧情”,“有着中国古典式的道德和审美指向。”新人文剧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关注,使电视剧这种快餐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文化底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爱情观和释放同情心的机会,当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幻徘徊时,情感与道德冲突时,所有观众也都在经历着一种道德的考验,当然,最终结果是理智战胜了情感,如火如荼的激情最后也必定让位于温情脉脉的理智。
人们都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不分国界、年龄限制的。但《似水年华》体现了导演黄磊对新人文剧的态度与评价。而西方爱情影视剧则再现了西方人的观念,如根据美国作家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廊桥遗梦》,描述了中年人的婚外恋。婚外恋一直为人们所唾弃,可是在主人公弗朗西丝卡真实自我剖析中,非但使人恨不起来,反而引起人们共鸣,连她的儿女也认为她母亲的仅仅四天的爱情是美好的,这也许就是真实的力量吧。52岁的摄影家金凯,与弗郎西丝卡相遇,并被丘比特一箭射中,四天时间的相爱。却影响了两个人整整的一生。影片描述了两个人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丈夫以温情,给孩子以母亲,给死亡以诚挚地追悼,给往事以隆重地回忆,给先人的爱以衷心地理解。”,成为世界畅销书。再加上好莱坞著名影星斯特里普和伊斯特伍德成功的演绎,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促使人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感情。瞬间的相遇与永恒的回忆是两部影片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国外文化的差异,《似水年华》与国内观众心理距离更近。
三、片头曲《年华似水》升华了主题
许多人在看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同时就已经喜欢上了《年华似水》。“谁让瞬间像永远/谁让未来像从前/视而不见别的美/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不曾迷的那么醉/不曾寻的那么累/如果这爱是误会/今生别的事/我不想再了解/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这首歌旋律优美,和谐悦耳,节奏匀称,具有回环的美。远、前、脸押an韵,醉、会押ei韵,瞥、写押ie韵,更好地抒发了人物内心情感,渲染了气氛,打动了人们的心弦,激起了人们的共鸣。谁能否认心中的怦然,谁不记得埋藏勇气的告白,就这样,激流暗涌,漫无边际。
《年华似水》巧妙地运用了代词,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代词还可以用来任指、虚指。代词恰当运用,使语言表达层次清楚,脉络清晰。谁让瞬间像永远/谁让未来像从前/两个“谁”,都是疑问代词但并不表疑问,而表示“虚指”,不能确定的,说不出来的。让人慨叹年华似水。视而不见别的美/生命的画面停在你的脸/“别”指示代词表示“其他”,“你”第二人称。不曾迷的那么醉/不曾寻的那么累/“那么”指示代词一般用法,表示“远指”。今生别的事/我不想再了解/“别”表示“其他”。“我”表示第一人称。主人公“文”和“英”虽然选择了分离,但彼此的心里却是温暖的。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年华像一池活水,涓涓细流,它不咆哮,不翻腾,但就这样细细流着,任凭时间飞逝,年华逝去。
四、结束语
有一种真情叫感动,有一种力量叫震撼。《似水年华》不是喜剧,但也不是悲剧,它保留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放弃也是一种爱,梦没有做完,而是被铭记一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间,被永远回忆,永远微笑着想起这一切。其实,如果男女主人公真的在一起,也许就不会这样美了,有些事情是要有缺憾,才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