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中学英语  渗透  美育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教师的语言美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英语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
   2、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科学实践证明,人对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色彩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平时授课时我通常用黄色笔强调某一词,用同一色笔书写同一规律的知识。这种习惯有利于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中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教学英语数字时,可以借助“Ten Little Indians”来帮助他们掌握。另外还借用一些熟悉的曲调(如“Two Tigers”等)让学生自编歌曲。伴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吟诵感受音乐美,领悟语言的艺术特色,培养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
   2、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有一个固定教室,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3、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
   4、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资料】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吴也显主编《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根据对2003年男子世界杯排球赛,统计中国队及本次杯赛的冠亚军巴西和意大利队,标志网上实力的相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和分析.以期在寻找差距的同时,能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当今世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英语情境模式逐步被大家广泛认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合理的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对于小学英语学习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笔者在本文中着重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以及对英语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情境教学 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是学生接触英语的最初阶段,因而,为了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现象,搞“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层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分层教学”,逐步缩短学生认知领域方面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所谓分层教学
【摘 要】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点、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小学作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我们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一系列方法改进使学生对作文的态度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
【摘要】要构建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堂,就必须基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核心,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文章介绍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有效策略:师生互动;问题情境;题型设置;信息技术。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准确的运用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習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摘 要】改变学习方式的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的使用教材,符合实际的我们就参考,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并且有效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建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知识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的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学生采用什么方式学习才是最有效的、终身受益的,一直以来是广大专家、学者
学校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中心和基地,教师是《课程标准》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同感高低,对于课程改革成败而言十分关键。关于教师认同感国内外学者已经有所
【摘 要】“整体感知”的重点在引导学生通过读,熟悉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的人和事,理清文章的主架主线,从整体上感知脉络主线、表达特征,从整体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立场以及语言风格等。课文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一个个例子,学生通过教师引导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理解、思维、领悟等多种能力以及各种技巧,是粗浅的、零散的、也是不稳定的,容易忘却,要使这些能力以及各种技巧稳定固化,还需要走出课本,形成课内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