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的文辞与深远的意蕴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读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笔者认为该文最大的特色是文辞简约,意蕴深远。
  语言文字简约。全文短小,仅仅84字,起笔“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就扣住了“夜游”,紧承题旨,且交代了时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则把前面的“夜”具体化,点出“夜”的特点是月色融融。也因如此,才激活作者的情思,于是“欣然起行”。可见,“欣然起行”的发因是“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里,交代了夜游的地点,同游者等等。“至承天寺”又一次点题,而“至”的经过与主题无关,就略而不提。且张怀民其时在干什么因与主题无关,也付之篇外。“至”、“寻”等词,精约简洁,把连贯性的过程交代清楚明了。至此,作者为“记游”所必须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仅用简略的48字加以表述,不再提及其余。
  接下来的绘月,更具特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先写水色:“积水空明”,绘出其清澈透明,可见月之明;继写水中诸物:“藻、荇交横”,突出其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见月之清。“盖竹柏影也”一语陡然出奇制胜,原来是月色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积水空明”与“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托,为月夜夜游平添了三分美景。
  情感意蕴深远。前面的叙事、写景,却处处蕴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是欢欣之情;“念无与为乐者”是心理活动,表达出作者喟叹知音稀少的遗憾。“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遂”字是作者不假思索,猛然想起张怀民,微露出只有张怀民才是相知好友,“寻”字又写出访友的急切心情。“怀民亦未寝”的“亦”字显示出与苏轼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同好相知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其恬适的心情则在月夜美景中尽情释放。从“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于中庭”,作者的款款情思几多周折,终于可平和容止了。但作者笔锋一转,由眼前即景推及身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惨遭流放的抑郁之情又凸现笔端。这里的“闲人”,既自我解嘲为是闲情雅致的人,又直面现实深知自己是郁郁不得志的人。好在此时淡淡的忧伤被眼前的美景所消释,全文字里行间总的还是透露出作者仍有进取之心,旷达之怀。这种旷达情怀也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基本思想状况,通读之后,笔者认为,文虽短小,但蕴涵的思想感情是深远的。
  
  郭建雄,教师,现居湖北武穴。
其他文献
现在,考试越来越频繁了,章节考、单元考、周考、半月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专项竞赛考、全市统考,不一而足,不厌其烦,既耽误了师生时间,影响了教学工作,又违反了教育规律,破坏了学生心态,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许多伤害,给正在振兴的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伤痛。  这让我想到了看病。一个正在发育的小孩跟着大人去看医生。医生说,这孩子太瘦了,需要补一补。于是望子成龙的大人给孩子恶补,不但加餐,而且提高质量
许多教师在教学古文的时候,都使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厌恶感,更加不愿意学习古文。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且自觉地学习它,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我在此就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一点感受。我总结出了一条古文的兴趣教学模式:“寻找——引入——释疑——读悟——移用”的教学过程。    一.寻找    “寻找”就是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的
荆楚东北,大别山南。群峰迭起,逶迤千里;中有一水,蜿蜒回环。曾传璧人之香殒清波,有芙蕖出水;说爱侣之赴水相随,则并蒂莲开。自此苾扬香远,此地因名白莲。  山有仙而名,水因莲而清。应是造化钟情,赐给人间胜境。看此地山奇岭峻,谷幽沟深;森林茂密,河水丰盈。畴昔曾兴水利,坝起两山之间;养鱼发电,福泽一方百姓。自白莲库成,水患不生:喜湖光山色,更添风景。  而后莲蓄立项,要留库水蓄能。白莲库畔,高山耸立;
文学,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足以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求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大都在高考指挥棒下为功利而“奋战”:面对一道道试题,文学的“教”变得模式化,文学的“学”也逐渐僵化了。我们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文章,一线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重点的板块,同时,也一直是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内容。尽管很多老师在现代文阅读复习和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但是由于复习不得法,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缺乏了恰当的复习策略。因此,必须采用恰当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
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教学中就要时时树立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多角度关注学生。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关注学生呢?     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关注学生。课堂学生学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也许有的老师说:课堂学什么是教材内容决定的,是教参讲解决定的。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偏颇。的确,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参是我们教学的重
那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让我们刻骨铭心:覆盖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灾害之重实属罕见。学生们都直接或间接经历了这场灾害,应该有自己的体验,我们布置了以“雪”为话题的作文,但结果并不理想:选材狭窄,主题俗套,缺乏个性。这让我想到,作文最忌人云亦云,要显示自己的个性,做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亮出你自己。    一.选材要三思    这场暴风雪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应该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或目睹或
琵琶女一曲弹罢,江州司马青衫湿,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什么原因让香山居士潸然泪下,唏嘘不已,以致青衫湿透?这固然与琵琶女的凄凉身世、自身的贬谪之境有莫大关系,但其精湛的技艺演绎所散发的音乐魅力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受外界环境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厌学,逃学,追求享受,沉迷网络。作为个体教师在短时期内无力改变社会不良现状,只有像琵琶女影响白居易先生那样依靠自身,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厚的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登山的文章。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谁登山?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为什么登山?  3、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自己能解决多少。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简介列宁和时代背景    1、学生读完后,解决第一个问题:谁
新课程实施了以后,我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起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很不错,乐于表述自己的个人见解。但我同时又发现,他们的这种表达往往是脱离了文本的一种个人发挥,过于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将作者和文本自身的观点抛之脑后,另外他们身上存在更多的问题,比如基础知识积累不扎实,学习态度浮躁,书面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差等等。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在学习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来指导学生学习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