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并进,授之以渔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与任务分解
  (一)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其中,《寓言二则》一课选编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告诉学生出现问题要设法解决以及想办法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画杨桃》讲“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形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启发同学们站在“我”的角度观察杨桃之后再下结论的故事,告诉我们当发现别人的做法跟我们不一样时,不要急于嘲笑,而是要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看一看。《小马过河》通过“小马帮老马送麦子,途经一条小河,他找老马和松鼠问河的深浅,得到了相反的答案,最后老牛告诉他,河水是深是浅得自己去试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要多动脑筋、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四个故事都是以“办法”为主题编排在一起的,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四个故事的编排遵循了思维训练循序渐进的规律,教学的时候可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为了使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训练落到实处,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采用“1 1”的阅读教学模式,教一篇带一篇,在运用中巩固学法,还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游戏、比赛以及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策略,得到思维的训练。
  所谓“1 1”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总结方法,并运用到同类文章的学习之中的教学模式。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大量地运用了这种模式,把“研读”与“自读”相结合,双线并进,授之以渔。比如在教学《寓言二则》时,我設计了《亡羊补牢》的研读课,并在研读过程中渗透方法,学完之后对学法进行总结,随后组织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完成对《揠苗助长》的自读。而在《画杨桃》和《小马过河》两课中,我采用了“课内 课外”的形式,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好天气和坏天气》《塞翁失马》这两篇课文的自读内容,既从内容上对课文进行了补充,又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对这两篇课文所要传递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巩固和拓展。
  除了人文主题以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比较密集。由于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涉及比较多的语文能力训练,集中教学学生很难消化,所以我把《语文园地》的内容分散到了每一课的教学之中,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比如“识字加油站”讲的是如何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生字,所举的例子是“穴宝盖”和“厂字头”的字,我就在《亡羊补牢》一课的生字教学时,结合“窟窿”这个词,把这一块内容穿插进去,在此基础上,再把“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生字”的方法运用到每一课的识字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不断巩固的过程中掌握这种方法。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在《画杨桃》一课中穿插教学“我的发现”,以“教诲”一词的理解为例,再加入大量结构相似的词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不断的巩固练习之中,让学生学会理解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同样,在《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穿插了“字词句运用”的内容,由引导学生读词语做表情,再过渡到结合提示语读好对话,进而学会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突破本单元的朗读指导重点——读好对话的语气。
  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还设计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学会“读好对话的语气”,我设计了“班级小剧场”的实践活动,以班级小舞台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与表演比赛,在比赛中巩固所学。为了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和爱护图书的习惯,我还组织学生成立“班级立法委”,要求学生站在“公约制订委员”的角度,充分思考、提出议案,小组讨论“图书角管理公约”,达成共识。再结合《弟子规》的形式,对“公约”进行修改,最后形成文字,张贴在“班级图书角”。
  (二)任务分解
  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我安排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想出好办法”“学会找角度”“亲自试一试”。每个任务包含两个活动,力求一课一得,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提供足够的学习材料引导他们对学习方法进行充分的巩固,力求在本单元学习结束之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见表1)
  二、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一)任务一:想出好办法
  活动一:我会读寓言
  1.复习学过的寓言。
  (1)玩“看图猜寓言”游戏:(出示《坐井观天》《刻舟求剑》《自相矛盾》《龟兔赛跑》图片)
  (2)回忆寓言的特点: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一个大道理。
  2.研读《亡羊补牢》。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借助“识字加油站”渗透识记生字的方法。
  出示“识字加油站”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穴宝盖”的字与洞穴有关、“厂字头”的字与房屋有关,发现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再圈出本课的形声字“寓、圈、钻、叼、坊、悔”,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字的形旁和声旁,并体会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提醒学生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形声字的字音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认字认半边。
  (3)再读课文,了解大意: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角?这个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4)指导朗读对话:街坊劝说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这个人回答的时候是什么语气?(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5)联系生活说理解: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6)指导写字:“牢”字上小下大;“告”和“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一些;“钻”“劝”左窄右宽,写的时候要注意比例。
  3.总结“寓言学习五步法”:
  ①读课文,记生字;②抓人物,知大意;③分角色,读对话;④谈生活,说理解;⑤看字形,写生字。
  4.自读《揠苗助长》。
  (1)按“寓言学习五步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5.作业:搜集寓言故事,把故事读熟,并用一幅画来描绘这个寓言。
  活动二:寓言百花园
  1.玩“看图猜寓言”的游戏:请每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其他同学猜一猜图上画的是哪一则寓言。
  2.小组合作讲寓言故事:请画了同一则寓言的同学组成一组,分组练习讲寓言故事,并请每一组推选出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3.全班合作联系生活理解寓
  言:每组推选成员上台讲寓言故事,请听故事的同学思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二)任务二:学会找角度
  活动一:别人与自己
  1.研读《画杨桃》。
  (1)回顾上一阶段所学的“五步学习法”,想一想这个方法能不能继续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五步学习法”:①读课文,记生字;②抓人物,知大意;③分角色,读对话;④谈生活,说理解;
  ⑤看字形,写生字。
  (2)按以上步骤学习本课。
  ①读课文,记生字:这一步可以采用识字过关的方式进行,教学的重点除了检查“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生字”的掌握情况以外,还可以拓展其他识记生字的方法,比如“比一比”“换一换”“组词法”“联系生活识字”等。
  ②抓人物,知大意:与《寓言二则》不同的是,《画杨桃》的人物更多一些,学生可能会抓不到重点。所以这一步可以分解一下,让学生先找出文章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再进一步辨别哪个是主角,然后带领他们抛开配角,找一找主角做了什么事,从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法改为:抓主角,知大意。)
  ③分角色,讀对话:本文的对话与《寓言二则》相比,增加了人物在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描写,要引导学生找到这些提示语,抓住提示语揣摩人物的语气,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清楚,我们把“字词句运用”里面的词语和句子插进去,让学生先玩“读词语、做表情”的游戏,再抓本课的提示语体会语气,抓住两次对话中同学们的感情和语气变化去朗读课文。(学法改为:按提示,读对话。)
  ④谈生活,说理解:这一步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组织讨论。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老师是怎么做的?同学是怎么做的?谁做得对?为什么?还可以再深入一点,引导学生找一找老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把老师说的话找出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法改为:看练习,找句子,谈感受。)
  ⑤看字形,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课、摆、哈、抢、嘻”,观察左右两部分的比例,“摆”字的右上中间是两竖。
  (3)对修改后的方法进行梳理——“加强版五步学习法”:①读课文,记生字;②抓主角,知大意;③按提示,读对话;④看练习,找句子,谈感受;⑤看字形,写生字。
  2.自读《小马过河》。
  (1)回顾“加强版五步学习法”的主要步骤。
  (2)按照这五个步骤,小组合作学习这篇课文。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重点指导以下部分:
  ①检查对话朗读是否符合人物身份和语气;
  ②看练习,找句子,重点检查谈感受部分。
  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三题和文章中心句“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4)结合学生对《画桃杨》一课产生的看法,进一步充实“办法”这一主题的内涵:既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又不能光听别人的,只有多动脑筋自己去试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活动二:不同的角度
  1.师生共读绘本《鸭子?兔
  子?》,读完以后联系生活谈感受。
  2.出示《好天气和坏天气》和《塞翁失马》。
  (1)尝试默读这两篇文章。
  (2)运用“抓主角,知大意”的方法简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两个故事里的人物分别从哪些角度看待问题,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4)这两则故事分别给你怎样的启发?
  (三)任务三:亲自试一试
  活动一:班级小剧场
  1.朗读大挑战:朗读下面的句子,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①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②(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③老奶奶看到儿子这么勤快,心里很高兴。他问大儿子:“儿子啊,你现在最盼望什么?”
  ④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⑤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2.出示相应的表演剧本,让学生根据兴趣挑选剧本,根据所需角色人数,自行组建各自的剧组。
  ①亡羊补牢(角色:街坊
其他文献
甲骨文“彐”是右手,发展演变到楷书,除了变形为“又”字,还分化出了“彐”“彐”两个偏旁。这二者的细微差别是:凡有插笔穿过时,都写成向右出头的“彐”,如“聿、秉、唐”;凡无插笔穿过的都写成不出头的“彐”,如“扫、慧、雪”。由此也可看出,“彐”是独立部件,“彐”不是,它必须与某个插笔“合作”才能构成字或作部件。本文选析由“彐”构成的常用字。  一、“彐”的两个意思  (一)表示手  1.妻  甲骨文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借助课下注释和充分的朗读理解诗意,联系作者生平资料与写作背景理解三首诗所想展现的人物品格。  教学重难点:  走进诗人内心,揣摩作者想表达的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板块一:墨梅导入,了解写法  1.出示古诗,直接导入  同学们,两千年来,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篇古诗词精品,在这些诗词中,有些作品作者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表达自
《被压迫者教育学》纪念版“引言”中引用了弗莱雷的一段坚定的主张:“对知识客体的好奇心以及对阅读理论性读物和进行理论性讨论的意愿和开放性至关重要。”“序言”中说“不论是哈佛大学的讲坛上,还是半文盲的乡村农妇之间,都在讨论这本书”。于是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心,也愿意把我的体会、观点和大家一起讨论。  解放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初读第一章,我明白了“解放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種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的过
摘 要: 本文通过课堂测试、调查问卷等方式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发现:“激越四段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该教学法有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独立学院“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激越四段式”教学法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 教学应用 教学效果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以下简称“古代小说”)课程为我校中国语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美食吗?  生:我喜欢吃土豆。土豆很美味。  生:我喜欢吃澳洲西冷牛排。  生:我比较喜欢吃红烧肉。  生:我喜欢吃柠檬,因为我喜欢吃酸的。  师:你看,喜欢吃肉的、蔬菜的、水果的,都是吃货。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拍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拍出来以后,深受广大吃货喜爱,好多年过去了依旧让人念念不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深受广大吃货喜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摘要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中国电影音乐风格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对电影音乐艺术具有深刻影响。  关键词 民族性 电影音乐 中西结合 流行性    音乐是用声音在流动中的组合来表现主体心理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同于可以用色彩来描绘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美术,亦不同于可以叙述各样事件的文学,在所有艺术类型中,它最接近于主体感情与精神的艺术,是表现艺术的极致。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配合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读童谣,激发阅读兴趣。  2.借助插图,联结生活,理解童谣的内容。  3.发现“颠倒歌”的特点,并尝试创编“颠倒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走进封面,认识“颠倒”  1.走进封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看这里。(出示)  快乐读书吧,  读书快乐吧,  快快读书吧!  师:今天跟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提问开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源于一系列好的问题,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会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恰当地提出问题并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作答,不仅能高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一、核心问题的概念与特征  核心问题,是相对于教学中那些内容浅显、提问过多、目
“小梅呀,我腿肿了!”90岁的老父亲给苏梅打来了电话。  “啊?爸,我今晚就回清河!”  俗话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刚在省城落地的苏梅立刻决定转乘火车直奔老家。  今天是周五,单位出差回来,她原打算要在省城的儿子家度过双休日,看护刚满10个月的小孙子。可父亲的这一个电话,使她必须改变行程了。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好孤独,虽然身边还有两个儿女,但能撑事儿说话儿解个难的还得是她这个家中老大。苏梅两
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指出,只有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提问又是教学对话的关键,只有能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我反思的提问,才能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提问对教师组织有效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效果最好的还是阅读。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