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纶相关论文
“富强”是晚清史上的关键词之一,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当时人在创办洋务等实践层面的探索,而较少关注“富强”理念本身在当时存在的思想......
張爱玲在《对照记》中说:“我祖父出身于河北的一个荒村七家坨,比三家村只多四家,但是后来张家也可以算是个大族了。世代耕读,他又是个......
光绪初年以张之洞、张佩纶为代表的“清流”人物,皆以“知洋务”自许,较诸实际从事洋务事业的李鸿章,其视野非局限于因应现实需要......
《清史稿》中关于张佩纶重回官场的起因只用“鸿章荐其谙交涉,诏以编佐办合约”[1]一笔带过,这种说法未免太过草率且与其他史料描......
【正】 甲申易枢是发生于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4月8日的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免。新班子出台后......
一、《牧民》篇:“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尹注:校,効也。张佩纶:《论语》“犯而不校”,包咸曰:“校,报也。”(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
清末,著名谏官张佩纶本与广西提督冯子材并不相识。1872年,冯子材因奏参贪腐官员徐延旭而遭到淮系的嫉恨,后者撺掇张佩纶以举荐徐......
张佩纶、梁启超均为晚清治《管子》的著名人物。通过对两人关于《管子》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动机等方面的比较,并结合......
【正】 张佩纶,字幼樵,直隶丰润人。1875年至1884年间,“累疏陈经国大政”。“内则屡劾大臣,不避权要,以肃纪纲;外则慎交涉,筹武备......
【正】 辜鸿铭(1857—1928),福建厦门人。自幼留学英国,中年“游子”归来。这个“奇妙而独特的人物”,曾对清流党发表过评论。这里......
在中法马江之战中,中国的福建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事后,人们总结失败原因,多从战术上着眼.而笔者认为应该从清政府的战略失策去寻找......
马江之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教训深刻。战略决策上,切忌中央决策战和不定。海军实力上,不断加强海军实力。选兵点将上,主帅切忌"......
24岁入翰林,35岁成为朝廷三品大员,张佩纶,这个大才早成的帝国清流名将,成为了“同光中兴”时期官场最耀眼的明星。然而帝国面临的......
【正】 19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掀起第一次割地狂潮,造成清政府的边疆危机,一时我国的台湾、新疆、云南、广西等周边省......
【正】 1884年8月23日下午1时56分,距福州20公里的马江江面上,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的法国远东舰队,突然袭击清朝的福建水师,次日......
中法战争期间,张佩纶力主保边抗法,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主张,对中法战争的进程以及晚清海防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因此也曾名噪一......
甲申马江海战是中法战争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其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本文......
【正】 1884年4月,中法战争正在进行之际,慈禧太后突然罢免了以恭亲王奕沂为首的全体军机大臣,对清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这是......
【正】 1884年7月间,法国兵舰陆续开进闽江口,与福建水师成对峙局面,马尾的局势骤然紧张。福建前线大员张佩纶等人感到了极大的压......
关键词:清朝;太庙;穆宗神主;升拊;亲尽祧庙制度;张佩纶;李鸿章 摘要:光绪三年,穆宗神主将升柑太庙,但太庙九室已满,无地可容。巨典攸关,群臣......
道、咸、同三朝吏治腐败,即便是出现过所谓的“同治中兴”,可换了个新的光绪朝,却也是旧况如故.面对现实,连上谕中也不得不承认:......
本文针对张佩纶研究中的某些偏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作为清流派的一位要角,张佩纶既敦请清政府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又积极参与......
在中法战争前后,张佩纶作为“清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活跃在晚清政坛,对于清政府处理中法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主张加强军事部署,发......
张佩纶是马江战役中方的指挥官,关于其有无在战时怯战逃跑,前人各执一词。在研究中发现,张佩纶在战时名义上登山观战,实则是在为自......
作为清流派的重要一员,张佩纶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其坎坷的仕途又带给他特殊的改革理念与认识。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
甲申政变,亦称“甲中易枢”,是发生于1884年4月8日的清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黜。随之推出个......
<正>张佩纶(1848~1903年),字幼樵,一字绳庵,号篑斋。直隶丰润(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人。同治进士。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翰詹时,名列......
张佩纶是晚清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对外认识是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认识的一个侧面,他的外交实践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按时间......
一、日本首占澎湖列岛1868年(同治七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加速发展具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对外侵略。它首先觊觎我国台......
张佩纶在光绪十八年(1892)正月初一日记中提出诗学师法"三山"之说,除了晚唐的李商隐,另两位便是北宋的王安石、苏轼。无论是对苏轼......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张佩纶辛丑议约中离京回宁原因辨误陈勇勤1901年,已落职数年、自号“金陵寓公”的张佩纶,经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奏准,北上入京师,协助其岳父......
<正>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号篑齐,直隶丰润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署左副都御史。中法......
只是到了近代,在“欧负美丽”冲击下,中国文化才透出一丝新气息。而与这种景象格格不入的,是当时教育腐败造成的官僚阶层“无才相......
晚清张佩纶提出庄子为屈原凭吊者的观点,颇为新颖奇特,发前人所未发。他先通过“考证”得出庄子为楚人的结论。进而,通过比附庄屈......
马江之战是在观音桥事件的影响下,继首次基隆之役后爆发的一场中法大战。此战是近代史上中国海军与列强海军的首次作战,共历时7天,......
张佩纶(1848-1903)是晚清清流派代表人物,也是中法马江之战的实际参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张佩纶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