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居》相关论文
中国人对生死之事格外注意,尤其是古人,对生平所享倾尽一切去追求,对死后的哀荣也是格外重视,楚人对墓葬的规制亦是如此.由清华简......
楚国有蔫氏、蘧氏、远氏、邶氏、夔氏等一组文字相通的宗族,这几个氏,氏相通用,源出一脉,皆当为祝融(吴回)嫡系宗亲。从清华简《楚居》及......
《楚居》是出土文献中一篇有关楚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两年多来,学术界已有多位学者撰写文章加以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焦......
在我国历史上,楚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于楚国文化历史的探索,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然而关于"楚"的来源,历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楚简《保训》云:“今女祗备毋懈,其有所由已。”《韩诗外传》卷一云:“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帛书《黄帝·本伐》云:“道之行也......
清华简《楚居》详细记载了从商末到战国初期历代楚先公先王居邑的变迁情况,其中惟有熊绎徙居书“卜”,应是《楚居》作者对熊绎始封立......
新出土文献清华简《楚居》详细记载了楚行政中枢“郢”的变化,并记载了楚王“徙郢”的部分原因。《楚居》所明确记载“徙郢”原因有......
清华简《楚居》"疆涅"之"涅"表示湖沼通名,可以读为《楚辞·招魂》中表"湖沼"义的楚方言词"瀛"。而《玉篇》《集韵》中主要训......
2011年10月25日~28日,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12次年会”......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李信伐楚时先攻平舆、寝,又攻"鄢郢",然后向西会于城父(父城)的过程,存在史实抵牾和地理矛盾。清华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正>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1年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楚简《楚居》篇公布之后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因其对楚族早期历史状况有所记载,为进一步研讨楚族早期历史发展中的......
<正>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9~31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武汉大学中国地域......
<正>《左传·庄公十九年》载:"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碏陵。还,及湫,有疾。夏六月庚申,卒。......
<正>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共计2500枚左右,多为经、史类佚书,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经李学勤先生为首的学术团队精心......
清华简《楚居》为楚人始居地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楚人来自中原的说法,与楚文化"西来说"也存在一定呼应。但由于......
清华简《楚居》记述有楚人始祖季连活动的若干地名,为探讨楚人起源地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季连初降于山",就是今河南新郑、新密市......
楚国有蔫氏、蘧氏、远氏、邶氏、夔氏等一组文字相通的宗族,这几个氏,氏相通用,源出一脉,皆当为祝融(吴回)嫡系宗亲。从清华简《楚居》及......
本文通过对文献、铭文的梳理及相互印证,论述了西周时期周楚关系前后变化的史事及原因,同时探讨了楚人迁徙的路径。楚人最初活动于......
<正>历史记载,楚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鬻熊之前的传说阶段,这一时期的先祖楚人称之为"楚先"。第二阶段是熊丽至宵敖,......
<正>在《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壹)》中,《楚居》是一篇很另类的文献。共14支简,原无篇题。"主要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23位楚......
楚人(族)的起源地及其迁徙路线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楚史研究者的艰难研究课题。清华简《楚居》的面世,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正>本年度的先秦史研究在新资料的推动下呈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清华简与楚文化两个方面的探讨,用"一发而不可收拾"来形容是最贴切......
2008年7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其数量(含残片)约2500枚,共计64篇文献,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典籍,具有极高的学术......
包山楚简中有一地名,写作、或,它在新近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楚居》篇中被写作或。以前,学界多以《说文解字》"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