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相关论文
黍离主题诗歌创作是清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物衰亡代谢所附着的社会审美心理经验,催生了有识之士悼往伤今的文化传统。感性的......
摘要:《宋景濂未刻集》为研究宋濂之重要文献。本文对吴伟业、杭世骏、蒋超、张王治、陈国珍等五人所撰《宋景濂未刻集》之序言进行......
近三十年来学界对《圆圆曲》的解读一直以是否讽刺吴三桂的主题论争和史实考辨为主,对陈圆圆的关注比较缺失,偶有提及也在诗人借此......
作为前明旧臣,屈节仕清不仅让吴伟业觉得有愧于明王朝和崇祯皇帝对他的深恩,更使他丧失了封建士大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名节,短短......
吴伟业是明清之际诗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在明清之际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吴伟业核心诗学思想......
清初署名诗人吴伟业在《梅村集》卷十曾云:“海参,产登莱海中。”其著名的《海参》诗云:“预使井汤洗,迟才入鼎铛。禁犹宽北海,馔可佐南......
前《东皋草堂歌》是吴伟业重要佚诗,由沈燮元获得钞本,冯其庸于上海博物馆董其昌画作上查得吴伟业题此诗之真迹,得到证实.此诗为诗......
摘要:《秣陵春》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吴伟业的唯一一部传奇,纵览全文,笔者发现《秣陵春》中重点出现了四样均为“前朝遗惠”的物件:于阗玉......
诗歌与戏剧是中国文学史上性质差异明显的两种文体,而吴伟业作为明末清初的诗坛领袖,同时也是戏曲名家,其创作的“梅村体”诗歌融......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离魂情节常借助于梦境、丹青等手段实现灵肉分离,并因其怪诞、奇异的情节特征和强烈的感染力而具有独特的审......
吴伟业出生于传统读书世家,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师从张溥、黄道周等忠义之士,所受儒家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他屈......
摘 要:吴伟业是明末清初文坛领袖,曾在崇祯朝为官,明亡后又被迫出仕清廷,成为身事两朝的“贰臣”。他的诗笔描绘出了明清易代之际的社......
翻检光绪《永年县志》,从其《艺文志》中共辑得明代文征明佚诗一首,清初孙奇逢佚文一篇,清初吴伟业佚诗一首,清末李鸿章佚文一篇,......
吴伟业经历明清之际朝代更替的变故,在仕隐的选择中艰难徘徊,终因性格软弱等原因而出仕新朝,成为一生悔恨痛苦的根源.(其一)传达了......
阐说产生于清代初、盛、衰不同时期的<秣陵春>、<桃花扇>和<秣陵秋>之间的承传,以及它们各自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气息.......
"梅村体"可以说是一个术语,至今未有一个为大家所认可的界定,重要原因之一是各家提出自己看法时都缺少充足的根据.对吴伟业本人而......
本文对吴伟业入清以前的两种旧说进行考辨.根据现有材料的综合考察辨析出前人对伟业行实的两个误解,并为重新理解吴伟业及其时代提......
吴伟业的一生作品颇丰,在当时独步文坛。但其仅有的三年的“仕清”行为却是他一生最大的痛。本文拟从吴伟业隐居梅村别业近十年所......
梅村体是吴伟业的独创,但他也有很优秀的五古叙事诗。二者的主人公身份有所不同,其情感的力度也有区别,但这些诗篇都反映出人事沧......
吴伟业诗所表现的灵魂深处深刻的矛盾、痛苦,根源于他所秉持的"忠孝节义"信念体系本身包含着悖论,从中可以探析传统士大夫的心灵悲......
吴伟业的一生可谓憾恨繁多,其历经宦海沉浮、国破家亡、仕清失节等痛苦。面对痛苦,昊伟业采取诗书遣愁、戏曲遣闷、逃禅清悟、翠微忘......
“梅村体”较全面地继承了历史上七言歌行的优秀传统,尤其以唐诗为宗,学习借鉴初唐“四杰体”、杜甫“少陵体”和元、白“长庆体”最......
通过对吴伟业早期艳体诗生成背景、特色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梅村诗歌创作的影响及其与明末文学复古运动的关系.......
吴伟业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崇祯早期、明清易代之际、清代初期。有关第一时期的诗词创作,表现出吴伟业对繁华富裕的早期......
吴伟业知人论世观与其以"心史"为"诗史"的文学思想相结合,既突破了传统知人论世批评的政治教化决定论与"文如其人"的思维模式,又突......
庾信与吴伟业两位诗人精神特质上有诸多契合之处,他们在人格精神上都具有游移性,身陷失节境地时又都表现出可贵的自省精神;为摆脱精神......
多年以来,杏花春雨的江南就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富庶之地。地处长江之尾的太仓,今天是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在明代,则是一个辖......
吴伟业吸取了不同诗人歌行体创作的积极经验,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凝结时代特点,融入个人体验,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村体”。在吴伟业众......
《绥寇纪略》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吴伟业纂写的一部史学著作。由于其史料来源可靠,基本尊重历史事实,在体例上也力求创新,因此,具有很......
对于叶君远先生的《论"太仓诗派"》,提出几点不同意见:《太仓十子诗选》应是由顾湄编选;太仓十子中除王曜升之外,都有除《太仓十子......
大约七十多年前,吴宓教授感于日寇侵华日迫的危局,在清华园里吟诗一首《读顾亭林、吴梅村诗集》。诗云:......
“苦留后约将人误”是《圆圆曲》中展示吴伟业婉曲行文风格的极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然而以往的评论文章中很少有人关注、分析之。本......
吴伟业一生大起大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寄托了诸多他想言而不能言的感慨。本文将从吴伟业一生际遇出发,审视他戏曲作品中的精神蕴涵......
吴伟业戏曲创作与“梅村体”诗史创作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往往只强调戏曲对“梅村体”的影响。而笔者认为,二者最根本的内在联系,恰恰......
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作为政客和文人兼具的阮大铖、吴伟业无论是在明朝还是清代都具有较大影响,他们之间既有"贰臣"......
【正】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又号灌隐山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吴伟业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9年),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是......
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吴伟业、黄宗羲二人所作《柳敬亭传》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考察其形象塑造和行文笔法以......
赵翼是继叶燮之后在诗歌方面反模拟的代表人物之一。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赵翼论诗表现了一种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与他作......
黄宗羲《柳敬亭传》与吴伟业《柳敬亭传》差异颇多,一般认为,黄《传》更具传统史传特点,而吴《传》则更多传奇色彩。但实际上,黄《......
黄宗羲、吴伟业在明末清初文坛中皆声名显赫,但黄以学者名,吴以文人名。黄宗羲不满于吴伟业所写的两篇散文:《柳敬亭传》、《张南垣......
"梅村体"指的是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七言歌行,"梅村体"具有双重含义,对于吴伟业本人而言,"梅村体"指的是七言长篇叙事诗;对于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