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开始变成“蝴蝶”了!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堂特殊的青春期教育课——
  “老师,我已经开始发育了,我马上要变成‘蝴蝶’了!”
  “哎呀,我还没什么变化,还是一条标标准准的‘毛毛虫’呢!”
  ……
  如果不是亲自站在讲台上,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班那群羞涩小姑娘的第一节青春期教育课——大大方方、开开心心、无拘无束地讨论着这个一直以来被归入“禁区”的话题。要知道,放在以前,她们肯定是个个小脸通红,低垂着头,一句话也不愿说。嘿嘿,看来我这“毛毛虫变蝴蝶”的预设还真有效。
  按照惯例,学生一步入五年级,我就会先给女孩子们上一节青春期教育课。可说实话,我也挺怕上这课的:学生羞涩,我也不大好意思。但不上又不行,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有些必要的知识,还有女孩子应有的防范意识,怎能不告诉她们呢?
  犹豫中,一个月过去了,我还没有想好该怎样跟学生进行有效又轻松的交流。一天,我偶然看到了一篇有关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对了!孩子们的发育过程,不就是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吗?可爱的毛毛虫和美丽的蝴蝶,一定能给我的课堂带来几分轻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灵感乍现的我连忙准备教案。第二天下午,我借用体育课前的十分钟时间,把男孩子们请上操场,和女孩子们聊了起来——
  “同学们,知道蝴蝶是怎么来的吗?”面对略有不安的女孩子们,我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有些女孩轻轻笑了起来:“当然是毛毛虫变的。”
  “对,聪明!”我给了她们一个大拇指,“你们啊,就是一群毛毛虫!”
  “啊?不可能!”“我不要当毛毛虫!”……紧张的情绪消失了,女孩子们又恢复了嘻嘻哈哈的常态。
  “真的,你们就是毛毛虫。”我示意她们安静下来,又笑着告诉她们,“现在的你们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小姑娘,就好像小小的毛毛虫一样,等慢慢发育长大了,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成熟,不就是从毛毛虫变成蝴蝶了吗?”
  “对呀……”女孩子们若有所思,不断点头。
  “想当蝴蝶吗?”我的声音变得热烈起来。
  “想!”女孩子们叫了起来,快乐地看着我。
  接着,我给她们讲了一些地区有关女孩成人的庆祝仪式,告诉她们成长发育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奇妙的变化,我们人类才一代代繁衍,生生不息。这下,女孩们的笑意更浓了。
  “那么,有没有人愿意告诉老师,你是蝴蝶了吗?或者,你是不是正在慢慢变成蝴蝶呢?”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想不到,女孩们纷纷举手。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这个案例使我明白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敏感的青春期教育时,细腻而温馨的“心语”是多么重要!很多时候,教师教育引导的方式,往往决定着教育的效果。
  接下来,我该策划一下如何给男孩子们上一堂青春期教育课了。
  
  思:走进青春期这片奇妙的雨林
  我们每个成人,都曾经走过青春期那片奇妙的雨林。也许,我们也曾像班里的孩子那样,变得喜欢与人嘀嘀咕咕。这并不奇怪,从懵懂的毛毛虫到轻盈美丽的蝴蝶,这个变化,谁都有点始料不及——
  青春期,有点奇怪……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过渡到成人的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往往以生长突增为其标志。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青春前期、青春中期和青春后期。其中,青春前期以身体形态发育的突增现象为主,是一个人体迅速生长的阶段,也可称为青春期初期或生长加速期。一般来说,女孩在9-12岁之间、男孩在11-13岁之间会进入这一时期,正好是小学的五、六年级。有些人走上社会后在行为或健康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青春期教育的不足。
  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的正确引导,常会感觉好奇而又迷茫。自己偷偷看书、同伴之间悄悄交流,却又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有些孩子看上去很“奇怪”,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青春期,问题多多……
  青少年在两性特征逐渐显现的同时,心理上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开始喜欢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有些孩子会通过写纸条、打电话或上网说悄悄话等方式表达出来,但更多的孩子不敢表露出对异性的亲近,往往采用小恶作剧来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当这种恶作剧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时,他们就变得沮丧起来。其实,老师、家长们不用紧张,因为这只不过是他们在性朦胧期向往异性的表现。
  这个时期的他们,生理上迅速发育,可心理上还很幼稚,情绪上还很敏感,很不稳定。他们经常会嘲笑别人,把一些诸如“谁和谁好”之类的话满班乱传,惹得老师很生气;他们与异性往往表面上各执一词,很少交流学习方面以及班内的事情,而实际上,此时的他们,不仅需要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更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的关心,需要有人去引导他们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正确的关系,用理智来支配这种让他们茫然的情感。
  
  悟:为美丽的青春期轻轻打开一扇门
  青春期很美,就像初绽彩翅的蝴蝶,充满生机、活力、蓬勃……我们可以用无数美好的词汇来赞美它。可是,正如刚出蛹的蝴蝶容易折翅一样,缺少引导和关爱的青春期往往也会带给孩子恐慌和茫然,甚至犯下令其悔恨终生的错误。与其让他们从门缝里、窗帘缝里窥探,不如为他们的美丽青春打开一扇门,引导他们去认知、去体悟,快乐自信地成长。
  青春期教育,让“维特”不再烦恼
  天真无邪、活泼好动、乐观开朗是儿童的天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头的长高,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似乎变得“沉稳”起来,渐渐地,有的竟从“沉稳”变成了“沉默”。我们常能看见低年级的男女生拉着手走路、做游戏,可到了中高年级,他们之间似乎壁垒森严起来,再也没有那种两小无猜的无拘无束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也由此开始。
  面对青春期的悄然来袭,我们的教育也应当及时跟上,让孩子走出封闭,摆脱困惑,轻松踏上青春起跑线,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目前,青春期教育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家长对此更是一筹莫展。因此,教师,特别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应努力担负起这个必须履行的教育职责,让“维特”不再烦恼。
  青春期教育,让“毛毛虫”完美蜕变
  青春期的孩子,总显得比较敏感,如同易碎的玻璃樽。因此,我们要抓住青春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首先,要教会孩子坦然面对。面对学生的青春期困扰,教师应在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是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哪些学生有青春期心理问题及问题的具体表现。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思考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让他们坦然面对青春期。
  在“毛毛虫变蝴蝶”这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去关心自己的青春期,他们也会问我一些有关的问题,自然地与我讨论。我又联系家长,请他们指导孩子阅读关于成长的书籍,如《草莓很甜:青春期秘密故事》《给青春期女孩看的枕边书》等,或者陪孩子看一些有关青春期的影片,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成长教育》等,用一些真实的事例让学生知道:青春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不必害羞,更不必害怕,要坦然面对,昂首走过。
  其次,要引导孩子科学度过。人们都说青春期是人生的驿站,但人生非但不会在这里停歇,而且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怎样让孩子平安度过青春期?唯有抓住重点,科学引导。
  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有一些诸如此类的困惑:“我的身体已经开始发育,那它要经过哪些步骤,最后会有怎样的结果?”“我的身体除了长高长胖,为什么还要有这样的变化?”等等。于是,我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就抓住这些重点,讲解一些青春期的知识,告诉他们要学会了解和正视自己的身体,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不要让别人随便触摸自己的身体;要学会正确对待异性,不必过分戒备……总之,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式去看待自己的青春期。
  青春期教育,让多彩活动伴随成长
  除了和“毛毛虫”们进行交流,青春期教育还可以采取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听取青春期讲座、观看青春期教育片、阅读名人青春期故事等等,都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青春期讲座可以由心理教师、班主任或是科学课教师主讲,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引导和解答,让学生认识青春期健康的内涵,学会与异性自然沟通,学会坦然交往和以诚相待等。另外,还可以聘请心理医生或者妇科、男科医生来校跟学生交流。专家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为了让教育更为直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青春期教育片、参观图片展等。观看或者参观过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会让学生对青春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推荐一些描述青春期觉醒之类的电影给学生们观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孩子在轻松观影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读书、上网查找,收集并阅读名人青春期故事来开展青春期教育。这些名人,有些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了解名人的青春期如何度过,会让孩子明白道理,同时也会对“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等有更深的感悟。
  总之,通过听、看、读、议、写、思等一系列青春期教育活动,孩子们一定能找到属于青春的和谐旋律。愿孩子们的青春期因此而洒满灿烂的阳光!
  
  (作者单位: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 214116)
  责任编辑 黄娟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在课程改革与保障课程实施成效方面的主体性地位愈加凸显。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好教师,就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个性特点,创造性地整合各种资源,把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因子编织成多彩课程。这样,就能给孩子丰富的体验,引领孩子走向广阔的世界,为孩子亮丽的人生不断增色。  一、基于学生需要,开发
实践体验,指通过参加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让孩子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生活、学习等直接经验。体验使孩子在活动中有所知、有所悟,促进其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故事分享:开门  我家住六楼,楼梯底层有电话门。客人来了,按电话门,楼上开关一按,门就会自动开。安全有了保障,但开关门的噪音,难免惹出麻烦。  一次,来客按着门铃不放,孩子俩不约而同地说:“没修养!”我说,“这不是修养问
不久前,笔者受委派,作为广州市白云区德育绩效评估组组长,参与了部分中小学德育绩效的评估工作。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何谓德育?对这个耳熟能详、常挂嘴边的工作词汇,还有必要进行基本定义的辨析吗?  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认识决定行动。认识上的偏差,会导致行动上更严重的偏差。  听取校长关于德育绩效的自评报告,是评估组的第一项工作。我发现学校的德育绩效自评报告大都不甚理想。有的学校按
班级教育是教育科学,也是教育艺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应能自觉地遵循教育原理,又能根据教育原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做好班级教育。为此,班主任应努力学习做一名自觉教育者。  一、班主任应具有基本的教育自觉  自觉教育者从教育哲学高度,从教育——人——社会系统整体理解教育。作为班主任基本的教育自觉,就是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角色,自己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是班级中贯彻教育方针、
生命中的狂躁与喧腾至此,出奇地平抑下来了,如左冲右荡的风在一个宁静的乡村做一个安详的止栖:一切名利的热望、世俗的争伐、焦渴的物欲……如纷纷扬扬的落叶飘旋向根的安静,所谓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人心总是在某一刻回到了最初的使命,也回复到最终的使命——听从爱的召唤,听从内在神圣的声音的召唤。翻开这一本小书,你小小的心慢慢地随着德兰修女变小变细,变得小心翼翼、细腻敏感;又慢慢觉得变大变深,变得大似广宇、深
编者按:时下,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已成为多数教育者的共识。惩戒本身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适度惩戒蕴含着教育者良好的期待和深远的关爱。如何科学地实施惩罚教育,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选登了4篇有关教育惩罚的文章,希望能引起一线老师更多的思考。    一个概念的理解,一段幸福的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一曲哀伤的笙歌,整整用了25年。  ——题记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
张丽钧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读者》签约作家;4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11篇被选为全国高、中考阅读背景材料。出版散文集13部。    早年教过一个学生,写诗着了魔。有时听我的语文课,他突然目光空洞迷茫,我知道他一准是在构思诗了,便转移了视线,不去扰他。  一次练笔,他脸上漾着得意的笑,交给了我这样一首小诗——  我家小妹妹  提着竹篮去打水  妈妈说  竹篮怎能打
品德教学是个体品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它既要有社会正向价值的传递,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建构,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在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和江岸区“三化”(常态化、科学化、生态化)课堂教学范式的指导下,江岸区尝试开展了区域性品德与社会主体性探究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一、主体性探究模式基本理念  主体性探究模式,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
摘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好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德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目的与归宿。因此,学校德育,肩负着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职责与使命,从微观层面上讲,旨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道德品行。本文从促进学生个体均衡发展的视角出发,审慎日常学校德育工作,探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均衡发展的学校德育的工作向度。  关键词:均衡发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和精致性的特征。  【关键词】家庭作业; 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苏雪静,宁夏银川一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