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相关论文
孟子提出"《诗》亡而《春秋》作",无论是从对社会事实的记载还是思想的建构角度看,《春秋》被认为是《诗》的延续,意在强调二者......
唐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之一的《石壕吏》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根据所见所闻写的一首古体诗......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并以如椽巨笔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宋代文人确立了杜甫诗"诗史"的地位,但这种说法到明代中叶遇到责难。名儒杨慎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引起明代文人的争论。杨慎反"诗史......
辨体批评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王夫之对"诗史"的批驳,对不同类型诗歌文体特点的精审辨析,对诗歌文体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
本文借助于分析哲学的一种观点,即语词的意义就是语词的使用,一方面澄清了"诗史"一词的特定意味,从而指出历史上杨慎、王夫之对"诗......
在宋人普遍冠以杜诗“诗史”的荣誉称号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杜诗研究的同时,也有部分论者对“诗史”说表达了不满的看法。一种意见......
杜甫是唐代最具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他的作品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而被称为“诗史”。 ......
吴梅村的诗歌在清代已有"诗史"之称。靳荣藩的《吴诗集览》作为最早的吴梅村诗歌笺注本,对吴梅村"诗史"的理解颇有代表性。《吴诗......
吴伟业知人论世观与其以"心史"为"诗史"的文学思想相结合,既突破了传统知人论世批评的政治教化决定论与"文如其人"的思维模式,又突......
忧国忧民的杜甫以现实主义笔法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本文在对其作品进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兵车行》艺术特色和意义。......
吕本中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江西诗派乃至整个宋代诗坛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启了南宋诗歌中兴的源头。其战乱诗将记实叙事......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的编著以及他晚年的诗歌创作中对杜甫的全面推崇和效法,是他在人格上的自赎、在感情上的托寄和在诗歌创作道路......
陈独秀的旧诗——严格说来可以认作为他的“诗史”——历来注意的人不多。本文拟对陈独秀的“诗史”:诗歌风貌、人事行藏及心理轨迹......
吴芳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诗人,一般被认为界乎新旧诗人之间。探究其价值,应在形式之外,他是一位以生命热血书写诗歌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又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生活......
史诗是西方的重要文学样式,用它来指称《诗经》中有关周人开国史的几首诗歌既不恰切,又易与中国诗学批评中“诗史”一语相混,故不宜采......
对于文学本质的规定绕不开言志与缘情,两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很难回答的命题。笔者试图在中国"诗史"观念中找到两者之间的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黄宗羲是一位炳炳百世、熠熠万代的伟大思想家,他的诗学思想散见于平生所作的诗序、传记、碑表、墓志铭中,并与政治、经济、哲学、......
明末诗论家许学夷的诗论 ,“宏博精诣 ,集诗学之大成”。但长期以来 ,却像一颗被埋没的明珠一样 ,没有引起关注。本文从诗歌本体论......
形象深刻 沁人心脾──教杜甫《石壕吏》刘文洲“诗史”杜甫的“三吏”、“三别”,历来为后人广为传诵。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由左拾......
人生与心态:杜甫诗歌时代性特征的独特表现许总杜甫的一生,与时代联系至为紧密,他的全部诗歌创作,可以说正是那个盛衰巨变的特定时代的......
20世纪40年代的叙事诗,是中国现代叙事诗创作的繁荣阶段。这在一向以抒情为主的中国诗歌发展史中是一个“突兀”的现象,作为新诗的......
“诗史”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晚唐而兴于宋代,善陈时事是其根本内涵,这一内涵早在《诗经》时代已经被实践了。“诗史”观念的实践从......
杜诗民胞物与、爱及天下的悲悯情怀,超越了儒家忠君爱民、忧国忧民的阐释范畴.杜诗中最 具“诗史”风貌的纪事诗、纪行诗所展现的......
鸦片战争将清帝国带入了战乱时期,改变了晚清女性诗人的人生轨迹,也为其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她们继承以诗纪史的“诗史”传统......
顾炎武以遗民自居,不肯仕清,在于他以汉族文化的传承者自视。"天崩地裂"的大事变,在士人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反映到文学上,便出现......
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侧重挖掘《左传》的文学价值,本文旨在对其研究中关于“史”与“诗”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进行阐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