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相关论文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
摘 要:河工关系着国家经济、百姓生活,甚为紧要,是康熙朝三件大事之一,对清朝河臣的研究,学界一般都关注于靳辅、张鹏翮、张伯行等治河......
康熙五十年(1711),重阳节刚过,扬州城内群情沸腾。原来,乡试榜揭晓,中第的大部分是扬州盐商和权贵的子弟。落第秀才们情绪激动,要......
张伯行是康熙中后期和雍正前期的明吏。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官至礼部尚书。其所著《居济一得》是一部关于清代山东段运河治理......
张伯行是清初的“理学名臣”,其一生以朱子所言“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返躬以践其实”作为自己的为学准则。张伯行毕生致力......
嘎礼张伯行互参案中,康熙皇帝从对嘎礼的百般维护到最终为维护自身统治利益牺牲嘎礼,可看出康熙皇帝“满汉一体”政策背后满人利益......
张伯行是清代著名廉政官员,其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注民生、体察百姓疾苦,勤政爱民、提倡教育,得到......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故称仪封先生.出身于官宦家庭,自幼好学.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康......
朱衡《道南源委录》与张伯行《道南源委》二书均以人物传记体裁,记述宋、元、明三朝600年间程朱理学人物发展史:由二程、杨时至朱......
愚山,是清初著名诗人施闺章(1618—1683年)的号。史载,施闺章为政清廉简朴,深受百姓爱戴。他从任职七年的江西布政使参议罢官归里,竟凑不......
清代张伯行改换了《近思录》卷六第13条语录,而原本辑录的程颐语录,并非有太苛刻之意。“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深层意味并非只是......
康熙五十一年(1712),发生了两江总督噶礼与江苏巡抚张伯行互相参奏案。康熙帝随即派出钦差大臣赴江南对互参案进行会审。在长达8个月......
张伯行(1652--1725)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著名清官.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历任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总督仓场......
海瑞的“忠介”与心学吴雁南在封建大吏中,其受心学(或心性之学)的影响较深的,海瑞是相当突出的一个。他虽不是心学家,因其忠介、刚直、......
《朱子语类》是公认的宋代较有代表性的、较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是研究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但篇幅太长,不太便于利用。清代张伯行辑订......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重要手段,始于隋朝,终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在科举考试中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处理也相当严厉,以清代三例......
【正】清康熙朝的张伯行,享有"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他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官做得挺大,却能身居高官而秉持清廉。......
《清朝野史大观·卷五》载有短文,题为《禁止馈送檄》.笔者特誊录如下:"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
世人对于康熙末《正谊堂丛书》和同光间《正谊堂全书》(尤其是前者)的子目多所不知,甚至还存在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据《张清恪公年......
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
包拯、海瑞、于成龙、张伯行、张养浩……这些古代清官,既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难以释怀的廉洁情结,也启发人们思考这样一条千古不变......
清初儒臣张伯行不仅以学术与事功之双美彪炳史册,更以“天下清官第一”而饮誉其时。他一生为官政声显赫,经世事功颇可称述。撮其要......
《尚书·旅獒》中有句名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由此可见,重视小节自古就是为政大道。 小节与大节,相互依存......
清代张伯行写了一篇《止馈送檄》,书中这样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份;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自古以来,廉洁为政是百姓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清官廉吏则堪称时代模范与价值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张伯行,他说:“我一直......
一生为官清廉,不取民一钱。康熙帝封他为“天下清官第一”,雍正帝赐予他“礼乐名臣”匾额,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三年清知府,十......
<正> 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号武穆,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史书称其“业炳天壤,文泣鬼神”,他一生不仅为国家民族......
<正>《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付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
<正>在许多清宫剧中,大家经常看到侍卫及太监们在出人紫禁城时,需要拿出腰牌作为身份凭证,方能获准通行。那么,清代的腰牌究竟是如......
张载所著《正蒙》是其一生的学术总结,也是理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为《正蒙》作注者,《正蒙》清代注本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