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相关论文
自古以来,达成“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一直都是儒家所重视的议题。从孔子开始,“内圣外王”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所代表的理想境......
《学而》的产生来自于孔子与执政者的对话。孔子曾经多次会见执政者并教授以执政方略。其中,“道”是孔子教授内容中的重要范畴。孔......
在朱熹的理论中,大学之道重在"格物"之功,更重在长久积习后的豁然贯通,并以此达到"至善"境界。而"至善"的精髓就在于众人应......
《庄子·天下》对于诸子的学术批评历来为学界所关注。论文尝试以“天下”、“内圣外王”、“道术”作为理解《庄子·天下》的核心......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入手,从其价值系统、政治手......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美学命题之一,它的提出不仅给中国绘画创作和书法创作开创了一个"互渗,融合"的审美情境,尤其是为......
关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再认识——兼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心性”之路和精神结构徐才古老的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
该文以"内圣"释"为天地立心",以"外王"释"为生民立命".而"内圣外王"之学才堪称"往圣之绝学",才能够"为万世开太平".......
"内圣外王"是传统儒家非常重要的修身、为世的理想策略,修身是对自己而言的,内向的;为世是对社会而言的,外向的;儒家企图以"内圣外......
人们喜欢用"内圣外王"来表达儒家的理想人格,概括儒家的人生哲学."内圣外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具有人格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理......
汉语的方位词是表示方向、位置的。方位词在汉语词汇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往往作为构词的成分,和其它词语组合起来,构造了许多新......
陆九渊、杨简、陈献章、王守仁、王畿、罗汝芳对心性本体特征的揭示层层深入,直至二曲达到极峰;明末冯从吾、高攀龙以及清初李二曲等......
李大钊早年推崇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希望以儒家的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国民道德修养改造社会,达到国家强大的目的。新文化运动后,李大钊......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从文献来看,真正发挥"内圣外王"之旨的主要还是儒家。"内圣外王"也是当代新儒家的新道统论,这种新......
<正> 儒家思想的主体是伦理学说,而其伦理学说的核心又是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问题。先秦儒家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长......
王船山的道德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关于道德之本体、道德之工夫、道德之批评、道德之理想等层面。船山认为,道德的......
一、家庭教育的危机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教而著称,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在古代就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儒......
一、儒家道德实践的四种境界《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是儒家描述其道......
晚清清流作为权力争斗的调节器和社会矛盾的平衡器,具有准集团化倾向。他们追求“内圣外王”之道,议论朝政、针贬时弊,以张民意忠君上......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语出于庄子,后世儒家却皆以此称述自己,把儒家追......
“慎独”是儒家提倡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儒家“内圣外王”修身理念中极其重要的一条。儒家思想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其合理的核心......
《天下》乃《庄子》全书之最后一篇。对于《天下》是否为庄子所作,历来争论不休,而从《天下》篇所描绘的“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与庄......
合法性(1egitimacy)与合理性(rationality)是政治决策无法回避的两个基本问题。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通过具有最高智慧和理性的“哲......
《要离与庆忌》的戏剧冲突集中表现为“内圣”与“外王”两种人格的对立,包含“先达人”还是“先达己”的意志冲突和性格二重性两......
传统儒家思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儒学思想体系中的某些政治理念产生了一种政治信仰的作用。"天"是儒学政治信仰的终极对象,"圣人......
学术界对"实学"一词的使用意义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对<明儒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实学"进行意义上的考评后发现:表层意义上的实学强调......
王莽之成败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王莽符合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标准,所以他被西汉儒......
【正】 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主体因素的总和。人格的历史形态归根结底是由历史环境所决定的,但人格又有相对独立性。人格的差异使......
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代表,梁启超与鲁迅都继承了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但是,在他们以身许国的人生经历中,梁启超与鲁迅却表......
儒者作为承接儒家文化的载体,抑或是当时以及现世的传道者,除了摈弃和明晰现世中的诸多问题之外,更多地应该去理解当代背景下儒家文化......
中国古代的士——知识分子——创造了儒学,而儒学也对中国知识分子(包括士大夫)基本性格的形成起了巨大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
<正>1引言采撷传统"太极"要义的"太极拳"文化,自明清发轫以来,就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样性的文化表现深得社会大众的喜爱和热捧......
经世致用是儒家的传统命题,是儒家实行“治国平天下”这种政治关怀在思想史上的体现。儒家讲求“内圣外王”,内圣即指个人的道德修养......
<正>(接上期)六、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首先明确提出来的。《孟子·尽心下》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
<正>传统儒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不断脱去传统封建体制的外壳,以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彰显在民族的延续中,呈现......
诸葛亮的人格风采周国林汉末纷争,三国鼎立,一时多少豪杰!然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真正经受得住历史长河的冲刷、名垂千......
从表现形式分析,雅文化具有主旨严肃、义理深奥、逻辑严密、气氛庄严等特征,俗文化则显得内容通俗简了、形式简单粗糙、感情色彩鲜......
十分笼统地说,凡严肃的寓理喻义载道的高品位的文化形态都可称为雅文化范畴,而恢谐轻松恰情欢纵的文化形态也许就可归于常说的俗文化......
《庄子》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正是研究《庄子》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庄子》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道",其生态美学思想的主......
<正>《庄子·天下》篇提出了庄子后学黄老派积极人世、开拓进取的"内圣外王"概念,但在《庄子》书中仅此一见,且表述简单,内含模糊,......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系列重要讲话(以下简称重要讲话),在全党全国......